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激性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艳春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09年第6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刺激性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刺激性康复护理组)及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刺激性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刺激性康复护理组)及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刺激性康复护理。于住院2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清醒率、清醒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昏迷转清醒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性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能促进患者早日清醒,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性康复护理 颅脑损伤 昏迷
下载PDF
刺激性康复护理对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方法 被引量:8
2
作者 魏露露 《哈尔滨医药》 2013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刺激性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促醒作用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对48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按Glasgow昏迷量表计分,采用刺激性康复护理:给予听觉刺激、视觉刺激、触觉刺激、嗅觉刺激、味觉和口腔刺激、体位刺激。结果...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刺激性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促醒作用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对48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按Glasgow昏迷量表计分,采用刺激性康复护理:给予听觉刺激、视觉刺激、触觉刺激、嗅觉刺激、味觉和口腔刺激、体位刺激。结果显效评分提高4分以上18例;有效者评分提高2分以上28例;无效者评分无明显改善2例;无护理并发症出现。结论颅脑损伤昏迷期患者应尽早常规实施刺激性康复护理,以便加速神经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早日清醒,减少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昏迷患者 促醒 刺激性康复护理
下载PDF
湿润烧伤膏用于结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护理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胡琳娟 陈玉祥 +2 位作者 林雪蓉 陆静 郭思思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911-913,共3页
目的观察使用湿润烧伤膏护理结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瘘后发生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给予常规护理后,观察组使用湿润烧伤膏涂擦,对照组使用氧化锌软膏... 目的观察使用湿润烧伤膏护理结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瘘后发生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给予常规护理后,观察组使用湿润烧伤膏涂擦,对照组使用氧化锌软膏涂擦,分别于用药后第1、3和5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皮炎愈合情况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在各个观察时间点,两组患者皮炎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效果比较(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湿润烧伤膏用于结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护理,在促进皮炎愈合和缓解疼痛方面的疗效优于刺激性皮炎常用药氧化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 结肠造口 刺激性皮炎护理
下载PDF
刺激性康复护理在促醒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邹克霞 万耀凤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6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刺激性护理对促醒效果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选取2017年1~6月就诊我院的100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刺激性的康复护理。对比...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刺激性护理对促醒效果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选取2017年1~6月就诊我院的100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刺激性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清醒率、清醒时间、GCS及并发症率等。结果观察组护理后2、4周的清醒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理后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恢复良好率、总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激性康复护理可提高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了患者清醒时间,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可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性康复护理 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 促醒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刺激性康复护理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促醒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孔磊 宋献丽 黎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603-1605,共3页
目的观察刺激性康复护理为主的综合干预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复苏的疗效。方法将PV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刺激性康复护理为主的综合干预。结果观察组意识恢复明... 目的观察刺激性康复护理为主的综合干预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复苏的疗效。方法将PV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刺激性康复护理为主的综合干预。结果观察组意识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年龄越小、病程越短,恢复越快,疗效越显著。结论刺激性康复护理为主的综合干预对脑外伤后PVS有明显的促醒作用,可作为脑外伤后PVS患者重要的康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植物状态 刺激性康复护理 高压氧 促醒
下载PDF
刺激性康复护理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促醒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志梅 杨文辉 熊爱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4期2148-2149,共2页
目的:观察刺激性康复护理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促醒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PVS患者68例作为观察目标,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4,行常规护理)和试验组(n=34,行刺激性康复护理),比... 目的:观察刺激性康复护理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促醒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PVS患者68例作为观察目标,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4,行常规护理)和试验组(n=34,行刺激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意识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应用刺激性康复护理,可促进其快速清醒,并有效预防并发症,该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全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刺激性康复护理 持续植物状态 促醒作用
下载PDF
刺激性康复护理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罗丽娜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6期129-129,131,共2页
目的:探讨刺激性康复护理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收治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72例,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刺激性康复护理。结果:护理组Barthel指数... 目的:探讨刺激性康复护理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收治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72例,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刺激性康复护理。结果:护理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护理中应用刺激性康复护理,对患者意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性康复护理 脑外伤 持续植物状态
下载PDF
颅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下的护理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145-148,共4页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是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患者出现的一种无感知的特殊性意识状态,目前针对TBI后PVS尚无有效治疗方式,对患者家庭带来严重负担。TBI后PVS患者的照护主要依赖于护理,但...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是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患者出现的一种无感知的特殊性意识状态,目前针对TBI后PVS尚无有效治疗方式,对患者家庭带来严重负担。TBI后PVS患者的照护主要依赖于护理,但在临床实践中缺乏相关指导,难度较大且问题较为繁杂,造成照护质量无法获得保障。文章就TBI后PVS患者护理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持续植物状态 刺激性康复护理 集束化护理 多元化延续护理 中医康复护理
下载PDF
刺激性康复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中的应用
9
作者 石颖花 蓝宁路 付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176-177,共2页
探讨刺激性康复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促醒中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有80例患者,时间于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为期约两年。纳入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40人。A组作为促醒研究对象,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刺... 探讨刺激性康复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促醒中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有80例患者,时间于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为期约两年。纳入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40人。A组作为促醒研究对象,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刺激性康复护理促醒方案,B组作为参照对象,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苏醒情况、苏醒后康复情况。结果:A组患者刺激性康复护理下,患者的苏醒概率高于B组常规康复护理组,且苏醒时间更早,苏醒后A组患者的GCS总体评分要高于B组患者,且并发症情况较少。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在治疗时接受刺激性康复护理相比临床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模式,能够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加快苏醒过程,整体情况更优,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且并发症少于传统护理,并可大大减轻患者家属和社会负担。此种刺激性康复促醒护理方式在临床具有推广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昏迷 刺激性康复护理 促醒
下载PDF
刺激性康复护理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探讨
10
作者 汪思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185-186,共2页
探讨刺激性康复护理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期限:2019年05月~2020年04月.疾病:脑外伤后PVS。例数:78.均分两组。CJ组、CG组。前者刺激性康复护理。后者常规护理。指标:促醒作用、GCS评分、Barthel指数,并... 探讨刺激性康复护理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期限:2019年05月~2020年04月.疾病:脑外伤后PVS。例数:78.均分两组。CJ组、CG组。前者刺激性康复护理。后者常规护理。指标:促醒作用、GCS评分、Barthel指数,并发症。结果:CJ组促醒作用、GCS评分、Barthel指数>CG组,并发症率<CG组。结果显示P<0.05。结论:对于严重脑外伤后PVS患者,实施刺激性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性康复护理 脑外伤 持续植物状态 促醒作用
下载PDF
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7
11
作者 葛东明 王正梅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68-768,F0003,共2页
颅脑损伤可造成大脑半球严重广泛损伤、皮层功能丧失、昏迷或无意识状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观察比较,刺激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刺激性护理 昏迷 促醒
下载PDF
刺激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病人促醒效果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金红珍 徐希德 +4 位作者 顾宇丹 张佳佳 姚丽 季艳云 黄飞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7年第4期1460-1463,共4页
[目的]探讨刺激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病人促醒效果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脑损伤昏迷病人78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刺激性护理干... [目的]探讨刺激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病人促醒效果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脑损伤昏迷病人78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刺激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清醒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情况等。[结果]研究组15d清醒25例,30d清醒37例,对照组15d清醒11例,30d清醒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清醒时间(21.09d±3.42d)短于对照组(29.48d±3.2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周后Karnofsky评分为72.49分±6.41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为62.57分±5.80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为9.94分±2.41分,对照组治疗6周后Karnofsky评分为60.93分±4.58分,ADL评分为47.61分±4.25分,GCS评分为7.76分±1.4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5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脑损伤昏迷病人采用刺激性护理干预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缩短清醒时间,改善预后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脑损伤 昏迷 刺激性护理干预 促醒效果 神经功能恢复
下载PDF
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泗萍 梁翠云 +2 位作者 梁静 林钰芳 陈惠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36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 目的探讨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刺激性护理干预,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评价临床疗效,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清醒率、平均清醒时间、并发症情况及GCS预后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14、28 d清醒率分别为67.6%、88.2%,高于对照组的29.4%、64.7%(P〈0.05);研究组平均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效果确切,可促使患者早期苏醒,明显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性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昏迷 促醒
下载PDF
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清醒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曹樱花 赵毅 赵晓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24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清醒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刺激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清醒率、平均清醒... 目的:探讨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清醒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刺激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清醒率、平均清醒时间以及GOS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14 d及28 d的清醒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平均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GOS预后良好率为50.00%高于对照组的10.00%(P<0.01)。结论:刺激性护理干预能够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苏醒,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性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清醒时间 预后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刺激性护理干预 被引量:11
15
作者 卢春燕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刺激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效果。方法将6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高压氧舱治疗,对照组患儿按照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 目的探讨刺激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效果。方法将6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高压氧舱治疗,对照组患儿按照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给予刺激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出生第3天、第14天的行为神经(NBNA)评分和出生满3个月龄时的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结果患儿出生第3天NBN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出生第14天NBNA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出生满3个月龄时的GMFM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刺激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改善患儿的预后、促进康复、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 高压氧 刺激性护理干预
下载PDF
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谢爱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4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刺激性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刺激性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清醒时间显... 目的探讨刺激性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刺激性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出院时的Karnofsky预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性护理能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日苏醒,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性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刺激性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倪晓玲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24期255-256,共2页
目的:探讨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促醒及预后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将42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早期纳入各种刺激性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促醒... 目的:探讨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促醒及预后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将42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早期纳入各种刺激性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促醒。在伤后3个月评定两组的清醒率、恢复清醒所需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昏迷转清醒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能促进患者早日清醒,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性护理干预 颅脑损伤 促醒
下载PDF
刺激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纪超 王宝春 段明娟 《护理管理杂志》 2009年第11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刺激性护理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影响。方法将昏迷时间超过6 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的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72例,按入院时间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听觉、触觉、运动3种刺激性护... 目的探讨早期刺激性护理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影响。方法将昏迷时间超过6 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的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72例,按入院时间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听觉、触觉、运动3种刺激性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患者进行治疗后2周、4周、6周的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周、4周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刺激性护理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有一定的促醒效果,对降低患者伤残率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性护理 创伤脑损伤 昏迷 促醒
下载PDF
刺激性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促醒中的效果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春燕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2期2304-2304,F0003,共2页
目的观察刺激性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促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鄢陵县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刺激性护理组采用刺激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刺激性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促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鄢陵县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刺激性护理组采用刺激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促醒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差异。结果刺激性护理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常规护理组,促醒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大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刺激性护理组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激性护理干预用于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可有效促醒,改善患者昏迷程度和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性护理干预 脑卒中 昏迷 促醒
下载PDF
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林伟琼 罗彩娟 吴凤英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年第4期70-71,共2页
目的:探究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92例,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46例)和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行刺激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46例),3个月... 目的:探究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92例,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46例)和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行刺激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46例),3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清醒率、恢复清醒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清醒率为86.9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8.70%(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具有较好的促醒作用,可有效提升患者清醒率,缩减恢复清醒所需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昏迷 刺激性护理干预 促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