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释和缓释肥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86
1
作者 张民 史衍玺 +1 位作者 杨守祥 杨越超 《化肥工业》 CAS 2001年第5期27-30,63,共5页
对控释和缓释肥的概念和分类、制作方法和作用机理、控释机制与概念模型、实际应用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我国控释和缓释肥研制的现状和进展 ,指出了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注意的问题和方向。
关键词 控释肥 缓释肥 研究进展 化肥 利用率
下载PDF
关于氮肥利用率的思考 被引量:254
2
作者 巨晓棠 张福锁 《生态环境》 CSCD 2003年第2期192-197,共6页
应用作者近10年在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中氮肥转化与去向的研究资料,对施氮量、产量、氮肥利用、残留、损失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简单的氮肥利用率很难反映不同农业生产水平条件下的氮肥利用状况;要准确反映氮肥利用状况,应综合考虑产量... 应用作者近10年在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中氮肥转化与去向的研究资料,对施氮量、产量、氮肥利用、残留、损失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简单的氮肥利用率很难反映不同农业生产水平条件下的氮肥利用状况;要准确反映氮肥利用状况,应综合考虑产量水平、氮肥利用、残留及损失的情况.论证了我国氮肥利用率具有很大的变幅,平常所说的30%~35%只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以此来说明我国氮肥损失量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必须研究解决既能获得尽可能高的产量,又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环境压力的氮肥施用技术及其理论基础,而不应该一味追求多么高的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氮肥 利用率 损失 污染 农业生产
下载PDF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对1949—1978年中国大陆农业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27
3
作者 黄少安 孙圣民 宫明波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47,205-206,共12页
本文运用计量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49—1978年中国大陆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地产权制度下,所激励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同,从而农业总产出有较大不同;在投入相同的生产要素和政策要素下,农业的产出也有不同... 本文运用计量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49—1978年中国大陆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地产权制度下,所激励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同,从而农业总产出有较大不同;在投入相同的生产要素和政策要素下,农业的产出也有不同。综合比较后认为:“所有权农民私有、合作或适度统一经营”是相对较好的制度。因为在这种制度下,能较大程度地激励各生产要素的投入,土地和劳动等要素的利用率也较高,从而使农业总产值高速而稳定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效率 土地产权制度 1978年 实证分析 中国大陆 农业经济增长 生产要素 要素投入量 农业总产值 统计分析 综合比较 统一经营 稳定增长 总产出 所有权 利用率 激励 农民 合作 劳动
原文传递
中国化肥利用率的区域分异 被引量:178
4
作者 陈同斌 曾希柏 胡清秀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1-538,共8页
据全国各县近10年的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产量数据,并从不同年份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肥料施用量的变化,求出相应不施肥产量和通过施肥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并以上述结果为基础计算出该地区化肥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化肥施用的地... 据全国各县近10年的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产量数据,并从不同年份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肥料施用量的变化,求出相应不施肥产量和通过施肥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并以上述结果为基础计算出该地区化肥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化肥施用的地区差异明显,施用量较集中范围是180~270kg/hm2和90~180kg/hm2,部分地区的化肥施用已经过量;单位化肥的粮食产出率主要集中在10~30kg/kg,化肥利用率大多集中在15%~35%,且与化肥施用量有关。按地区统计,高施肥量区化肥施用明显过量,平均达339kg/hm2,是全国平均用量(262kg/hm2)的1.29倍;中施肥量区单位面积化肥平均施用量为252kg/hm2,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施肥量区则仅为178kg/hm2,是全国平均的67.8%;我国单位化肥的生产效率及化肥利用率均以低施肥量区最高,分别为17.5kg/kg和39.8%;中施肥量区为13.7和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化肥 利用率 GIS 区域差异 地理信息系统 农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北京郊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去向研究 被引量:115
5
作者 巨晓棠 潘家荣 +1 位作者 刘学军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4-270,共7页
采用田间微区1 5N示踪试验研究了肥料氮在冬小麦、夏玉米当季和后茬的去向。结果表明 ,在供试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生产条件下 ,N 12 0kg hm2 的施肥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产量 ,再增加氮肥施用量作物产量不再增加 ;其氮肥利用率和残留率均显... 采用田间微区1 5N示踪试验研究了肥料氮在冬小麦、夏玉米当季和后茬的去向。结果表明 ,在供试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生产条件下 ,N 12 0kg hm2 的施肥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产量 ,再增加氮肥施用量作物产量不再增加 ;其氮肥利用率和残留率均显著高于施氮量为N 36 0kg hm2 ,损失率则远低于后者 ;在一季作物生长后仍有 2 0 .9%~4 8 4 %肥料氮残留于 0~ 10 0cm土层 ,这些残留的肥料氮在后茬的利用率不足 8% ,至施肥后第 2或第 3茬作物 ,仍有部分肥料氮残留于土壤。在低施氮量时 ,肥料氮以NO-3 N残留的量很低 ,在高施氮量时 ,残留氮除以有机态、微生物态氮形式存在外 ,以NO-3 N形式存在的比例也很高 ;在氮素损失途径中 ,淋洗损失可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郊区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体系 氮肥 肥力管理 生产条件 利用率 残留率
下载PDF
关于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96
6
作者 袁智强 《数学教育学报》 2002年第2期95-98,共4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利用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当前教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中,需要注意...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利用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当前教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设计数学课件要力求简洁、清晰,能促进理解;(2)使用课件要注意控制节奏,重视学生的思考与参与;(3)提高课件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调查分析 计算机辅助教学 学习兴趣 数学课件 利用率 中学教育
下载PDF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51
7
作者 何军华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5-26,42,共3页
关键词 课程设计 学习方式 结构单一化 教师培训 利用率 对策 课程资源开发
下载PDF
果寡糖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鸡肠道菌群数量、发酵粪中氨气和硫化氢散发量及营养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83
8
作者 王晓霞 易中华 +2 位作者 计成 马秋刚 陈旭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7-341,共5页
选用360只1日龄AA肉公鸡,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饲粮分别为: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0.3%果寡糖,基础饲粮+0.1%枯草芽孢杆菌,基础饲粮+0.3%果寡糖+0.1%枯草芽孢杆菌,基础饲粮+150 mg/kg金霉素(... 选用360只1日龄AA肉公鸡,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饲粮分别为: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0.3%果寡糖,基础饲粮+0.1%枯草芽孢杆菌,基础饲粮+0.3%果寡糖+0.1%枯草芽孢杆菌,基础饲粮+150 mg/kg金霉素(有效成分为15%)。结果表明:果寡糖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选择性地增加肉鸡盲肠中的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的数量,减少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有害菌的数量,二者的复合添加可以更好地调节肉鸡肠道微生态环境;与对照组相比,肉鸡饲粮中果寡糖的添加使发酵粪中NH3和H2S的散发量分别降低38.38%(P<0.05)和24.35%(P<0.05),果寡糖+枯草芽孢杆菌的添加使发酵粪中NH3和H2S的散发量分别降低62.14%(P<0.05)和28.49%(P<0.05),枯草芽孢杆菌或金霉素的添加对发酵粪中NH3和H2S的散发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果寡糖、枯草芽孢杆菌和果寡糖+枯草芽孢杆菌的添加,使肉鸡对粗灰分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8.94%(P<0.05)、17.36%(P<0.05)和23.66%(P<0.05),钙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0.78%(P<0.05)、14.63%(P<0.05)和21.31%(P<0.05),磷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6.60%(P>0.05)、12.32%(P<0.05)和14.67%(P<0.05),但不影响粗蛋白利用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寡糖 枯草芽孢杆菌 肠道菌群数量 利用率 氨气 硫化氢
下载PDF
控释肥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9
作者 赵先贵 肖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95-97,共3页
化肥利用率低和污染严重的主要根源是因肥料释放的养分与作物需求间不平衡所致。控释肥料能依据作物营养特性,调控各种养分供应强度与容量,达到供肥缓急与作物需求相一致,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对环境的污染。简述了国内外研制控释肥... 化肥利用率低和污染严重的主要根源是因肥料释放的养分与作物需求间不平衡所致。控释肥料能依据作物营养特性,调控各种养分供应强度与容量,达到供肥缓急与作物需求相一致,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对环境的污染。简述了国内外研制控释肥料的背景与研究现状、控释肥料研制的目标与关键及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料 平衡施肥 化肥污染 利用率
下载PDF
旱作农田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玉米种植试验研究 被引量:72
10
作者 李小雁 张瑞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5-48,52,共5页
田间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技术有效地利用了膜垄的集水和沟覆盖的蓄水保墒功能,改变了降雨的时空分布,使降雨集中富集在种植沟中,显著地提高了降水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小雨的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土垄的平均集水效率为7% ,而垄上覆膜后... 田间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技术有效地利用了膜垄的集水和沟覆盖的蓄水保墒功能,改变了降雨的时空分布,使降雨集中富集在种植沟中,显著地提高了降水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小雨的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土垄的平均集水效率为7% ,而垄上覆膜后集水效率为87% ,膜垄能产生径流的最小降雨量为0 8mm。田间沟垄微型集雨结合覆盖技术能提高土壤贮水量,增加玉米的产量。垄上覆膜结合沟覆盖处理玉米产量比平地增加2 339~5 2 97kg/hm2 (44 %~14 3% ) ,水分利用效率基本都在2kg/m3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研究 玉米种植 集雨 微型 沟垄 旱作农田 水分利用效率 覆盖技术 集水效率 土壤贮水量 蓄水保墒 时空分布 研究结果 种植沟 利用率 降雨量 产量比 膜结合 田间
下载PDF
高低土壤肥力下小麦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 被引量:60
11
作者 王月福 姜东 +1 位作者 于振文 曹卫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1-495,共5页
利用土柱试验和15N示踪技术 ,研究了高、低土壤肥力下小麦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利用效率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 ,在高、低肥力土壤上增施氮肥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但在低肥力土壤氮肥的增产效果较高肥力土壤高。小麦对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吸... 利用土柱试验和15N示踪技术 ,研究了高、低土壤肥力下小麦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利用效率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 ,在高、低肥力土壤上增施氮肥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但在低肥力土壤氮肥的增产效果较高肥力土壤高。小麦对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均表现为高肥力土壤高于低肥力土壤 ,而土壤残留率和损失率则为低肥力土壤高于高肥力土壤。在高肥力土壤追施氮肥的利用率大于基施 ,而在低肥力土壤则为基施氮肥大于追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小麦 施肥 追肥 氮肥 利用效率 产量 利用率 籽粒产量
下载PDF
磷肥后效与利用率的定位试验 被引量:62
12
作者 林继雄 林葆 艾卫 《土壤肥料》 CSCD 1995年第6期1-5,共5页
华北平原是我国土壤缺磷的重点地区,合理增施磷肥是作物稳产高产的关键措施。我们在河北省辛集市小麦-玉米轮作中,连续进行12年24季磷肥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性亩施P2O524~48kg,后效至少保持12年24季作物,... 华北平原是我国土壤缺磷的重点地区,合理增施磷肥是作物稳产高产的关键措施。我们在河北省辛集市小麦-玉米轮作中,连续进行12年24季磷肥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性亩施P2O524~48kg,后效至少保持12年24季作物,其累计增产是首季肥效的11倍以上;磷肥累计利用率为46.8%~26.7%是首季利用率的12倍以上;磷肥每年或隔年分次施用比一次性施用肥效高,更有利于土壤培肥,即贮备施磷经济效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肥效 利用率 定位试验
下载PDF
松嫩平原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及自然资源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68
13
作者 王宗明 张柏 +2 位作者 张树清 宋开山 段洪涛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在GIS的支持下,计算了松嫩平原各县市主要作物的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并分析了各地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率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松嫩平原各地光合潜力差异不大;由于南北跨度大,各地光温潜力差异较大,且从北到南呈带状增加趋势;由于各地作物生... 在GIS的支持下,计算了松嫩平原各县市主要作物的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并分析了各地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率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松嫩平原各地光合潜力差异不大;由于南北跨度大,各地光温潜力差异较大,且从北到南呈带状增加趋势;由于各地作物生育期内降水呈地带性分布,使得各地气候生产潜力具有较大差异,并呈由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各地主要作物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率差别较大,西部地区资源利用率较低,增产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候 松嫩平原 生产潜力 作物生育期 利用率 光合 增产潜力 农业自然资源 增加 趋势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料对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1
14
作者 李吉进 宋东涛 +2 位作者 邹国元 张青 聂俊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0期300-305,共6页
在有机生产条件下布置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料对番茄生长、养分平衡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中采用农家堆肥、精制有机肥、沼渣为供试有机肥料,进行等氮投入,其中精制有机肥在此基础上额外设置了3个施肥水平。结果表明:有机肥适量施用能... 在有机生产条件下布置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料对番茄生长、养分平衡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中采用农家堆肥、精制有机肥、沼渣为供试有机肥料,进行等氮投入,其中精制有机肥在此基础上额外设置了3个施肥水平。结果表明:有机肥适量施用能显著促进番茄生长发育,株高、茎粗、开花数、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均好于不施肥对照,增产效果显著。等氮条件下不同有机肥料增产幅度在9.2%-14.4%之间。肥料氮磷钾养分平衡指数分别波动于3.06-3.35、7.77-23.65、1.66-2.88之间,而氮磷钾的利用率则分别波动在7.37%-9.51%、1.49%-4.39%、9.10%-15.32%之间。有机肥投入量的增加并未显著促进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肥料利用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急剧下降,养分平衡指数上升。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增加了番茄可溶性糖、固形物、Vc含量以及糖酸比,降低了硝酸盐含量,从而提高了番茄果实品质。研究揭示,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可以促进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但过多的有机肥投入无济于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增长,相反还可能存在着环境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番茄 养分平衡 利用率 品质
下载PDF
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3
15
作者 关宏志 王鑫 王雪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00-604,共5页
为了能结合实际预测研究区域停车需求,介绍了目前主要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及各自特点.在停车生成率模型基础上建立停车需求—供应预测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价格因素、停车服务水平对停车需求量的影响,将停车场周转率、利用率引入模型中,从... 为了能结合实际预测研究区域停车需求,介绍了目前主要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及各自特点.在停车生成率模型基础上建立停车需求—供应预测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价格因素、停车服务水平对停车需求量的影响,将停车场周转率、利用率引入模型中,从而可直接得出实际应建停车位数量,同时,将停车需求分为白天和夜间分别进行预测,最后给出了计算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车需求预测 周转率 利用率 价格 服务水平
下载PDF
果蔬果实收获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关键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61
16
作者 徐丽明 张铁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42,共5页
该文在分析果蔬果实收获机器人工作对象特点的基础上,从果实的辨认与定位、成熟度检测、机械手设计、末端执行器设计等方面对国内外果实收获机器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为促进果实收获机器人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提出收获机器人目前应... 该文在分析果蔬果实收获机器人工作对象特点的基础上,从果实的辨认与定位、成熟度检测、机械手设计、末端执行器设计等方面对国内外果实收获机器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为促进果实收获机器人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提出收获机器人目前应解决的3个关键问题:作业效率、结构体积和利用率,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果实 收获机器人 作业效率 利用率
下载PDF
我国农田化肥施用现状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69
17
作者 杨慧 刘立晶 +2 位作者 刘忠军 商稳奇 曲晓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60-264,共5页
综述了目前我国农田的化肥施用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化肥施用过量、利用率低等问题。同时,分析了不合理施肥造成的资金、能源浪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受到威胁等严重后果。从政策、作物品种、施肥制度、肥料品种、施肥新技术等方面提出... 综述了目前我国农田的化肥施用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化肥施用过量、利用率低等问题。同时,分析了不合理施肥造成的资金、能源浪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受到威胁等严重后果。从政策、作物品种、施肥制度、肥料品种、施肥新技术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以达到确保作物增产的同时,达到减少投入、环境友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利用率 现状 建议
下载PDF
不同覆盖条件下春玉米田耗水特征及提高水分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50
18
作者 樊向阳 齐学斌 +3 位作者 郎旭东 高胜国 赵辉 王景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0-64,共5页
以常规小畦平播为对照 ,探讨了春玉米田在不同覆盖条件下的耗水特征。试验结果表明 ,无论哪种覆盖种植方式 ,春玉米在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规律与不覆盖是一致的 ,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可减少棵间土壤水分蒸发 ,总体耗水量有所减少。秸秆覆... 以常规小畦平播为对照 ,探讨了春玉米田在不同覆盖条件下的耗水特征。试验结果表明 ,无论哪种覆盖种植方式 ,春玉米在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规律与不覆盖是一致的 ,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可减少棵间土壤水分蒸发 ,总体耗水量有所减少。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垄沟种植春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 ,地膜覆盖垄背种植在一定程度上保蓄土壤水分 ,但由于垄背较高 ,土壤水分供应不足 ,较不覆盖减产显著。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地膜覆盖 小畦平播 生育期 耗水规律 春玉米田 耗水特征 水分 利用率
下载PDF
腐植酸氮肥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及氮肥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66
19
作者 庄振东 李絮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32-1239,共8页
【目的】通过研究新型腐植酸氮肥对玉米产量、氮肥吸收利用和分配及氮肥在土壤中分布以及损失的影响,为促进新型肥料的应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固定装置,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田间试验。试验共设4... 【目的】通过研究新型腐植酸氮肥对玉米产量、氮肥吸收利用和分配及氮肥在土壤中分布以及损失的影响,为促进新型肥料的应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固定装置,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田间试验。试验共设4个处理:CK1(不施氮肥)、CK2(普通尿素N 225 kg/hm^2)、HA1(脲基活化腐植酸氮肥N 225 kg/hm2)、HA2(常规掺混腐植酸氮肥N 225 kg/hm^2)。采集玉米播种前、施肥前和收获后0—20 cm、20—40 cm、40—60 cm土壤样品,采用静态箱体内置硼酸吸收池法测定氨挥发,氧化亚氮通过静态箱体收集、真空瓶贮存后气相色谱仪测定。玉米成熟后采集地上部植株样品,将营养器官与籽粒分离,计产并测定产量构成指标。【结果】籽粒中氮素34.6%~36.2%来自肥料,营养器官中氮素14.6%~17.4%来自肥料。CK2、HA1和HA2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5.1%、30.9%、28.5%,氮肥损失率分别为38.1%、19.8%、27.2%。与CK2相比:1)施用HA1能提高玉米产量;2)HA1和HA2处理的氮素吸收总量分别增加25.8和16.3 kg/hm^2,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5.8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氮肥损失率分别减少18.3个百分点和10.9个百分点;3)HA1和HA2处理0—60 cm土壤氮素残留率分别增加12.5个百分点和7.5个百分点;4)施用腐植酸氮肥明显提高0—20、20—40 cm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结论】腐植酸氮肥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促进玉米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显著增加0—20 cm土壤氮素残留量和0—40 cm土壤无机态氮含量,减缓氮素向深层土壤迁移,从而减少淋溶损失。腐植酸氮肥能改善氮素在土壤中的分布,满足作物根系需肥特性;腐植酸氮肥能显著降低氧化亚氮产生量和其它途径的氮素损失,从而减少氮素损失量。其中,脲基活化腐植酸氮肥作用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氮肥 利用率 残留 氮肥损失
下载PDF
基于B/S模式的网络版实验室管理系统 被引量:60
20
作者 张润杰 刘维民 +1 位作者 刘鹏 陈文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6-18,22,共4页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实验室则是实践教学的主战场.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校园网日臻完善,通过开发和使用基于互联网B S模式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实验室则是实践教学的主战场.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校园网日臻完善,通过开发和使用基于互联网B S模式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的网络化管理,实现实验室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开放性、共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模式 实验室管理系统 网络版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实践教学 大学校园网 网络化管理 创新精神 科学素质 实践能力 信息资源 利用率 互联网 时效性 开放性 共享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