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制的力量 意味的发生——简析《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写作姿态
1
作者 张飞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6期76-79,共4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作为优秀的新闻消息具有独特的魅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作者写作时克制的姿态。视角选取的克制、场景选择的克制、叙述修饰的克制、情感流露的克制,使得文章具有独特的“克制力量”,文字与情感之间具有一种... 《别了,“不列颠尼亚”》作为优秀的新闻消息具有独特的魅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作者写作时克制的姿态。视角选取的克制、场景选择的克制、叙述修饰的克制、情感流露的克制,使得文章具有独特的“克制力量”,文字与情感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张力,真正实现了在“意味深长”中抵达人心、直击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列颠尼亚”》 克制 意味 情感
下载PDF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浅析张培基对《别了,贺年片》的翻译
2
作者 邱媛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9期111-114,共4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进一步深化,散文翻译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越来越重要。著名翻译家张培基所作《中国现代散文选集(三)》可谓文学翻译的典范,为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便利之窗。本文以尤金·奈达的功能...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进一步深化,散文翻译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越来越重要。著名翻译家张培基所作《中国现代散文选集(三)》可谓文学翻译的典范,为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便利之窗。本文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旨在对张培基先生的英译佳作《别了,贺年片》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散文英译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未来散文翻译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年片》 功能对等理论 英译散文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拥有一双语文的慧眼——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例谈 被引量:2
3
作者 程翔 《语文学习》 2020年第9期36-39,共4页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五篇文章构成了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主体内容。有老师问,这个单元教什么?怎么教?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必须...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五篇文章构成了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主体内容。有老师问,这个单元教什么?怎么教?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否则就会影响贯彻统编教材的新理念,影响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统编教材 第一单元 县委书记 “不列颠尼亚”》 教学例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焦裕禄
原文传递
论伊舍伍德《别了,柏林》中的历史书写策略
4
作者 黄玲莉 胡强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151,共7页
在《别了,柏林》中,伊舍伍德将个人生活的“小历史”和诗性想象的“伪历史”嵌入柏林图景,在很大程度上磨灭了历史话语与文学话语之间的裂痕,使小说成为大小互涉、虚实互化的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历史书写策略。伊舍伍德通过... 在《别了,柏林》中,伊舍伍德将个人生活的“小历史”和诗性想象的“伪历史”嵌入柏林图景,在很大程度上磨灭了历史话语与文学话语之间的裂痕,使小说成为大小互涉、虚实互化的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历史书写策略。伊舍伍德通过对历史素材进行重新编码,在住房问题、疾病肆虐、道德危机之间穿针引线,钩连出了一战后整个柏林贫困与匮乏的时代症结。面对社会转型过程中复杂的种族矛盾,伊舍伍德以混血儿为引,积极构想了跨种族交往、异族通婚和多元文化共存等方式。小说的历史书写策略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和平愿景,这恰恰是该小说难以捉摸的思想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 柏林 历史书写策略 柏林
原文传递
从“对比赋形”新闻构思角度解读《别了,“不列颠尼亚”》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魏俊 《语文学习》 2022年第12期14-16,共3页
师:各位同学,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一个重大的新闻。如果你是记者,你打算设计哪些场景来详细报道?请写出这些报道内容的视角。(教师将学生所报道的内容及视角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板书内容:师:请同学们梳理课文《别了,“不列颠... 师:各位同学,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一个重大的新闻。如果你是记者,你打算设计哪些场景来详细报道?请写出这些报道内容的视角。(教师将学生所报道的内容及视角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板书内容:师:请同学们梳理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所报道的主要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列颠尼亚”》 香港回归祖国 板书内容 新闻 形式呈现 课文
原文传递
“别了”的独特视角,“归来”的民族尊严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庆友 《语文学习》 2022年第12期16-18,共3页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我们先从预习任务说起。一是预习《别了,“不列颠尼亚”》并初步理解记者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二是尽量收集1997年7月1日国内各大媒体对香港回归的报道,初步和课文比较记者报道新...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我们先从预习任务说起。一是预习《别了,“不列颠尼亚”》并初步理解记者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二是尽量收集1997年7月1日国内各大媒体对香港回归的报道,初步和课文比较记者报道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的不同。我们先讨论第二项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道新闻事实 民族尊严 香港回归 “不列颠尼亚”》 预习任务 记者 独特视角 侧重点
原文传递
别了,情人们 被引量:1
7
作者 索莱达·普埃托拉斯 尹承东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西班牙 索莱达·普埃托拉斯 情人们》 小说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于“反常处”见微言大义——《别了,“不列颠尼亚”》对英国“光荣撤退”的无声回击
8
作者 甘乐韬 郑昀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51,共6页
本文以《别了,“不列颠尼亚”》看似有违新闻写作原则的地方——不断重复的“最后”、略显多余的描写、并不客观的用词为切入点,从具体的语言实例出发,结合中国香港回归前后的历史背景,挖掘作者独特的表达意图,深入分析这篇新闻的“微... 本文以《别了,“不列颠尼亚”》看似有违新闻写作原则的地方——不断重复的“最后”、略显多余的描写、并不客观的用词为切入点,从具体的语言实例出发,结合中国香港回归前后的历史背景,挖掘作者独特的表达意图,深入分析这篇新闻的“微言大义”。《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聚焦英国的种种“辉煌不再”以及交接仪式上的各种“不体面”,来斩断英国与中国香港藕断丝连的妄想,暗含着作者对英国“光荣撤退”的回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列颠尼亚”》 反常 微言大义
下载PDF
激情与理性:鉴赏实用文的语言 被引量:1
9
作者 应晓静 《语文教学通讯》 2022年第1期13-17,共5页
【专题解释】演讲、新闻消息与评论等实用文体,实质是公共话题的交流与对话。在对话、劝服、说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情”是爱,“理性”不仅是明晓事理、辨知是非,而且是在说服别人时,提供敞亮、清晰、恰当的理... 【专题解释】演讲、新闻消息与评论等实用文体,实质是公共话题的交流与对话。在对话、劝服、说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情”是爱,“理性”不仅是明晓事理、辨知是非,而且是在说服别人时,提供敞亮、清晰、恰当的理由。本专题围绕“激情与理性”的主题,精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别了,“不列颠尼亚”》《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以对比阅读、词句欣赏、表格提炼归纳等方式,鉴赏实用文激情与理性兼胜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阅读 动之以情 实用文 历史丰碑 “不列颠尼亚”》 公共话题 晓之以理 民族复兴
下载PDF
悲壮的颂歌 不朽的史诗──读锡伯族诗歌《西迁之歌》 被引量:1
10
作者 关丽萍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08-110,107,共4页
悲壮的颂歌 不朽的史诗──读锡伯族诗歌《西迁之歌》关丽萍在各民族众多的史诗当中,有颗璀璨夺目的新星—锡伯族史诗《西迁之歌》,大放异彩,不仅锡伯族人民家喻户晓,传抄吟颂,也随着该诗歌作品公开发表,而为世人所注目和喜爱。... 悲壮的颂歌 不朽的史诗──读锡伯族诗歌《西迁之歌》关丽萍在各民族众多的史诗当中,有颗璀璨夺目的新星—锡伯族史诗《西迁之歌》,大放异彩,不仅锡伯族人民家喻户晓,传抄吟颂,也随着该诗歌作品公开发表,而为世人所注目和喜爱。全诗五百行,可分为《别了,故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伯族 《西迁之歌》 史诗 民族文学 民族诗歌 故乡》 《艰难的历程》
下载PDF
新闻特写核心写作规则的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昌龙 《学语文》 2022年第6期28-32,共5页
教学目标:能够结合文本及创作背景解释本文作为新闻特写所运用的核心写作规则。任务分析:1.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某种文体而言,我们期盼学生习得的语文核心素养尤其是关键能力至少包括该文体的核心写作规则(即文体特征)。这种文体核心写作... 教学目标:能够结合文本及创作背景解释本文作为新闻特写所运用的核心写作规则。任务分析:1.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某种文体而言,我们期盼学生习得的语文核心素养尤其是关键能力至少包括该文体的核心写作规则(即文体特征)。这种文体核心写作规则的习得,最有利于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比如可以将在阅读某种文体的课文中习得的核心写作规则,运用于某种情境中该文体的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特写 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不列颠尼亚”》 任务分析 文体特征 结合文本 阅读与写作
下载PDF
新课改视野下《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的进展与问题——基于12则《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例的研究
12
作者 明飞龙 胡慧 《读写月报》 2023年第24期4-10,共7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作为新闻作品的经典篇目,荣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先后被收入人教版、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具有消息的真实性、简明性与及时性,又在语言上具有独特性的新闻作品,兼有“这... 《别了,“不列颠尼亚”》作为新闻作品的经典篇目,荣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先后被收入人教版、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具有消息的真实性、简明性与及时性,又在语言上具有独特性的新闻作品,兼有“这一篇”的个性和“这一类”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奖 高中语文教材 “不列颠尼亚”》 简明性 课例 新课改视野下 人教版 部编版
原文传递
大江健三郎《别了,我的书!》的互文性叙事与晚期风格
13
作者 兰立亮 《外文研究》 2021年第2期25-32,45,106,共10页
大江健三郎晚年小说代表作《别了,我的书!》通过对主人公长江古义人和椿繁晚年冒险经历的描绘,全面展现了大江对美国“9·11”事件的深刻认识和对国家暴力的批判。本文在对小说叙事特征、人物塑造和主题诉求进行考察之后认为,大江... 大江健三郎晚年小说代表作《别了,我的书!》通过对主人公长江古义人和椿繁晚年冒险经历的描绘,全面展现了大江对美国“9·11”事件的深刻认识和对国家暴力的批判。本文在对小说叙事特征、人物塑造和主题诉求进行考察之后认为,大江创造性地运用互文性叙事强调文本间交流互动的功能,采用私小说、元小说等多种小说技法,引入诗歌、访谈等多种体裁,使小说呈现出无限的开放性。小说的互文性叙事指涉了文本外的时代语境,批判了美国和日本的政治保守主义倾向,实现了小说形式与主题诉求的完美契合。在此意义上,《别了,我的书!》的互文性叙事具有一种意识形态批判色彩,呈现出一种兼容并蓄与反叛规范的创造性,既是作家人生经历的回响,又是其人格个性、精神诉求的集中表现,充分体现了大江的晚期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我的书! 互文性 晚期风格
下载PDF
《别了,眼泪》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14
作者 刘璐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40-43,共4页
《别了,眼泪》中存在着像卡丽亚和阿提克木这样进入新世纪后较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们在自主意识的前提下,以生命意识作为基础,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以性别意识作为核心,理性的认识自我性别,对女性和男性之间的平等关系进行思考;以自审意... 《别了,眼泪》中存在着像卡丽亚和阿提克木这样进入新世纪后较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们在自主意识的前提下,以生命意识作为基础,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以性别意识作为核心,理性的认识自我性别,对女性和男性之间的平等关系进行思考;以自审意识作为条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合理的社会处境,并发自内心的进行改变。小说反映了作家创作中反思女性从属于男性的旧思想,关注女性生存发展的进步思想,从正面呼吁了女性应有的意识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泪》 女性意识 理性 觉醒
下载PDF
别了,我爱的中国
15
作者 郑振铎 《简快作文(初中版)》 2009年第4期76-77,共2页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我看着许多亲友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再见,再见!”我听着鞭炮劈劈啪啪地响着,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我看着许多亲友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再见,再见!”我听着鞭炮劈劈啪啪地响着,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镜面模糊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课外阅读 我爱的中国》 郑振铎
原文传递
别了,童年
16
作者 覃俊宇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08年第6期10-11,共2页
夕阳西下,我沿着小路匆匆赶回家,然而却被小河的风光吸引了,金色的阳光洒在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河滩上,一群孩童正在尽情地玩耍,他们在追逐嬉戏、挖泥鳅、堆城堡,欢笑声回荡不已。
关键词 中学 作文教学 童年》 覃俊宇
原文传递
别了 大学
17
作者 陈伟 李秀萍 《青春期健康》 2009年第4期14-15,共2页
(一)最后一堂课,是和老师告别;考完最后一场试,是和同学告别;通过专业汇报,是和学生生涯告别。
关键词 诗歌 大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校园文化
下载PDF
赵琳纯净得让人心碎
18
作者 黄学敏 《半岛新生活》 2004年第4X期24-25,共2页
在没采访赵琳之前先听到赵宝剐说:”她长着天生适合做演员的脸.样子清纯,五官规范.这样类型的女演员现在不多。”另一个版本是这样的:“她是中国现存的为数不多的有观众缘而又纯净得让人心碎的女孩子。”相信无论多么大牌的明星听... 在没采访赵琳之前先听到赵宝剐说:”她长着天生适合做演员的脸.样子清纯,五官规范.这样类型的女演员现在不多。”另一个版本是这样的:“她是中国现存的为数不多的有观众缘而又纯净得让人心碎的女孩子。”相信无论多么大牌的明星听到赵导这句话.也足以骄傲一阵子.更大牌一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琳 影视演员 主持人 《生活》 中央电视台 温哥华》
下载PDF
童言 童心 童见——从儿童视角解读《别了,语文课》
19
作者 纪恩旎 《语文教学通讯》 2022年第44期55-57,共3页
小说文本解读不再局限于环境、人物、情节,倡导多种解读方法,关注对文本的深层挖掘。《别了,语文课》深刻反应了儿童的心理状况与精神面貌,借助叙事学理论,从童言、童心、童见的角度出发,从儿童的视角解读课文,有助于革新对文章的看法,... 小说文本解读不再局限于环境、人物、情节,倡导多种解读方法,关注对文本的深层挖掘。《别了,语文课》深刻反应了儿童的心理状况与精神面貌,借助叙事学理论,从童言、童心、童见的角度出发,从儿童的视角解读课文,有助于革新对文章的看法,发掘深层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 儿童视角 解读文本
下载PDF
少数民族部落在城市中的消隐——《额尔古纳河右岸》与《别了,那道风景》之比较
20
作者 刘云秋 《当代外语研究》 2011年第8期52-56,61,共5页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与亚历克斯·米勒的《别了,那道风景》是两部富有历史哲理的小说。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两部小说的写作初衷、主题差异和叙事策略,发现尽管两位作者身处不同的文化语境,但他们对历史的探究都情有独钟,都...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与亚历克斯·米勒的《别了,那道风景》是两部富有历史哲理的小说。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两部小说的写作初衷、主题差异和叙事策略,发现尽管两位作者身处不同的文化语境,但他们对历史的探究都情有独钟,都高度关注多元文化的“第四世界”,都对少数民族的历史遭际进行了深刻的描述,彰显了他们对中国鄂温克族和澳大利亚土著人的人文情怀,展现了两个少数民族部落在历史话语中的缺席和在城市中的消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古纳河右岸》 那道风景》 反思 历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