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4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荀子天人关系探微
1
作者
李心
《哲学进展》
2024年第6期1115-1121,共7页
先秦哲学家对天人多从“相与”、“合一”的向度认识,如人尽性知天、顺天而行,这是较为常见的先秦天人关系。而荀子的天人关系有其独特之处,他看到了天人关系的另一面,并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对人们在自然...
先秦哲学家对天人多从“相与”、“合一”的向度认识,如人尽性知天、顺天而行,这是较为常见的先秦天人关系。而荀子的天人关系有其独特之处,他看到了天人关系的另一面,并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对人们在自然界面前消极无为,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人关系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之思,不仅可以引导人们重新深思人与自然应有的正确关系,而且对于当代社会生态环境的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关系
明于天人
之
分
制
天命
而
用
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为管理之变: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2
作者
秦枭
《商学院》
2023年第1期37-40,共4页
高贵、傲慢、自信是大公司与老牌企业的历史票赋,他们举手投足间将经典和传统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往往坚持一种思维定式,让他们在潮流面前从容做出改变。但由于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责任的程度不断升高,企业在生命周期里亢余的东西...
高贵、傲慢、自信是大公司与老牌企业的历史票赋,他们举手投足间将经典和传统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往往坚持一种思维定式,让他们在潮流面前从容做出改变。但由于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责任的程度不断升高,企业在生命周期里亢余的东西也就会越来越多,以至于让那些曾经如日中天的公司“百病缠身”,诸如,美国的摩托罗拉、加拿大的北方电讯、日本的索尼、法国的阿尔卡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
天命
而
用
之
天行有常
经营规模
生命周期
摩托罗拉
思维定式
加拿大
原文传递
制天命而用之
3
作者
陈昱辰
《新读写》
2023年第2期63-64,共2页
“人类因理性而伟大,因知道理性的局限而走向成熟。”--刘擎雅各布斯于《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纽约东哈莱姆的一个住宅区,有一块草坪,竟成了那里居民的眼中钉,屡次被要求铲除,令人费解。一位能说会道的居民说出...
“人类因理性而伟大,因知道理性的局限而走向成熟。”--刘擎雅各布斯于《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纽约东哈莱姆的一个住宅区,有一块草坪,竟成了那里居民的眼中钉,屡次被要求铲除,令人费解。一位能说会道的居民说出了理由:“他们建这个地方的时候,没有人关心我们需要什么。他们推倒了我们的房子,将我们赶到这里,把我们的朋友赶到别的地方。在这儿我们没有一个喝咖啡或看报纸或借五美分的地方。但是那些大人物跑来看着这些绿草说,‘岂不太美妙了!现在穷人也有这一切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
天命
而
用
之
雅各布斯
哈莱姆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住宅区
大人物
原文传递
公、颂、谷、容四字本义新探
被引量:
2
4
作者
任学礼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5期64-67,共4页
公、颂、谷、容四字,索其本义,皆容貌也。 公,许慎《说文解字》释日:“公,平分也。从八厶,八犹背也。韩非日:背私为公。”黄约斋《字源》认为厶即是○,是一个小圈子,加八示分散,化私为公的意思。这仍不脱韩非之意。康殷《文字源流浅说...
公、颂、谷、容四字,索其本义,皆容貌也。 公,许慎《说文解字》释日:“公,平分也。从八厶,八犹背也。韩非日:背私为公。”黄约斋《字源》认为厶即是○,是一个小圈子,加八示分散,化私为公的意思。这仍不脱韩非之意。康殷《文字源流浅说》认为,韩非《五蠹》中“自营为私,背私为公”这两句名言,“虽然两千年来信之不疑”,但“只不过是杜撰骋辩而巳”。他说,公“象双手提起一釜形的省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殷
字源
等义
圣主得贤臣颂
制
天命
而
用
之
礼运
《昭明文选》
享礼
更法
今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天论》“制天命而用之”重探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志强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5-84,157,共11页
《荀子·天论》"制天命而用之"的含义,通常认为是掌握自然规律而利用它,这种解释是把"制天命而用之"模糊化为"制天而用之",却没有对"命"字给出明确解释,既没有坚实的文本依据,也不符合《...
《荀子·天论》"制天命而用之"的含义,通常认为是掌握自然规律而利用它,这种解释是把"制天命而用之"模糊化为"制天而用之",却没有对"命"字给出明确解释,既没有坚实的文本依据,也不符合《天论》主旨,合理的解释应为"裁制天所禀赋的自然材性而利用之"。《天论》乃至《荀子》全书认为,人在天面前并不能为所欲为,人只能在承认天所造就、原本就有的自然材性的前提下,进行裁制、改造、利用等活动,其核心逻辑是"天生人成"。"制天命而用之"被错误地理解为"掌握自然规律而利用它",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哲学史研究惯性的影响,潜意识地把"天命"理解为范畴、概念,却没有注意到"天命"首先是先秦诸子重要的观念用语之一,而对观念流变的忽略,往往是哲学史研究进路的盲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
制
天命
而
用
之
”
天命
裁
制
观念史
原文传递
简析荀子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和改造
被引量:
2
6
作者
李刚兴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77-80,94,共5页
经过战国前期和中期的“百家争鸣”,各派学说在互相争辩中已经显露出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越出本学派的狭隘范围,开始了广泛地进行相互吸收和融合。最明显的事实,莫过于儒家(如荀子)和法家(如韩非)等人对道家思想的吸...
经过战国前期和中期的“百家争鸣”,各派学说在互相争辩中已经显露出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越出本学派的狭隘范围,开始了广泛地进行相互吸收和融合。最明显的事实,莫过于儒家(如荀子)和法家(如韩非)等人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和改造利用。荀子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体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和利用。荀子是一位扎根于儒学、而又越出传统儒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儒学
虚壹
而
静
唯物主义世界观
天地万物
解蔽
制
天命
而
用
之
天道无为
道法自然
自然无为
明于天人
之
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荀子的“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7
作者
刘险峰
赵静莲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6-68,共3页
有人以"息争致和"来反驳荀子的"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这是对荀子思想的误解。荀子的"天人相分"旨在使人在天人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这也是他"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基础。荀子&qu...
有人以"息争致和"来反驳荀子的"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这是对荀子思想的误解。荀子的"天人相分"旨在使人在天人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这也是他"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基础。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是在批判孔子"畏天命"、老子"无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重视它并对其进一步研究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天人相分
制
天命
而
用
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的人性论
被引量:
2
8
作者
郭志坤
《兰州学刊》
1988年第6期29-33,共5页
先秦时代,自从孔子提出人性问题之后,人性问题就逐渐成为思想家们探求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认识史的发展看,荀子高于先秦所有的诸子。其特点就在于他克服了先秦诸子人性论中的神秘主义。 集诸家人性论所长 荀子作为战国末期思想的集大成者...
先秦时代,自从孔子提出人性问题之后,人性问题就逐渐成为思想家们探求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认识史的发展看,荀子高于先秦所有的诸子。其特点就在于他克服了先秦诸子人性论中的神秘主义。 集诸家人性论所长 荀子作为战国末期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人性论方面也必然吸收了先前的和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的思想。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恶》)这是荀子人性论的著名命题。他明确区分了先天的“性”与后天的“伪”这两个概念。“不可学,不可事,而有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为伪;是性伪之分也。”“性”是“天之就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伪
人性问题
“性恶论”
战国末期
礼义
制
天命
而
用
之
明于天人
之
分
“性善论”
化性起伪
夫乐者乐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被引量:
2
9
作者
王云岭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4期458-461,共4页
儒家在考察人与动物的关系时,从天人合一的哲学出发,避免了西方哲学把人与动物视为对立两极的思维方式,从而避免了在人与动物关系问题上的诸多悖论。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先秦儒家提出对动物要杀伐以时,解决了仁爱动物前提下利用动物...
儒家在考察人与动物的关系时,从天人合一的哲学出发,避免了西方哲学把人与动物视为对立两极的思维方式,从而避免了在人与动物关系问题上的诸多悖论。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先秦儒家提出对动物要杀伐以时,解决了仁爱动物前提下利用动物的方法问题,而宋明儒家则把"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由此提出处理人与动物关系的一体仁心思想,解决了仁爱动物前提下利用动物的合理性问题。儒家哲学告诉人们:只要掌握好利用动物的必要限度,爱护动物和利用动物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动物伦理
天人合一
制
天命
而
用
之
杀伐以时
一体仁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生态观与社会的和谐
被引量:
2
10
作者
刘玉明
《管子学刊》
CSSCI
2007年第2期63-65,共3页
要想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解决好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国家之间、当政者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的“天人合一”、“仁民而爱物”、取之有度,以及“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理论,对于解决人与大自然及世...
要想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解决好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国家之间、当政者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的“天人合一”、“仁民而爱物”、取之有度,以及“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理论,对于解决人与大自然及世间万物共处共存、和谐发展的问题,无疑是大有益处的。今天,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自然生态的保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但也决不可忽视了儒家生态观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生态观
天人合一
“仁”与生态
制
天命
而
用
之
社会的和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刘禹锡的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一)
11
作者
谭青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8-14,65,共8页
(一)哲学思想历史证明:剧烈的社会变革前后,总是伴随着一次积极的思想大解放,而思想解放的成果,则表现为继之而来的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的新高峰。始于魏、晋而延续于唐初的社会动荡,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由前期向后期转化的痛苦而深刻的...
(一)哲学思想历史证明:剧烈的社会变革前后,总是伴随着一次积极的思想大解放,而思想解放的成果,则表现为继之而来的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的新高峰。始于魏、晋而延续于唐初的社会动荡,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由前期向后期转化的痛苦而深刻的历史进程,其政治上的集中表现,则是统治阶级内部结构的变革和改组。伴随着它的,是先秦“百家争鸣”之后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汉代统治阶级正宗思想家董仲舒所创立的“天人感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治思想
禹锡
天命
观
思想解放
哲学批判
历史进程
梦得
异己力量
丧斯文
制
天命
而
用
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哲学中“或使”与“莫为”之争发展的三个阶段
被引量:
1
12
作者
王晓昕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1-8,共8页
若干年来哲学史界对先秦哲学中“或使”与“莫为”之争的讨论确是鲜见,近年来一些著作中提出了这个问题,其见解颇有新颖之处。而进一步探讨这一争论的产生以及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即以孔、墨、老为代表的开始阶段,以《管》、孟,特别是...
若干年来哲学史界对先秦哲学中“或使”与“莫为”之争的讨论确是鲜见,近年来一些著作中提出了这个问题,其见解颇有新颖之处。而进一步探讨这一争论的产生以及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即以孔、墨、老为代表的开始阶段,以《管》、孟,特别是庄子为代表的展开阶段和以荀子为代表的总结阶段,并从其中发展的必然性里概括出特定时期思想进程的特点与规律,则是本文试图所作的一点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哲学
天地万物
《管子》
物物者
总结阶段
思想进程
制
天命
而
用
之
天命
观
来哲
天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卿师道论
被引量:
1
13
作者
王希尧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15-17,24,共4页
荀子,(前313—前238年),姓荀、名况、字卿。是我国古代一位有深远影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一生绝大多数时间从事游学。在齐的稷下,三次做“祭酒”,数万列大夫中, “最为老师”,被尊称为“卿”。著名的韩非、李斯都...
荀子,(前313—前238年),姓荀、名况、字卿。是我国古代一位有深远影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一生绝大多数时间从事游学。在齐的稷下,三次做“祭酒”,数万列大夫中, “最为老师”,被尊称为“卿”。著名的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唐代韩愈说:“荀卿守正大论是宏”,给予他很高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道
唯物主义思想
礼义
唐代韩愈
斯都
性伪
列大夫
化性起伪
耳目
之
欲
制
天命
而
用
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天论篇》是对于占星学的批判
被引量:
1
14
作者
章启群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6-52,106,共8页
《天论篇》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20世纪下半叶,学界对于其中"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推崇备至。今日国人崇尚"天人合一"之说,有人又对其"明于天人之分"的说法颇有争议。①笔者认为这些说法割裂了《天论篇》的整体思想。本文试图给《...
《天论篇》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20世纪下半叶,学界对于其中"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推崇备至。今日国人崇尚"天人合一"之说,有人又对其"明于天人之分"的说法颇有争议。①笔者认为这些说法割裂了《天论篇》的整体思想。本文试图给《天论篇》作一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论
荀子
批判
制
天命
而
用
之
20世纪
天人合一
天人
之
分
整体思想
原文传递
论析“不求知天”、“知天”和“制天命而用之”的逻辑关联
被引量:
1
15
作者
董祥勇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79-82,共4页
荀子将"天"视为自然而然层面上的哲学范畴,"不求知天"旨在拒斥奢求知天的进路,并未否定天的可知性和人的知之能,相反,"不求知天"正是以"知天"为其归,并构成后者的逻辑前提和基础。"不求知...
荀子将"天"视为自然而然层面上的哲学范畴,"不求知天"旨在拒斥奢求知天的进路,并未否定天的可知性和人的知之能,相反,"不求知天"正是以"知天"为其归,并构成后者的逻辑前提和基础。"不求知天"和"知天"作为人的合理且积极的作为的组成因素,两者又指向并内涵于"制天命而用之"的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不求知天
知天
制
天命
而
用
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16
作者
徐昌文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2,共4页
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天行有常"的生态认识论;"制天命而用之"、"天人相参"和"强本节用"的生态实践观与节用观以及"谨其时禁"和取物以时的生态责任观三个方面。与此相对应...
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天行有常"的生态认识论;"制天命而用之"、"天人相参"和"强本节用"的生态实践观与节用观以及"谨其时禁"和取物以时的生态责任观三个方面。与此相对应,荀子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是:我们要有"顺天"和"治天"之生态文明意识;树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之生态文明行为观;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之法律法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生态伦理
生态文明
天行有常
制
天命
而
用
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新时期如何开展无神论教育
17
作者
秦祖忻
《前沿》
1994年第4期63-64,共2页
在新时期如何开展无神论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大,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当前唯心主义有神论(包括各种宗教的影响,还有传说的神鬼观念和封...
在新时期如何开展无神论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大,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当前唯心主义有神论(包括各种宗教的影响,还有传说的神鬼观念和封建迷信活动的影响)在我们社会生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神论教育
国力显著增强
人民群众
文化生活
世界观形成
伊壁鸠鲁
制
天命
而
用
之
四有新人
社会生活
欧洲思想
原文传递
荀子无神论思想探析
18
作者
秦晓
《唐都学刊》
2022年第3期101-106,共6页
荀子无神论思想根植于其“天人之分”的天人观,荀子通过论述天道与人道的区别体现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此基础上荀子主张人要积极发挥主体性作用,“制天命而用之”成为其突出特点。荀子从成人和正国两方面强调礼的规范引导作用,其目的...
荀子无神论思想根植于其“天人之分”的天人观,荀子通过论述天道与人道的区别体现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此基础上荀子主张人要积极发挥主体性作用,“制天命而用之”成为其突出特点。荀子从成人和正国两方面强调礼的规范引导作用,其目的在于人道德品行的完善和社会秩序的和谐。荀子高扬人的价值,突破了天命神学的迷信观念,彰显理性精神和无神论思想,是先秦时期认识论进步的标志。荀子着眼于“一个世界”的整体理念,体现了“人文化成”的实践创造性和善学重人的人文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无神论
天人
之
分
制
天命
而
用
之
成人正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天人观思想探析
被引量:
1
19
作者
姚勇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S2期20-23,共4页
作为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荀子的天人观既有对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又有对道、法诸家的选择性吸纳;同时又体现出受到其时代的自然科学的成就之影响。与同为战国时期儒家大师孟子不同,荀子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天人相分"...
作为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荀子的天人观既有对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又有对道、法诸家的选择性吸纳;同时又体现出受到其时代的自然科学的成就之影响。与同为战国时期儒家大师孟子不同,荀子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而最终把这种思想归宗到国家的意识形态的高度,指出儒家的"礼"是治世之表,为国者应该隆礼尊贤,以尽其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天人观
“天人相分”
“
制
天命
而
用
之
”
历史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认识论新探
20
作者
李伟民
张慧君
《惠阳师专学报》
1988年第1期61-67,共7页
对荀子的认识论,哲学界普遍认为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其实,荀子认识论在解决主观与客观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乃至解决认识的辩证矛盾问题上,都明显地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虽然这里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都是朴素...
对荀子的认识论,哲学界普遍认为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其实,荀子认识论在解决主观与客观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乃至解决认识的辩证矛盾问题上,都明显地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虽然这里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都是朴素的,而且这两者也是朴素的结合,但荀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能达到这个水平,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肯定荀子的认识论是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结合的认识论,对挖掘荀子认识论中的辩证因素,重新评价荀子在哲学史中的地位与作用,无疑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思想
虚壹
而
静
推
而
别
之
大共名
制
名以指实
征知
明于天人
之
分
制
天命
而
用
之
规律的客观性
认识能动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天人关系探微
1
作者
李心
机构
贵州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哲学进展》
2024年第6期1115-1121,共7页
文摘
先秦哲学家对天人多从“相与”、“合一”的向度认识,如人尽性知天、顺天而行,这是较为常见的先秦天人关系。而荀子的天人关系有其独特之处,他看到了天人关系的另一面,并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对人们在自然界面前消极无为,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人关系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之思,不仅可以引导人们重新深思人与自然应有的正确关系,而且对于当代社会生态环境的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天人关系
明于天人
之
分
制
天命
而
用
之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为管理之变: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2
作者
秦枭
机构
不详
出处
《商学院》
2023年第1期37-40,共4页
文摘
高贵、傲慢、自信是大公司与老牌企业的历史票赋,他们举手投足间将经典和传统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往往坚持一种思维定式,让他们在潮流面前从容做出改变。但由于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责任的程度不断升高,企业在生命周期里亢余的东西也就会越来越多,以至于让那些曾经如日中天的公司“百病缠身”,诸如,美国的摩托罗拉、加拿大的北方电讯、日本的索尼、法国的阿尔卡特等。
关键词
制
天命
而
用
之
天行有常
经营规模
生命周期
摩托罗拉
思维定式
加拿大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制天命而用之
3
作者
陈昱辰
机构
上海中学
出处
《新读写》
2023年第2期63-64,共2页
文摘
“人类因理性而伟大,因知道理性的局限而走向成熟。”--刘擎雅各布斯于《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纽约东哈莱姆的一个住宅区,有一块草坪,竟成了那里居民的眼中钉,屡次被要求铲除,令人费解。一位能说会道的居民说出了理由:“他们建这个地方的时候,没有人关心我们需要什么。他们推倒了我们的房子,将我们赶到这里,把我们的朋友赶到别的地方。在这儿我们没有一个喝咖啡或看报纸或借五美分的地方。但是那些大人物跑来看着这些绿草说,‘岂不太美妙了!现在穷人也有这一切了!'”
关键词
制
天命
而
用
之
雅各布斯
哈莱姆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住宅区
大人物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公、颂、谷、容四字本义新探
被引量:
2
4
作者
任学礼
出处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5期64-67,共4页
文摘
公、颂、谷、容四字,索其本义,皆容貌也。 公,许慎《说文解字》释日:“公,平分也。从八厶,八犹背也。韩非日:背私为公。”黄约斋《字源》认为厶即是○,是一个小圈子,加八示分散,化私为公的意思。这仍不脱韩非之意。康殷《文字源流浅说》认为,韩非《五蠹》中“自营为私,背私为公”这两句名言,“虽然两千年来信之不疑”,但“只不过是杜撰骋辩而巳”。他说,公“象双手提起一釜形的省文”。
关键词
康殷
字源
等义
圣主得贤臣颂
制
天命
而
用
之
礼运
《昭明文选》
享礼
更法
今字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天论》“制天命而用之”重探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志强
机构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5-84,157,共11页
基金
内蒙古社科规划项目“《孟子》情理观研究及当代启示”(项目编号:2017NDC128)之阶段性成果。
文摘
《荀子·天论》"制天命而用之"的含义,通常认为是掌握自然规律而利用它,这种解释是把"制天命而用之"模糊化为"制天而用之",却没有对"命"字给出明确解释,既没有坚实的文本依据,也不符合《天论》主旨,合理的解释应为"裁制天所禀赋的自然材性而利用之"。《天论》乃至《荀子》全书认为,人在天面前并不能为所欲为,人只能在承认天所造就、原本就有的自然材性的前提下,进行裁制、改造、利用等活动,其核心逻辑是"天生人成"。"制天命而用之"被错误地理解为"掌握自然规律而利用它",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哲学史研究惯性的影响,潜意识地把"天命"理解为范畴、概念,却没有注意到"天命"首先是先秦诸子重要的观念用语之一,而对观念流变的忽略,往往是哲学史研究进路的盲点所在。
关键词
荀子
“
制
天命
而
用
之
”
天命
裁
制
观念史
Keywords
Xun Tzu
"Making use of Tianming(
天命
)"
Destiny(Ming命)
Sanction
History of ideas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简析荀子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和改造
被引量:
2
6
作者
李刚兴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77-80,94,共5页
文摘
经过战国前期和中期的“百家争鸣”,各派学说在互相争辩中已经显露出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越出本学派的狭隘范围,开始了广泛地进行相互吸收和融合。最明显的事实,莫过于儒家(如荀子)和法家(如韩非)等人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和改造利用。荀子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体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和利用。荀子是一位扎根于儒学、而又越出传统儒学范围。
关键词
传统儒学
虚壹
而
静
唯物主义世界观
天地万物
解蔽
制
天命
而
用
之
天道无为
道法自然
自然无为
明于天人
之
分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荀子的“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7
作者
刘险峰
赵静莲
机构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6-68,共3页
文摘
有人以"息争致和"来反驳荀子的"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这是对荀子思想的误解。荀子的"天人相分"旨在使人在天人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这也是他"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基础。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是在批判孔子"畏天命"、老子"无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重视它并对其进一步研究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
荀子
天人相分
制
天命
而
用
之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的人性论
被引量:
2
8
作者
郭志坤
机构
上海文汇报编辑部
出处
《兰州学刊》
1988年第6期29-33,共5页
文摘
先秦时代,自从孔子提出人性问题之后,人性问题就逐渐成为思想家们探求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认识史的发展看,荀子高于先秦所有的诸子。其特点就在于他克服了先秦诸子人性论中的神秘主义。 集诸家人性论所长 荀子作为战国末期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人性论方面也必然吸收了先前的和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的思想。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恶》)这是荀子人性论的著名命题。他明确区分了先天的“性”与后天的“伪”这两个概念。“不可学,不可事,而有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为伪;是性伪之分也。”“性”是“天之就也”,“
关键词
性伪
人性问题
“性恶论”
战国末期
礼义
制
天命
而
用
之
明于天人
之
分
“性善论”
化性起伪
夫乐者乐也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被引量:
2
9
作者
王云岭
机构
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伦理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4期458-461,共4页
文摘
儒家在考察人与动物的关系时,从天人合一的哲学出发,避免了西方哲学把人与动物视为对立两极的思维方式,从而避免了在人与动物关系问题上的诸多悖论。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先秦儒家提出对动物要杀伐以时,解决了仁爱动物前提下利用动物的方法问题,而宋明儒家则把"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由此提出处理人与动物关系的一体仁心思想,解决了仁爱动物前提下利用动物的合理性问题。儒家哲学告诉人们:只要掌握好利用动物的必要限度,爱护动物和利用动物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关键词
儒家
动物伦理
天人合一
制
天命
而
用
之
杀伐以时
一体仁心
Keywords
Confucianism
Animals Ethics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Control and Make Good Use of Nature
Kill Animals in Right Seasons and Appropriate Time
Biocentrism
分类号
R052 [医药卫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生态观与社会的和谐
被引量:
2
10
作者
刘玉明
机构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出处
《管子学刊》
CSSCI
2007年第2期63-65,共3页
文摘
要想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解决好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国家之间、当政者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的“天人合一”、“仁民而爱物”、取之有度,以及“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理论,对于解决人与大自然及世间万物共处共存、和谐发展的问题,无疑是大有益处的。今天,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自然生态的保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但也决不可忽视了儒家生态观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儒家生态观
天人合一
“仁”与生态
制
天命
而
用
之
社会的和谐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刘禹锡的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一)
11
作者
谭青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8-14,65,共8页
文摘
(一)哲学思想历史证明:剧烈的社会变革前后,总是伴随着一次积极的思想大解放,而思想解放的成果,则表现为继之而来的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的新高峰。始于魏、晋而延续于唐初的社会动荡,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由前期向后期转化的痛苦而深刻的历史进程,其政治上的集中表现,则是统治阶级内部结构的变革和改组。伴随着它的,是先秦“百家争鸣”之后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汉代统治阶级正宗思想家董仲舒所创立的“天人感应”
关键词
社会政治思想
禹锡
天命
观
思想解放
哲学批判
历史进程
梦得
异己力量
丧斯文
制
天命
而
用
之
分类号
B244.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哲学中“或使”与“莫为”之争发展的三个阶段
被引量:
1
12
作者
王晓昕
出处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1-8,共8页
文摘
若干年来哲学史界对先秦哲学中“或使”与“莫为”之争的讨论确是鲜见,近年来一些著作中提出了这个问题,其见解颇有新颖之处。而进一步探讨这一争论的产生以及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即以孔、墨、老为代表的开始阶段,以《管》、孟,特别是庄子为代表的展开阶段和以荀子为代表的总结阶段,并从其中发展的必然性里概括出特定时期思想进程的特点与规律,则是本文试图所作的一点尝试。
关键词
先秦哲学
天地万物
《管子》
物物者
总结阶段
思想进程
制
天命
而
用
之
天命
观
来哲
天志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卿师道论
被引量:
1
13
作者
王希尧
出处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15-17,24,共4页
文摘
荀子,(前313—前238年),姓荀、名况、字卿。是我国古代一位有深远影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一生绝大多数时间从事游学。在齐的稷下,三次做“祭酒”,数万列大夫中, “最为老师”,被尊称为“卿”。著名的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唐代韩愈说:“荀卿守正大论是宏”,给予他很高评价。
关键词
师道
唯物主义思想
礼义
唐代韩愈
斯都
性伪
列大夫
化性起伪
耳目
之
欲
制
天命
而
用
之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天论篇》是对于占星学的批判
被引量:
1
14
作者
章启群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6-52,106,共8页
文摘
《天论篇》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20世纪下半叶,学界对于其中"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推崇备至。今日国人崇尚"天人合一"之说,有人又对其"明于天人之分"的说法颇有争议。①笔者认为这些说法割裂了《天论篇》的整体思想。本文试图给《天论篇》作一新的解释。
关键词
天论
荀子
批判
制
天命
而
用
之
20世纪
天人合一
天人
之
分
整体思想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析“不求知天”、“知天”和“制天命而用之”的逻辑关联
被引量:
1
15
作者
董祥勇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处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79-82,共4页
基金
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优秀博士研究生培养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80054)
文摘
荀子将"天"视为自然而然层面上的哲学范畴,"不求知天"旨在拒斥奢求知天的进路,并未否定天的可知性和人的知之能,相反,"不求知天"正是以"知天"为其归,并构成后者的逻辑前提和基础。"不求知天"和"知天"作为人的合理且积极的作为的组成因素,两者又指向并内涵于"制天命而用之"的过程中。
关键词
荀子
不求知天
知天
制
天命
而
用
之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16
作者
徐昌文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文摘
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天行有常"的生态认识论;"制天命而用之"、"天人相参"和"强本节用"的生态实践观与节用观以及"谨其时禁"和取物以时的生态责任观三个方面。与此相对应,荀子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是:我们要有"顺天"和"治天"之生态文明意识;树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之生态文明行为观;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之法律法规体系。
关键词
荀子
生态伦理
生态文明
天行有常
制
天命
而
用
之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新时期如何开展无神论教育
17
作者
秦祖忻
机构
呼铁局报社
出处
《前沿》
1994年第4期63-64,共2页
文摘
在新时期如何开展无神论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大,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当前唯心主义有神论(包括各种宗教的影响,还有传说的神鬼观念和封建迷信活动的影响)在我们社会生活中...
关键词
无神论教育
国力显著增强
人民群众
文化生活
世界观形成
伊壁鸠鲁
制
天命
而
用
之
四有新人
社会生活
欧洲思想
分类号
B917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荀子无神论思想探析
18
作者
秦晓
机构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出处
《唐都学刊》
2022年第3期101-106,共6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先秦儒家政治角色与政治行为研究”(15JZ075)阶段性成果。
文摘
荀子无神论思想根植于其“天人之分”的天人观,荀子通过论述天道与人道的区别体现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此基础上荀子主张人要积极发挥主体性作用,“制天命而用之”成为其突出特点。荀子从成人和正国两方面强调礼的规范引导作用,其目的在于人道德品行的完善和社会秩序的和谐。荀子高扬人的价值,突破了天命神学的迷信观念,彰显理性精神和无神论思想,是先秦时期认识论进步的标志。荀子着眼于“一个世界”的整体理念,体现了“人文化成”的实践创造性和善学重人的人文主义精神。
关键词
荀子
无神论
天人
之
分
制
天命
而
用
之
成人正国
Keywords
Xunzi(also known as Hsun Tzu)
atheism
distinction between heaven and human
adapting the law of heaven and making the use of it
becoming responsible adults and putting the country on the right track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天人观思想探析
被引量:
1
19
作者
姚勇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S2期20-23,共4页
文摘
作为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荀子的天人观既有对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又有对道、法诸家的选择性吸纳;同时又体现出受到其时代的自然科学的成就之影响。与同为战国时期儒家大师孟子不同,荀子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而最终把这种思想归宗到国家的意识形态的高度,指出儒家的"礼"是治世之表,为国者应该隆礼尊贤,以尽其职责。
关键词
荀子
天人观
“天人相分”
“
制
天命
而
用
之
”
历史影响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认识论新探
20
作者
李伟民
张慧君
出处
《惠阳师专学报》
1988年第1期61-67,共7页
文摘
对荀子的认识论,哲学界普遍认为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其实,荀子认识论在解决主观与客观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乃至解决认识的辩证矛盾问题上,都明显地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虽然这里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都是朴素的,而且这两者也是朴素的结合,但荀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能达到这个水平,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肯定荀子的认识论是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结合的认识论,对挖掘荀子认识论中的辩证因素,重新评价荀子在哲学史中的地位与作用,无疑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
辩证法思想
虚壹
而
静
推
而
别
之
大共名
制
名以指实
征知
明于天人
之
分
制
天命
而
用
之
规律的客观性
认识能动性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荀子天人关系探微
李心
《哲学进展》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华为管理之变: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秦枭
《商学院》
2023
0
原文传递
3
制天命而用之
陈昱辰
《新读写》
2023
0
原文传递
4
公、颂、谷、容四字本义新探
任学礼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198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荀子·天论》“制天命而用之”重探
张志强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6
简析荀子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和改造
李刚兴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荀子的“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刘险峰
赵静莲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荀子的人性论
郭志坤
《兰州学刊》
198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王云岭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儒家生态观与社会的和谐
刘玉明
《管子学刊》
CSSCI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刘禹锡的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一)
谭青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先秦哲学中“或使”与“莫为”之争发展的三个阶段
王晓昕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荀卿师道论
王希尧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198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荀子《天论篇》是对于占星学的批判
章启群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
原文传递
15
论析“不求知天”、“知天”和“制天命而用之”的逻辑关联
董祥勇
《船山学刊》
CSSCI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徐昌文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在新时期如何开展无神论教育
秦祖忻
《前沿》
1994
0
原文传递
18
荀子无神论思想探析
秦晓
《唐都学刊》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荀子天人观思想探析
姚勇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荀子认识论新探
李伟民
张慧君
《惠阳师专学报》
198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