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中1/3髌韧带重建前十字韧带术后膝关节内并发症的探讨 被引量:99
1
作者 陈百成 张庆民 +3 位作者 冯建刚 高石军 邵德成 孙建海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中1/3髌韧带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术后膝关节内有关的并发症及其发病机制。方法1994年1月~1997年11月 ,对18例前十字韧带断裂的患者采用关节镜或小切口关节切开术 ,完成自体中1/3髌韧带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术后平均随访...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中1/3髌韧带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术后膝关节内有关的并发症及其发病机制。方法1994年1月~1997年11月 ,对18例前十字韧带断裂的患者采用关节镜或小切口关节切开术 ,完成自体中1/3髌韧带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术后平均随访2年 ,对所有病例进行临床检查 ,确定膝关节疼痛部位 ,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 ,并利用膝关节屈曲90°的侧位X线片测量髌韧带长度。结果随访18例患者 ,17例术后膝关节存在触发性或功能性疼痛 ,膝关节疼痛常位于髌股关节、髌骨下极、髌韧带供区及胫骨结节部位。8例患者术后患膝活动度有不同程度受限。6例患者髌韧带发生不同程度的短缩 ,平均短缩2.8mm。4例患者髌股关节间隙变窄。两种术式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自体中1/3髌韧带重建前十字韧带不仅应注意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 ,还应关注髌韧带供区及髌股关节并发症的发生 ,重视其发病的病理基础。髌韧带中1/3缺损可引起髌韧带短缩及髌股关节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 交叉韧带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89
2
作者 敖英芳 田得祥 +3 位作者 崔国庆 胡跃林 史和福 任玉衡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48,88,共3页
1991年 8月~ 1993年 9月对国家、省、市级等 47个运动队共 6 810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 ,其中 ACL损伤 32例 ,总发病率为 0 .47%。损伤病因中技术失误伤首位 ,为 5 9.4%。此外与误伤 (15 .6 % )、场地 (3.1% )等因素有关... 1991年 8月~ 1993年 9月对国家、省、市级等 47个运动队共 6 810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 ,其中 ACL损伤 32例 ,总发病率为 0 .47%。损伤病因中技术失误伤首位 ,为 5 9.4%。此外与误伤 (15 .6 % )、场地 (3.1% )等因素有关。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症状。尽管有 31%的人可参加正常训练 ,但 5 3.6 %的运动员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些不得以停训或手术治疗。本文对 ACL损伤的致伤因素、诊断、预防及治疗进行了分析讨论。提示 :ACL损伤较为严重 ,应加强技术训练 ,进行有效防护 ,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运动创伤 交叉韧带 运动员
下载PDF
关节镜下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前十字韧带 被引量:72
3
作者 赵金忠 蒋垚 +2 位作者 沈灏 邵俊杰 刘闻欣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93-597,共5页
目的在关节镜下利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前十字韧带。方法对51例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下利用四股半腱肌肌腱进行重建。术中将取得的半腱肌肌腱切成等长的两段,然后对折成四股。移植物近端固定在横跨于股骨隧道... 目的在关节镜下利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前十字韧带。方法对51例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下利用四股半腱肌肌腱进行重建。术中将取得的半腱肌肌腱切成等长的两段,然后对折成四股。移植物近端固定在横跨于股骨隧道外口的缝线钢板上,移植物远端固定在覆盖于胫骨隧道外口的钮扣上。术后进行1~2年系统的随访,并按照特定的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康复指导。定期检查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大腿肌肉功能、日常活动功能和跑步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时,所有病例患膝的活动度均恢复正常。术后2年时,患侧的股四头肌/腘绳肌峰力矩比超过正常侧的90%。KT-1000检查显示,术后患侧膝关节的前向稳定性有所下降,但是术后2年时仍有73.8%的病例患侧膝关节前向稳定性等于或者好于健侧。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为56.7±7.4,术后2年时为98.5±0.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年时,合并关节软骨损伤组评分为96.44±2.36,不合并关节软骨损伤组评分为99.47±0.24,统计学分析显示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年时,所有患者均能恢复向前变速跑步能力而无跛行。结论关节镜下利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前十字韧带是一种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可靠方法;合并的关节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交叉韧带 自体移植 四股半腱肌肌腱重建 缝线钢板重建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断裂和重建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53
4
作者 陈连旭 付立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602-3608,共7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主要方法。目前针对前交叉韧带重建,从组织胚胎、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到重建材料、操作技术和重建后康复都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但缺乏前交叉韧带断裂和重建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目的:... 背景: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主要方法。目前针对前交叉韧带重建,从组织胚胎、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到重建材料、操作技术和重建后康复都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但缺乏前交叉韧带断裂和重建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断裂和重建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提供指导。方法:统计了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患者352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受伤机制、就诊时间和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对半月板和关节软骨的影响,以及手术过程中的发现情况、手术方式和重建材料等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前交叉韧带断裂多发生于男性年轻人,左膝多于右膝;(2)男性患者多发生于篮球、足球和意外伤,女性患者多发生于意外伤、羽毛球和滑雪伤,损伤机制以膝关节内旋外翻伤多见;(3)手术时间以前交叉韧带断裂伤1-3个月多见,常伴有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外侧半月板损伤发生率相对稳定,内侧半月板损伤在前交叉韧带断裂超过半年后明显增多。关节软骨损伤以髌骨软骨损伤为主,超过1年,内侧髁软骨损伤显著增加;(4)韧带重建方式以解剖单束重建为主,骨道定位可参考住院医师嵴和束间嵴,重建材料多为自体半腱股薄肌肌腱;(5)结果提示,前交叉韧带断裂应早期进行前交叉韧带的解剖重建,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防止内侧半月板和股骨内侧髁软骨的继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交叉韧带 半月板 胫骨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断裂 重建 流行病学
下载PDF
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前十字韧带后的康复训练 被引量:46
5
作者 赵金忠 蒋垚 +1 位作者 沈灏 邵俊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介绍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前十字韧带后的康复训练方法,总结其近期效果。方法对51例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损伤的患者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进行重建,术后进行1年以上系统的康复指导。按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目的介绍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前十字韧带后的康复训练方法,总结其近期效果。方法对51例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损伤的患者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进行重建,术后进行1年以上系统的康复指导。按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为(56.7±7.4)分。康复内容包括支具制动及负重计划、肌力、活动度、本体感受器训练和肌肉牵张训练等方面。通过膝关节稳定性、肌力、活动度、步态分析,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总结这种训练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膝关节的活动度均恢复正常。术后1年,患肢的股四头肌-绳肌峰力矩比值超过正常侧的80%。KT-1000检查结果显示,术后6、12个月,患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大于健侧的比例分别为11.76%(6/51)和10.41%(5/48),但松弛度差异均在4mm以内,其余患者患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与健侧相同或者小于健侧。术后1年,95.83%的患者都能够恢复正常步态,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7.8±1.2)分。统计学分析显示,术后与术前评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于不合并严重内、外侧韧带复合结构损伤的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损伤,在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进行重建后,采用该方法进行康复训练是切实可行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交叉韧带 康复训练 四肢腱肌肌腱 缝线钢板
原文传递
手法加中药熏蒸对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46
6
作者 闵重函 周瑛 +4 位作者 荆琳 张洪美 王胜 陈卫衡 陈平泉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5期397-403,共7页
目的 :研究手法加中药熏蒸对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治疗作用和对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患者50例,分为治疗组(手法加中药熏蒸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9例,采用等... 目的 :研究手法加中药熏蒸对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治疗作用和对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患者50例,分为治疗组(手法加中药熏蒸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9例,采用等长肌力锻炼、逐渐加大屈曲幅度和渐进性负重等常规康复治疗手段;治疗组男15例,女10例,在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和手法,中药熏药采用海桐皮汤方由熏药机加热雾化后局部熏蒸,手法治疗根据韧带愈合生物力学规律,把握屈膝程度、松解手术后粘连。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作为疗效评价标准,以随访中MRI上测量的骨隧道宽度变化作为腱-骨愈合情况的观察指标。结果:Lysholm膝关节评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组内比较,总分均随时间推移改善(治疗组F=36.54,P<0.05;对照组F=28.12,P<0.05);组间比较,术后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t=0.105,P<0.05;术后3个月t=5.361,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腱-骨愈合情况在术后3个月和1年随访时胫骨和股骨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加中药熏蒸治疗有利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早期功能恢复,且不会影响腱-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手法 骨科 交叉韧带 中草药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王健全 敖英芳 +1 位作者 刘平 陈临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通过尸体标本研究前交叉韧带(ACL)股骨止点,进一步明确其解剖学特点,为双束重建ACL准确定位股骨止点提供临床解剖学数据。方法:对30例福尔马林处理的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研究。在屈膝60°时根据ACL纤维张力情况区分前内束... 目的:通过尸体标本研究前交叉韧带(ACL)股骨止点,进一步明确其解剖学特点,为双束重建ACL准确定位股骨止点提供临床解剖学数据。方法:对30例福尔马林处理的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研究。在屈膝60°时根据ACL纤维张力情况区分前内束和后外束,观察两束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的张力变化特性,然后从股骨止点切断韧带,测量止点的相关数据。结果:在屈膝60°位ACL中松弛的纤维束最多。ACL在屈膝过程中沿矢状面发生旋转,其轴心大约位于股骨止点的近前角,接近over-the-top位置,该区域的纤维束在屈膝过程中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具有良好的等长性。ACL股骨止点的长径与短径分别为19.32±2.42mm与10.52±2.24mm,前内束和后外束股骨止点的面积分别为69.37±20.2mm2和86.60±30.22mm2,前内束股骨止点的面积略小于后外束;两束中心点连线的距离为9.42±1.51mm,连线与股骨纵轴的夹角为26.90±8.56°;后外束中心点到over-the-top点连线的距离为11.8±1.60mm,连线与股骨纵轴的夹角为26.26±7.78°;后外束中心到股骨外髁软骨缘的最小距离为6.16±1.00mm;前内束股骨止点中心点位于10∶10±7′(右膝)或1∶49±5′(左膝);over-the-top点位于10∶45±8′(右膝)或1∶08±9′(左膝)。结论:前交叉韧带可被分为功能不同的前内束和后外束,前内束在膝关节的运动中始终保持紧张,具有较好的等长性,前内束止点前上部接近over-the-top区纤维是其旋转轴心,与前内束中心点的纤维相比等长性更好,是手术重建时的关键点。后外束只有在接近伸直和屈曲较大角度时紧张。后外束的定位缺乏解剖标记,本研究通过测量其中心点与前内束中心点、over-the-top点距离及到股骨外髁软骨缘最短距离确定后外束中心点位置,为双束重建ACL提供准确的骨道定位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研究 交叉韧带 股骨止点 双束重建
下载PDF
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前十字韧带撕脱骨折不愈合 被引量:45
8
作者 赵金忠 皇甫小桥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8”字缝线固定治疗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2月至2003年11月,对19例(男13例,女6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不愈合的患者在关节镜下复位,使...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8”字缝线固定治疗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2月至2003年11月,对19例(男13例,女6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不愈合的患者在关节镜下复位,使用不吸收缝线进行“8”字法固定。患者从受伤到手术时间间隔为1-8年,平均3.6年。术后随访对其临床结果采用IKDC、Lysholm以及Tegner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18例患者随访超过2年(24-3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3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关节屈伸活动均无限制;1例Lachman试验Ⅰ度阳性,其余均阴性;KT-1000检查显示17例双侧膝关节松弛度差值为0-2mm,1例为4mm;Lysholm评分为91-100分,平均(96.7-1.9)分,和术前(74.3±4.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P=-0.0007);15例完全恢复到伤前的运动水平;Tegner评分初次受伤前、术前、末次随访时分别为(6.1±0.6)分、(3.6±1.0)分、(6.0±0.8)分,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P=-0.03),其中受伤前和末次随访Teg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44,P=0.38)。结论关节镜下“8”字缝线固定治疗陈旧性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能达到骨折愈合,重建关节稳定性,恢复关节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胫骨 骨折固定术 关节镜检查 缝线
原文传递
自体与同种异体组织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孙康 汤继文 +5 位作者 徐强 刘晓阳 周路刚 郝永强 王磊 孙煜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989-992,共4页
目的 观察自体与同种异体移植物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CL)的疗效与差异。方法 将 5 3例ACLⅢ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自体组织移植组 (A组 ,n =2 5 )和同种异体组织移植组 (B组 ,n =2 8)。A组包括骨 髌腱 骨 15例 ,4股半腱肌腱... 目的 观察自体与同种异体移植物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CL)的疗效与差异。方法 将 5 3例ACLⅢ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自体组织移植组 (A组 ,n =2 5 )和同种异体组织移植组 (B组 ,n =2 8)。A组包括骨 髌腱 骨 15例 ,4股半腱肌腱或半腱加股薄肌腱重建 10例 ;B组包括骨 髌腱 骨 18例 ,6股半腱加股薄肌腱 4例 ,2股胫后肌腱 4例 ,跟腱骨重建 2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均行理学检查、Lysholm Tegner和IKDC膝关节综合功能评定及关节活动度测量仪 (KT 2 0 0 0 )检测。随访 12~ 31个月 ,平均 19个月。结果 手术前后两组各项指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两组间术后除B组手术耗时短和术后发热时间较长外 ,其它各项指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两组术后健、患侧对比 ,胫骨前移小于 3mm分别达 88%和 86 % ;而 >5mm分别占 4 %和 7 1% ;感染率为 0 %和 3 5 %。结论同种异体与自体移植物重建ACL疗效相近 ,对多发韧带损伤、韧带重建翻修及中老年或运动量较少的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 膝关节 自体 交叉韧带 患者 重建 临床对比研究 植物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的康复训练与护理 被引量:45
10
作者 孙丽萍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12-513,共2页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后 ,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与否是衡量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标志。总结了对 5 3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的康复训练与护理 ,重点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直腿抬高训练 ,终末伸膝锻炼 ,视知觉下的膝关节角度、位置...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后 ,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与否是衡量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标志。总结了对 5 3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的康复训练与护理 ,重点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直腿抬高训练 ,终末伸膝锻炼 ,视知觉下的膝关节角度、位置训练 ,以及功能协调性训练和心理护理等。经 8~ 2 4个月随访 ,本组有 4 9例 (占 92 .5 % )本体感觉恢复良好 ,病人满意。认为在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进行系统、正规的康复训练和护理 ,有利于促进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膝关节 本体感觉功能 康复训练 护理措施
原文传递
前十字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 被引量:41
11
作者 冯华 洪雷 +2 位作者 耿向苏 张辉 王满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51-655,共5页
目的探讨前十字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的发生率、诊断方法、修补术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4月至2005年4月,共进行333例单纯前十字韧带损伤重建术,陈旧性损伤(>3个月)215例,急性损伤(<3个月)118例。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 目的探讨前十字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的发生率、诊断方法、修补术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4月至2005年4月,共进行333例单纯前十字韧带损伤重建术,陈旧性损伤(>3个月)215例,急性损伤(<3个月)118例。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者89例,其中85例需手术修补。手术取腘绳肌腱、自体或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十字韧带,同时应用全内缝合方法,经两个后内入路配合经髁间窝入路,利用缝合钩修补ramp损伤。前十字韧带损伤中,ramp损伤的总发生率为26.7%,其中陈旧性损伤的发生率为30.7%,急性损伤为19.5%。结果可随访者75例(88.2%),随访5~41个月,平均20.2个月。随访时采用主观症状观察、临床查体、二次关节镜手术观察及MR检查。其中二次手术观察25例,MR复查21例。在可随访的75例患者中,所有患者的主观症状及临床查体均呈正常表现;在二次关节镜手术观察的25例中,均全部愈合。在经MR复查的21例中,18例完全愈合,3例部分愈合。结论大约1/3的前十字韧带损伤合并有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陈旧性损伤较新鲜损伤合并ramp损伤的发生率更高。在重建前十字韧带的同时应修补ramp损伤,全内缝合方法是修补ramp损伤的很好方法,可以达到很高的愈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交叉韧带 半月板 胫骨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保留残迹的前交叉韧带重建 被引量:37
12
作者 孙磊 田敏 +1 位作者 宁廷民 张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691-1694,共4页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保留残迹的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技术和效果。[方法]自2005年6月~2006年5月,28例病人(28膝)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断裂,其中8膝伴外侧半月板破裂,6膝伴内侧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对原ACL残迹不做切除,采用...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保留残迹的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技术和效果。[方法]自2005年6月~2006年5月,28例病人(28膝)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断裂,其中8膝伴外侧半月板破裂,6膝伴内侧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对原ACL残迹不做切除,采用自体四股绳肌腱,两切口法,单束重建ACL,采用生物可吸收挤压螺钉解剖位固定重建韧带。[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6~80分(平均60.75±9.54分),提高至随访时85~100分(平均95.89±6.24分)(P〈0.01)。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由术前异常(C级)19例、显著异常(D级)9例,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21例、接近正常(B级)7例。28例患者均恢复伤前运动水平。[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迹的前交叉韧带重建对关节内干扰小,可能有利于重建韧带血供和神经支配的重新获得,手术操作简捷,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交叉韧带 关节镜 保留残迹 四股绳肌腱 单束重建 挤压螺丝钉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3
13
作者 赵冬梅 李维婷 +3 位作者 曾贞 杨雪涛 姚冬英 李鹏程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患者12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传统康...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患者12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60例,给予加速康复外科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关节肿胀、积液情况,使用Judet评分和lysholn评分比较两组膝关节屈曲及膝关节整体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早期关节肿胀较对照组明显,术后行关节穿刺抽液12例,对照组有5例,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58,P=0.067);对照组6例术后出现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经手法松解后关节功能达优。观察组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活动度达优率为83.33%、96.67%,优于对照组的58.33%、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076、5.926;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达优率为80.00%、91.67%,高于对照组的56.67%、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548、4.183;P<0.05)。结论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干预,早期可能出现关节肿胀、积液等并发症,但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早期功能和活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关节镜 康复 膝关节 加速康复外科
原文传递
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0
14
作者 陈世益 洪国威 +3 位作者 陈疾忤 华英汇 李云霞 翟伟韬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前瞻性对照研究LARS人工韧带与四股自体腘绳肌腱(ST/G)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5年6月,前瞻性选择了4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根据LARS人工韧带使用指征、医生建议和患者意愿,分别选择自体腘... 目的:前瞻性对照研究LARS人工韧带与四股自体腘绳肌腱(ST/G)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5年6月,前瞻性选择了4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根据LARS人工韧带使用指征、医生建议和患者意愿,分别选择自体腘绳肌腱或LARS人工韧带作为移植物。其中LARS韧带重建ACL病例23例,两端以挤压螺钉固定;四股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病例19例,股骨端Endobutton悬吊固定,胫骨端Intrafix挤压螺钉和Spiked-washer拴桩双重固定。均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5个月进行Lysholm、TegnerI、KDC评分。结果:采用LARS人工韧带的病例,在术后9个月的随访期内,三种膝关节功能评分值均显著高于自体腘绳肌腱ACL重建的病例(P<0.05)。结论: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较使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S人工韧带 交叉韧带 重建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42
15
作者 敖英芳 马勇 +1 位作者 崔国庆 余家阔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失败后行翻修手术的主要原因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因 ACL 重建失败需要行翻修术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16~46岁,平均29岁。结合临床病例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失败后行翻修手术的主要原因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因 ACL 重建失败需要行翻修术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16~46岁,平均29岁。结合临床病例研究分析 ACL 重建失败的原因。结果本组13例患者中,初次手术选用自体骨-髌腱-骨移植物(B-PT-B)7例,自体半腱股薄肌腱(STG)4例,同种异体 STG 2例。翻修原因上、下两端骨道均偏前4例,单独上骨道偏前4例;同种异体 STG 重建出现明显排异反应取出移植物1例,骨道明显扩大而失败1例;自体 B-PT-B 重建固定上骨道内骨块的挤压螺钉位置异常2例;术后感染1例。翻修术中重建的 ACL 完全断裂和吸收7例,韧带有部分连接但已明显松弛失张力4例,内固定物位置异常2例。行膝关节粘连松解手术1例;因骨道骨质缺损严重而行一期植骨术,准备二期翻修2例;其余10例均行一期翻修手术,其中用同侧 STG4例、对侧 STG 4例、同侧 B-PT-B 1例、髂胫束1例。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失败的原因较多,但主要与手术骨道位置异常、固定失效、同种异体腱的排异反应与骨道扩大以及感染和术后粘连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交叉韧带 重建 翻修
原文传递
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两种康复程序效果比较 被引量:40
16
作者 李云霞 陈世益 +2 位作者 翟伟韬 陈疾忤 华英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两种不同康复程序的效果。方法: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手术的患者60例,其中保守康复组36例,激进康复组24例。术后6个月时比较关节活动度、髌上10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Lysholm... 目的:观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两种不同康复程序的效果。方法: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手术的患者60例,其中保守康复组36例,激进康复组24例。术后6个月时比较关节活动度、髌上10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Lysholm评分、IKDC评分、关节稳定性和MRI检查移植物骨隧道直径。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比较,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髌上10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无明显差异;Lysholm评分无明显差异;IKDC评分有明显差异;关节稳定性检查均为阴性;MRI检查移植物骨隧道扩大有明显差异。结论: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康复可以改善膝关节功能,但是并非越激进越好,应以适度康复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重建 康复 腘绳肌腱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干预 被引量:37
17
作者 曾春 蔡道章 +1 位作者 王昆 卢华定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3,共3页
目的:比较保守康复方案与激进康复方案对关节镜下骨-髌腱-骨自体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1999-09/2002-09前交叉韧带术后患者45例,分为保守方案组(24例)和激进方案组(21例),分别应用保守和激... 目的:比较保守康复方案与激进康复方案对关节镜下骨-髌腱-骨自体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1999-09/2002-09前交叉韧带术后患者45例,分为保守方案组(24例)和激进方案组(21例),分别应用保守和激进康复方案进行术后康复,术后2年检测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2年,关节松弛度测量阳性者保守方案组4例(17%)、激进方案组4例(19%),Lysholm膝关节评分两组各有1例疗效差。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无明显差异(P>0.05)。激进方案组早期关节肿胀较明显、渗液较多,术后行关节穿刺抽液患者激进方案组15例、保守方案组10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恢复正常运动训练所需时间保守方案组1年、激进方案组9个月。结论:两种方案均安全有效,激进康复可明显缩短康复时间,更快地获得膝关节良好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膝关节 康复
下载PDF
13例关节镜下股骨端双隧道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40
18
作者 张俊 王红亚 陈妙仙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关节镜下股骨端双隧道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报告了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对13例接受该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术前做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指导功能锻炼。术后正确使用膝关节支具,早期进行主动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及... 关节镜下股骨端双隧道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报告了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对13例接受该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术前做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指导功能锻炼。术后正确使用膝关节支具,早期进行主动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及股四头肌肌力锻炼。本组肿胀消退时间平均9.3d,股四头肌未见萎缩,膝关节活动度术后2周平均52°,术后4周平均95°,术后10周平均120°。本组自我评价满意12例,可以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交叉韧带 康复护理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不全撕裂的MRI诊断 被引量:27
19
作者 许建荣 邓霞 +1 位作者 华佳 丁小龙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不全撕裂MRI诊断价值、失误原因和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的方法。材料和方法:收集关节镜证实的12例ACL不全撕裂和18例正常ACL两组病例,采取相同的矢状面和横断面T1WI和 T2WI成像...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不全撕裂MRI诊断价值、失误原因和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的方法。材料和方法:收集关节镜证实的12例ACL不全撕裂和18例正常ACL两组病例,采取相同的矢状面和横断面T1WI和 T2WI成像。结果:单盲法 MRI阅片诊断 ACL不全撕裂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1%、 50%和 62.5%。 ACL不全撕裂组和正常组的韧带增粗(p<0.05)、信号升高(p<0.01)和 PCL弯曲指数增大(p<0.05)均有差别或显著差别,而韧带周信号改变和胫骨前移则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ACL不全撕裂的直接征象不典型和间接征象少是假阴性的主要原因,部分容积效应和滑膜增生则是假阳性的主要原因,结合临床和多方位、多序列MRI成像以及综合分析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膝关节 损伤 MRI 诊断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8
20
作者 吴宇峰 苏培基 +3 位作者 伍中庆 高彦平 赵卫东 李义凯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868-871,共4页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四种常用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取正常成人新鲜膝关节标本16具,随机分为4组,每组4具;标本制作成ACL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后用4种不同内固定方法进行固定的模型:钢丝正向内固定组、...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四种常用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取正常成人新鲜膝关节标本16具,随机分为4组,每组4具;标本制作成ACL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后用4种不同内固定方法进行固定的模型:钢丝正向内固定组、钢丝反向内固定组、缝线内固定组及螺钉内固定组。标本屈曲30°位在MTS上机施加30、60,90N的持续牵拉力,模拟Lachman试验,用激光三维扫描仪在不同角度对膝关节进行扫描,采集实验数据,建立股骨、胫骨及膝关节结构模型。对各内固定组ACL的位移变化进行比较,数据采用析因分析的方法。结果施加30、60N的应力时,各组间ACL股骨和胫骨附着点间距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在加载90N应力状态下,缝线内固定组股骨和胫骨附着点间距变化最小,平均为(4.8±1.7)mm(2.5~6.2mm),优于其它三组。螺钉内固定组与钢丝反内固定组间在ACL位移变化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14),但均优于钢丝正内固定组(P<0.05)。不同应力下钢丝正内固定组向前平均位移最大,平均为(7.2±1.3)mm(5.6~8.7mm)。结论缝线固定膝关节稳定性优于钢丝反内固定、螺钉内固定及钢丝正内固定;钢丝正内固定向前平均位移最大,膝关节稳定性最差。螺钉内固定与钢丝反内固定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撕脱骨折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