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3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英空间-时间隐喻的深层对比研究 被引量:57
1
作者 张建理 骆蓉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8-73,共6页
时间是空间隐喻的产物。因此,时间如空间那样既呈流动性也呈序列性。汉英中均使用“前/后”对时间进行表征,具有两种类似的认知模式。但汉英在具体的时间概念例示和使用频率上却有差异。操汉语者认为时间序列是一个明显的连续统,从过去... 时间是空间隐喻的产物。因此,时间如空间那样既呈流动性也呈序列性。汉英中均使用“前/后”对时间进行表征,具有两种类似的认知模式。但汉英在具体的时间概念例示和使用频率上却有差异。操汉语者认为时间序列是一个明显的连续统,从过去经现在可以贯通到将来。操汉语者较频繁使用面向过去型静态时间认知模式。相比较,操英语者往往以现在为界使用两种认知模式,并在表征将来时较频繁使用面向将来型动态时间认知模式。这种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认知与不同的认识论、文化传统和不同的语言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概念隐喻 / 英汉对比
原文传递
英、汉语“前/后”时间指向的多任务实证研究——兼谈时间认知“左/右”维度的心理现实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光明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8,共10页
"时间流逝是运动"这个基于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所建立起来的时间认知图式曾一度被认为是最具普遍性的,在该图式中,自我永远面对未来,背对过去。相关汉语研究显示,汉语母语者也使用该认知图式,但对自我的朝向问题存在争议。... "时间流逝是运动"这个基于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所建立起来的时间认知图式曾一度被认为是最具普遍性的,在该图式中,自我永远面对未来,背对过去。相关汉语研究显示,汉语母语者也使用该认知图式,但对自我的朝向问题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在比较英、汉母语者的自然手势和刻意手势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汉语母语者的水平认知图式与英语母语者存在差异,自我可能面对未来,也可能面对过去,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语用者嵌入到不同文化环境里所产生的独特身体体验,因此英语母语者的认知图式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普遍性。此外,本研究还证实了英、汉母语者水平时间认知的另一个维度"左/右"方向时间表征的心理现实性,并从具身认知角度为其提供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时间认知 时间隐喻 具身认知 / 左/右
原文传递
也谈汉语时间表达的空间隐喻系统——“来/往”“前/后”“上/下”的协调 被引量:4
3
作者 魏义祯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4-112,共9页
人们是通过世界的变化来把握时间的。汉语中很多时间表达都是基于“世界的变化是河流”的隐喻。在这个隐喻系统中.“来/往”等位移动词、“前/后”“上/下”等方位词都可以较好地协调起来。本文在前人基础上重新构拟了汉语时间表达的空... 人们是通过世界的变化来把握时间的。汉语中很多时间表达都是基于“世界的变化是河流”的隐喻。在这个隐喻系统中.“来/往”等位移动词、“前/后”“上/下”等方位词都可以较好地协调起来。本文在前人基础上重新构拟了汉语时间表达的空间隐喻系统,并对有关的引申现象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空间隐喻 来/往 / 上/下
原文传递
时空隐喻的认知学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善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1-84,共4页
时间是一个抽象概念,人类对时间的表征,时空隐喻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认为空间概念是时空隐喻的原型,人们对时间认知的心理基础是空间心理图式的跨域映射。如同空间概念一样,人类对时间的认知虽然基于静态与动态两套认知系统,但... 时间是一个抽象概念,人类对时间的表征,时空隐喻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认为空间概念是时空隐喻的原型,人们对时间认知的心理基础是空间心理图式的跨域映射。如同空间概念一样,人类对时间的认知虽然基于静态与动态两套认知系统,但各民族在两套系统的使用频率上存在差异。汉民族还借用垂直空间概念来表征时间,这与汉民族的认识论、传统文化和语言体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隐喻 静态模式 动态模式 上/下 /
下载PDF
方位词“前/后”的认知语义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亚冰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4期61-63,共3页
“前/后”是汉语中常见的两个方位词。本文在分析其本义的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前/后”表示空间、时间的意义与用法,以及由此进一步拓展的隐喻现象,从而希望为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方位词 / 认知
下载PDF
汉语“前/后”时间隐喻模式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唐美华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52-57,共6页
时间—空间隐喻具有跨文化普遍性,源自泛人类的认知体验。首先介绍了Lakoff的英语时间隐喻模式,然后在归纳了关于汉语时间隐喻系统的三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就汉语时间隐喻系统在水平轴"前/后"上的隐喻模式及自我方位进行了探... 时间—空间隐喻具有跨文化普遍性,源自泛人类的认知体验。首先介绍了Lakoff的英语时间隐喻模式,然后在归纳了关于汉语时间隐喻系统的三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就汉语时间隐喻系统在水平轴"前/后"上的隐喻模式及自我方位进行了探讨。强调只有先区分"自我参照物"和"时间参照物",才能发现汉语中很多"看似矛盾"的语言现象在隐喻上的"一致性"。英汉在时间隐喻概念结构上非常相似,汉语中自我也是面向未来型,"时间在运动"和"自我在运动"隐喻在汉语中同样存在,此外,汉语"前/后"时间隐喻还存在另外两种模式。最后,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往前/后看"为语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空间隐喻 / 自我面向将来 自我参照物 时间参照物
下载PDF
“前/后”隐喻映射的对称与不对称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大磊 王胜美 《长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6-19,共4页
时间是空间隐喻的结果,空间的位移性和顺序性投射在时间上表现为序列性和方向性。"前/后"是既可以表示空间意义也可以表示时间意义的一对语素。"前/后"有两种认知模式:强调时间的序列性时",前"表过去,&qu... 时间是空间隐喻的结果,空间的位移性和顺序性投射在时间上表现为序列性和方向性。"前/后"是既可以表示空间意义也可以表示时间意义的一对语素。"前/后"有两种认知模式:强调时间的序列性时",前"表过去,"后"表将来;强调时间的方向性时,"前"表将来",后"表过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序列性 方向性 /
下载PDF
英汉“前—后”空间隐喻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小英 《琼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36-137,133,共3页
"前—后"空间隐喻具有非任意性、系统性、方向性和多维性的特征,本文对其英汉两种语言的表现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 - 语义特征 隐喻功能
下载PDF
洞口山门亲属称谓前后不对称研究
9
作者 郭艳梅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2年第4期186-190,共5页
在洞口方言亲属称谓系统中,人们习惯将表示空间概念的“前-后”投射于其中,形成了具有时间隐喻特点的方言亲属称谓词。这种现象构成的方言亲属称谓词,内部系统结构却并不对称,有自己独特的理据,更体现了汉民族重血缘、别亲疏、讲礼节的... 在洞口方言亲属称谓系统中,人们习惯将表示空间概念的“前-后”投射于其中,形成了具有时间隐喻特点的方言亲属称谓词。这种现象构成的方言亲属称谓词,内部系统结构却并不对称,有自己独特的理据,更体现了汉民族重血缘、别亲疏、讲礼节的文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洞口方言 亲属称谓 不对称
下载PDF
略论汉英“前/后”空间方位概念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蕾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41-44,共4页
"前"、"后"方位是人类对自身和周围空间关系的一种基本认识,其认知基础源于自身的身体经验。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英汉两种语言背景中关于"前"、"后"在空间方位概念上的共性和个性,指出... "前"、"后"方位是人类对自身和周围空间关系的一种基本认识,其认知基础源于自身的身体经验。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英汉两种语言背景中关于"前"、"后"在空间方位概念上的共性和个性,指出其不同的认知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空间方位概念 认知
下载PDF
“时间词Tn+前/后”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宏川 侯英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第1期39-42,共4页
“前/后”对可以进入“x+前/后”结构的时间词有具体的语义要求。时点时间词要具有[+定位性]的语义特征,同时,顺序义和当前义会严重影响与“前/后”的组合能力,并给整个结构带来界限性的语义特征。时段时间词要具有【+指量性... “前/后”对可以进入“x+前/后”结构的时间词有具体的语义要求。时点时间词要具有[+定位性]的语义特征,同时,顺序义和当前义会严重影响与“前/后”的组合能力,并给整个结构带来界限性的语义特征。时段时间词要具有【+指量性,一划界性]语义特征。这一分析也许能对“x前/后”结构中“前/后”与x的组合要求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词 / 语义特征
下载PDF
汉语方位词“前/后”的体验哲学基础及其认知拓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坛孝 娄雪倩 《云梦学刊》 2020年第3期90-95,共6页
"前/后"是方位词中最基本的对词之一,其原型范畴表达空间概念。在身体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主体的认知加工,空间概念被隐喻映射至时间域和社会关系域,其哲学基础是语言的体验性。空间意象图式拓展至时间域后,"前/后&qu... "前/后"是方位词中最基本的对词之一,其原型范畴表达空间概念。在身体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主体的认知加工,空间概念被隐喻映射至时间域和社会关系域,其哲学基础是语言的体验性。空间意象图式拓展至时间域后,"前/后"均可表示"将来"和"现在",但有不对称性;空间意象图式拓展至社会关系域后,"前/后"概念可用于区分"亲密度"和"社会地位高低"。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语言体认观与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论断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空间域 时间域 社会关系域 体验性
下载PDF
“前/后”在组合功能上的对称与不对称分析
13
作者 陈锴 《晋中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84-86,共3页
"前/后"与名词性词语组合时,"前+名词性词语"中"前"多表方位义,"后+名词性词语"中"后"多表时间义;"名词性词语+前"的数量没有"名词性词语+后"的数量多,且"... "前/后"与名词性词语组合时,"前+名词性词语"中"前"多表方位义,"后+名词性词语"中"后"多表时间义;"名词性词语+前"的数量没有"名词性词语+后"的数量多,且"名词性词语+后"多为一些新兴词语或专有名词。"前/后"与动词性词语组合时,"后"与动词性词语的组合多于"前",造成不对称现象的原因与动词性词语本身的方向倾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组合功能 对称与不对称
下载PDF
道路线形与道路安全性关系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41
14
作者 梁夏 郭忠印 方守恩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3-206,共4页
针对国内道路交通事故资料调研困难的现状 ,采用常用的前 /后分析法原理对同一条道路不同路段进行分析 ,这样利用较少的数据量也能发现与道路安全有关的规律 .为此提出了针对两种不同情况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相应的事故概率计算、对比和对... 针对国内道路交通事故资料调研困难的现状 ,采用常用的前 /后分析法原理对同一条道路不同路段进行分析 ,这样利用较少的数据量也能发现与道路安全有关的规律 .为此提出了针对两种不同情况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相应的事故概率计算、对比和对比结果置信度检验的公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安全性 道路线形 数理统计 /分析法 线形指标 事故概率 安全性能
下载PDF
中国冬油菜氮素养分管理策略 被引量:60
15
作者 任涛 鲁剑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506-3521,共16页
油菜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长江流域是其最主要种植区域,该区域的气候、土壤和种植制度决定了土壤养分供应特征、油菜生长和养分需求特征。作物高产、经济和养分高效是农业生产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油菜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供应在... 油菜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长江流域是其最主要种植区域,该区域的气候、土壤和种植制度决定了土壤养分供应特征、油菜生长和养分需求特征。作物高产、经济和养分高效是农业生产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油菜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供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协调造成氮的缺乏或过量是油菜产量和收益的重要限制因子,合理的氮肥施用是保证油菜高产和氮肥高效的关键。论文从作物氮素需求、土壤氮素供应、氮肥施用关键技术及其配套措施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油菜氮肥管理的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冬油菜种植区域土壤和作物的特点,提出以"前促后稳"为核心,协调作物氮素需求和土壤氮素供应的冬油菜氮素养分综合管理策略。该策略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调节氮肥施用时期、比例和配比,满足油菜前期快速生长的氮素需求,后期则主要通过发挥土壤氮素供应,促进油菜氮素转移再利用;综合考虑不同轮作、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氮素供应特点及后效,统筹氮肥的施用;配合合理密植、水肥管理、同其他元素肥料配施、机械深施等措施,以协同增效的方式实现油菜的高产和氮肥的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综合管理 高产高效 冬油菜
下载PDF
基于前后向关联分析的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 被引量:38
16
作者 王耀中 刘舜佳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34,56,共5页
在总结以往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研究的基础上,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技术外溢的主要途径和具体渠道进行了划分,认为内外资企业间的前、后向关联效应是产生技术外溢的两条重要渠道。且实证结果表明内外资企业间的这种前、后向关联效应... 在总结以往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研究的基础上,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技术外溢的主要途径和具体渠道进行了划分,认为内外资企业间的前、后向关联效应是产生技术外溢的两条重要渠道。且实证结果表明内外资企业间的这种前、后向关联效应确实对国内工业企业的产出有着显著的正向外部性,但由前向关联效应所产生的技术外溢要大于由后向关联效应所产生的技术外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外溢 向关联效应 关联分析 关联效应 主要途径 工业企业 企业间 外资 资产
原文传递
校厂一体 产教结合——“前校后厂”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42
17
作者 翟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5-17,19,共4页
本文通过对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厂一体、产教结合”办学特色的案例分析,介绍了具有机械行业背景的职业学院在构建“前校后厂”办学模式中的具体做法,并提出了自己的有关见解。
关键词 校厂一体 产教结合 能力培养平台 能力培养环境 厂” 办学模式 案例分析 办学特色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下载PDF
汉语时间表达中的“前后式”与“来去式” 被引量:30
18
作者 史佩信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6,共8页
汉语中 ,不管是借用方位词“前、后”表示时间 (“前后式”) ,还是借用动词“来、去 /往”表示时间 (“来去式”) ,实际上都有两种不同的隐喻方式 ,因此在语言表达中呈现出一些复杂的现象。但无论“前后式”还是“来去式” ,只有一种隐... 汉语中 ,不管是借用方位词“前、后”表示时间 (“前后式”) ,还是借用动词“来、去 /往”表示时间 (“来去式”) ,实际上都有两种不同的隐喻方式 ,因此在语言表达中呈现出一些复杂的现象。但无论“前后式”还是“来去式” ,只有一种隐喻方式是基本的 ,另一种方式只起辅助或补充作用 ,是一种有标记的方式 ,人们在理解中能够分辨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时间 式” “来去式” 隐喻方式 语言表达 方位词
原文传递
极软煤层动压巷道围岩大变形特征及全锚索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36
19
作者 孙利辉 张海洋 +5 位作者 张小建 穆彦鹏 王坤 杨贤达 杨本生 蓝成仁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7-945,共9页
极软煤层回采巷道巷帮变形破坏严重,传统锚网索支护无法有效控制巷道稳定,常常出现前掘后修的问题。以郭二庄矿22311工作面回风巷煤帮强烈变形问题为背景,分析极软煤体物理力学特征及破碎机理,研究巷道煤帮强烈大变形规律,提出巷道短锚... 极软煤层回采巷道巷帮变形破坏严重,传统锚网索支护无法有效控制巷道稳定,常常出现前掘后修的问题。以郭二庄矿22311工作面回风巷煤帮强烈变形问题为背景,分析极软煤体物理力学特征及破碎机理,研究巷道煤帮强烈大变形规律,提出巷道短锚索支护+长锚索补强的全锚索加固技术。结果表明:煤体表观上结构致密,实则其内部孔隙由大量的黏土矿物填充,致使煤体极易发生崩解破坏,煤体原始强度及开采扰动后残余强度均较低;煤样在外载荷作用下内部会形成竖向贯通性X型裂隙,巷帮煤体在该裂隙扩展中形成由外向内的渐进性滑移破坏线,导致巷帮部分锚杆失效、锚索破断;巷道全锚索支护较原锚杆支护围岩支护强度提高了1.67倍,煤体承载能力得到了加强,锚固结构控制围岩范围增大了近1倍,抑制了围岩滑移破坏。现场试验表明:巷道围岩变形满足正常使用要求,锚索受力在合理载荷范围内。全锚索支护技术是极软弱煤岩体巷道支护的重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软煤层 煤体大变形 滑移变形 全锚索支护
原文传递
不同管理方式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 被引量:34
20
作者 徐明杰 张琳 +3 位作者 汪新颖 彭亚静 张丽娟 巨晓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5,共10页
【目的】本文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探讨传统(CT)和优化(YH)两种管理方式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分析目标产量下化肥氮的变化,解析夏玉米花前、花后氮素利用及转移规律,探讨肥料氮、土壤氮与作物氮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夏... 【目的】本文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探讨传统(CT)和优化(YH)两种管理方式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分析目标产量下化肥氮的变化,解析夏玉米花前、花后氮素利用及转移规律,探讨肥料氮、土壤氮与作物氮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夏玉米的科学合理施氮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在传统和优化两种管理方式定位试验中设置15N微区,采用将15N标记的尿素表施的方法,分析植株和土壤样品。新鲜土壤用1 mol/L KCl浸提,滤液用TRACCS 2000型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的NH+4-N和NO-3-N含量。15N标记的土壤和植物全氮的测定用烘干样(过0.15 mm筛),然后用美国THERMO finnigan公司生产的稳定同位素质谱仪DeltaplusXP进行测定。【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优化方式下夏玉米籽粒产量和总吸氮量显著高于传统方式,分别增加12%和10%。作物收获后,优化方式的15N吸收量及利用率显著高于传统方式,利用率分别为20.81%、32.54%。夏玉米各器官中氮素的积累量和向籽粒中的转移量土壤氮显著高于肥料氮,传统方式籽粒中氮素的57.73%、优化方式籽粒中氮素的45.15%来自各器官的转移,近一半的氮素是在花后积累的,基施高氮对作物生长作用不大。开花期土壤表层硝态氮含量传统方式显著高于优化方式,收获后有所降低,而土壤深层含量明显增加,有向下淋洗的趋势。夏玉米收获后,传统方式各土层的原子百分超均高于优化方式,而且在20—40 cm处出现了明显的15N累积峰,与开花期相比,40 cm以下土层的原子百分超明显增大,氮肥随水向下淋洗强烈。夏玉米收获后传统方式土壤氮素残留率高达56.18%,表现为土壤残留>损失>作物吸收;优化方式则表现为土壤残留>作物吸收>损失。【结论】在优化方式中夏玉米施氮量为N 185 kg/hm2时,玉米达到高产水平且氮肥的利用率高。适当减少施氮量及增加后期追肥次数可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 夏玉米 管理方式 氮去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