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维空间 明暗光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人格和审美意象 被引量:5
1
作者 傅星寰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7-22,共6页
俄罗斯十九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费·米·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其独特的精神人格和审美意象,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瞩目。在其作品所呈现的阴沉、肃杀的审美意象中,无处不笼罩着伦勃朗绘画般的明暗光影。这种光... 俄罗斯十九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费·米·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其独特的精神人格和审美意象,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瞩目。在其作品所呈现的阴沉、肃杀的审美意象中,无处不笼罩着伦勃朗绘画般的明暗光影。这种光暗反差不仅渲染成陀氏作品的主要基调,同时也反射了他内在精神人格的社会折光。对于人生意蕴的领悟和宗教哲学的思考,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以病态的灰色意象在其作品及自身的精神人格中展示的。因而,只有对作家一生坎坷经历的探求,我们才可能对其精神人格和创作意象做更深刻的解读。在这种解读中,我们可以准确地触摸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的生命搏动以及他对生命的领悟和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精神人格 审美意象 明暗光 维空间 主人公 创作意象 审美体验 《精神分析引论》 作品主题
下载PDF
漪碧涵虚 天人合一——保定古莲花池创作意象解读 被引量:6
2
作者 孔俊婷 王其亨 《中国园林》 2005年第12期69-72,共4页
融园林、书院、行宫三位一体的古莲花池历经沧桑,形象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宫苑园林的时代特征。莲池寄情山水、崇尚自然,龟藏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体系。通过对莲池意匠的分析,解读其在工程技术、艺术形象等方面的创作思想,解剖其隐藏在形... 融园林、书院、行宫三位一体的古莲花池历经沧桑,形象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宫苑园林的时代特征。莲池寄情山水、崇尚自然,龟藏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体系。通过对莲池意匠的分析,解读其在工程技术、艺术形象等方面的创作思想,解剖其隐藏在形式语言背后的文化思想及审美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行宫园林 研究 莲池意匠 空间组合 创作意象
下载PDF
樊惠刚水彩画及其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池瑜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29,52-53,共4页
近些年来,我国的水彩画创作十分活跃,水彩画艺术事业的发展较快,在创作手法和风格上呈现出多元格局,既有古典再现的和超级写实的,也有象征写意的和抽象表现的。80年代以来宽松的艺术环境和西方现代哲学、文化与艺术的译介,为画家们提供... 近些年来,我国的水彩画创作十分活跃,水彩画艺术事业的发展较快,在创作手法和风格上呈现出多元格局,既有古典再现的和超级写实的,也有象征写意的和抽象表现的。80年代以来宽松的艺术环境和西方现代哲学、文化与艺术的译介,为画家们提供了自由创造的氛围和提供了各种新的试验的参照。湖北水彩画家樊惠刚自80年代中期开始,经过艰苦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在水彩画的表现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彩画 中国艺术精神 艺术意象 艺术形象 艺术创作 创作意象 西方现代哲学 水彩画艺术 水彩画创作 艺术家
原文传递
冲击生命:秀美与崇高
4
作者 李芃芃 《电影评介》 2001年第6期36-37,共2页
X 刑场终于落下了 幕布,但这场悲剧在观者心中却好似刚刚上演。音乐精灵+歌舞剧,影后+金棕榈;黑暗+光明,生+死=……等号之后的精彩都蕴藏在电影人的探求和欣赏者的思索之中。《黑暗中的舞者》作为一部真材实料的悲剧,尤以其创作意象的... X 刑场终于落下了 幕布,但这场悲剧在观者心中却好似刚刚上演。音乐精灵+歌舞剧,影后+金棕榈;黑暗+光明,生+死=……等号之后的精彩都蕴藏在电影人的探求和欣赏者的思索之中。《黑暗中的舞者》作为一部真材实料的悲剧,尤以其创作意象的秀美与明晰,主题意象的崇高与生命人感而震撼人心。 电影与歌舞剧、幻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无疑是导演匠心独具的创意与构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舞剧 主题意象 创作意象 匠心独具 音乐 跳踢踏舞 悲剧 生命力感 欣赏者 生命的价值
下载PDF
论华夏舞蹈的起源、发展与社会功效
5
作者 季明娥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16-19,共4页
论华夏舞蹈的起源、发展与社会功效季明娥先秦乐舞艺术是华夏文明的一株奇葩。特别是自春秋以降,乐舞更以其绚丽多姿的风彩,繁荣于华夏文化的沃土之中。本文拟就华夏乐舞的起源、发展和社会功效,谈一点初浅的看法。有关华夏舞蹈起源... 论华夏舞蹈的起源、发展与社会功效季明娥先秦乐舞艺术是华夏文明的一株奇葩。特别是自春秋以降,乐舞更以其绚丽多姿的风彩,繁荣于华夏文化的沃土之中。本文拟就华夏乐舞的起源、发展和社会功效,谈一点初浅的看法。有关华夏舞蹈起源的载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著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教育 《荀子·乐论》 艺术形式 华夏 舞蹈起源 舞蹈艺术 社会功效 创作意象 《吕氏春秋》 《竹书纪年》
下载PDF
论马致远“仙道”剧的主体意识及其与宗教的关系
6
作者 申士尧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22-28,共7页
马致远的“仙道”剧四种,是以宗教超世的题材再现当世的内容、凡尘的情事,表现了作家的主体意识,尽情发泄对现世积淀已久的怨府.发表对人生的宣言和哲理,谱出激愤凄厉的时代旋律,奏响怫郁不平的人生音调。并非以宣扬道教教义为归... 马致远的“仙道”剧四种,是以宗教超世的题材再现当世的内容、凡尘的情事,表现了作家的主体意识,尽情发泄对现世积淀已久的怨府.发表对人生的宣言和哲理,谱出激愤凄厉的时代旋律,奏响怫郁不平的人生音调。并非以宣扬道教教义为归旨,而是将道教意象和创作意象相交结,进而作家思想感情的渗透力产生主导作用,使宗教意象转化为具有人性美的文学意象,仙道事迹虚掩其外,世情世态实寓其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道”剧 主体意识 道教意象 创作意象
下载PDF
关系·图示·形象──从某银行建筑设计析建筑创作过程
7
作者 张黎建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1999年第1期63-68,共6页
通过创作实例,分析并揭示建筑创作的三个阶段:“关系”、“图示”、“形象”,归纳了建筑创作的过程.
关键词 关系 图示 形象 创作意象 建筑创作 建筑设计
下载PDF
传统文化精神和现代艺术形态——我的几个绘画系列作品创作意象谈
8
作者 易至群 《东方艺术》 1999年第5期42-45,共4页
关键词 传统文化精神 创作意象 艺术形态 民间艺术 《楚辞》 绘画 作品 《九歌》 藏原风情 审美理想
原文传递
试探盆景艺术的造型符号
9
作者 池泽森 《花卉》 2009年第4期32-32,共1页
盆景的造型符号是以发现和运用树木天然形态为主;不足之处才通过截、剪、扎、雕、嫁接、培育等技法法构建与天然符号和谐融合的造型符号,与之互相补充;在一次定型之后,随着植物的生命延续发展,还要多次不断造型。有的也神似某种物... 盆景的造型符号是以发现和运用树木天然形态为主;不足之处才通过截、剪、扎、雕、嫁接、培育等技法法构建与天然符号和谐融合的造型符号,与之互相补充;在一次定型之后,随着植物的生命延续发展,还要多次不断造型。有的也神似某种物象,是作者用来传达创作意象的媒介和手段;有的属于精神理念性符号,是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语言;有的还是体现作者整体素质、个性和艺术风格的符号,如风动式,云片式,砚式和鸡爪枝、鹿角枝等等。这些造犁符号,为人们认知作品艺术意象提供了信息,是进入艺术殿堂的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景艺术 造型 创作意象 艺术语言 艺术风格 作者 天然 树木
下载PDF
以《英与白》为例试析纪录片的创作意象
10
作者 辛颖 郑晓燕 《传播力研究》 2019年第5期55-55,共1页
在纪录片创作的过程当中,创作者往往不只是想通过影像直接表达情感,或达到某种共鸣,而是要想通过这些浅层的影像资料获得一种创作的意象。这就需要作者结合身边的环境、联系现实情况、结合作者个人的生活状态和以往的创作经验,并将这些... 在纪录片创作的过程当中,创作者往往不只是想通过影像直接表达情感,或达到某种共鸣,而是要想通过这些浅层的影像资料获得一种创作的意象。这就需要作者结合身边的环境、联系现实情况、结合作者个人的生活状态和以往的创作经验,并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一般情况下,这种超脱首先是在作者心中完成的,《英与白》创作亦是如此。本文分别从创作中的载体,影像的组合,音乐拨动心灵从而完成意象转化过程这三个方面,对张以庆的纪录片《英与白》的创作的意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及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创作意象 《英与白》 张以庆
下载PDF
《基督山伯爵》创作特色与意象解析
11
作者 武凯鑫 《高考》 2018年第25期190-190,共1页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经典作品,因为其知名度及艺术性而被翻拍成电影。原著小说中主人公的复仇历程跌宕起伏,通过特定的故事情节表现出人性,吸引人们放入注意力。本文就《基督山伯爵》中的创作特色与意象进行详细阐述,...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经典作品,因为其知名度及艺术性而被翻拍成电影。原著小说中主人公的复仇历程跌宕起伏,通过特定的故事情节表现出人性,吸引人们放入注意力。本文就《基督山伯爵》中的创作特色与意象进行详细阐述,并说明其体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山伯爵》 创作特色 创作意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