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熹的《诗经》说与《毛诗序》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天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31-37,共7页
朱熹是宋学派《诗经》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诗经》学的最突出之点,就是对《毛诗序》(以下简称《诗序》或《序》)进行怀疑和批判。朱熹对《诗序》究竟作过哪些批判?朱熹自己对《诗》义的解说与《诗序》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文试图对... 朱熹是宋学派《诗经》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诗经》学的最突出之点,就是对《毛诗序》(以下简称《诗序》或《序》)进行怀疑和批判。朱熹对《诗序》究竟作过哪些批判?朱熹自己对《诗》义的解说与《诗序》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文试图对这两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序》 小序 “淫 《毛序》 》说 经》学 》教 辨说
下载PDF
“代言”、“自言”与“刺诗”、“淫诗”──有关《国风》的两种阐释 被引量:4
2
作者 廖群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7-63,共7页
同是以“我”为主人公的抒情诗,实际上又有作者自言、代言之分,其甄别结果,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对诗的把握。《诗经·国风》中有一批语涉男女的抒情诗作,汉代《毛诗序》全以代言视之,进而以为是“刺淫”之作;宋代朱熹《诗集传》... 同是以“我”为主人公的抒情诗,实际上又有作者自言、代言之分,其甄别结果,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对诗的把握。《诗经·国风》中有一批语涉男女的抒情诗作,汉代《毛诗序》全以代言视之,进而以为是“刺淫”之作;宋代朱熹《诗集传》又全以自言解之,进而以为是“淫奔”之作,由此生出《诗》学史上汉、宋之争的一大公案。其实,这乃是他们对《风》诗本身所具有的自言、代言双重层面不同理解的结果。而这种不同理解,特别是由此引发的“刺诗”“淫诗”说的对峙,则是由他们作为接受主体“先在”因素、条件的差异性所制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言 自言 文学接受
下载PDF
论汉儒美刺言诗 被引量:2
3
作者 石文英 《文学评论》 1985年第4期114-120,共7页
一《诗经》是一部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作品。但它的价值,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仿佛被笼罩在五里雾中。这种现象与汉代儒生治诗的方法有很大关系。清程廷祚《青溪集》卷二《诗论十三》:“汉儒言诗,不过美刺两端。”此说抓住了汉代儒... 一《诗经》是一部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作品。但它的价值,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仿佛被笼罩在五里雾中。这种现象与汉代儒生治诗的方法有很大关系。清程廷祚《青溪集》卷二《诗论十三》:“汉儒言诗,不过美刺两端。”此说抓住了汉代儒生传诗论诗的要害。汉代传诗有四家。齐、鲁、韩三家诗西汉时均立于学官,置博士。毛诗后出,平帝时也曾议置博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家 三百 汉代 汉儒 歌创作 封建社会
原文传递
《诗经·小弁》题旨新辩:兼正《三家诗遗说考》误说一则
4
作者 李金茗 《郑州师范教育》 2024年第2期63-67,共5页
先秦时期孔子和孟子分别从政治、家庭维度对《小弁》展开论说,毛诗学派的解读利用太子宜臼(咎)被周幽王废逐一事,综合了政治和家庭、君臣和父子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北宋至清代学者的普遍认可。《小弁》中超越家庭关系的政治性话语意蕴贯... 先秦时期孔子和孟子分别从政治、家庭维度对《小弁》展开论说,毛诗学派的解读利用太子宜臼(咎)被周幽王废逐一事,综合了政治和家庭、君臣和父子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北宋至清代学者的普遍认可。《小弁》中超越家庭关系的政治性话语意蕴贯穿始终,传统的宜臼被父放逐说和闻一多的弃妇说等均忽略了这一现象。《毛诗序》将其视为刺诗自有道理,但其附诗于史的倾向使后世产生诸多争端。《小弁》抒发了君臣关系破裂后的贤人失志之悲,其内容当与父子无关,亦与宜臼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弁》 贤人失志
原文传递
《诗》无‘正变‘浅说
5
作者 云希人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69-71,共3页
“正变”之说,最早见于《毛诗·大序》。其序曰:“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的废,哀刑政的苛,呤咏性情,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诗序》在这里所说的变风变雅... “正变”之说,最早见于《毛诗·大序》。其序曰:“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的废,哀刑政的苛,呤咏性情,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诗序》在这里所说的变风变雅的“变”,显然是“达于事变”的“变”,即指因时事由盛变衰,政教纲纪大坏,所以“风”有“正风”“变风”之分,“雅”有“正雅”“变雅”之别。 关于《诗序》所说《诗》有“正变”,其实很早就有人提出过质疑和反对。《诗》无“正变”之说,几乎成了定论。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风变雅 序》 合乐 “变” 经》 划分法 《颂》
下载PDF
接收者的“二次叙述化”与“诗”学阐释的本质——以“刺诗”“淫诗”之争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石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64-170,共7页
从接收者"二次叙述化"的视角看,"刺诗"与"淫诗"的界定其实是不同时期的解释社群在面临《诗经》文本时,采取不同的"二次叙述化"方式导致的结果。"刺诗"与"淫诗"之争的本质... 从接收者"二次叙述化"的视角看,"刺诗"与"淫诗"的界定其实是不同时期的解释社群在面临《诗经》文本时,采取不同的"二次叙述化"方式导致的结果。"刺诗"与"淫诗"之争的本质也是不同时期的解释社群在接受《诗经》时的"二次叙述化"方式之争。解释社群不同,"二次叙述化"的方式就不同,对"诗"旨的阐释也就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接收者 二次叙述化
下载PDF
《蒹葭》考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亚权 《高校教育管理》 1986年第2期35-37,共3页
《诗经、秦风、蒹葭》之诗旨何在?古今说法不一。以《毛诗序》为代表的“刺襄公”说一线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今人则大多主情诗说,但往往在“男词”,“女词”问题上纠缠不清。我们认为刺诗情诗说都未能很好地把握《蒹葭》要旨,现作如下... 《诗经、秦风、蒹葭》之诗旨何在?古今说法不一。以《毛诗序》为代表的“刺襄公”说一线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今人则大多主情诗说,但往往在“男词”,“女词”问题上纠缠不清。我们认为刺诗情诗说都未能很好地把握《蒹葭》要旨,现作如下考辨。 一,《蒹葭》非刺诗考 《诗小序》解题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同属严格汉学体系的《毛传》、《郑笺》、《孔疏》说与《小序》无异。诗今文三家说不可考。“刺诗”说发展到清代,便有学者想用历史考证的方法来证实它的可信。这也正是我们否定“刺诗”说的一个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蒹葭》 考辨 崔述 秦风 溯游 孔疏 东迁 本纪
下载PDF
浅析李贺刺世诗分类
8
作者 李津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11年第1期30-32,共3页
李贺瑰丽中带有一丝"鬼气"的独特诗风,向来是众人关注的焦点。由于出身和社会原因,李贺一生郁郁不得志,在其诗中表现出对时政的痛恨和批评,作者将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其鞭斥、讽刺时政的诗作进行探讨、分类,来研究其刺世之作。
关键词 李贺
下载PDF
《诗经》二雅刺诗对后世的影响
9
作者 陈开梅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38-41,共4页
二雅刺诗在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朝政昏暗、小人当道、民生涂炭的社会现实,对社会问题的揭露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对后世影响深远。在艺术上,二雅刺诗开后世讽谕诗和叛逆诗的先河,初步形成了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 经》 二雅 忧国忧民
下载PDF
《诗经》中所见的政治观念--以《诗经》政治美刺诗、战争诗、宴饮诗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7
10
作者 韩高年 边思羽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118,共8页
《诗经》是一部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透过《诗经》这面文学之镜,尤其是政治美刺诗、战争诗、宴饮诗,我们可以洞悉到诗经时代人们所秉持的政治观念,具体包括以德配天、敬天保民、尊贤重才、忠君爱国、厌战、礼乐致和等... 《诗经》是一部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透过《诗经》这面文学之镜,尤其是政治美刺诗、战争诗、宴饮诗,我们可以洞悉到诗经时代人们所秉持的政治观念,具体包括以德配天、敬天保民、尊贤重才、忠君爱国、厌战、礼乐致和等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政治美 战争 宴饮 政治观念
下载PDF
先秦进谏制度与怨刺诗及《诗》教之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怀荣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58,共8页
先秦典籍、铭文对进谏活动多有记载。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家,对进谏艺术做了多方面的理论探讨。在各种进谏方式中,通过诗歌实现的讽谏最受推崇。《诗经》中大量的怨刺诗,本是以诗讽谏的政治实践活动的有组成部分,其"怨而不怒"... 先秦典籍、铭文对进谏活动多有记载。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家,对进谏艺术做了多方面的理论探讨。在各种进谏方式中,通过诗歌实现的讽谏最受推崇。《诗经》中大量的怨刺诗,本是以诗讽谏的政治实践活动的有组成部分,其"怨而不怒"的情感特点和重视修辞艺术、委婉曲折、含蓄蕴藉等艺术特点的形成及《诗》教的产生,均受到以诗讽谏之政治实践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 先秦典籍 进谏 制度 修辞艺术 政治实践 诸子百家
原文传递
二雅刺诗再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东晖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10-16,共7页
朱东润先生在四十多年前发表的《诗三百篇探故》中,在论及《诗经》主题时说,“要之则颂祷之诗少而怨刺之诗多,欢愉之情少而诅咒之情多”。四十多年来,大陆学者虽然比较注重对《诗经》政治诗的研究,但在众多的研究中,以怨刺论诗者罕有,... 朱东润先生在四十多年前发表的《诗三百篇探故》中,在论及《诗经》主题时说,“要之则颂祷之诗少而怨刺之诗多,欢愉之情少而诅咒之情多”。四十多年来,大陆学者虽然比较注重对《诗经》政治诗的研究,但在众多的研究中,以怨刺论诗者罕有,以怨刺名诗者,更是绝无仅有。诚如孔丘所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故对于二雅刺诗的研究,我们先从正名做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二雅 政治 比喻 《伐檀》 《中国文学史》 大学学报
下载PDF
《曹风·候人》诗义新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一鸣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5,共5页
前人据《左传》晋文公"乘轩者三百人"之说以为《候人》刺曹共公远君子近小人。然晋文公流亡过楚时,楚成王已引《候人》诗句,故此诗与"乘轩"之文无干。闻一多据民俗学方法以为刺女淫奔,多所启迪。虹蜺乃原始生殖崇... 前人据《左传》晋文公"乘轩者三百人"之说以为《候人》刺曹共公远君子近小人。然晋文公流亡过楚时,楚成王已引《候人》诗句,故此诗与"乘轩"之文无干。闻一多据民俗学方法以为刺女淫奔,多所启迪。虹蜺乃原始生殖崇拜对象,至《诗经》时演为婚姻非礼之征,《鄘风.蝃(虫东)》即其例;而《候人》的讽刺对象乃悔婚男子,其悔婚行为亦属违礼之例。《候人》一诗主要抒发了对悔婚男子的怨怒和对"季女"被弃的哀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恋
原文传递
对真善美的追求与批判──从《诗经》看周秦文化传统
14
作者 张连举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44-49,105,共7页
《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按其思想内容可分为怨刺诗、赞颂诗、爱情诗三类,在文化视野上各自体现出真善美三个核心,具有鲜明的思想追求与强烈的批评意识。
关键词 赞颂 爱情
下载PDF
论雅诗中的抒情诗与中国诗歌抒情传统的形成
15
作者 刘俊阳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76-80,共5页
   《诗经》雅诗绝大部分为抒情诗,包括颂美诗和怨刺诗,怨刺诗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天命的怀疑,以杰出的艺术成就标志着中国文人诗歌抒情传统的形成。雅诗的成就和地位至今仍未得到充分地认识。实际上雅诗的成就绝不逊色于风诗,...    《诗经》雅诗绝大部分为抒情诗,包括颂美诗和怨刺诗,怨刺诗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天命的怀疑,以杰出的艺术成就标志着中国文人诗歌抒情传统的形成。雅诗的成就和地位至今仍未得到充分地认识。实际上雅诗的成就绝不逊色于风诗,其对后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风诗。十五国风是中国民歌的第一个高峰,雅诗则是中国文人诗的第一个高峰,二者都是《诗经》中的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颂美 文人
下载PDF
“诗可以怨”与“发愤著书”说
16
作者 刘怀荣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9年第4期189-190,共2页
上古进谏制度,特别是以诗讽谏的政治实践直接催生了《诗经》怨刺诗,后者则反过来成为讽谏实践的有力武器。孔子“诗可以怨”正是对以诗讽谏的政治实践和《诗经》怨刺诗的理论总结,怨刺诗则是“诗可以怨”和《诗》教最早的文学范本。从... 上古进谏制度,特别是以诗讽谏的政治实践直接催生了《诗经》怨刺诗,后者则反过来成为讽谏实践的有力武器。孔子“诗可以怨”正是对以诗讽谏的政治实践和《诗经》怨刺诗的理论总结,怨刺诗则是“诗可以怨”和《诗》教最早的文学范本。从上古进谏制度到怨刺诗,再到《诗》教的人文传统,既是“诗可以怨”孕育、生长和成熟的土壤,也是我们理解这一理论命题绝对不可忽略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以怨 发愤著书 政治实践 经》 》教 人文传统 讽谏
原文传递
小雅怨诗探──《诗经》政治诗研究之四
17
作者 周东晖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36-41,共6页
关键词 经》 政治 《大东》 主体意识的觉醒 小雅 景物描写 表现形式
下载PDF
王船山关于“兴、观、群、怨”的阐释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山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63-66,84,共5页
船山在《诗绎》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尽矣,辨汉、魏、唐、宋文雅俗得失以此,读三百篇者必此也。”这段话说明,他对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十分推崇,认为它不仅是评价诗歌雅俗、得失的标准,而且读诗也必须... 船山在《诗绎》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尽矣,辨汉、魏、唐、宋文雅俗得失以此,读三百篇者必此也。”这段话说明,他对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十分推崇,认为它不仅是评价诗歌雅俗、得失的标准,而且读诗也必须以它为指归。清代的诗论家,论诗各有自己的癖好,如王士禛喜言“神韵”,沈德潜喜言“格调”,翁方纲喜言“肌理”,船山则喜言“兴、观、群、怨”。船山诗论中论及“兴、观、群、怨”之处,比比皆是,无论是评诗、论诗,他都喜把“兴、观、群、怨”作为标准、纲领拈出,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深入探讨船山对“兴、观、群、怨”的解释,将有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他的文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社会作用 “兴” 忠孝 审美情趣 情感特征 谢安 四情
下载PDF
《诗·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新解
19
作者 王益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67-69,共3页
《诗·豳风·七月》是《诗·国风》中最长的一篇,全诗共八章八十八句,描写豳地一年四季景物的变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耕作、田猎、蚕织、修葺、薪樵、酿酒、祭献、祝寿等的活动,宛似一幅繁忙的耕织图。在这样一首叙述耕织生... 《诗·豳风·七月》是《诗·国风》中最长的一篇,全诗共八章八十八句,描写豳地一年四季景物的变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耕作、田猎、蚕织、修葺、薪樵、酿酒、祭献、祝寿等的活动,宛似一幅繁忙的耕织图。在这样一首叙述耕织生活的诗中,却出现了“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着意于采桑少女哀愁的诗句,为全诗增添了神韵。然而自来对这两句诗的解释,各家不同。过去的注释家往往不脱离《毛传》“春女思男”的窠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适应 采桑 毛传 公羊传 解释 我国古代 注释 耕作 贵族
下载PDF
论诗人丁芒的文学贡献
20
作者 朱寿桐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8,共8页
或许可以用“两栖”、“三擅”、“四维度”来概括丁芒迄今为止的诗学与文学事业。所谓“两栖”即丁芒自己“自嘲”和总结过的“两栖诗人”:兼写新诗和旧诗两种诗体。他发蒙于旧诗,成就于新诗,复又回归于旧诗,同时以非凡的胆识和魄... 或许可以用“两栖”、“三擅”、“四维度”来概括丁芒迄今为止的诗学与文学事业。所谓“两栖”即丁芒自己“自嘲”和总结过的“两栖诗人”:兼写新诗和旧诗两种诗体。他发蒙于旧诗,成就于新诗,复又回归于旧诗,同时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倡导着新诗与旧诗的融合。所谓“三擅”,盖指丁芒分别在文学创作、理论批评和书法艺术三方面的擅长及其佳绩。所谓“四维度”是指他的诗歌及文学活动体现着四个维度:探幽古典,面向未来,身体力行,关注青少年。丁芒还是一位始终洋溢着生命热情的诗人,生命的感兴及其诗性表现常使得他的诗情超越时代的限制而通向久远,他早期战争年代写的诗及 1983年写出《生命钟》后的诗大都体现了这个特点,特别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写的怨刺之诗说明丁芒回复自我生命感兴以后才使得他的诗词重新获得了个我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芒 文学贡献 文学创作 理论批评 书法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