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8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音乐表演创造的美学原则 被引量:59
1
作者 张前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10,共8页
一、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的本质和作用音乐表演自从与音乐创作相分离,获得它的独立品格以来,一直被人们称为二度创作。顾名思义,它是在一度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把一度创作作为出发点和归结点。所谓出发点是指,音乐表演必须对一度... 一、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的本质和作用音乐表演自从与音乐创作相分离,获得它的独立品格以来,一直被人们称为二度创作。顾名思义,它是在一度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把一度创作作为出发点和归结点。所谓出发点是指,音乐表演必须对一度创作的成果——以乐谱为存在形式的音乐作品,进行认真的研读和准确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度创作 美学原则 音乐表演者 艺术表现 音乐表演艺术 音乐作品 创作意图 表演技巧 艺术个性 艺术家
原文传递
音乐的内容和形式 被引量:56
2
作者 钱仁康 《音乐研究》 1983年第1期29-42,共14页
音乐的内容和表现功能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东西、任何现象都有它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的统一体。但是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却是长时期以来难分难解、纠缠不清的问题,而根本的问题是音乐有没有内容,如果有内容的话,什么是... 音乐的内容和表现功能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东西、任何现象都有它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的统一体。但是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却是长时期以来难分难解、纠缠不清的问题,而根本的问题是音乐有没有内容,如果有内容的话,什么是音乐的内容?现代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认为:音乐是根本不可能表现任何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因此也就没有内容可言。另一种说法是十九世纪奥地利音乐评论家汉斯立克的名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 表现功能 手法 节奏 艺术效果 标题音乐 作品 表现内容 创作意图 表现方法
原文传递
艺术史的图像学方法及其运用 被引量:42
3
作者 常宁生 《世界美术》 2004年第1期70-76,共7页
关键词 艺术史 图像学方法 图像志 创作意图 艺术形式 艺术观念
原文传递
两个阶级之间的爱情故事——曹禺《雷雨》症候分析 被引量:22
4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37-42,56,共7页
《雷雨》通过一个两代人陷落其中的爱情悲剧故事,对于感情、爱情、人性、阶级、命运及其背后的力量,做了一次深刻的探索。作者所说周朴园的“老奸巨滑,诡计多端”,那是周所属儒家文化无意识所致,他本人并不自觉。同样,作者不知不... 《雷雨》通过一个两代人陷落其中的爱情悲剧故事,对于感情、爱情、人性、阶级、命运及其背后的力量,做了一次深刻的探索。作者所说周朴园的“老奸巨滑,诡计多端”,那是周所属儒家文化无意识所致,他本人并不自觉。同样,作者不知不觉地就在蘩漪身上寄托了他的梦想:不希望他眼下创作此剧本时的恋人成为第二个四凤。曹禺自己说:写到末了,他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他,他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还有另一种无意识,即政治无意识,却在阻挠着作者对周朴园的批判,而要求把作为当时的社会贤达的周写得深情款款。在优秀的文学创作里,作者往往不能完全控制笔下的人物,甚至对于“为什么写”这类问题无从回答,莫名其妙,《雷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雷雨 悲剧 政治无意识 创作意图
原文传递
双重迭影·深层象征——谈《小鲍庄》里的神话模式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思和 《当代作家评论》 1986年第1期16-18,共3页
应该声明一下,当这个题目拟就时,我只是想对这部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及其艺术表现的新奇感作出一种个人的阐释,以表明我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所产生的一些想法.至于这些想法是否与作家的创作意图相吻合,能否得到作家的认可,在我看来并非重... 应该声明一下,当这个题目拟就时,我只是想对这部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及其艺术表现的新奇感作出一种个人的阐释,以表明我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所产生的一些想法.至于这些想法是否与作家的创作意图相吻合,能否得到作家的认可,在我看来并非重要.因为本文谈的仅仅是我心目中的《小鲍庄》. 从表层看,这部作品已经“土”到无法再土,它对于中国农民精神状况的再现,对于中国农村质朴氛围的渲染,都达到了相当逼真的程度.这对于一位神经敏感,感情细腻的上海女作家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内涵 现实世界 上海女作家 小说 象征意义 艺术表现 新奇感 创作意图 中国农民 作品
下载PDF
论作品的原创性 被引量:22
6
作者 卢海君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8-91,共14页
原创性是作品可版权性的核心要件,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作品来源于作者,而不是抄袭他人作品的结果;原创性并不包含艺术价值和新颖性的要求;个性的存在是原创性的直接证据;在特定作品中,版权法的原创性要求可能与这些作品将要实现的社会价... 原创性是作品可版权性的核心要件,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作品来源于作者,而不是抄袭他人作品的结果;原创性并不包含艺术价值和新颖性的要求;个性的存在是原创性的直接证据;在特定作品中,版权法的原创性要求可能与这些作品将要实现的社会价值相冲突,版权法需要作出适当平衡;创作意图的存在与否不应当成为原创性的要件;额头出汗原则不应当成为现代作品获得可版权性的基础;原创性是否包含创造性应当视作品类型的不同而作不同处理。应当将作者导向型分析与作品导向型分析,特征导向型分析与目的导向型分析,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对作品是否具有原创性作出适当的界定。主观性的表达可能受版权法保护,但客观性的事实却不具有可版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创性 艺术价值 个性 创作意图 额头出汗原则 新颖性 创造性
原文传递
特殊的风景 “孤岛”电影重读笔记 被引量:17
7
作者 弘石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4-68,共5页
特殊的风景“孤岛”电影重读笔记弘石1、对于抗战时期的影坛乃至整个中国电影史来说,上海“孤岛”的电影现象可谓是一处令人称奇的特殊风景。1937年11月中国守军撤离上海后,日本军队碍于外交原因而暂未进入上海苏州河以南的法... 特殊的风景“孤岛”电影重读笔记弘石1、对于抗战时期的影坛乃至整个中国电影史来说,上海“孤岛”的电影现象可谓是一处令人称奇的特殊风景。1937年11月中国守军撤离上海后,日本军队碍于外交原因而暂未进入上海苏州河以南的法租界和公共租界。这样,在194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 古装片 中国电影 现代电影 商业电影 创作意图 影片 木兰从军 上海电影 电影艺术
下载PDF
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性格”和“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增 王丁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67,共6页
哈代本人将自己的大部分小说划分为“性格与环境小说”。遗憾的是 ,哈代有生之年未能对“性格”究竟指的是什么 ,“环境”究竟指的是什么 ,以及二者之间关系如何等一系列可能涉及作家创作意图和作品分类因由的问题作任何解释和界定。本... 哈代本人将自己的大部分小说划分为“性格与环境小说”。遗憾的是 ,哈代有生之年未能对“性格”究竟指的是什么 ,“环境”究竟指的是什么 ,以及二者之间关系如何等一系列可能涉及作家创作意图和作品分类因由的问题作任何解释和界定。本文旨在以新马克思主义和传统马克思主义为视角 ,力图对哈代的“性格”与“环境”说做出界定 ,并深入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代 小说 性格 作家 阐述 创作意图 新马克思主义 传统 遗憾 解释
下载PDF
“生命政治”与历史书写--论莫言的小说《蛙》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松睿 《东吴学术》 2011年第1期85-90,共6页
二00九年,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莫言推出了自己的长篇新作《蛙》。这部号称“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②的小说,无论从出版的时间来看,还是从表现“乡土中国六十年”③的创作意图来看.都可以被理解为是作家... 二00九年,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莫言推出了自己的长篇新作《蛙》。这部号称“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②的小说,无论从出版的时间来看,还是从表现“乡土中国六十年”③的创作意图来看.都可以被理解为是作家试图用自己的创作对共和国历史进行清理和反思的尝试。在这个意义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书写 小说 莫言 政治 生命 创作意图 新中国成立 乡土中国
原文传递
用典:文学创作的一场革命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胜宽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04-109,共6页
文学创作中的用典,常被当作形式主义创作方法受到厉责,然而,深入全面地考察用典与创作过程的关系就会发现,作为一种思维机制,用典不仅是激励情感、活跃想象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且是以比兴方法为特征的重要艺术手段,以现代西方... 文学创作中的用典,常被当作形式主义创作方法受到厉责,然而,深入全面地考察用典与创作过程的关系就会发现,作为一种思维机制,用典不仅是激励情感、活跃想象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且是以比兴方法为特征的重要艺术手段,以现代西方的“原型”国论和符号学观点来看用典的原理和作用,可得出不同于传统僵化观点的结论,从中国文学发展史看,魏晋六朝时代文学观念的自觉,与创作中广泛使事用典联袂出现,可说明用典在创作中的作用,是积极而广泛的,甚至可以说是革命性和划时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文学自觉 比兴手法 思维机制 中国古典诗歌 创作意图 援古证今 集体无意识 六朝文学 文学观念
下载PDF
论《伤逝》的创作意图与人物原型 被引量:12
11
作者 宗先鸿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1-45,57,共6页
关键词 《伤逝》 鲁迅 爱情小说 创作意图 人物原型 中国 文学研究
下载PDF
《红楼梦》中的哲学意蕴及曹雪芹思想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9
12
作者 宋子俊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6-263,共18页
关键词 《红楼梦》 价值取向 哲学意蕴 曹雪芹 文化小说 文艺美学思想 作者思想 百科全书 创作意图 创作风格
原文传递
《官场现形记》与晚清“新政”及鲁迅的误解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学钧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9-124,138,共7页
鲁迅对《官场现形记》创作意图及主题判断是有误的,小说并非因庚子事变的刺激为迎合"时人嗜好"满足于"谴责"———"谩骂"而作,而是起因于1903年李伯元及中国社会经历了对晚清"新政"由满怀希望... 鲁迅对《官场现形记》创作意图及主题判断是有误的,小说并非因庚子事变的刺激为迎合"时人嗜好"满足于"谴责"———"谩骂"而作,而是起因于1903年李伯元及中国社会经历了对晚清"新政"由满怀希望到彻底失望,旨在揭露"新政"腐败的根源和真相。它集中描写晚清"新政上谕"发布后,中国专制政体与国际化市场相结合,导致官员权力与金钱贪欲的无限制结合,以至权力和人格商业化,使官场腐败像瘟疫一样漫延的种种现象,揭露专制政体是"新政"腐败的总根源和"伪改革"的原因,呼应了唤起人们认清"专制政体为大众之公敌"的政治启蒙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伯元 《官场现形记》 鲁迅 谴责小说 晚清“新政” 创作意图 创作主题 中国古代小说
下载PDF
从《窦娥冤》看关汉卿的男权本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维娟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8-52,共5页
本文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出发 ,认为《窦娥冤》主要给观众描绘了再嫁之妇可能遭受到的血淋淋的现实。笔者重点分析了窦娥作为作者男权本质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创作时男权视角从隐蔽逐渐走向公开的过程 。
关键词 创作意图 疏漏 象征意义 隐蔽视角
原文传递
论老残 被引量:9
15
作者 关爱和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4-51,共8页
论老残关爱和不少读者是从鹊花桥畔的丹枫芦苇、明湖居中的白妞说书、黄河岸边的雪月交辉中知道《老残游记》的。当我们跟随阵阵串铃,由画栋飞云的蓬莱阁来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府,由布政司街的高升店转至泰山脚下的斗姥宫,身... 论老残关爱和不少读者是从鹊花桥畔的丹枫芦苇、明湖居中的白妞说书、黄河岸边的雪月交辉中知道《老残游记》的。当我们跟随阵阵串铃,由画栋飞云的蓬莱阁来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府,由布政司街的高升店转至泰山脚下的斗姥宫,身临其境般地见识过曹州府玉大人之站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残游记》 刘鹗 人生价值观 山水之游 政治价值观 革命党 酷吏政治 八代诗选 阎罗王 创作意图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自主生成成果“作品观”质疑与反思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何炼红 潘柏华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8年第5期15-23,共9页
涉及人工智能自主生成成果的权属问题,现有的"作品观"只是源自一种片面的利益诉求,无法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分配关系。人工智能程序的著作权与人工智能自主生成成果的利益之间不具有从属性。从人工智能自主生成成果的内在生成... 涉及人工智能自主生成成果的权属问题,现有的"作品观"只是源自一种片面的利益诉求,无法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分配关系。人工智能程序的著作权与人工智能自主生成成果的利益之间不具有从属性。从人工智能自主生成成果的内在生成机理来考察,其并不符合对现行著作权法中关于"独创性"和"创作意图"的内涵,贸然将人工智能自主生成成果纳入著作权制度体系,会破坏其内在统一性与合理性。对于对人工智能自主生成成果的保护,应跳出"作品观"的解决思路,在现行民事利益的框架下,基于合同规则对其在市场行为中产生的积极使用收益给予保护,基于责任规则对其利益破坏者主张救济利益而获得事后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自主生成成果 作品观 独创性 创作意图 合同规则
下载PDF
从女人的品行,写历史的转捩——长篇小说《死水微澜》的深度模式 被引量:6
17
作者 蓝棣之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4-80,共7页
一、艺术魅力对于创作意图的偏离 《死水微澜》的作者李劼人,从小酷爱并且擅长讲故事,在“五四”时期担任报纸主笔并从事法国文学的翻译。从1935年开始,他集中精力写长篇小说。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他写成了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三个有连续... 一、艺术魅力对于创作意图的偏离 《死水微澜》的作者李劼人,从小酷爱并且擅长讲故事,在“五四”时期担任报纸主笔并从事法国文学的翻译。从1935年开始,他集中精力写长篇小说。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他写成了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三个有连续性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死水微澜》 法国文学 创作意图 艺术魅力 讲故事 辛亥革命 品行 深度模式 《包法利夫人》
下载PDF
余华《第七天》的创作意图与其叙事策略 被引量:9
18
作者 付建舟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100,共6页
在阅读余华的长篇小说新作《第七天》时,我最关注的是作家想在这部作品中表达什么东西,即其创作意图何在?他又通过什么叙事策略达到其创作意图?这就需要认真揣摩其作品,正如德国批评家赫尔德所说,为了理解和阐释一部文学作品,批... 在阅读余华的长篇小说新作《第七天》时,我最关注的是作家想在这部作品中表达什么东西,即其创作意图何在?他又通过什么叙事策略达到其创作意图?这就需要认真揣摩其作品,正如德国批评家赫尔德所说,为了理解和阐释一部文学作品,批评家必须身心深入作品本身的精神中去,“应当设身处地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怀着作者写作时的精神去阅读他的作品”,以自己的感受为基础去批评,去和“作者的精神息息相通”,尽可能在“自己的脑际中对其作品的意图和旨趣了然于心。”①这种想法与做法尽管是一种奢望,但笔者别无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意图 叙事策略 余华 文学作品 批评家 长篇小说 思想感情 赫尔德
原文传递
谈电视摄像构图 被引量:9
19
作者 包黎霞 《发展》 2011年第12期151-152,共2页
电视摄像是电视作品制作过程中的关键。一部电视片,虽然后期加工不容忽视,但主要取决于摄像的技术与艺术。画面构图则是摄像人员构思立意的直接体现,是使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形象化、可视化,合乎造型审美的要求,成为一个优美的视觉... 电视摄像是电视作品制作过程中的关键。一部电视片,虽然后期加工不容忽视,但主要取决于摄像的技术与艺术。画面构图则是摄像人员构思立意的直接体现,是使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形象化、可视化,合乎造型审美的要求,成为一个优美的视觉空间的过程。如何依靠一系列造型手段,充分发挥摄像机镜头所具有的发现力、捕捉力和表现力来展现大千世界、描绘美好生活,是跨人电视门槛的电视人不断探讨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像构图 电视作品 造型手段 制作过程 电视摄像 画面构图 创作意图 主题思想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的教化意识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美林 李忠明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3年第3期50-60,共11页
中国古代小说的作者.无论其是否明确提出过“寓教于乐”的创作意图,但他们的创作实践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这种文艺观。古代小说几乎无一部不蕴涵着劝戒说教之意,强烈的教化意识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主题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贯穿着整个中国... 中国古代小说的作者.无论其是否明确提出过“寓教于乐”的创作意图,但他们的创作实践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这种文艺观。古代小说几乎无一部不蕴涵着劝戒说教之意,强烈的教化意识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主题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贯穿着整个中国小说发展史,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小说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拟从作家、作品和接受者三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教化作用 小说家 小说作品 中国小说发展史 创作意图 意识 创作实践 文艺观 儒林外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