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音乐表演创造的美学原则 |
张前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59
|
|
2
|
音乐的内容和形式 |
钱仁康
|
《音乐研究》
|
1983 |
56
|
|
3
|
艺术史的图像学方法及其运用 |
常宁生
|
《世界美术》
|
2004 |
42
|
|
4
|
两个阶级之间的爱情故事——曹禺《雷雨》症候分析 |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22
|
|
5
|
双重迭影·深层象征——谈《小鲍庄》里的神话模式 |
陈思和
|
《当代作家评论》
|
1986 |
22
|
|
6
|
论作品的原创性 |
卢海君
|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2
|
|
7
|
特殊的风景 “孤岛”电影重读笔记 |
弘石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7
|
|
8
|
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性格”和“环境”的关系 |
李增
王丁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3
|
|
9
|
“生命政治”与历史书写--论莫言的小说《蛙》 |
李松睿
|
《东吴学术》
|
2011 |
17
|
|
10
|
用典:文学创作的一场革命 |
杨胜宽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2
|
|
11
|
论《伤逝》的创作意图与人物原型 |
宗先鸿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2
|
|
12
|
《红楼梦》中的哲学意蕴及曹雪芹思想的价值取向 |
宋子俊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13
|
《官场现形记》与晚清“新政”及鲁迅的误解 |
王学钧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14
|
从《窦娥冤》看关汉卿的男权本质 |
张维娟
|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
2003 |
11
|
|
15
|
论老残 |
关爱和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9
|
|
16
|
人工智能自主生成成果“作品观”质疑与反思 |
何炼红
潘柏华
|
《贵州省党校学报》
|
2018 |
10
|
|
17
|
从女人的品行,写历史的转捩——长篇小说《死水微澜》的深度模式 |
蓝棣之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6
|
|
18
|
余华《第七天》的创作意图与其叙事策略 |
付建舟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19
|
谈电视摄像构图 |
包黎霞
|
《发展》
|
2011 |
9
|
|
20
|
中国古代小说的教化意识 |
陈美林
李忠明
|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
1993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