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钉棒内固定和Wiltse入路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及对患者椎体形态、创伤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小龙 葛郁龙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986-989,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钉棒内固定和Wiltse入路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及对患者椎体形态、创伤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69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行Wiltse入路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术,B组行经皮钉... 目的:研究经皮钉棒内固定和Wiltse入路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及对患者椎体形态、创伤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69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行Wiltse入路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术,B组行经皮钉棒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椎体形态指标、骨折愈合因子以及创伤因子水平。结果:A组治疗优良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低于B组,术中出血量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A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周,A组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RACP-5b)水平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两组白介素(IL)-18、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钉棒内固定和Wiltse入路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创伤因子水平相当,然而Wiltse入路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在疗效、患者椎体形态和骨折愈合因子改善方面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钉棒内固定 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 椎体形态 创伤因子 Wiltse入路
下载PDF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朱启航 林岿然 +2 位作者 王林杰 赵仕博 汝强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5期149-152,共4页
目的:比较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8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后正中入... 目的:比较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8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复位指标(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水平、创伤因子指标[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DI评分均低于术前,Cobb角均小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均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血清CK、Myo、LDH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螺钉松动、骨折椎体复位高度丢失、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背肌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相当,但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缩短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以及降低创伤因子指标水平和腰背肌疼痛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内固定术 腰椎功能 创伤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两种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对机体创伤程度的影响
3
作者 吴西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9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minimally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术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ureteroscopic lithotomy,URL)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效果、机体创伤程度的影响差异。方法入选对象为2020年1月-2022年12...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minimally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术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ureteroscopic lithotomy,URL)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效果、机体创伤程度的影响差异。方法入选对象为2020年1月-2022年12月潜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URL术,研究组应用MPCNL术。比较两组的碎石总有效率、创伤因子水平、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碎石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结石清除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研究组术后的ES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的s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PCNL术较URL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更高效的碎石成功率和结石清除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L术 MPCNL术 输尿管结石 创伤因子
原文传递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对骨折患者骨代谢及创伤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姜春晓 占红建 李建辉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6期1020-1023,共4页
目的探究两种入路的椎体螺钉内固定术分别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与创伤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2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36)和B组(n=36)。A... 目的探究两种入路的椎体螺钉内固定术分别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与创伤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2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36)和B组(n=36)。A组给予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B组给予棘突旁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AVHR)、疼痛程度、伤椎功能、骨代谢指标及创伤因子水平。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视觉模拟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抗酒石酸酸性膦酸酶5b(TRACPsb)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AVHR、骨钙素(OC)、骨保护素(OPG)、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且A组AVHR、OC、OPG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LDH、Myo、CK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与棘突旁入路比较,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征,并有益于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伤椎功能及骨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棘突旁入路 肌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 胸腰椎骨折 骨代谢 创伤因子
下载PDF
bFGF胶原海绵的制备及其组织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邹海燕 叶春婷 +2 位作者 李斯明 彭燕豪 叶惠贞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3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 以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Ⅰ型胶原蛋白为主要原料 ,研制一种新型的创伤敷料 ,并对其组织相容性进行检测 ,评价其作为医用生物材料的安全性。方法 制备高纯度的Ⅰ型胶原蛋白溶液 ,加... 目的 以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Ⅰ型胶原蛋白为主要原料 ,研制一种新型的创伤敷料 ,并对其组织相容性进行检测 ,评价其作为医用生物材料的安全性。方法 制备高纯度的Ⅰ型胶原蛋白溶液 ,加入bFGF后冷冻干燥成为海绵体 ,进行组织相容性试验 ,包括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和溶血性试验。结果 制备的bFGF胶原海绵的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和溶血性试验结果均呈阴性。结论 所研制的bFGF胶原海绵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无毒副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细胞生长因子 I型胶原 组织相容性 促进创伤愈合因子
下载PDF
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对患者创伤应激因子与CD4^(+)、CD8^(+)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黄利勇 《中外医疗》 2024年第6期33-36,48,共5页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对患者创伤应激因子与CD4^(+)T淋巴细胞(以下简称“CD4^(+)”)、CD8^(+)T淋巴细胞(以下简称“CD8^(+)”)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6...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对患者创伤应激因子与CD4^(+)T淋巴细胞(以下简称“CD4^(+)”)、CD8^(+)T淋巴细胞(以下简称“CD8^(+)”)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6例甲状腺癌患者为对象,用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予以胸乳入路腔镜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CD4^(+)和CD8^(+)水平、创伤应激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84±1.98)mL,术后引流量为(30.23±9.48)mL,均少于对照组的(10.68±1.63)、(66.58±11.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15、10.305,P均<0.05)。术后3 d,两组CD4^(+)、CD8^(+)水平较术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术前均有所上升,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应用胸乳入路腔镜术于甲状腺癌患者中效果更为显著,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等优势,且有效改善患者创伤应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乳入路腔镜术 甲状腺癌 创伤应激因子 术中出血量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循证的疼痛管理方案在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欧若纯 李纯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5期88-91,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循证的疼痛管理方案在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普宁华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髋部骨折手术,对... 目的:研究基于循证的疼痛管理方案在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普宁华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髋部骨折手术,对照组给予常规镇痛方案,观察组给予基于循证的疼痛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术后24、48 h疼痛、机械痛阈值,术后1、2周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前、术后24 h创伤应激因子。结果:观察组术后24、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机械痛阈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周Barthel指数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皮质醇、醛固酮、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疼痛管理方案应用于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可改善术后疼痛情况,升高机械痛阈值,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机体内创伤应激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管理 髋部骨折 创伤应激因子 疼痛评分 循证
下载PDF
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广州 卢建敏 +1 位作者 范少鹏 崔旭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3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究膝关节后外侧切口(纵直形)入路手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TP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后外侧TPF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n=57)、B组(n=57)。... 目的探究膝关节后外侧切口(纵直形)入路手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TP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后外侧TPF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n=57)、B组(n=57)。B组接受膝关节后内侧切口(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A组接受膝关节后外侧切口(纵直形)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3个月胫骨平台(外侧)后倾角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前及术后6h创伤应激因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醛固酮(ALD)、皮质醇(Cor)]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失血量较B组少,手术时长较B组短(P<0.05);两组术后3个月胫骨平台后倾角较术前改善(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h血清ACTH、ALD、Cor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A组较B组低(P<0.05)。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切口(倒“L”形)入路手术与膝关节后外侧切口(纵直形)入路手术治疗后外侧TPF患者疗效相当,均能有效改善胫骨平台后倾角,但后者于优化围手术期指标、减轻手术创伤应激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倒“L”形切口 纵直形切口 创伤应激因子
下载PDF
分叶分隔法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对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后IPSS评分及创伤应激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丁克文 何士尧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1期3764-3766,共3页
目的:探究分叶分隔法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对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及创伤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104例大体积BPH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 目的:探究分叶分隔法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对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及创伤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104例大体积BPH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1∶1比例将其分成观察组(n=52)、对照组(n=52)。对照组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观察组接受PKRP治疗。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IPSS评分,术前、术后6h创伤应激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醛固酮(ALD)、皮质醇(Cor)]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导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IP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6h观察组血清ACTH、ALD、Cor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2%,较对照组的19.23%低(P<0.05)。结论:PKRP治疗大体积BPH患者能有效优化围术期指标,减轻手术创伤应激,改善前列腺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分叶分隔法 创伤应激因子
下载PDF
Super-Path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尤太东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Super-Path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FNF)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10—2021-06淅川县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行HA治疗的95例老年FNF患者的资料。分为Super-Path入路组(Super-Path组,49例)和传统后... 目的探讨Super-Path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FNF)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10—2021-06淅川县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行HA治疗的95例老年FNF患者的资料。分为Super-Path入路组(Super-Path组,49例)和传统后外侧入路组(传统组,46例)。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6 h检测患者的血清醛固酮(ALD)、皮质醇(COR)创伤应激因子水平。术前及术后1、3、6个月以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Super-Path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少)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术后6 h的血清COR与ALD水平低于传统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传统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外侧入路比较,Super-Path入路实施HA治疗老年FNF患者,可优化围术期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并有助于缓解机体术后的创伤应激反应,进而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过度肥胖、术中显露关节困难的患者,以及有髋部手术史的患者,建议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手术,以避免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Super-Path入路 创伤应激因子
下载PDF
颈部2个皮纹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颈淋巴结清扫术对机体血清创伤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耿中利 王薇 +3 位作者 单美慧 任光辉 董朝 马斌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60-1264,共5页
目的:比较颈部2个皮纹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颈淋巴结清扫术对患者机体血清创伤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1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保留皮神经颈淋巴结清扫术(即... 目的:比较颈部2个皮纹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颈淋巴结清扫术对患者机体血清创伤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1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保留皮神经颈淋巴结清扫术(即保留皮神经的Ⅱ,Ⅲ,Ⅳ,Ⅵ区清扫)的58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2组,第1组26例采用颈部2个横行皮纹小切口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第2组32例采用传统颈部"L"形切口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检测并比较2组所有患者的术前1 d、术后1,3,5 d血清细胞因子IL-2,IL-6,CRP的含量。结果:2个皮纹切口与"L"形切口术后第1天血清IL-2含量均有下降,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开始两组均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术后第1天血清IL-6值均升高,术后第3天均有下降,且术后第5天两组均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血清CRP含量术后第1,3天和5天均较术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切口和"L"形切口术前和术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8~40个月未出现局部及颈部淋巴结复发。结论:颈部2个皮纹切口颈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L"形颈淋巴结清扫术相比,对机体血清应激细胞因子影响相当,并不增加创伤性,其在不影响颈淋巴结清扫效果的同时又兼顾了功能与美容,是甲状腺癌保留皮神经的Ⅱ,Ⅲ,Ⅳ,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二个皮纹切口 淋巴结清扫 血清创伤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