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细胞膜片技术构建新型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术奎 张东亮 +4 位作者 王翔 刘磊 李曾 杨盛柯 廖洪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0-206,共7页
背景与目的:传统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采取细胞悬液注射方式,但该方式存在较大局限性。探索利用细胞膜片技术构建新型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人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接种至35 mm温度敏感性细胞培养皿中,连... 背景与目的:传统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采取细胞悬液注射方式,但该方式存在较大局限性。探索利用细胞膜片技术构建新型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人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接种至35 mm温度敏感性细胞培养皿中,连续培养制备前列腺癌细胞膜片,并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根据研究目的,设置细胞悬液组和细胞膜片组,细胞悬液组在BALB/c裸小鼠皮下注射DU145细胞悬液,细胞膜片组在裸小鼠皮下注射DU145细胞膜片。移植后4周处死裸小鼠,剥离两组移植瘤作进一步组织学分析,包括胶原纤维含量、局部浸润及血管生成情况。同时,解剖前列腺癌常见的转移脏器,如骨、肺和肝脏等,评估两组的全身转移情况。结果:培养1周后可制备前列腺癌DU145细胞膜片,大体观察呈现半透明胶质薄片,具备较好的组织学强度。组织学染色见膜片状结构,平均厚度约为(32.6±7.5)μm。DU145细胞标志物vimentin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胶原纤维含量丰富,在膜片中高表达。皮下移植4周后,H-E染色显示,细胞膜片组肿瘤结构致密,有明显周围肌肉浸润,而细胞悬液组肿瘤存在较多空泡,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皮下移植4周后,细胞膜片组移植瘤体积明显大于细胞悬液组,两组测量肿瘤体积分别为(0.967±0.129)和(0.437±0.054)cm^(3)(t=3.774,P=0.0195)。马松染色显示,细胞膜片组蓝色胶原纤维含量明显高于细胞悬液组,两组吸光度(D)值分别为0.0230±0.0011和0.0140±0.0007(t=7.022,P=0.0001)。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在200倍显微镜视野下细胞膜片组和细胞悬液组移植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分别为53.20±3.56和32.40±4.98(t=3.392,P=0.0095)。皮下移植4周后,两组通过大体解剖和H-E染色均未见到明显的全身转移病灶。结论:利用细胞膜片技术构建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具备可行性和一定优势,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膜片技术 前列腺癌模型 异位移植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3D生物打印前列腺癌模型用于唑来膦酸药敏试验
2
作者 王晗 朱莲 +3 位作者 唐靓 杨亚冬 赵思雨 张文元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 探讨3D生物打印模型用于唑来膦酸对PC-3前列腺癌细胞药敏试验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PC-3前列腺癌3D模型,采用唑来膦酸进行药敏试验。使用钙黄绿素-AM/碘化丙啶溶液对前列腺癌模型进行Live/Dead染色测试支架内前列... 目的 探讨3D生物打印模型用于唑来膦酸对PC-3前列腺癌细胞药敏试验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PC-3前列腺癌3D模型,采用唑来膦酸进行药敏试验。使用钙黄绿素-AM/碘化丙啶溶液对前列腺癌模型进行Live/Dead染色测试支架内前列腺癌细胞存活生长情况。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人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蛋白分泌变化。并均与2D培养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PC-3前列腺癌模型,细胞多层包埋在海藻酸钠/明胶支架内。结果表明,随着加入唑来膦酸浓度的升高,PC-3细胞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3D培养条件下对PC-3前列腺癌细胞的整体药物敏感性显著低于2D培养。即与2D培养相比,随着唑来膦酸浓度的升高,3D细胞培养的整体耐药性显著增加,细胞培养上清液MMP-2和MMP-9蛋白分泌的下降速度明显更慢。结论 相比于2D培养,使用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的前列腺癌模型,可能更好地模拟体内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以提高临床前药物研究的预测能力,改善药物临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生物打印 3D前列腺癌模型 唑来膦酸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模型化益生菌对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影响
3
作者 康霞霞 贺艳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9-167,共9页
根据益生菌与前列腺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构建了由益生菌、雄性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和雄性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组成的三维随机癌动力学模型.通过构建V函数,获得了前列腺癌细胞持续、灭绝的充分条件.模拟预测了益生菌辅助... 根据益生菌与前列腺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构建了由益生菌、雄性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和雄性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组成的三维随机癌动力学模型.通过构建V函数,获得了前列腺癌细胞持续、灭绝的充分条件.模拟预测了益生菌辅助雄性激素剥夺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研究表明:益生菌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和噪声强度在前列腺癌细胞持续和灭绝中扮演了重要作用;增强噪声强度或改进有益菌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不仅可以有效根除癌细胞而且可以有效防止耐药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细胞随机模型 灭绝性 持久性 耐药性
下载PDF
^131I标记抗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单克隆抗体治疗裸鼠原位人前列腺癌种植瘤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帆 于胜强 +6 位作者 林春华 吴吉涛 王科 孙德康 崔玉朋 杨典东 高振利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9-801,共3页
目的探讨^131I标记抗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单克隆抗体(^131I-PSCA-McAb)对裸鼠原位人前列腺癌种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鼠龄及体积相近的BALB/c裸鼠36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建立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细胞)与激素非依赖性前... 目的探讨^131I标记抗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单克隆抗体(^131I-PSCA-McAb)对裸鼠原位人前列腺癌种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鼠龄及体积相近的BALB/c裸鼠36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建立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细胞)与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裸鼠前列腺癌原位种植模型。每组裸鼠再随机分为3组,分别静脉注射^131I-PSCA-McAb(实验组)、PSCA-McAb(单抗对照组)及^131I(碘对照组)各200txg,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SPECT)观察药物聚集情况。给药48h后处死裸鼠,利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比较肿瘤体内凋亡水平的差异。结果(1)成功建立裸鼠原位前列腺癌种植模型,肿瘤生长良好;(2)^131I-PSCA-McAb经静脉注射后在实验组裸鼠前列腺种植瘤内聚集,在不同时段载瘤裸鼠显影均良好,两组肿瘤与对侧正常组织(T/NT)的放射性比值均在注射8h后达到峰值,分别为4.37±0.76(LNCap实验组)、4.21±0.71(PC3实验组);(3)TUNEL检测显示阳性率LNCap细胞实验组〉单抗对照组〉碘对照组,PC3细胞实验组〉单抗对照组〉碘对照组;LNCap实验组和PC3实验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裸鼠原位前列腺癌种植模型,^131I-PSCA-McAb对裸鼠激素依赖性及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原位种植瘤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原位种植模型 ^131I标记抗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单克隆抗体 细胞凋亡 放射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