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8篇文章
< 1 2 2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59
1
作者 牟同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3761-3769,共9页
基于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发现而建立起来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成功以后又一个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途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雄性育性转换是受到幼穗分化期环境光温调控的孢子体阴性核基因控制的.用于水稻杂种优... 基于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发现而建立起来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成功以后又一个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途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雄性育性转换是受到幼穗分化期环境光温调控的孢子体阴性核基因控制的.用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有利条件是,配组自由容易选配到强优势组合,育种程序简化、育种周期缩短、可以快速育成新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不育系类型丰富易于培育多样化的杂交水稻类型.本文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资源、育性转换特性、遗传、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以及不育系和组合培育、制种技术、推广等进行了综述,并对进一步发展两系杂交水稻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研究以及其他作物的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育性转换特性 基因定位与克隆 两系法杂交水稻 组合选育 制种技术
原文传递
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利用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邱新平 《中国棉花》 2000年第10期4-7,共4页
对棉花杂种优势的生理生化表现、遗传效应 ,杂种优势的利用方法及制种技术进行了分析回顾 ,提出了棉花杂种优势利用重点解决的问题 ,包括高优组合的筛选及经济有效的制种技术。
关键词 棉花 杂种优势 利用方法 制种技术
下载PDF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栽培基质筛选和栽培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吕典秋 李学湛 +3 位作者 何云霞 白艳菊 张儒喜 朱财 《杂粮作物》 CAS 2002年第1期46-47,共2页
通过脱毒苗栽培基质、扦插密度和激素对扦插苗成活率的影响 ,筛选出最佳的栽培基质为蛭石和草炭(1∶1) ,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 4cm× 5cm ,最佳激素处理浓度为NAA4 0mg/kg +IBA5 0mg/kg +IAA5 0mg/kg。在此条件下 ,植株成活率。
关键词 马铃薯 脱毒原原种 栽培基质 扦插密度 激素 制种技术
下载PDF
云南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杨木军 李绍祥 +5 位作者 刘琨 顾坚 田玉仙 杨和仙 周金生 陈佩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31,共5页
为探索适于云南高原麦区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以云杂3号(C49S-87/98YR5)、云杂5号(K78S/01Y1-1069)为材料,在1997-2005年大面积生产制种中,对与制种纯度和产量相关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制种实践及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索适于云南高原麦区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以云杂3号(C49S-87/98YR5)、云杂5号(K78S/01Y1-1069)为材料,在1997-2005年大面积生产制种中,对与制种纯度和产量相关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制种实践及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极显著地影响制种产量,云杂3号、云杂5号的最佳父母本行比分别为2:8和2:6;对于C49S-87,为确保制种纯度和制种产量,制种以利用前3个分蘖穗为宜;叶龄、叶枕距、幼穗长度等均可作为制种中预测父母本花期相遇的形态指标;不育系C49S-87和K78S的制种实践表明,不育系本身的育性参数和异交结实性对建立高效制种技术起决定性作用。2003年以来,已建立了一套基于K78S的简易、高效、低成本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制种产量稳定在3750kg/hm。(不含该面积上的父本产量),制种纯度稳定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 制种技术 云南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杂交豆2号选育及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彭宝 赵丽梅 +5 位作者 王曙明 程砚喜 孙寰 王跃强 李建平 张伟龙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3-4,7,共3页
杂交豆2号是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不育系为JLCMS47A,恢复系为JLR2。杂交豆2号的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品质较好,抗病性强。两年区试平均比对照增产22.7%,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14.3%。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杂交豆2号是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不育系为JLCMS47A,恢复系为JLR2。杂交豆2号的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品质较好,抗病性强。两年区试平均比对照增产22.7%,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14.3%。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和大豆灰斑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病免疫、抗大豆灰斑病、抗大豆霜霉病、抗细菌性斑点病。子粒脂肪含量20.54%,蛋白质含量40.75%。杂交豆2号制种必须选择干旱少雨、有灌溉条件和天然昆虫群体多的地区进行。父母本错期播种,种植比例为1∶1或1∶2,密度为15~18万株/hm2。利用切叶蜂进行传粉,整个生育期严格去杂去劣,确保种子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杂交种 杂交豆2号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制种技术
下载PDF
中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23
6
作者 肖层林 刘爱民 +2 位作者 张海清 肖晓 佘雪晴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6-50,共5页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为使杂交水稻制种获得成功,重点围绕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播差期安排、花期预测与调控、异交群体结构的培养、异交态势的改良、父母本花时动态与人工辅助授粉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研究。利用"叶龄差、播始历期差...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为使杂交水稻制种获得成功,重点围绕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播差期安排、花期预测与调控、异交群体结构的培养、异交态势的改良、父母本花时动态与人工辅助授粉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研究。利用"叶龄差、播始历期差、有效积温差"安排父母本播差期,"母本靠插、父本靠发"和"1期父本"定向培养父母本异交群体结构,利用父母本幼穗发育进度、叶龄余数、对应叶龄法预测花期,"氮控钾促、旱控水促"调控花期,"九二○"解除不育系抽穗包颈,协调父母本异交态势等,是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重要进步。对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重点研究了适宜制种的温光条件、制种区域及基地选择和"两个安全期"的协调安排。三系和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均已形成配套的技术体系。目前杂交水稻制种存在基地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杂交水稻制种应向基地规模化、操作机械化、技术标准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制种技术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原文传递
杂交大豆制种技术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3
7
作者 赵丽梅 彭宝 +5 位作者 张伟龙 张连发 张井勇 李建平 李茂海 孙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7-711,共5页
阐述杂交大豆制种技术体系建立的依据,介绍了该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技术及环境、昆虫、作物3个因素在杂交大豆制种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并介绍了吉林省农科院在杂交大豆制种技术研究上的最新进展。实践表明:通过综合调控这3个因素,... 阐述杂交大豆制种技术体系建立的依据,介绍了该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技术及环境、昆虫、作物3个因素在杂交大豆制种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并介绍了吉林省农科院在杂交大豆制种技术研究上的最新进展。实践表明:通过综合调控这3个因素,在开放大田不进行人工放蜂的情况下,仅利用天然传粉昆虫,不育系的结荚率可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杂交种 制种技术
下载PDF
油菜高油种质+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杂优利用模式及其应用技术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殿荣 李永红 +3 位作者 任军荣 田建华 杨建利 李建厂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9-74,共6页
应用CHA配制油菜杂交种比CMS、GMS快速、安全和高效。李殿荣等筛选研制的SX-1是一种优良的CHA,已成功应用于油菜化学杂交的诸多方面。通过对SX-1诱导技术、机械化喷洒制种技术以及配制和改良杂种的方法进行论述,认为"高油种质+化... 应用CHA配制油菜杂交种比CMS、GMS快速、安全和高效。李殿荣等筛选研制的SX-1是一种优良的CHA,已成功应用于油菜化学杂交的诸多方面。通过对SX-1诱导技术、机械化喷洒制种技术以及配制和改良杂种的方法进行论述,认为"高油种质+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油菜杂优利用模式将高油和杂优有效结合起来,可促进油菜杂优育种的较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高油种质 化学杂交剂 杂优利用 制种技术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苏玉34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志高 孙杰 +3 位作者 王俊仁 秦龙 滕云 李夕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期48-49,共2页
该文简述了苏玉34的特征特性,介绍了近几年对苏玉34进行的栽培及制种技术试验的研究结果,总结了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旨在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下载PDF
辣(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及其制种技术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述彬 赵华仑 +2 位作者 刘金兵 孙洁波 丁犁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143-146,共4页
自 198 0年开始 ,利用从法国引进的长灯笼形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LANES”为不育源 ,通过回交转育方法 ,于 1984年选育出羊角形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2 1A”、灯笼形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8A”和“17A”。至 2 0 0 0年测配6 17个辣 (甜 )... 自 198 0年开始 ,利用从法国引进的长灯笼形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LANES”为不育源 ,通过回交转育方法 ,于 1984年选育出羊角形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2 1A”、灯笼形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8A”和“17A”。至 2 0 0 0年测配6 17个辣 (甜 )椒杂交组合 ,其中F1育性完全恢复的组合为 196个 ,占全部组合数的 31.7%。在这 196个组合中 ,辣 /辣组合 12 7个 ,占 6 4.8% ;甜 /甜组合仅 11个 ,占 5 .6 %。经配合力测定 ,选育出 3个具有优质、抗病、丰产特点的一代杂种 2 1/LS3 (“苏椒 3号A”)、2 1A/LS2 和 8A/LS7(“碧玉”)。辣椒雄性不育系繁种、制种技术研究表明 ,利用大棚繁种 ,不育系∶恢复系为 2∶1,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生产的杂交种子量明显高于露地繁种。应用辣椒雄性不育系繁制一代杂交种子 ,比常规去雄繁种节省工本 5 0 % ,且纯度达到 1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技术 胞质雄性不育系 杂种优势利用 辣椒 甜椒
下载PDF
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示范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付仁 刘爱民 +5 位作者 贺长青 雷建文 杨鹏 李健康 刘文生 夏胜平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36,共3页
系统总结了2016年在绥宁县农科所进行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示范的实施情况和示范结果,示范的机械化制种技术有:父母本机插技术、无人机植保技术、无人机辅助授粉技术、父母本机械分收和杂交种子机械烘干技术。机械化制种技术... 系统总结了2016年在绥宁县农科所进行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示范的实施情况和示范结果,示范的机械化制种技术有:父母本机插技术、无人机植保技术、无人机辅助授粉技术、父母本机械分收和杂交种子机械烘干技术。机械化制种技术与传统人工制种相比,小面积测产增产19.1%,种子精选入库平均增产15.6%,可降低生产成本约2 550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全程机械化 制种技术 示范
原文传递
超级杂交稻新两优6号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合勤 陈金节 +4 位作者 高胜从 张从合 严志 张云虎 陈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4137-4138,共2页
根据超级稻新两优6号近3年在全国水稻不同生态区制种的实践,结合其亲本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在不同生态区的高产优质制种技术及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新两优6号 制种技术
下载PDF
Ⅱ-32A特征特性及其组合制种技术 被引量:18
13
作者 曾应和 童宗和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3-14,共2页
以珍汕97A为对照,比较分析了Ⅱ-32A在播始历期、成穗率、幼穗发育、开花习性等方面的特征特性。据此提出了Ⅱ优组合的制种技术。
关键词 水稻不育系 Ⅱ-32A 特征特性 制种技术 水稻
下载PDF
中国杂交棉的发展概况及深化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汪若海 李秀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杂交棉 杂交育种 制种技术 栽培技术 BT基因 超鸡脚叶性状
下载PDF
优质抗病高原杂交粳稻滇杂31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黄大军 洪汝科 +5 位作者 李炎渊 金寿林 师常俊 李铮友 张树华 谭学林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9-80,共2页
滇型杂交粳稻滇杂 31是用育性稳定的滇 型不育系榆密 1 5 A和优质抗病恢复系南 34组配育成 ,具有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高抗稻瘟病、米质优、适应性广的特点 ,2 0 0 2年 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 滇型杂交粳稻滇杂 31是用育性稳定的滇 型不育系榆密 1 5 A和优质抗病恢复系南 34组配育成 ,具有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高抗稻瘟病、米质优、适应性广的特点 ,2 0 0 2年 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滇杂31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制种技术
下载PDF
高秆隐性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瑞祥 李土明 +3 位作者 张红林 刘海平 钟晓英 曾祥梅 《江西农业学报》 2000年第3期17-21,共5页
:引进长穗颈协青早A不育系 (以下简称“长协A”)与恢复系“44 80”进行春季制种试验 ,获得了成功。同时进行了“九二 0”不同用量的对比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在不喷施“九二 0”的条件下 ,“长协A/ 44 80”的制种产量比“协青早A/ 44 8... :引进长穗颈协青早A不育系 (以下简称“长协A”)与恢复系“44 80”进行春季制种试验 ,获得了成功。同时进行了“九二 0”不同用量的对比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在不喷施“九二 0”的条件下 ,“长协A/ 44 80”的制种产量比“协青早A/ 44 80”增加 483.35kg/hm2 ,增幅达 5 2 .73%。在喷施 30g/hm2 “九二 0”的条件下 ,“长协A/ 44 80”的制种产量可达31 0 5 .90kg/hm2 ,比“协青早A/ 44 80”增产 81 .5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颈高秆隐性不育系 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下载PDF
宜香1A系列组合高产制种技术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峰 林纲 +6 位作者 赵德明 李云武 杨从金 江青山 贺兵 包灵丰 姜方洪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39,共2页
根据近年宜香 1A所配组合的制种实践 ,结合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组合的制种技术 ,提出了宜香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宜香1A系列组合 制种技术
下载PDF
杂交晚稻金优12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被引量:17
18
作者 谢保忠 王万福 +3 位作者 周强 张绍安 陈蔚 余保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9-151,共3页
阐述了三系杂交晚稻金优12在湖北黄冈制种的适宜播期、播差期、插植方式和采用高产优质低耗技术管理肥水、科学喷施"920"、人工辅助授粉、及时防治病虫害、严格去杂保纯、适时收割措施对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的作用。
关键词 杂交晚稻 金优12 制种技术
下载PDF
杂交水稻新组合国稻1号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被引量:18
19
作者 郭亚玲 张长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5494-5495,共2页
根据国稻1号亲本特征特性,提出合理安排和调整父母本播差期,确保花期相遇;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培育高产群体;适法适量喷施“九二0”,提高异交结实率。并介绍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国稻1号 制种技术 种子质量
下载PDF
三系杂交水稻秋季制种优质高产技术 被引量:18
20
作者 谢保忠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49,共3页
根据湖北省黄冈市多年三系杂交稻秋季制种实践,总结了父本稀播大苗稀寄插两段育秧、父本窄行宽株扩大父母本间距、低耗轻型肥水管理等优质高产制种技术措施。
关键词 三系杂交水稻 优质 高产 秋制 制种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