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1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 被引量:89
1
作者 郜元宝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8-94,共7页
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郜元宝余华的小说,像读者比较熟悉的《现实一种》、《一九八六年》、《世事如烟》、《呼喊与细雨》、《活着》等等,都密集而刺目地铺陈人间的苦难。浓烈恣肆地暴露和渲染苦难,使余华成为80年代之后中国文学界... 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郜元宝余华的小说,像读者比较熟悉的《现实一种》、《一九八六年》、《世事如烟》、《呼喊与细雨》、《活着》等等,都密集而刺目地铺陈人间的苦难。浓烈恣肆地暴露和渲染苦难,使余华成为80年代之后中国文学界一位极具诱惑力也非常令人困惑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苦难意识 《呼喊与细雨》 先锋小说 张承志 刘震云 《活着》 存在性 苦难人生 作家
原文传递
在虚拟与真实间沉思——刘震云访谈录 被引量:69
2
作者 周罡 刘震云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35,共5页
关键词 刘震云 小说创作 批评家 当代文坛 沉思 作家 真实 阐释 虚拟 热情
下载PDF
“历史终结”之后:九十年代文学虚构的危机 被引量:47
3
作者 陈晓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6-47,共12页
进入 90年代以来 ,传统的历史观念处于弱化的状态 ,与之相关一整套的历史表象体系和叙事策略也发生根本的变动。年轻一代作家以个人记忆为基础 ,质疑经典的历史叙事或者创建新的非历史化的符号体系 ,在现代性 /反现代性的双重矛盾中 ,... 进入 90年代以来 ,传统的历史观念处于弱化的状态 ,与之相关一整套的历史表象体系和叙事策略也发生根本的变动。年轻一代作家以个人记忆为基础 ,质疑经典的历史叙事或者创建新的非历史化的符号体系 ,在现代性 /反现代性的双重矛盾中 ,表现出新的第三世界文学叙事的特征。尽管这其中还存在很多混乱和似是而非的东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历史叙事 刘震云 历史终结 小说叙事 文学虚构 乡土中国 现代性 现实主义文学 文学叙事
原文传递
反抗危机:论“新写实” 被引量:48
4
作者 陈晓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8-100,共13页
我们为文学理论的贫乏窒息已久,为理论的暧昧性搞得精疲力竭。面对“新写实”,我们再一次感到语言的匮乏。有的鼓吹者遮遮掩掩,有的反对者吞吞吐吐,有的人玩弄“擦边球”游戏的技艺已经炉火纯青,而对那些根本的理论问题却讳莫如深。迄... 我们为文学理论的贫乏窒息已久,为理论的暧昧性搞得精疲力竭。面对“新写实”,我们再一次感到语言的匮乏。有的鼓吹者遮遮掩掩,有的反对者吞吞吐吐,有的人玩弄“擦边球”游戏的技艺已经炉火纯青,而对那些根本的理论问题却讳莫如深。迄今为止,“新写实”到底“新”在哪里?与五,六十年代的现实主义相比,它究竟表现出哪些新的写作法则或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主义 个人化 集体想象 经典现实主义 意识形态 日常生活 刘震云 小说叙事 六十年代 生活状态
原文传递
“说话”是生活的政治——评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被引量:44
5
作者 孟繁华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3-45,共3页
在当下的中国作家中,刘震云无疑是最有“想法”的作家之一。“有想法”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想法”包含着追求、目标、方向、对文学的理解和自我要求,当然也包含着他理解生活和处理小说的能力和方法。这是一个作家的“内功”,这种... 在当下的中国作家中,刘震云无疑是最有“想法”的作家之一。“有想法”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想法”包含着追求、目标、方向、对文学的理解和自我要求,当然也包含着他理解生活和处理小说的能力和方法。这是一个作家的“内功”,这种内功的拥有,是刘震云多年潜心修炼的结果,当然也是他个人才华的一部分。所谓的“想法”就是寻找,就是寻找有力量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刘震云 “说话” 生活 政治 中国作家 “内功” 文学
原文传递
“喊丧”、幸存与去历史化——《一句顶一万句》开启的乡土干叙事新面向 被引量:45
6
作者 陈晓明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4,24,共11页
引言:当代乡土叙事的“喊丧”声调2009年,刘震云出版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令文坛颇为震惊。刘震云这些年不知不觉就成为中国当代最激进的写作者,从《故乡天下黄花》开始,他对“故乡”——乡土中国的家园的书写,就显示出与众... 引言:当代乡土叙事的“喊丧”声调2009年,刘震云出版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令文坛颇为震惊。刘震云这些年不知不觉就成为中国当代最激进的写作者,从《故乡天下黄花》开始,他对“故乡”——乡土中国的家园的书写,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热情和力量。经过《故乡相处流传》到达《故乡面和花朵》,这是刘震云对故乡书写的无限激进化的路径。中间经历过《手机》的躁动和《一腔废话》的迷惘,《我叫刘跃进》已经很有些清醒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叙事 《故乡天下黄花》 历史化 《故乡面和花朵》 《一腔废话》 刘震云 长篇小说 中国当代
原文传递
在故乡的神话坍塌之后——论刘震云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26
7
作者 程光炜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2-72,共11页
一种来自个人经历的近乎羞辱和自卑的经验 ,促使刘震云在 80年代写下了一批不乏负气、讥讽、沉痛和自嘲的城乡对立题材的小说 ,例如《塔铺》、《新兵连》、《单位》、《头人》、《官场》等。 90年代的文化现实 ,又把他逼向了杰姆逊、福... 一种来自个人经历的近乎羞辱和自卑的经验 ,促使刘震云在 80年代写下了一批不乏负气、讥讽、沉痛和自嘲的城乡对立题材的小说 ,例如《塔铺》、《新兵连》、《单位》、《头人》、《官场》等。 90年代的文化现实 ,又把他逼向了杰姆逊、福克纳 ,逼向了新历史主义和中国式的叙事学。当精神世界深处的“故乡神话”出现裂痕之后 ,刘震云希望借助叙事方式的变化来修补矫正 ,推迟和延缓它坍塌的过程 ;但他同时意识到写作手段与精神追求的悖论性与复杂性。 90年代既不是结束也并非开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长篇小说 存在主义 福克纳 沈从文 九十年代 《故乡天下黄花》 作家 《一地鸡毛》 叙述者
原文传递
刘震云:奴隶的痛苦与耻辱 被引量:18
8
作者 摩罗 杨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7,共4页
刘震云:奴隶的痛苦与耻辱摩罗杨帆在刘震云的小说中,《故乡相处流传》的叙事人特别值得注意。这位第一人称叙事人是个文人(“我也是当代中国一个写字的”),但他最显赫的事业是为侵入家乡的曹操捏搓臭脚。时间不长,他就尝到了伴君... 刘震云:奴隶的痛苦与耻辱摩罗杨帆在刘震云的小说中,《故乡相处流传》的叙事人特别值得注意。这位第一人称叙事人是个文人(“我也是当代中国一个写字的”),但他最显赫的事业是为侵入家乡的曹操捏搓臭脚。时间不长,他就尝到了伴君如伴虎的滋味,仅仅一句话没说好,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作家 奴隶 鲁迅 民族精神 艺术世界 历史小说 叙事人 刘震云小说 小说作者
下载PDF
“农民文化小说”:乡村的自审与张望 被引量:21
9
作者 贺仲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5-131,共7页
对于中国的“乡村小说”,人们多关注鲁迅和沈从文的创作传统,或虽指出赵树理的特别外,却没有探悉到他创作的根本性特点,更没有把这一特点作为中国乡村小说的一个有延承的传统。其实,从赵树理到高晓声再到刘震云,具有着鲜明而内在... 对于中国的“乡村小说”,人们多关注鲁迅和沈从文的创作传统,或虽指出赵树理的特别外,却没有探悉到他创作的根本性特点,更没有把这一特点作为中国乡村小说的一个有延承的传统。其实,从赵树理到高晓声再到刘震云,具有着鲜明而内在的共性,他们站在农民的立场,代表农民文化进行着“农民文化小说”的创作。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这一传统的创作不是太发达,并存在着自己的缺失,但它却有着不可忽略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文化 乡村小说 赵树理 创作 自审 刘震云 文学史意义 传统 共性
原文传递
当前文学创作中的“轻”与“重”——文学对话录 被引量:23
10
作者 陈思和 王安忆 +2 位作者 郜元宝 张新颖 严锋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4-23,共10页
●文学中的"轻"与"重"●《纪实与虚构》是一部怎样的作品?●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是真正好的长篇小说?
关键词 长篇小说 王安忆 文学创作 小说语言 对话录 刘震云 作品 作家 小说家 叙述方法
下载PDF
历史母题的解构——新历史题材小说泛论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联成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8-22,共5页
一 本世纪末,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步伐急剧加快。面对滚滚商潮中物欲横流、价值失落与文化失范的尴尬,越来越多的作家都有一种无力进入现实深处,无从把握当下生存本相的困惑与隔膜。当变动不居的社会现实令作家们无法把握与表达... 一 本世纪末,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步伐急剧加快。面对滚滚商潮中物欲横流、价值失落与文化失范的尴尬,越来越多的作家都有一种无力进入现实深处,无从把握当下生存本相的困惑与隔膜。当变动不居的社会现实令作家们无法把握与表达时,历史便成了填补现实空缺的补充。进入了作家的视界。于是,回视与解构历史,遁入历史的写作,复现“我心中的历史”就成为了一部分颇具实力又极富叛逆性格的青年作家表达世界的基本方式。他们对过往和历史母题进行了大胆的反思与解构,撩开了被传统历史观念的帷幕所掩盖了的另一幅之历史场景,从而给人们提供了别样的价值标准与审美观照。这样,有异于传统历史题材小说的新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就构成了当今中国文坛越来越炫人眼目的一大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题材小说 历史母题 经典文本 《白鹿原》 刘震云 解构历史 生存本相 文化失范 历史话语 文学作品
下载PDF
新历史主义的崛起与承诺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吴戈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14-119,共6页
新历史主义的崛起与承诺吴戈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新历史主义正在中国文坛变得越来越炫人眼目,新历史主义正在崛起,并成为一支大军,这是众人有目共睹的事实。在论述本题以前,对于题目概念,有一个交待的必要。关于本题,有... 新历史主义的崛起与承诺吴戈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新历史主义正在中国文坛变得越来越炫人眼目,新历史主义正在崛起,并成为一支大军,这是众人有目共睹的事实。在论述本题以前,对于题目概念,有一个交待的必要。关于本题,有人称之为新历史题材小说或新历史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新时期文学 《故乡天下黄花》 刘震云 新写实 《活着》 《白鹿原》 思想解放 《妻妾成群》 文化大革命
下载PDF
漫评刘震云的小说 被引量:19
13
作者 陈晓明 《文艺争鸣》 CSSCI 1992年第1期69-72,共4页
最近一段时期,关于刘震云的评论有如这深秋季节的落叶:纷纷扬扬堆向了文学的谷底,而我也不能免俗,卷进这堆落叶之中。或许我能找到理由勉强为自己辩护,使我在扮演一个跟着起哄的角色时不至于那么拙劣?尽管这样我又不得不承担自以为是的... 最近一段时期,关于刘震云的评论有如这深秋季节的落叶:纷纷扬扬堆向了文学的谷底,而我也不能免俗,卷进这堆落叶之中。或许我能找到理由勉强为自己辩护,使我在扮演一个跟着起哄的角色时不至于那么拙劣?尽管这样我又不得不承担自以为是的风险,我还是要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反讽 笔记小说 日常生活 小人物 庸俗化 黑色幽默 社会角色 文学写作 评论
原文传递
从“寂静无声”到“众声喧哗”:刘震云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 被引量:19
14
作者 胡安江 彭红艳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共11页
本文探索了新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刘震云的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所经历的从"寂静无声"到"众声喧哗"的华丽蜕变的过程。客观而论,西方汉学家与各大主流媒体对刘震云的文学定位与文学认知,基本沿袭了国内文学界对... 本文探索了新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刘震云的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所经历的从"寂静无声"到"众声喧哗"的华丽蜕变的过程。客观而论,西方汉学家与各大主流媒体对刘震云的文学定位与文学认知,基本沿袭了国内文学界对于他的文学评价。所不同的是,在其作品的英译与推介过程中,英语世界从文学传播、文学接受以及商业推广的现实利益出发,有意识地发掘并放大了其文学创作中那些所谓的政治叙事、灾难叙事、女性叙事、社会犯罪以及其文学叙事中具有世界性的"寓言反讽"和"伦理写作"等叙事手法,以此拉近其与西方读者之间的各种审美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英语世界 译介 接受
原文传递
刘震云:我是中国说话最绕的作家吗 被引量:19
15
作者 范宁 《长江文艺》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2-99,共8页
刘震云1958年出生,河南延津人,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后当中学教师,后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入《农民日报》工作。1982年开始创作,代表作有《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一句顶一万句》等。2011年凭《一句顶一万句》获... 刘震云1958年出生,河南延津人,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后当中学教师,后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入《农民日报》工作。1982年开始创作,代表作有《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一句顶一万句》等。2011年凭《一句顶一万句》获得茅盾文学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解放军 刘震云 《温故一九四二》 作家 说话 《农民日报》 《一地鸡毛》 茅盾文学奖
原文传递
故乡面与后现代的恶之花——重读刘震云的《故乡面和花朵》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晓明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2-20,共9页
刘震云的《故乡面和花朵》以 4卷本近 2 0 0万字的篇幅达到了形式主义文本实验的极致 ,它把汉语言的快感式表达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无疑是汉语小说最为奇异怪诞的作品。但这部作品并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更谈不上深入研究。探讨这... 刘震云的《故乡面和花朵》以 4卷本近 2 0 0万字的篇幅达到了形式主义文本实验的极致 ,它把汉语言的快感式表达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无疑是汉语小说最为奇异怪诞的作品。但这部作品并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更谈不上深入研究。探讨这一作品的文本构成、思想意向与叙事方式 ,应该是破解汉语小说在当代达到最大的艺术可能性的有效途径。这部小说把乡土中国的现实 ,与后现代的未来的空间杂糅在一起 ,以极端荒诞的手法来解构历史与未来 ,它用后现代手法对乡土中国的改写 ,使本土性这一被固定化的历史叙事 ,被推到神奇的后现代场域 ,显示出刘震云对乡土中国叙事的强有力开创。其彻底的虚无思想而又混杂着传统孝道的暗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故乡面和花朵》 后现代主义 历史叙事 同质化 小说 形式主义 荒诞手法
原文传递
喜剧姿态与悲剧精神──从王朔、刘震云、王小波谈起 被引量:11
17
作者 摩罗 《社会科学论坛》 2002年第1期58-66,共9页
关键词 喜剧文学 悲剧精神 王朔 刘震云 王小波 中国文学 儒家思想 个体意识
下载PDF
消解孤独的两种方式——浅析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 被引量:17
18
作者 马云鹤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104,共3页
在苍茫的人世间,每个人都在寻找一叶可以拖载灵魂的扁舟,我们在自己的扁舟上与人执掌相应,渴望打通彼此之间的隔阂。这诉诸语言的沟通究竟是靠血缘、友情、爱情,还是靠宗教?刘震云以底层劳动人民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在苍茫的人世间,每个人都在寻找一叶可以拖载灵魂的扁舟,我们在自己的扁舟上与人执掌相应,渴望打通彼此之间的隔阂。这诉诸语言的沟通究竟是靠血缘、友情、爱情,还是靠宗教?刘震云以底层劳动人民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通过一个家族百年的历史变迁为我们做了解答。刘震云的写作是对当代社会精英文化泛滥的抵制,是对人生而孤独的消解,他在作品中提供了消解孤独的两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孤独 《一句顶一万句》
下载PDF
“中国生活”与“中国心灵”的探索者——读《一句顶一万句》 被引量:17
19
作者 梁鸿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1期54-60,共7页
为"我故乡的人们"立传早在1992年,刘震云便发表声明,"故乡在我脑子里的整体印象,是黑压压的一片繁重和杂乱。从目前来讲,我对故乡的感情是拒绝多于接受。……在我的小说中,有大约三分之一与故乡有关。
关键词 刘震云 故乡 知识分子 小说 孤独 心灵 乡村生活 生活方式 中国文化 民族精神
下载PDF
怀着孤独感的自我倾诉——读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 被引量:15
20
作者 贺绍俊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0-42,共3页
二十年前,《一地鸡毛》和《新兵连》让人们知道了刘震云的名字,同时也将刘震云与新写实紧紧铆合在了一起,仿佛刘震云就是一位写实性很强的、会讲故事的作家。事实上,刘震云讲述的那些非常世俗的故事和非常日常化的叙述背后充满着思... 二十年前,《一地鸡毛》和《新兵连》让人们知道了刘震云的名字,同时也将刘震云与新写实紧紧铆合在了一起,仿佛刘震云就是一位写实性很强的、会讲故事的作家。事实上,刘震云讲述的那些非常世俗的故事和非常日常化的叙述背后充满着思想智慧,这些思想智慧很多时候不被人们所理解,于是刘震云会陷入一种孤独之中,一种不被理解的孤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孤独感 倾诉 《一地鸡毛》 讲故事 新写实 写实性 日常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