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线性系统失稳的前兆与地震预报——响应比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188
1
作者 尹祥础 尹灿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12-518,共7页
本文在分析了不同的非线性系统的失稳过程后得出:其失稳前兆为响应率不断增高或响应比不断增高,而且系统临近失稳时加载与卸载的响应是不同的.将这一理论用于地震预报.利用起潮力引起的地壳中应力的周期性变化,作为加、卸载的手段.如能... 本文在分析了不同的非线性系统的失稳过程后得出:其失稳前兆为响应率不断增高或响应比不断增高,而且系统临近失稳时加载与卸载的响应是不同的.将这一理论用于地震预报.利用起潮力引起的地壳中应力的周期性变化,作为加、卸载的手段.如能分别测量出固体潮加载周期与卸周期引起的响应(如地形变、重力、地震活动性等)的比值,这一参量必然包含地震孕育的特征信息. 用1970—1988年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9个M≥7的大地震的资料,将该区域内中小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平方根(Benioff称之为释放应变)作为固体潮加卸载的响应,9个地震中的7个,在震前其响应比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非线性系统 失稳 前兆
全文增补中
循环载荷下大试件岩石破坏声发射实验——岩石破坏前兆的研究 被引量:76
2
作者 张晖辉 颜玉定 +1 位作者 余怀忠 尹祥础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3621-3628,共8页
岩石等脆性材料在加载过程中,随着载荷的增加,材料内部的微裂纹产生、扩展并伴随着声发射现象的发生。声发射是研究脆性材料损伤演化的良好工具,它能连续、实时地监测脆性物体内部微裂纹的产生与扩展,这是其他任何方法都不具有的优势。... 岩石等脆性材料在加载过程中,随着载荷的增加,材料内部的微裂纹产生、扩展并伴随着声发射现象的发生。声发射是研究脆性材料损伤演化的良好工具,它能连续、实时地监测脆性物体内部微裂纹的产生与扩展,这是其他任何方法都不具有的优势。在三轴应力条件下进行了大尺度岩石(片麻岩)破坏声发射实验,试件尺寸达1.05 m。为了模拟日、月潮汐力对地球的加载和卸载作用,在某一固定水平的轴向压力作用下,叠加上循环载荷。实验过程中记录到大量的声发射信息,它能够反映岩石试件内部每一个损伤(微裂纹)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利用声发射记录研究了预测岩石宏观破坏的 2 种前兆现象:能量加速释放及加卸载响应比剧增,为地震预测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还发现,实验中存在声发射的 Felicity 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实验 前兆 循环载荷 岩石 加卸载响应比 片麻岩 潮汐力 试件尺寸 脆性材料 加载
下载PDF
煤岩组合体变形破坏前兆信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8
3
作者 赵毅鑫 姜耀东 +1 位作者 祝捷 孙冠哲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9-346,共8页
讨论煤、岩体在2种组合模式下受压破坏过程中能量集聚与释放规律。通过试验分析,得出"煤–围岩"系统失稳规律,并结合红外热像、声发射、应变等监测手段,对"砂岩–煤"及"砂岩–煤–泥岩"两类组合体进行单... 讨论煤、岩体在2种组合模式下受压破坏过程中能量集聚与释放规律。通过试验分析,得出"煤–围岩"系统失稳规律,并结合红外热像、声发射、应变等监测手段,对"砂岩–煤"及"砂岩–煤–泥岩"两类组合体进行单向压缩试验,对比研究不同煤、岩组合体失稳破坏的前兆信息,得到煤、岩组合体失稳破坏过程中红外热像、声发射能谱及组合体不同部位应变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比煤样单体,煤–岩组合试样失稳更突然,失稳前兆点更难于捕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组合煤岩 红外 声发射 前兆
下载PDF
“两硬”条件下冲击地压微震信号特征及前兆识别 被引量:75
4
作者 赵毅鑫 姜耀东 +2 位作者 王涛 高峰 谢帅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60-1966,共7页
结合微震监测数据,对大同忻州窑矿8935"两硬"条件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发生的冲击现象进行分析;从微震事件震源定位、能级与频次关系以及冲击前微震信号频谱演化规律等方面讨论了该工作面冲击地压机理及前兆信息特征。研究表明:8... 结合微震监测数据,对大同忻州窑矿8935"两硬"条件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发生的冲击现象进行分析;从微震事件震源定位、能级与频次关系以及冲击前微震信号频谱演化规律等方面讨论了该工作面冲击地压机理及前兆信息特征。研究表明:8935工作面冲击地压为坚硬顶板破断诱发煤柱区域积聚能量的突然释放所致;冲击震源多在工作面超前50 m范围内沿采空区煤柱侧,且主要集中在坚硬顶板断裂后发生压缩、反弹的空间区域;冲击地压前微震事件频次、能量、微震信号b值及主频均呈下降趋势。冲击地压前微震频谱主要集中在5-60 Hz,微震主频急剧降低和幅值明显升高可视为冲击前兆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硬”条件 冲击地压 微震 前兆 B值 频谱
下载PDF
冲击地压声发射前兆模式初步研究 被引量:60
5
作者 谭云亮 李芳成 +1 位作者 周辉 韩宪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25-428,共4页
从讨论声发射与岩石材料损伤关系出发 ,论证了用声发射监测冲击地压的科学性。基于现场实测研究 ,提出了冲击地压的声发射四种前兆模式 :“单一突跃型”、“波动型”、“指数上升型”和“频繁低能量前兆型”,还分析了松动爆破对防治冲... 从讨论声发射与岩石材料损伤关系出发 ,论证了用声发射监测冲击地压的科学性。基于现场实测研究 ,提出了冲击地压的声发射四种前兆模式 :“单一突跃型”、“波动型”、“指数上升型”和“频繁低能量前兆型”,还分析了松动爆破对防治冲击地压的效果 ,这对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 ,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声发射 前兆 实测
下载PDF
近松散层开采孔隙水压力变化及其对水砂突涌的前兆意义 被引量:66
6
作者 隋旺华 董青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908-1916,共9页
开采沉陷离心模型试验表明,采空区和煤柱上方的黏土层中的孔隙水压力在煤层开采之后,出现积聚和消散现象,超静孔隙水压力增量最大可达垂直自重应力的15%~22%。采动孔隙水压力监测模型的试验表明,采动引起的承压含水层中孔隙水压力的变... 开采沉陷离心模型试验表明,采空区和煤柱上方的黏土层中的孔隙水压力在煤层开采之后,出现积聚和消散现象,超静孔隙水压力增量最大可达垂直自重应力的15%~22%。采动孔隙水压力监测模型的试验表明,采动引起的承压含水层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特点同煤层开采进度以及顶板周期来压密切相关,煤柱上方含水层中孔隙水压力一般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工作面上方含水层中孔隙水压力变化与开采位置有关,当工作面通过测点下方时,孔隙水压力出现明显的下降,当测点处于采空区中部时,孔隙水压力升高并会保持一段时间。采后顶板下沉期间各测点孔隙水压力均呈下降趋势。突砂模型试验表明,一旦抽冒或形成水砂突涌后,含水层内孔隙水压力表现为剧烈下降并形成瞬时负压,水压下降后随突涌过程发展保持在某稳定水平上,突砂口附近呈现相应的水力坡降。由以上试验结果可知,孔隙水压力可以作为近松散含水层开采溃砂灾害预警和监测的重要前兆信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水砂突涌 模型试验 孔隙水压力 前兆 松散层
下载PDF
井孔水温异常与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关系分析 被引量:56
7
作者 刘耀炜 孙小龙 +1 位作者 王世芹 任宏微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7-353,共7页
井孔水温观测是地热观测网中主要的地震前兆观测方法。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前云南地区出现了群体性水温异常变化,包括中期趋势异常、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短临异常出现在震前2个月以内,多数表现为温度升高,异常变化幅度在0.005~0... 井孔水温观测是地热观测网中主要的地震前兆观测方法。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前云南地区出现了群体性水温异常变化,包括中期趋势异常、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短临异常出现在震前2个月以内,多数表现为温度升高,异常变化幅度在0.005~0.25℃之间;短期异常多数为震前温度下降,变化幅度在0.01~0.04℃之间;中期趋势异常中,既有上升型异常,也有上升转折型异常,变化幅度在0.03-0.4℃之间。这种配套性前兆异常有利于震前异常的识别和地震预测意见的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洱地震 地热观测 水温异常 前兆 云南
下载PDF
汶川Ms8.0地震前电离层TEC异常分析 被引量:45
8
作者 祝芙英 吴云 +3 位作者 林剑 周义炎 熊晶 杨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21,共6页
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PS观测数据,解算得到了汶川Ms8.0地震前中国区域上空电离层TEC分布图。用两种方法的研究显示,在相同时间和空间电离层TEC存在显著的异常扰动,即震前1~6天(除5月9日电离层TEC出现异常增加外)时间内多次出现... 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PS观测数据,解算得到了汶川Ms8.0地震前中国区域上空电离层TEC分布图。用两种方法的研究显示,在相同时间和空间电离层TEC存在显著的异常扰动,即震前1~6天(除5月9日电离层TEC出现异常增加外)时间内多次出现显著的TEC异常减少,而且电离层TEC的异常驼峰有向磁赤道漂移的趋势,由于距离发震时刻较近,排除其他因素后认为该异常可能源于汶川Ms8.0地震引起的电离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总电子含量(TEC) 电离层异常 汶川地震 前兆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信号主频和熵值的岩石破裂前兆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9
作者 张艳博 梁鹏 +2 位作者 刘祥鑫 刘善军 田宝柱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959-2967,共9页
对干燥和饱水煤矸石进行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基于频谱分析和信息熵理论,分析其破裂全过程声发射信号的主频和熵值变化,研究煤矸石变形破坏声发射前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干燥和饱水煤矸石声发射信号均有2个主频带,分别为20 k Hz左右和30... 对干燥和饱水煤矸石进行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基于频谱分析和信息熵理论,分析其破裂全过程声发射信号的主频和熵值变化,研究煤矸石变形破坏声发射前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干燥和饱水煤矸石声发射信号均有2个主频带,分别为20 k Hz左右和30~60 k Hz,主频在破裂前均发生突变,出现接近0和100 k Hz的主频值;干燥煤矸石熵值集中在0.5~2.0,无突变性,饱水煤矸石熵值集中在0.0~0.5,具有突变性。利用声发射信号熵值对煤矸石系统进行稳定性评价,出现大于1的熵值预示着煤矸石失稳的危险性增强;以密集出现接近0和100 k Hz的突变主频值作为煤矸石破裂的前兆特征;由于实际矿山岩体的饱水特性,以及其变形破坏的复杂性,实际应用时,可将声发射信号主频和熵值2个参数相结合。利用饱水煤矸石声发射信号主频和熵值的突变特征,得到基于声发射场的煤岩动力灾害综合预警信息。试验结果为岩石损伤演化机制及破裂预测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和依据,对于实际矿山煤岩动力灾害的声发射监测预警具有重要理论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煤矸石 声发射 主频 熵值 前兆 预警
原文传递
单轴压缩下粗砂岩临界破坏的多频段声发射耦合判据和前兆识别特征 被引量:39
10
作者 曾鹏 刘阳军 +1 位作者 纪洪广 李成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9-517,共9页
为寻求岩石临界破坏判据和前兆特征,在粗砂岩单轴压缩声发射(AE)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岩石破坏过程中AE信号频段占比随应力变化特征,重点分析高、低两个特征频段占比随应力变化规律,同时对两个特征频段中不同应力水平下AE幅值关联维数进... 为寻求岩石临界破坏判据和前兆特征,在粗砂岩单轴压缩声发射(AE)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岩石破坏过程中AE信号频段占比随应力变化特征,重点分析高、低两个特征频段占比随应力变化规律,同时对两个特征频段中不同应力水平下AE幅值关联维数进行计算与分析,并建立了基于频段占比与应力间关系的多频段AE信号主频识别判据模型。研究表明:AE信号频段占比的分布特征能较好地诠释岩石破坏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岩石破坏过程中,较低频段AE信号(31.25~46.875 k Hz)占比先减小后增大,较高频段AE信号(140.625~156.25 k Hz)占比先增大后减小。在临界破坏状态下,高、低两个特征频段占比分别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且二者中AE幅值关联维数都下降到最低。通过对特征频段占比与应力之间的耦合分析,利用特征频段占比、AE幅值关联维数的变化可更准确地对岩石临界破坏前兆进行判别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频段 耦合判据 前兆 临界破坏状态 关联分形维数 模型
下载PDF
震前电离层扰动研究进展及汶川地震前电离层变化 被引量:33
11
作者 赵必强 万卫星 +2 位作者 王敏 刘立波 宁百齐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30-34,共5页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震前电离层异常扰动研究进展,大量新的观测证据显示,地震活动前的电离层扰动确实存在,而且在震级大于5级的地震发生前几天到几个小时内的孕震区上空会发生显著电离层扰动。针对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里氏8.0级汶川大...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震前电离层异常扰动研究进展,大量新的观测证据显示,地震活动前的电离层扰动确实存在,而且在震级大于5级的地震发生前几天到几个小时内的孕震区上空会发生显著电离层扰动。针对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里氏8.0级汶川大地震事件,通过利用漠河、北京、武汉和三亚的地基GPS测量获得的垂直电子总含量(VTEC)数据,北京地面测高仪测量的F_2层临界频率和Es临界频率等参量,考察中国上空电离层在地震前的变化情况,发现地震前1~6 d中,5月6-7,10-11日,白天电子浓度比5月1-5日的值偏低。但f_0E_s增强。5月9日日落后中低纬电子浓度出现异常增强,而这段时间地磁活动平静。探求这些异常变化的机制则需收集更多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电离层异常 前兆
下载PDF
《中国震例》前兆资料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张肇诚 郑大林 +2 位作者 罗咏生 刘激扬 贾青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9-24,共16页
《中国震例》一书的60次震例共有前兆异常927项次,分归11类观测手段和75种异常项目。文章介绍了震例和前兆的基本情况,给出了对地震异常数量、不同地区定点观测项目的异常百分比及按观测手段和异常项目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的主要结果。... 《中国震例》一书的60次震例共有前兆异常927项次,分归11类观测手段和75种异常项目。文章介绍了震例和前兆的基本情况,给出了对地震异常数量、不同地区定点观测项目的异常百分比及按观测手段和异常项目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的主要结果。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总结了我国大陆地震前兆的几条基本的综合特征:地震前兆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异常持续时间的长期性与阶段性;前兆分布范围的广泛性与非均匀性;地震异常的统计量与震级间存在正变关系;地震前兆的高度复杂性。文章指出了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与日、美、苏的地震前兆作了分析对比,并建议推进对我国大陆地震前兆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前兆 震例 中国 资料
下载PDF
山东泰安岩溶地面塌陷前兆及其预测预报 被引量:27
13
作者 高宗军 张富中 鲁峰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49-150,共2页
关键词 岩溶 地面塌陷 前兆 预测预报 山东泰安
下载PDF
多重分形与地震 被引量:23
14
作者 洪时中 黄登仕 《四川地震》 1991年第2期8-18,共11页
本文介绍了多重分形理论的主要内容、广义维数D_q和f(a)谱的测算方法,评述了国外对地震空间分布多重分形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地震多重分形的相变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地震 分形 前兆 预测
下载PDF
岩石变形破裂微震、电荷感应、自电位和声发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赵扬锋 刘力强 +2 位作者 潘一山 焦波波 张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7-123,共17页
为有效提取岩石失稳破坏的前兆信息,针对岩石试样在外载荷作用下失稳破坏前伴随有微震、电荷感应、自电位和声发射等信号的变化特性,建立岩石变形破裂过程多参量综合监测系统,对试样在不同加载速率下变形破裂过程微震、电荷感应、自电... 为有效提取岩石失稳破坏的前兆信息,针对岩石试样在外载荷作用下失稳破坏前伴随有微震、电荷感应、自电位和声发射等信号的变化特性,建立岩石变形破裂过程多参量综合监测系统,对试样在不同加载速率下变形破裂过程微震、电荷感应、自电位和声发射进行同步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试样在失稳破坏前都有明显的微震、电荷感应、自电位和声发射前兆信号,岩石性质不同,岩石变形破裂过程中微震、电荷感应、自电位和声发射信号明显不同,花岗斑岩的前兆信号比大理岩的前兆信号明显丰富。声发射监测数据能较好地反映岩石的微小破裂情况,可利用声发射进行微裂纹的定位,可以较好地反映电荷感应和自电位前兆信息,试样变形破裂过程的电荷感应和自电位信号比微震信号更早发生,受到的干扰更小,可利用早期的电荷感应和自电位信号进行提前预警,当频繁出现同步且幅值较大的各参量信号时,表明岩石即将进入失稳破坏阶段,可利用微震和声发射对微裂纹进行定位,微震、电荷感应、自电位和声发射信号相互对比分析从而准确获得岩石失稳破坏的前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样变形破裂 微震 电荷感应 自电位 声发射 前兆
原文传递
含气多孔介质卸压层裂的间隔特征——突出的前兆 被引量:17
16
作者 俞善炳 谈庆明 +1 位作者 丁雁生 孟祥跃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5-150,共6页
含气多孔介质在卸压下的拉伸破坏有两种模式———层裂和突出.达到或超过临界破坏条件,引发骨架层裂破坏;达到或超过更强一些的临界突出条件,则引发突出.从采煤实践中逐次掘进的长过程看,层裂是已达破坏条件而未到突出条件的情况... 含气多孔介质在卸压下的拉伸破坏有两种模式———层裂和突出.达到或超过临界破坏条件,引发骨架层裂破坏;达到或超过更强一些的临界突出条件,则引发突出.从采煤实践中逐次掘进的长过程看,层裂是已达破坏条件而未到突出条件的情况,进一步发展可能引发突出.实验表明层裂显现规律的间隔特征,因而与层裂相关的瓦斯浓度变化和地音信息可以认作是突出的前兆.如果在内部形成破坏区,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有可能导致延时突出、石门自揭(岩石巷道掘进过程中临近煤层时岩体失稳破坏)等一类现象,显现强的时效特征,其时效是由渗流过程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出 层裂 含气多孔介质 卸压层裂 前兆 矿山
下载PDF
岩土层受力时电阻率变化与应变的关系 被引量:20
17
作者 赵玉林 钱复业 许同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87-93,116,共7页
与基线测量和电阻应变片测量资料对比,得到小应变条件下某些天然不饱和岩、土层电阻率对应变的比例(放大)系数K=△ρ/ρ/△ε可达10~3,且应变愈小K值愈高.分析这种实验结果得到,电阻率ρ与应变ε的关系为ρ∝φ^(-(E+F_ε^(0.4)),其中... 与基线测量和电阻应变片测量资料对比,得到小应变条件下某些天然不饱和岩、土层电阻率对应变的比例(放大)系数K=△ρ/ρ/△ε可达10~3,且应变愈小K值愈高.分析这种实验结果得到,电阻率ρ与应变ε的关系为ρ∝φ^(-(E+F_ε^(0.4)),其中φ为孔隙度;E,F为常数.这说明,受力时岩石的结构指数n不再是通常认为的常量,而是应变的函数,即n=E+F_ε^(0.4).所以高放大系数是不饱和岩土层在微小应变条件下的一种较普遍的规律.选择放大系数不低于10~3的台址,进行电阻率观测,可望在地震前震中附近观测到5%量级的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层 电阻率 地震 前兆 受力
下载PDF
地下水中逸出气氡的研究——水化地震前兆新项目探索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炜 史勇 张平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8-25,共8页
本文通过对地下水中溶解氡和逸出氡的对比观测及其地震前兆的研究,阐明了地下水中逸出气氡对地壳岩石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逸出气氡能够反映地壳岩石的潮汐变化。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逸出气氡的变化突出、幅度大,表明它对地下应... 本文通过对地下水中溶解氡和逸出氡的对比观测及其地震前兆的研究,阐明了地下水中逸出气氡对地壳岩石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逸出气氡能够反映地壳岩石的潮汐变化。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逸出气氡的变化突出、幅度大,表明它对地下应力微小变化能起到放大的作用。因此,逸出气氡作为新的地震前兆观测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震 前兆 水文地球化学
下载PDF
大同—阳高6.1级地震断层位移测量前兆异常特征 被引量:21
19
作者 高忠宁 蒋成恩 +2 位作者 戴梁焕 黄佩玉 后凤鸣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5-74,共10页
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1987年以来断层位移出现了趋势性的中期异常,1989年5月以后出现了短期异常。资料分析表明,断裂以水平活动为主。在空间上,远离震中的台点为较清晰的中期和短期异常,并具有相同的活动方式;近震中的台点显示为中期... 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1987年以来断层位移出现了趋势性的中期异常,1989年5月以后出现了短期异常。资料分析表明,断裂以水平活动为主。在空间上,远离震中的台点为较清晰的中期和短期异常,并具有相同的活动方式;近震中的台点显示为中期异常。文章最后还分析了断裂活动与应力状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断层 位移 前兆 异常
下载PDF
煤样失稳破坏的多参量监测试验 被引量:20
20
作者 姜耀东 吕玉凯 +2 位作者 赵毅鑫 宋义敏 陶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7-674,共8页
为有效提取由于巷道掘进及工作面回采扰动所诱发的煤岩体剧烈失稳破坏的前兆信息,针对煤样在外载荷作用下失稳破坏前会伴随弹性波、电荷、温度等信号的异常变化的特性,进行包括运用声发射仪、LCR电桥、红外热像仪及静态应变仪等设备在... 为有效提取由于巷道掘进及工作面回采扰动所诱发的煤岩体剧烈失稳破坏的前兆信息,针对煤样在外载荷作用下失稳破坏前会伴随弹性波、电荷、温度等信号的异常变化的特性,进行包括运用声发射仪、LCR电桥、红外热像仪及静态应变仪等设备在内的监测设备对煤样在单轴加载下的失稳破坏过程进行同步监测;通过建立同一时间坐标轴对多参量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试样失稳破坏前各参量的演化规律;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方法对多参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声发射监测结果能较好地体现出试样破坏的前兆特征,并与应力结果相结合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其失稳破坏的前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多参量 失稳破坏 前兆 主成分分析 因子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