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丽江—清镇剖面上地壳速度结构及其与鲁甸M_s6.5级地震孕震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63
1
作者 徐涛 张明辉 +5 位作者 田小波 郑勇 白志明 武澄泷 张忠杰 滕吉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069-3079,共11页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一鲁甸地区发生M_s6.5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鲁甸震区位于扬子块体的西缘,小江断裂带的东侧北东向的昭通—莲峰断裂带内.由于至今没有穿越该断裂带的人工源深地震测深剖面,而丽江—攀枝花—清...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一鲁甸地区发生M_s6.5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鲁甸震区位于扬子块体的西缘,小江断裂带的东侧北东向的昭通—莲峰断裂带内.由于至今没有穿越该断裂带的人工源深地震测深剖面,而丽江—攀枝花—清镇650 km长深地震测深剖面距离鲁甸主震区不超过50 km,利用宽角地震资料的初至波震相,通过有限差分反演揭示该地区上地壳速度结构,可以为鲁甸震区的地震定位、地震孕育机制等提供深部速度模型.速度剖面显示:剖面结晶基底厚度平均为2 km左右;小江断裂带速度较低,东西两侧的速度较高;因此小江断裂带区域地壳强度比较低,加上断裂两侧的应变速率很高,所以小江断裂带和旁边的鲁甸—昭通断裂带,未来具有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人工源地震 初至波成像 有限差分法 上地壳速度结构 昭通—莲峰断裂 小江断裂
下载PDF
利用地震折射和反射波资料研究银川盆地浅部结构和隐伏断裂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燕 刘保金 +3 位作者 酆少英 姬计法 秦晶晶 郭新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96-3109,共14页
银川盆地是华北克拉通西部构造活动较为强烈的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为了研究银川盆地的地壳浅部结构和活动断裂特征,我们利用2014年在银川盆地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银川盆地高精度的基底P波速度结构和... 银川盆地是华北克拉通西部构造活动较为强烈的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为了研究银川盆地的地壳浅部结构和活动断裂特征,我们利用2014年在银川盆地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银川盆地高精度的基底P波速度结构和构造形态;考虑到仅根据速度结构剖面还难以确定断裂的准确位置、断层上断点埋深、断层的近地表构造组合样式等特征,研究中还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勘探方法对银川盆地内的隐伏断裂和1739年平罗8.0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浅部结构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研究结果表明:银川盆地与两侧地块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和沉积盖层厚度差异较大,银川盆地总体呈现出明显的低速结构特征,盆地基底面起伏变化较大,基底最深处位于芦花台断裂和银川断裂之间的银川市下方,其深度约为7000~7200 m;贺兰山隆起区显示为明显的高速特征,地表出露中-古生代基岩地层,缺失新生代地层;鄂尔多斯地块西缘的浅层P波速度明显高于银川盆地,基底埋深相对较浅,推测其新生界地层厚度小于2500 m.浅层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地层反射界面形态和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非常清楚,黄河断裂、贺兰山东麓断裂、银川断裂和芦花台断裂不仅是错断盆地基底的断裂,而且还是第四纪以来的隐伏活动断裂,这些断裂的交替活动形成了"堑中堑"的盆地结构,并对银川盆地的形成、盆地内的新生代地层厚度和第四纪沉降中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近地表这些断裂表现为由2~3条断层组成的"Y字形"断裂构造,且主断裂的最新活动可追踪至晚更新世末期或全新世,是构造继承性活动的结果.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为进一步分析银川盆地的基底结构、隐伏断裂特征和活动构造研究等提供新的地震学证据,而且还可为该区城市规划中避让活动断层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盆地 初至波成像 基底结构 地震反射剖面 地表破裂带
下载PDF
地震折射和反射方法研究郯庐断裂带宿迁段的浅部构造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秦晶晶 刘保金 +4 位作者 许汉刚 石金虎 谭雅丽 何银娟 郭新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5-516,共12页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最大的一个活动构造带,其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不同区段表现出不同特征的构造样式.本文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成像技术对郯庐断裂带宿迁段的近地表结构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利用该区已有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最大的一个活动构造带,其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不同区段表现出不同特征的构造样式.本文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成像技术对郯庐断裂带宿迁段的近地表结构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利用该区已有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郯庐断裂带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宿迁段是一个由多条断裂以及凹陷和隆起构成的复杂构造带,且新生代地层厚度和地震波速分布明显受到断裂的影响与控制.郯庐断裂带的东、西两侧为基底隆起区,近地表速度结构呈现为明显的高速特征,新生代地层厚度小于200m.郯庐断裂带总体显示为低速凹陷结构,新生代地层厚度在300~600m之间变化,最厚处位于宿迁市的陵城镇附近.郯庐断裂带宿迁段主要由5条断裂构成,从这些断裂的上断点埋深和第四纪活动特征来看,郯庐断裂带的东边界断裂F1和西边界断裂F4的活动性相对较弱,为第四纪早期活动断裂.断裂F2和F3控制了郯庐断裂带内部的新生代凹陷,两者的活动时代分别为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安丘-莒县断裂F5位于断裂F1和F2之间,由2条相向而倾的分支断层F5和F5-1构成,其活动时代分别为全新世和晚更新世.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郯庐断裂带宿迁段的近地表特征及其活动性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宿迁段 初至波成像 浅层地震勘探 安丘-莒县断裂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地壳浅部结构和断裂活动性探测 被引量:7
4
作者 顾勤平 许汉刚 +7 位作者 晏云翔 赵启光 李丽梅 孟科 杨浩 王金艳 蒋新 马董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5-843,共19页
新沂市作为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和苏皖段的分段节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研究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地壳的浅部结构、活动性、空间展布以及深浅构造关系,文中采用了中深、浅层地震勘探及初至波层析成像相结合的工作方法,首先在新沂市南完成了... 新沂市作为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和苏皖段的分段节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研究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地壳的浅部结构、活动性、空间展布以及深浅构造关系,文中采用了中深、浅层地震勘探及初至波层析成像相结合的工作方法,首先在新沂市南完成了1条长33km、覆盖次数>30次的中深层地震反射剖面,同时利用共炮集记录上的初至波开展地壳浅部结构的层析成像研究,之后给出了跨断裂的3条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和1条折射层析成像剖面。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新沂段是一条由5条隐伏主干断裂组成的断裂带,具有"两堑夹一垒"的构造样式。中深层和浅层地震反射剖面表明,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各主干断裂具有上下一致的对应关系和明显的第四纪活动,对新生代地层厚度和堑-垒状构造特征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浅层地震勘探结果揭示的地层界面形态和断裂浅部特征清楚,墨河-凌城断裂(F3)、新沂-新店断裂(F2)、马陵山-重岗山断裂(F5)及山左口-泗洪断裂(F1)不仅断错了基岩顶界面,且第四纪以来存在活动迹象,尤其是马陵山-重岗山断裂(F5)具有全新世的强活动特征。文中的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理解新沂市及周缘的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郯庐断裂新沂段的深浅构造组合关系及其活动性提供地震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新沂段 初至波成像 地震反射剖面 地壳结构和构造 第四纪活动性
下载PDF
天津—北京高分辨地震折射剖面初至波走时成像 被引量:4
5
作者 贾宇鹏 王夫运 +3 位作者 田晓峰 段永红 莘海亮 刘宝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5-382,共8页
利用走时成像中的正则化反演方法对天津—北京的高分辨地震折射剖面获得的初至波资料进行成像。分析了不同的初始模型和参数变化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并采用检测板方法对最终模型的分辨进行评估,得到了天津-北京剖面的上地壳精细速度结构,... 利用走时成像中的正则化反演方法对天津—北京的高分辨地震折射剖面获得的初至波资料进行成像。分析了不同的初始模型和参数变化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并采用检测板方法对最终模型的分辨进行评估,得到了天津-北京剖面的上地壳精细速度结构,给出了该地区的隐伏断层。结果显示,最终模型分辨达到5km×1km,部分地区更加细致;研究区域坳陷区与隆起区相间,大坳陷内部有小坳陷;结晶基底的深度变化约2~8km,其起伏形态符合地质构造情况;断裂活动和第三系以来的壳内运动对速度结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地壳速度结构 初至波成像 正则化反演 天津—北京剖面 高分辨地震折射剖面
下载PDF
三河-平谷8.0级地震区地壳结构和活动断裂研究--利用单次覆盖深反射和浅层地震剖面 被引量:49
6
作者 刘保金 张先康 +4 位作者 陈颐 酆少英 姬计法 袁洪克 左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51-1259,共9页
跨1679年三河—平谷8.0级地震区完成的单次覆盖深地震反射剖面和浅层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三河—平谷地震区的地壳结构和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地壳以TWT6~7 s左右的强反射带为界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厚约18~21 km,... 跨1679年三河—平谷8.0级地震区完成的单次覆盖深地震反射剖面和浅层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三河—平谷地震区的地壳结构和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地壳以TWT6~7 s左右的强反射带为界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厚约18~21 km,下地壳厚约13~15 km.剖面揭示的地壳深断裂和浅部活动断裂具有上下一致的对应关系,其中,陡倾角的深断裂切割了下地壳和壳幔过渡带,向上延伸至上地壳,将地壳深部构造与浅部活动断裂联系在一起,这种深、浅共存的断裂构造体系是控制该区地震孕育和发生的重要因素,也是三河—平谷8.0级地震的深、浅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河-平谷地震区 地壳结构 初至波层析成像 深浅构造特征 断层活动性
下载PDF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中的正则化方法 被引量:31
7
作者 刘玉柱 董良国 夏建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2-685,698,共5页
波场的等效性、观测数据的有限性和观测误差等因素导致地球物理反演本身具有严重的多解性,降低这种多解性的一种重要途径就是对反演过程进行约束。传统的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通常是在外部对模型空间施加显式的约束和平滑处理,这样... 波场的等效性、观测数据的有限性和观测误差等因素导致地球物理反演本身具有严重的多解性,降低这种多解性的一种重要途径就是对反演过程进行约束。传统的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通常是在外部对模型空间施加显式的约束和平滑处理,这样就会破坏模型参数与传播算子之间的相关性,难以达到有效利用先验信息的目的,甚至会影响反演的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先验信息分为三类,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通过正则化手段将各种先验信息纳入到反演方程当中,替代传统的外部约束模式。理论试验结果表明,正则化方法比外部约束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反演的精度和分辨率;将该正则化方法应用于实际二维资料处理,也得到了比较好的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 正则化 反演 约束 射线追踪 最小二乘QR分解(LSQR)
下载PDF
庐枞盆地浅表地壳速度成像与隐伏矿靶区预测 被引量:25
8
作者 刘振东 吕庆田 +2 位作者 严加永 赵金花 吴明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910-3922,共13页
利用反射地震初至波可以精确反演地壳速度结构和构造信息.对庐枞盆地采集的高分辨地震数据,运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该区1200m以上的浅表地壳速度结构信息.找矿信息总是同地球化学异常联系紧密,对采集于炮孔深处的岩屑、泥砂... 利用反射地震初至波可以精确反演地壳速度结构和构造信息.对庐枞盆地采集的高分辨地震数据,运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该区1200m以上的浅表地壳速度结构信息.找矿信息总是同地球化学异常联系紧密,对采集于炮孔深处的岩屑、泥砂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发现了多处显著的金属元素异常.对五条测线的速度成像结果及其映射的地下岩性结构和炮孔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庐枞盆地的沉积岩、火山岩和侵入岩具有不同的速度范围,侵入岩具有高波速特征,地球化学信息高异常往往出现在高速侵入岩体的上方;精细的速度信息蕴含着丰富的浅表地壳结构变化特征,与庐枞矿集区已知的地质、岩体、构造和矿体分布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速度成像结果可以准确刻画地下隐伏侵入岩体的空间分布形态,结合地球化学分析异常和重磁探测等信息,预测隐伏矿床,提供深部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枞盆地 初至波层析成像 速度结构 地球化学 隐伏矿 预测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合肥段五河—合肥断裂构造特征 被引量:21
9
作者 秦晶晶 石金虎 +6 位作者 张毅 刘保金 姬计法 谭雅丽 袁洪克 酆少英 刘增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475-4485,共11页
五河—合肥断裂是郯庐断裂带的西边界断裂,该断裂穿过合肥市城区,是1条规模较大、切割较深的隐伏活动断裂.为了研究该断裂的浅部结构特征、空间展布以及断裂活动性,我们利用2015年在合肥盆地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层析成... 五河—合肥断裂是郯庐断裂带的西边界断裂,该断裂穿过合肥市城区,是1条规模较大、切割较深的隐伏活动断裂.为了研究该断裂的浅部结构特征、空间展布以及断裂活动性,我们利用2015年在合肥盆地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郯庐断裂带合肥段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和构造形态;考虑到仅根据速度结构剖面还难以确定断裂的准确位置、断层上断点埋深、断层的近地表构造组合样式等特征,研究中跨五河—合肥断裂还完成了2条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合肥段是一个由多条主干断裂构成的复杂构造带,近地表速度结构表现为凹隆相间的构造特征,且沉积盖层厚度明显受到郯庐断裂带分支断裂的影响和控制.五河—合肥断裂在P波速度结构剖面表现为高速和低速区的分界,对断裂两侧的地层沉积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该断裂向下错断了盆地基底,向上错断了埋深21~35 m的中更新统下部地层,其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研究结果不仅为进一步认识五河—合肥断裂浅部构造形态提供了地震学依据,还可为该区断裂两侧的城镇规划和建设中避让活动断层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五河—合肥断裂 合肥盆地 初至波层析成像 地震反射剖面
下载PDF
基于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的Tikhonov正则化与梯度优化算法 被引量:17
10
作者 崔岩 王彦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67-1377,共11页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是利用地震初至波走时和其传播的射线路径来反演地下介质速度的技术.该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不适定问题,需要使用正则化方法并辅之以适当的最优化技巧.本文从数值优化的角度介绍了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的反演原理,建立了Tik...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是利用地震初至波走时和其传播的射线路径来反演地下介质速度的技术.该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不适定问题,需要使用正则化方法并辅之以适当的最优化技巧.本文从数值优化的角度介绍了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的反演原理,建立了Tikhonov正则化层析成像反演模型并提出求解极小化问题的加权修正步长的梯度下降算法.该方法可以从速度模型的可行域中迭代找到一个最优解.数值试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和有应用前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 正则化 梯度下降法 射线追踪
下载PDF
庐枞铁多金属矿集区龙桥铁矿反射地震初至波层析成像与隐伏矿床预测 被引量:14
11
作者 侯贺晟 高锐 +3 位作者 卢占武 刘金凯 匡朝阳 马立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623-2629,共7页
为落实安徽庐枞地区北部的龙桥铁矿含矿层位在第二找矿深度的空间分布,本文应用小道距、长排列接收的地震反射初至波走时数据,运用层析成像方法,得到该地区近地表1000m以上的速度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反射地震初至波携带了丰富的上地壳... 为落实安徽庐枞地区北部的龙桥铁矿含矿层位在第二找矿深度的空间分布,本文应用小道距、长排列接收的地震反射初至波走时数据,运用层析成像方法,得到该地区近地表1000m以上的速度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反射地震初至波携带了丰富的上地壳速度结构特征和界面变化的构造信息,精细的速度结构揭露出龙桥铁矿隐伏岩体顶界面深度与起伏形态,发现岩体顶面凸起及陡变化部位与矿体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长排列的深地震反射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能够为金属矿集区深部隐伏矿床的勘探与研究提供岩体的空间分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枞 龙桥铁矿 反射地震 初至波层析成像 近地表速度结构 隐伏矿床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东段浅表构造速度结构——深地震反射剖面初至波层析成像的揭露 被引量:13
12
作者 谢樊 王海燕 +1 位作者 侯贺晟 高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84-596,共13页
为揭示中亚造山带浅表结构,对地壳演化与深部过程提供浅部精准约束,利用横过中亚造山带东段(奈曼旗—东乌珠穆沁旗)长达400 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共2 186炮的初至波走时数据,运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自地表向下约3 km厚度的浅表速度... 为揭示中亚造山带浅表结构,对地壳演化与深部过程提供浅部精准约束,利用横过中亚造山带东段(奈曼旗—东乌珠穆沁旗)长达400 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共2 186炮的初至波走时数据,运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自地表向下约3 km厚度的浅表速度结构精细模型。通过模型计算了沉积厚度变化与基岩起伏特征,并在贺根山和西拉木伦缝合带附近获得了呈低速特征的弧前沉积盆地规模与沉积厚度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速度模型与深地震反射剖面的强振幅反射信息,建立了符合剖面南北两侧的古亚洲洋双向俯冲并与中部的残存微陆块发生拼合的构造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沉积厚度在0.3~3.0 km范围内变化,区内存在多期岩浆活动及活动构造,林西地区隐伏连续分布的高速结构多为造山花岗岩所导致;古亚洲洋消亡过程在经数亿年演变后仍能在大陆边缘的浅表构造中有迹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浅表速度结构 深地震反射剖面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探测:面波与初至波层析成像联合探测济南泉域近地表速度结构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淼 王志辉 +5 位作者 刘振东 冯泉霖 陈明春 阮小敏 陈昌昕 张新港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86-796,共11页
济南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地下空间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轨道交通规划和地下空间开发面临复杂的地质问题,如何保护泉水,避免地下空间的不当开发影响泉水断流,以及查明济南主城区地下地质结构与地质资源,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利用... 济南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地下空间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轨道交通规划和地下空间开发面临复杂的地质问题,如何保护泉水,避免地下空间的不当开发影响泉水断流,以及查明济南主城区地下地质结构与地质资源,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利用多道面波分析方法采集的数据,综合初至波层析成像与面波频散分析技术方法,建立了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纵横波速度比值模型,开展趵突泉敏感区东部边界地质结构探测工作,获得了测区浅层0~80 m地层结构特征,推测在泉水敏感区边界存在东西向径流通道,为济南中心轨道交通建设和其他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探测技术方法以及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源面波 初至波层析成像 近地表速度结构 趵突泉
原文传递
太行山南端浅层速度结构成像和隐伏断裂探测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增波 刘保金 +4 位作者 姬计法 酆少英 袁洪克 谭雅丽 王宏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2,共5页
利用太行山南端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运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该区域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和基底面展布形态,发现剖面浅部的P波速度变化与沉积盖层厚度和断裂分布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跨断裂完成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对区域内2... 利用太行山南端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运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该区域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和基底面展布形态,发现剖面浅部的P波速度变化与沉积盖层厚度和断裂分布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跨断裂完成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对区域内2条第四纪隐伏活动断裂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结果表明,汤西断裂为东倾的正断层,控制汤阴地堑的西边界,活动年代为中更新世;汤东断裂为西倾的正断层,是汤阴地堑的主控边界断裂,活动年代为晚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南端 初至波层析成像 速度结构 浅层地震勘探 活动断层
下载PDF
初至波层析成像的反演参数选取:以南海中央次海盆三维地震探测数据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建 赵明辉 +2 位作者 贺恩远 张佳政 丘学林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83,共10页
FAST(first arrival seismic tomography)软件是获取复杂地区三维深部结构的最常用工具之一,而反演参数选取是快速有效地获得真实合理的地震结构的关键环节。以南海中央次海盆三维地震探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先固定其中一个参数、选取另外... FAST(first arrival seismic tomography)软件是获取复杂地区三维深部结构的最常用工具之一,而反演参数选取是快速有效地获得真实合理的地震结构的关键环节。以南海中央次海盆三维地震探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先固定其中一个参数、选取另外一个参数、再综合选取的控制变量法,详细地介绍了FAST反演参数组合的选取过程。选取结果表明,反演参数组合(阻尼因子λ=2,平滑度权重因子sz=1,反演次数I=4)为南海中央次海盆三维地震结构的最佳反演参数,由此获得的最佳初步速度模型表明中央次海盆具有典型慢速扩张的洋壳结构。此项反演参数选取工作不仅为珍贝-黄岩海山链精细三维地震结构的正式模拟奠定了基础,同时为FAST软件在其他地区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波层析成像 反演参数 三维地震探测 中央次海盆 first ARRIVAL SEISMIC tomography (FAST)
下载PDF
基于FCM聚类模型约束的二维初至旅行时反演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佳成 张志勇 +2 位作者 周钦渊 李曼 李红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5-1123,共9页
最小结构模型约束正则化二维地震初至旅行时反演中存在模型边界刻画不清的问题,尤其是地质体内射线分布稀疏的情况下,反演效果不理想。为此,引入模糊C均值(FCM)聚类模型约束函数,旨在提高反演结果对模型边界的成像精度。该约束项将先验... 最小结构模型约束正则化二维地震初至旅行时反演中存在模型边界刻画不清的问题,尤其是地质体内射线分布稀疏的情况下,反演效果不理想。为此,引入模糊C均值(FCM)聚类模型约束函数,旨在提高反演结果对模型边界的成像精度。该约束项将先验信息作为参考聚类中心,在迭代过程通过反复修改聚类中心及每个网格单元对聚类中心的隶属度,实现对速度的自动分类。在此基础上,采用以模型灵敏度信息为依据的多重网格反演策略,以提高反演的稳定性及效果;应用简单模型讨论了FCM聚类模型约束权重、先验信息引导项权重等参数选取方案;对比无监督学习与先验信息监督学习的反演效果,后者改善了反演速度模型边界刻画模糊现象,有效提高了反演结果的分辨率;最后,通过实测数据反演,验证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初至波旅行时成像 模糊C 均值聚类 正则化反演 监督学习
下载PDF
利用浅层反射地震资料中的面波与初至波研究剖面浅部结构 被引量:4
17
作者 邓小娟 酆少英 +2 位作者 左莹 何银娟 季通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5-431,共7页
利用浅层反射地震数据的面波与初至波信息,采用多道面波分析法(MASW)得到浅部横波速度结构,再利用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得到纵波速度结构,进而得到纵横波速度比与泊松比数据。结合反射波叠加剖面与跨断层钻孔联合剖面对浅部地层进行综合解... 利用浅层反射地震数据的面波与初至波信息,采用多道面波分析法(MASW)得到浅部横波速度结构,再利用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得到纵波速度结构,进而得到纵横波速度比与泊松比数据。结合反射波叠加剖面与跨断层钻孔联合剖面对浅部地层进行综合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浅部反射资料的缺失,对确定浅部断层的位置及性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道面波分析方法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 浅层反射地震 浅部纵横波速度比 浅部泊松比
下载PDF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兰聊断裂带中南段深部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倩 宋前进 +4 位作者 酆少英 姬计法 段永红 何银娟 秦晶晶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9-1045,共17页
长70km、近EW向穿过兰聊断裂带中南段及其邻区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该区地壳的精细结构和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对深入了解该区的深部地震构造环境、探讨东濮凹陷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及其构造演化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长70km、近EW向穿过兰聊断裂带中南段及其邻区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该区地壳的精细结构和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对深入了解该区的深部地震构造环境、探讨东濮凹陷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及其构造演化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兰聊断裂带的深、浅部构造特征及其两侧的地壳反射结构特征区别较大,该区地壳由脆性的上地壳和韧性的下地壳组成。上地壳反射波组特征明显,构造形态清晰可辨:兰聊断裂以西存在大量向E倾斜的强反射同相轴,代表了中生代以来不同时代的沉积界面,其中一套起伏变化形态向E缓倾的基底斜坡是箕状沉积凹陷的底界;兰聊断裂以东,基底反射波表现为一组近水平的连续性较好的强反射波组,平行不整合于古生界奥陶系或更古老的地层之上;在兰聊断裂上盘还发育有同向及反向次级断裂,共同控制了箕状沉积盆地东濮凹陷的构造格局。下地壳反射结构较为简单,整体上以弧状反射为主,其能量较强、延续长度较短。莫霍面表现为横向上分段连续、纵向上持续一定时间的强反射条带,在兰聊断裂下方的莫霍面反射波组能量明显减弱,与两侧反射特征截然不同。剖面揭示了2条错断莫霍面的深大断裂(F_(D1)和F_(D2)),向下延入上地幔顶部,为本区上地幔软流物质的上涌与能量交换创造了条件,也可能是下地壳弧状反射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深地震反射剖面 初至波层析成像 地壳精细结构 深浅构造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