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lipper两个译本的文体分析 被引量:59
1
作者 伍静 肖飞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9年第4期39-40,共2页
本文运用文体学二元论分析法,从词汇、句法和修辞等方面,分析刘士聪在不同时期翻译的The Clipper的两个译本。根据分析,刘士聪的两个译本整体上都还原了原文的韵味,但2017年的译本更准确,也更符合"信达雅"的标准,使得读者可以... 本文运用文体学二元论分析法,从词汇、句法和修辞等方面,分析刘士聪在不同时期翻译的The Clipper的两个译本。根据分析,刘士聪的两个译本整体上都还原了原文的韵味,但2017年的译本更准确,也更符合"信达雅"的标准,使得读者可以观"我"之所观,感"我"之所感,读者甚至可以身临其境,给人以感官和精神上的愉悦,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实现再现原文韵味的目的,彰显了"译"无止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分析 《快帆船》 韵味
下载PDF
美学翻译的三个层次--兼析刘士聪的美学翻译艺术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树槐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3-78,共6页
在西方文体学和我国传统文论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文学作品及其翻译的审美三层次:表层美质、中层美质和深层美质。表层美质包括修辞、变异、音律、口吻;中层美质包括意象/形象、情感;深层美质包括气韵、意境。遵从这三个层次的标准,我们以... 在西方文体学和我国传统文论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文学作品及其翻译的审美三层次:表层美质、中层美质和深层美质。表层美质包括修辞、变异、音律、口吻;中层美质包括意象/形象、情感;深层美质包括气韵、意境。遵从这三个层次的标准,我们以《风筝》的部分译文为例,分析刘士聪的美学翻译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艺术 美学 传统文论 文学作品 《风筝》 美质 文体学
原文传递
刘士聪译本《落花生》的韵味再现 被引量:4
3
作者 丁如伟 董会庆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4-96,共3页
许地山的《落花生》是一篇寓意隽永、短小精悍的散文。刘士聪的译文精妙地传达了原文的韵味。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韵味说",丰富了翻译美学思想。文章依照刘士聪对散文韵味的三分法,分别从声音和节奏、意境和氛... 许地山的《落花生》是一篇寓意隽永、短小精悍的散文。刘士聪的译文精妙地传达了原文的韵味。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韵味说",丰富了翻译美学思想。文章依照刘士聪对散文韵味的三分法,分别从声音和节奏、意境和氛围以及个性化语言三方面分析译文韵味的再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花生》 “韵味说” 韵味再现
下载PDF
《红楼译评——〈红楼梦〉翻译研究论文集》 被引量:4
4
作者 北鸥雀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2-333,共2页
关键词 《红楼译评——〈红楼梦〉翻译研究论文集》 南开大学出版社 书评 文学评论
原文传递
刘士聪汉语散文自我改译评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冯全功 陈肖楠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0年第3期106-116,共11页
翻译家刘士聪非常强调译文的修改,其散文翻译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本文基于刘士聪翻译的16篇汉语散文的前后两个版本,探讨其中的自我改译现象。研究发现,他的修改对象主要包括表达失误、具体措辞、句子建构、句子衔接、动词时态、人称... 翻译家刘士聪非常强调译文的修改,其散文翻译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本文基于刘士聪翻译的16篇汉语散文的前后两个版本,探讨其中的自我改译现象。研究发现,他的修改对象主要包括表达失误、具体措辞、句子建构、句子衔接、动词时态、人称代词等,致力于译出优质的句子,传达原文的韵味,尤其注重对句子节奏感的提升。刘士聪的自我改译蕴含着一种如琢如磨、不厌其改、收放自如、精益求精的翻译精神,值得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散文 自我改译 翻译精神
原文传递
迟子建中篇小说《踏着月光的行板》翻译过程研究——以刘士聪的改译为分析中心 被引量:4
6
作者 冯全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119,共9页
笔者与刘士聪合译的迟子建中篇小说《踏着月光的行板》已由美国海马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被纳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本文主要论述整个译文的生成过程,聚焦于刘士聪对笔者初译的深度修改,具体包括标题重拟、诗学调整、比喻... 笔者与刘士聪合译的迟子建中篇小说《踏着月光的行板》已由美国海马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被纳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本文主要论述整个译文的生成过程,聚焦于刘士聪对笔者初译的深度修改,具体包括标题重拟、诗学调整、比喻删减、句子建构、措辞选择、话语增添等几个方面,进而总结笔者在这次翻译经历中的一些切身感悟,以期对青年译者(尤其是汉译英方面的)以及中国文学"走出去"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着月光的行板》 翻译过程 改译
下载PDF
刘士聪先生汉译英关键技法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智中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7-60,80,共5页
刘士聪先生在汉译英方面标举"韵味"说,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译文体现出独到的翻译技巧与方法。其关键技法有移花接木、段落重组、同词异译、双语同源、先统后分、巧用括弧、形断意连、书写变异、前后照应、连词并用等。
关键词 汉译英 翻译技法
下载PDF
一个乐于汉英翻译的人——记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刘士聪老师 被引量:1
8
作者 马会娟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南开大学 汉英翻译 译者 翻译理论
原文传递
《落花生》三个英译版本对照赏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小丽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4年第11期11-12,共2页
散文之美,可从四个方面看:一是有内容,空泛无物的文字无论怎么华丽也不美;二是感情真,"真"就是感情上的真挚与艺术上的真实;三是作者对事物看得远,看得深,对情感与事物之美有灵敏的感悟;四是语言自然,与主观感情和客观的事物... 散文之美,可从四个方面看:一是有内容,空泛无物的文字无论怎么华丽也不美;二是感情真,"真"就是感情上的真挚与艺术上的真实;三是作者对事物看得远,看得深,对情感与事物之美有灵敏的感悟;四是语言自然,与主观感情和客观的事物在风格上保持一致;自然的语言本身就是美。以下是刘士聪、张培基及杨宪益与戴乃迭的《落花生》译本的对比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培基 杨宪益、戴乃迭 译本 对比评析
下载PDF
汉语散文英译中的韵味再现原则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领顺 Lus Shih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1-124,共4页
在文学作品中,散文是翻译难度较高的一种文体,它集众美于一体,译者须从美学的角度把握和操作。刘士聪(2002:2-4)将散文中的美感因素表述为“韵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声响和节奏,二、意境和氛围,三、个性化的话语方式。
关键词 汉语散文 韵味 英译中 文学作品 美感因素 话语方式 个性化
原文传递
赏析刘士聪的汉译文《快帆船》
11
作者 周荣 《琼州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40-41,39,共3页
本文指出译文不仅要适应原文的文体风貌,还要适应作家的个人风格,才能很好地再现原文的审美品质,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感受大致相同。
关键词 《快帆船》 个人风格 审美品质 视点转换法 汉语 代词 直译法
下载PDF
论泰特勒翻译三原则在《我若为王》刘士聪英译本中的再现
12
作者 黄莉苹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0期38-39,共2页
《我若为王》是一篇由聂绀弩先生所著的杂文,已有三个英译本,篇篇皆精品,几经比较,该文选择《我若为王》刘士聪英译本,并以泰特勒翻译三原则为理论依据进行分析,深入探讨泰特勒翻译三原则在该译本中再现的具体表现,旨在深入了解《我若... 《我若为王》是一篇由聂绀弩先生所著的杂文,已有三个英译本,篇篇皆精品,几经比较,该文选择《我若为王》刘士聪英译本,并以泰特勒翻译三原则为理论依据进行分析,深入探讨泰特勒翻译三原则在该译本中再现的具体表现,旨在深入了解《我若为王》刘士聪英译本在泰特勒翻译三原则下的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特勒翻译三原则 《我若为王》 英译本 再现
下载PDF
译文修改——以刘士聪先生所译《风筝》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为娅 《科技信息》 2012年第4期175-175,共1页
译文修改,作为永无止境的翻译过程中的一环,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国内,关于译文修改的研究还很少见,这或许与译文修改本身的隐蔽性有关。本文首先就"译文修改"进行概述,然后以刘士聪先生对其《风筝》一文的译文所进行的修改为例... 译文修改,作为永无止境的翻译过程中的一环,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国内,关于译文修改的研究还很少见,这或许与译文修改本身的隐蔽性有关。本文首先就"译文修改"进行概述,然后以刘士聪先生对其《风筝》一文的译文所进行的修改为例,分析先生在修改过程中的"发现"和"提高";并结合相关参考资料,进一步阐释译文修改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文修改 《风筝》译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