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记忆与改造语境中未竟的启蒙——刘澍德《归家》的“越轨”写作
1
作者 李玫琦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3-73,共11页
云南作家刘澍德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长篇小说《归家》,突破了同一时期农业合作化题材与知青下乡题材的创作模式,呈现出对“启蒙”与“改造”命题的“越轨”书写。刘澍德发掘了“男/农民―女/知识分子”两组对象间的“互看”关系与... 云南作家刘澍德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长篇小说《归家》,突破了同一时期农业合作化题材与知青下乡题材的创作模式,呈现出对“启蒙”与“改造”命题的“越轨”书写。刘澍德发掘了“男/农民―女/知识分子”两组对象间的“互看”关系与互相征服的隐秘心理,在占据全书大量篇幅的爱情书写中重新启用“五四”文学中的人情叙事,试图在改造话语环境中重提启蒙,但《归家》受到的自我规训与舆论净化反映了这一启蒙实践之艰。该作的创新之处在于作者通过书写混乱无序的乡土日常,对启蒙实践与改造政策遭遇乡村传统伦理秩序时的矛盾冲突作出了症候性的寓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家》 农业合作化 知青下乡 启蒙
下载PDF
我所知道的刘澍德同志 被引量:1
2
作者 晓雪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56-62,共7页
刘澍德同志是东北籍的老作家,抗战时期到云南,长期深入农村生活,写过许多优秀作品。生前是中国作家协会昆明分会付主席。我同他一起工作了将近十年,他的音容笑貌常常在我眼前出现,我常常怀念他,想起他,我想的最多的一点是:文如其人。澍... 刘澍德同志是东北籍的老作家,抗战时期到云南,长期深入农村生活,写过许多优秀作品。生前是中国作家协会昆明分会付主席。我同他一起工作了将近十年,他的音容笑貌常常在我眼前出现,我常常怀念他,想起他,我想的最多的一点是:文如其人。澍德同志的作品,正是他的为人、他的生活感受、他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的艺术体现;而他丰富的生活经历中的许多东西,他思想中的许多东西,他想写的许多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作家协会 生活感受 郭小川 思想品 写真实 望星空 创作特色 短篇小说集 艾青
下载PDF
借字状形·以形写意·言语描绘——修辞辩证法探索之三
3
作者 刘有志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5年第4期30-39,55,共11页
借字形摹状所写事物的形状,以图形符号代写某种文意,拿言语描绘事物形象,这是现代汉语在描形写意方面互相联系的几个修辞现象,是现代汉语修辞辩证法的一个具体表现。
关键词 借字 现代汉语 图形符号 语言义 造字法 索然寡味 摹形 名词性 语言文字
下载PDF
反思:十七年中的一种文学现象——对六十年代初反映大跃进失误小说的探讨
4
作者 应为众 《丽水学院学报》 1987年第4期20-28,共9页
新时期文学在其发展中有一个重要而鲜明的特色,即具有自觉的反思意识。它由对十年浩劫的反思扩展到对文革前以至更久远年代的反思;由政治上的反思深入到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从而使新时期文学具有前所未有的历史意识和批判精神。然而,纵观... 新时期文学在其发展中有一个重要而鲜明的特色,即具有自觉的反思意识。它由对十年浩劫的反思扩展到对文革前以至更久远年代的反思;由政治上的反思深入到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从而使新时期文学具有前所未有的历史意识和批判精神。然而,纵观当代文学最初发展的十七年,固然以“强调阶级的、群体的,歌颂光明的意识”为其主要特征,但是,作家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下奇人 历史意识 赵树理 创作潮流 五风 李铜钟 正面描写 锻炼锻炼 写真实
下载PDF
茅盾:“文革”浩劫中的磨难
5
作者 李广德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69-78,共10页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对所谓‘反动学术权威’的批判,使许多有才能、有成就的知识分子遭到打击和迫害,也严重混淆了敌我.”“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对所谓‘反动学术权威’的批判,使许多有才能、有成就的知识分子遭到打击和迫害,也严重混淆了敌我.”“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动学术权威 反革命集团 长篇小说创作 林家铺子 《子夜》 历史问题 革命时代 小说写作 政治批判
下载PDF
评汤世杰的系列短篇小说《彩云南》
6
作者 王正昌 《昭通学院学报》 1987年第Z1期116-123,共8页
从长江三峡出口处的一个小城,一个少年光着脚板走向人生,经过长途跋涉,穿过动乱的年月,来到云贵高原大山的褶皱里,当了铁路小站的养路工。历经“忧郁”和“痛苦”,“回忆”和“幻想”,“沉沦”和“升华”,而今,在他——汤世杰,在彩云之... 从长江三峡出口处的一个小城,一个少年光着脚板走向人生,经过长途跋涉,穿过动乱的年月,来到云贵高原大山的褶皱里,当了铁路小站的养路工。历经“忧郁”和“痛苦”,“回忆”和“幻想”,“沉沦”和“升华”,而今,在他——汤世杰,在彩云之南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冒出来的一个中年作家。最近,向读者捧献上五彩缤纷的《彩云南》系列短篇小说。这有如采自清晨、带着朝霞和露珠的五个短篇是:《古校场》(载于《人民文学》1986年第10期)、《火塘》、《江柴》(《中国作家》1987年第4期)、《江祭》、《六轮》(《滇池》1987年第8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世杰 《中国作家》 《人民文学》 彩云之南 山雾 《山乡巨变》 撒尼 《创业史》 写实小说
下载PDF
云南当代文学大事记
7
作者 李丛中 熊桂芝 《红河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71-78,共8页
1958年 《边疆文艺》1月号发表社论《新的起点》和“本刊记者”《下乡去,上山去,到生活的激流中去》的文章。社论和文章指出:作家们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文艺战士”,就必须与工农结合,上山下乡,到生活的激流中去锻炼和改... 1958年 《边疆文艺》1月号发表社论《新的起点》和“本刊记者”《下乡去,上山去,到生活的激流中去》的文章。社论和文章指出:作家们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文艺战士”,就必须与工农结合,上山下乡,到生活的激流中去锻炼和改造自己。 1月,云南省文职和作协昆明分会批准一批作家上山下乡,参加劳动锻炼和基层工作。作家刘澍德,洛汀、杨文翰、陈蜀尧去晋宁县上蒜农业生产合作社工作,作家王松、赵季康去澜沧参加生产劳动,作家李乔去凉山,王梅定去个旧,刘练去圭山,杨昭、柏鸿鹄去德宏州法帕农业生产合作社工作和劳动锻炼。大部分作家于1月20日动身前往目的地。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长袁勃勉励上山下乡的作家,希望他们在生产劳动和基层工作中锻炼成为工人阶级的文艺战士。 3月,云南省文化艺术界召开社会主义大跃进誓师大会,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部长袁勃以《愿各路文艺大军纵横驰骋》为题,在大会作了讲话。作协昆明分会、各艺术团、云南人民出版社都提出自己的跃进指标。 《边疆文艺》6月号,开辟《多民族民歌专号》,发表各民族民歌180首。 7月,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召开全国民间文学工作会议,云南省派徐嘉瑞,孙凯宇、康朗用、杨苏、陈贵培参加了会议。会后,中共中央宣传部布置了搜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文艺 当代文学 社会主义文艺 康朗甩 李乔 中国作家协会 劳动锻炼 生产劳动 法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