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01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使用现状和潜在问题 被引量:1305
1
作者 聂辉华 江艇 杨汝岱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2-158,共17页
在经验研究中,企业级的微观数据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国企业行为和绩效的主要数据库之一。但是该数据库存在样本匹配混乱、变量大小异常、测度误差明显和变量定义模糊等严重问题,忽视这些问题... 在经验研究中,企业级的微观数据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国企业行为和绩效的主要数据库之一。但是该数据库存在样本匹配混乱、变量大小异常、测度误差明显和变量定义模糊等严重问题,忽视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研究结论错误。本文介绍了该数据库的基本情况和使用现状,指出了该数据库存在的缺陷,并根据现有研究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 微观计量 制造业 生产率
原文传递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 被引量:1240
2
作者 周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273-2284,共12页
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详细分析我国制造业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的指导思想、战略部署、基本方针和战略举措,认为"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q... 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详细分析我国制造业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的指导思想、战略部署、基本方针和战略举措,认为"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指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应该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和"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两个论断展开了全面深入的剖析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中国制造2025 智能制造 主攻方向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被引量:942
3
作者 杨汝岱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74,共14页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接下来以企业全要...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接下来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讨论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最后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讨论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2%一6%之间,年均增长3.83%,增速存在较大的波动;(2)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更多是企业成长,其增长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亟待依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新的增长模式;(3)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效率差异较大,即使在"抓大放小"和资源倾斜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表现还是最差,投资效率比民营企业低43%,国企改革是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可持续性内生增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率之谜 资源配置效率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 被引量:522
4
作者 罗勇 曹丽莉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6-115,127,共11页
制造业是集群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本文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行业1993、1997、2002、200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1993—1997年集聚程度有所下降,1997—2002... 制造业是集群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本文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行业1993、1997、2002、200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1993—1997年集聚程度有所下降,1997—2002—2003年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集聚程度的提高是主要的变动方向和发展趋势。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依次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域分布极不平衡,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上海五省市集中度很高,西部边远地区则远远落后,两极分化严重。总体上看,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与工业增长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 集聚 地理集中指数 制造业
原文传递
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双重效应——基于江苏制造业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70
5
作者 蒋伏心 王竹君 白俊红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4-55,共12页
环境保护与技术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认为,环境规制不但会对技术创新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通过FDI、企业规模、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产生间接影响。因此,本文运用2004—2011年江苏... 环境保护与技术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认为,环境规制不但会对技术创新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通过FDI、企业规模、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产生间接影响。因此,本文运用2004—2011年江苏省28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采用两步GMM法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呈现先下降后提升的"U"型动态特征,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由弱变强,影响效应由"抵消效应"转变为"补偿效应";FDI和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环境规制会通过抑制FDI技术溢出效应和大企业规模效应的发挥,对技术创新产生间接影响;无论是否具有环境规制约束,人力资本水平和企业利润率对企业技术创新均具有促进作用。政府应通过制定合宜的环境规制和招商引资政策、加大研发资金的支持力度、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等措施抵消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双重效应 制造业
原文传递
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418
6
作者 江静 刘志彪 于明超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2-62,共11页
本文分析了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提升制造业效率的内在机理。作为高级要素投入的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是制造业效率提高的重要源泉。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自身效率,降低了制造业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最终提升了制造业的竞争力。本... 本文分析了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提升制造业效率的内在机理。作为高级要素投入的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是制造业效率提高的重要源泉。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自身效率,降低了制造业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最终提升了制造业的竞争力。本文运用中国地区层面1998-2004年以及细分行业1993-2003年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的分析结果表明:(1)生产者服务业的扩张促进了制造业的整体效率提高;(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最为明显;(3)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效率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金融保险业发展的影响;(4)科学研究对制造业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它与当年制造业的效率呈负相关,但可以提升次年制造业的竞争力,并且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者服务 制造业 面板数据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 被引量:381
7
作者 黄勇峰 任若恩 刘晓生 《经济学(季刊)》 2002年第2期377-396,共20页
KLEMS项目的目的是在北美,欧洲和亚洲进行生产率的多国比较。本文讨论了KLEMS研究中估计资本存量的基本方法-永续盘存法及其经济含义。在这个研究中,根据中国的现有数据,应用永续盘存法估计了1985-1995年间,中国制造业分部门的资... KLEMS项目的目的是在北美,欧洲和亚洲进行生产率的多国比较。本文讨论了KLEMS研究中估计资本存量的基本方法-永续盘存法及其经济含义。在这个研究中,根据中国的现有数据,应用永续盘存法估计了1985-1995年间,中国制造业分部门的资本存量。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估计中所使用的数据,并讨论了所使用的假设与必要的数据调整,以及这些假设与数据调整所可能带来的估计中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差距 资本存量 永续盘存法
原文传递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以制造业为例 被引量:320
8
作者 林毅夫 章奇 刘明兴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1,共19页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金融结构的演变主要取决于实体经济活动对金融服务的要求 ,以及不同的金融中介在企业融资中相应的比较优势。本文从金融结构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的角度 ,通过对全球制造业 1 980 - 1 992年数据的经验分析 ,试图证...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金融结构的演变主要取决于实体经济活动对金融服务的要求 ,以及不同的金融中介在企业融资中相应的比较优势。本文从金融结构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的角度 ,通过对全球制造业 1 980 - 1 992年数据的经验分析 ,试图证明一国的金融结构必须要和产业规模结构相匹配。我们主要考察了金融结构的两个主要内容 :一个是银行业的结构 ,即信贷资产在不同规模等级的银行间的分布状况 ;另一个是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 ,即金融资产在银行和股票市场之间的分布状况 ,或者说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的比例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只有当金融结构和制造业的规模结构相匹配——即在一个以大企业为主的经济中 ,存在一个市场型的金融结构 ,或存在一个较高的银行集中度时 ,才能有效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 制造业 银行 金融市场 金融资产 融资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兼评《中国制造2025》 被引量:377
9
作者 黄群慧 贺俊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7,共13页
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困境和挑战,不仅要求中国政府和企业充分吸收和学习发达工业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制度、政策安排和共性创新实践,更要求中国从自身独特的产业基础、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和文化特征出发,构建并不断提... 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困境和挑战,不仅要求中国政府和企业充分吸收和学习发达工业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制度、政策安排和共性创新实践,更要求中国从自身独特的产业基础、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和文化特征出发,构建并不断提升其独特的制造业核心能力。比较研究和历史分析显示,任何工业强国都具有不易模仿、不易扩散的核心技术能力,而能够促成后发国家跃升成为工业强国的制度安排,必然要与该国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能力相匹配。与核心技术能力相适应的制度安排,既具有发达工业国家制度安排的一般性,更具有路径依赖和一国独特能力所决定的异质性,而只有制度安排中的那些异质性成分才能构成工业强国的组织能力,并与技术能力一起在具有"战略互补性"特征的演化过程中相互增强。但由于没有认识到中国制造业核心能力的特异性,目前国内学术界主流的制度观研究常常在复杂的实证分析之后提出一些各国共性的制度安排作为其对中国建设工业强国的政策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其作为规范研究的意义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与美、日、德、韩等工业强国相比,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模块化架构产品和大型复杂装备领域,而在产品架构一体化领域、制造工艺一体化领域以及既具有一体化特征又需要前沿科技支撑的核心零部件领域相对缺乏优势。未来中国制造业核心能力提升的可能方向,一是通过架构创新和标准创新加强将一体化架构产品转化为模块化架构的能力,缩短或者破坏产品生命周期演进的一般路径;二是针对国外技术与中国本土市场需求不匹配的机会,充分利用中国的市场和制造优势,不断提升复杂装备的架构创新和集成能力。以这样的学术理解为评价标准,《中国制造2025》本质上仅仅是一个政策力度更大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技术能力 组织能力 政策
原文传递
长三角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转移 被引量:288
10
作者 范剑勇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7-84,96,共9页
目前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尽管长三角一体化水平正在增强,但其制造业结构趋同现象仍相当严重。通过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本文认为一体化必然带来制造业的空间转移和地区结构差异性增强。本文以长三角为案例,通过一系列衡量地区专业化水平... 目前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尽管长三角一体化水平正在增强,但其制造业结构趋同现象仍相当严重。通过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本文认为一体化必然带来制造业的空间转移和地区结构差异性增强。本文以长三角为案例,通过一系列衡量地区专业化水平、行业集中度的指标计算证实了这一理论预期。同时,本文发现浙江与上海参与长三角内部地区分工的程度明显高于江苏。在产业转移方面,本文还发现短短4年内该地区制造业发生了激烈的空间调整,上海通过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专业化于资本技术密集型、港口型、都市信息型等极少数产业,降低了其在该区域内的总制造业份额,浙江正稳步吸收上海与江苏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从而增加了其制造业份额,江苏通过吸收和释放持平而基本保持其制造业份额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区域经济一体化 制造业 中国 地区专 空间转移
原文传递
开发区设立与地区制造业升级 被引量:332
11
作者 周茂 陆毅 +1 位作者 杜艳 姚星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79,共18页
开发区作为制造业空间布局的集聚地,能否有效促进产业升级对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创新性地结合制造业细分产业的技术复杂度和地区制造业生产结构测度地区的制造业升级水平,并构建可用于政策评估的拟自然实验,采用... 开发区作为制造业空间布局的集聚地,能否有效促进产业升级对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创新性地结合制造业细分产业的技术复杂度和地区制造业生产结构测度地区的制造业升级水平,并构建可用于政策评估的拟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评估2006年中国大规模设立省级开发区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开发区设立通过促进内部产业结构优化有效推动了地区制造业升级,这一结论在考虑了识别假设条件和一系列其他可能干扰估计结果的因素后依然成立;该结构升级效应主要源自开发区政策引导下生产要素在同一地区制造业内部不同产业间的优化再配置,显著表现为高低技术产业新建消亡式的调整;此外,开发区推动地区制造业升级还可通过产业集聚、资本深化和出口学习三个具体渠道实现;进一步发现,开发区设立的升级效应因地区等级、政府效率、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和初始技术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表现为等级越高、政府效率越高、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越差、初始技术水平越处于两端的地区,其制造业升级受到的开发区正向影响更突出。本研究对于寻找产业升级新路径以及转变开发区未来发展定位、提升开发区设立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制造业 升级 结构优化
原文传递
制造业金融化、政府控制与技术创新 被引量:317
12
作者 谢家智 王文涛 江源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8-88,共11页
制造业日益显现的金融投资倾向和行为,深刻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与技术创新能力。制造业过度金融化将加剧"去工业化"和资产泡沫化矛盾,削弱制造业发展基础。本文构建了制造业金融化影响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欧拉方程为基... 制造业日益显现的金融投资倾向和行为,深刻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与技术创新能力。制造业过度金融化将加剧"去工业化"和资产泡沫化矛盾,削弱制造业发展基础。本文构建了制造业金融化影响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欧拉方程为基础建立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行为模型,并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一步系统GMM等估计技术,实证制造业金融化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假设。研究发现,制造业过度金融化抑制了技术创新能力,而政府控制进一步放大了金融化对创新的消极影响。本研究提供了制造业金融化影响技术创新的微观基础,拓展了技术创新理论,并为政府引导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化 政府控制 技术创新 制造业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308
13
作者 李春发 李冬冬 周驰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82,共10页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实体经济振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其动力主要源于数字新技术作用下的产业链组织分工边界拓展、交易成本降低、价值分配转移、需求变化倒逼四个方面。随着数字化信息成为产业链上的“标准化”...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实体经济振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其动力主要源于数字新技术作用下的产业链组织分工边界拓展、交易成本降低、价值分配转移、需求变化倒逼四个方面。随着数字化信息成为产业链上的“标准化”流通媒介,制造业产业链会发生解构与重构并逐步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上“消费商”与工业互联网两种新型主导力量的出现促使服务型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创新涌现,智能制造将成为主流制造模式的新兴代表。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作用,应加强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链数据集成与共享,发挥核心企业转型引领作用,注重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 作用机制 路径 链重构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动态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被引量:307
14
作者 唐晓华 张欣珏 李阳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93,共15页
本文首先基于耦合协调视角,分别从行业和区域层面测度2001—2015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的总体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然后基于优化视角通过对存增量系数的调节模拟产业耦合协调的演化发展趋势。实证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略... 本文首先基于耦合协调视角,分别从行业和区域层面测度2001—2015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的总体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然后基于优化视角通过对存增量系数的调节模拟产业耦合协调的演化发展趋势。实证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略滞后于制造业,两产业间耦合协调度由初始的失调衰退阶段逐步发展至良好协调阶段;(2)从产业耦合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指数这两个维度出发,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演化发展归纳为波动同步型、衍化趋同型、单产业主导型3种耦合发展模式,其中单产业主导型的耦合发展模式由于组合内产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制约了产业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而组合内产业发展速度相对平稳则有助于尽快跨过耦合裂痕;(3)现阶段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存量资源优势是促进两产业耦合协调提升的主要动力来源,积极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做优存量、培育高质增量的相关产业政策,将有助于两产业耦合协调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 耦合协调 存增量特征
原文传递
虚拟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空间组织新形态 被引量:301
15
作者 王如玉 梁琦 李广乾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1,共9页
集聚是空间经济学的主线。在传统方式下,上下游企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是一种典型形态。然而,"互联网+"催生了新的形态。本文提出"虚拟集聚"的新概念,研究虚拟集聚的类型和形成机理,阐释虚拟集聚的功能、载体、特征... 集聚是空间经济学的主线。在传统方式下,上下游企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是一种典型形态。然而,"互联网+"催生了新的形态。本文提出"虚拟集聚"的新概念,研究虚拟集聚的类型和形成机理,阐释虚拟集聚的功能、载体、特征与模式,说明虚拟集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下产业变革的新理念,是"互联网+"下产业组织的新形态,是资源空间配置的新方式,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本文为空间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提出了新的研究领域,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集聚 虚拟集聚 互联网+ 制造业
原文传递
关于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18
16
作者 蔡春 黄益建 赵莎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0,共8页
盈余管理一直以来是会计实证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但以研究盈余管理的动因居多,涉及盈余管理制约因素的研究则相对要少得多。我们只研究了其中一个因素———外部审计的质量。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可操纵应计利润直接检验外部审计质... 盈余管理一直以来是会计实证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但以研究盈余管理的动因居多,涉及盈余管理制约因素的研究则相对要少得多。我们只研究了其中一个因素———外部审计的质量。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可操纵应计利润直接检验外部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非双重审计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显著高于双重审计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非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显著高于“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的可操纵应计利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余管理 实证研究 审计质量 经验证据 制造业 会计师事务所 应计利润 沪市 审计公司 制约因素 外部审计 研究结果 操纵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293
17
作者 高觉民 李晓慧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1-160,共10页
本文对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在产业视角下进行了分解与重构,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理模型,然后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包括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出方程在内的联立方程组,对其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对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在产业视角下进行了分解与重构,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理模型,然后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包括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出方程在内的联立方程组,对其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的增长,同时,制造业的增长显著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且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部门与制造业均呈现互动发展关系。鉴于此,应运用互动机理确立产业结构转型战略,为其营造低交易成本的制度环境,调整和优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培育产业集群和服务外包,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积极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制造业 互动机理
原文传递
跨国投资、市场结构与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行为 被引量:186
18
作者 江小涓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31-38,66,共9页
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量投资是否会导致垄断行为 ,是国内外长期关注和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以汽车、移动通讯设备和洗涤用品这三个技术特性和经济规模有较大差异的行业为案例 ,分析吸引跨国投资与中国制造业市场结构的变化 ,及这... 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量投资是否会导致垄断行为 ,是国内外长期关注和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以汽车、移动通讯设备和洗涤用品这三个技术特性和经济规模有较大差异的行业为案例 ,分析吸引跨国投资与中国制造业市场结构的变化 ,及这种变化对外商投资企业竞争行为的影响。结论是 :虽然跨国公司有垄断愿望 ,但是随着中国不断深化的开放与改革 ,跨国公司不仅本身以竞争行为为主 ,而且成为促进中国竞争性市场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结构 外商投资企 跨国投资 竞争行为 制造业
原文传递
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1991—2004 被引量:204
19
作者 施建淮 余海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45,共12页
本文运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对人民币均衡实质汇率和汇率失调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样本区间为1 991年1季度—2 0 0 4年3季度。本文的主要发现是:( 1 )从1 994年4季度起人民币均衡实质汇率处于不断升值的状态,其背后的主要驱动力量是我国制... 本文运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对人民币均衡实质汇率和汇率失调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样本区间为1 991年1季度—2 0 0 4年3季度。本文的主要发现是:( 1 )从1 994年4季度起人民币均衡实质汇率处于不断升值的状态,其背后的主要驱动力量是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快速上升和经常项目盈余导致的净对外资产余额的不断增加;( 2 ) 2 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民币实际实质汇率在大部分时期偏离均衡实质汇率轨迹,表现为人民币汇率的失调。其中,1 992年2季度—1 994年4季度为人民币汇率低估时期,1 995年1季度—1 999年2季度为人民币汇率高估时期,而1 999年3季度往后的时期人民币汇率重新转为低估,并且低估程度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本文对人民币汇率失调的原因分析表明1 997年以来硬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是造成人民币汇率失调的一个主要宏观政策因素。因此,本研究的政策含义是,从应对人民币汇率失调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失调 人民币均衡汇率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人民币汇率 1994年 1999年 均衡汇率模型 汇率政策 2004年 1991年 劳动生产率 1992年 1995年 1997年 实证研究 经常项目 政策因素 政策含义 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 制造业 分析表
原文传递
中国FD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内在机制研究 被引量:167
20
作者 陈涛涛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3-28,共6页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84个四位码行业的数据,对FDI对中国产生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充分竞争是产生溢出效益的有效机制。在内外资企业的竞争能力差距较小的行业中,两类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充分和有效,有利于...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84个四位码行业的数据,对FDI对中国产生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充分竞争是产生溢出效益的有效机制。在内外资企业的竞争能力差距较小的行业中,两类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充分和有效,有利于溢出效应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FDI行 溢出效应 充分竞争 制造业 内在机制 竞争能力 制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