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我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反思与重整——取刑法谦抑精神为视角 被引量:5
1
作者 徐建峰 《宁夏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18-22,共5页
由于犯罪构成的固有局限和内在缺陷 ,造成“犯罪构成体系”与“犯罪阻却事由”的“分治”格局 ,从而使犯罪构成理论缺失对刑法谦抑精神的关照 ,因而有必要对犯罪构成进行结构性改造 ,使之和谐溶入犯罪阻却事由 ,从而最大化地表达刑法谦... 由于犯罪构成的固有局限和内在缺陷 ,造成“犯罪构成体系”与“犯罪阻却事由”的“分治”格局 ,从而使犯罪构成理论缺失对刑法谦抑精神的关照 ,因而有必要对犯罪构成进行结构性改造 ,使之和谐溶入犯罪阻却事由 ,从而最大化地表达刑法谦抑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 刑法谦抑精神 "分治"格局
下载PDF
犯罪构成理论:刑法谦抑精神之载体——剖解德日刑法学犯罪论体系 被引量:6
2
作者 徐剑锋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21,共6页
犯罪构成理论在其价值定位上应当成为刑法谦抑精神的载体。德日刑法学犯罪论体系通过入罪与出罪双向功能的配置,借由社会相当性、可罚违法性和期待可能性三项犯罪阻却原理的设置,构成对刑法谦抑精神的实体内的程序关照,实现了对国家刑... 犯罪构成理论在其价值定位上应当成为刑法谦抑精神的载体。德日刑法学犯罪论体系通过入罪与出罪双向功能的配置,借由社会相当性、可罚违法性和期待可能性三项犯罪阻却原理的设置,构成对刑法谦抑精神的实体内的程序关照,实现了对国家刑罚权的立体式动态化制约,对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改造完善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日刑法 犯罪论体系 刑法谦抑精神
原文传递
刑法谦抑精神的概念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明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3-77,共5页
刑法谦抑精神,是指贯穿整个刑事领域,国家按照一定的规则,控制刑法的调控范围、程度以及行刑人性化的一种基本精神。具体而言,刑法谦抑精神应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刑法谦抑精神是贯穿整个刑事领域的一种基本精神。"刑事领域"一... 刑法谦抑精神,是指贯穿整个刑事领域,国家按照一定的规则,控制刑法的调控范围、程度以及行刑人性化的一种基本精神。具体而言,刑法谦抑精神应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刑法谦抑精神是贯穿整个刑事领域的一种基本精神。"刑事领域"一词在此处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动态的刑事活动,即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活动及刑罚执行过程中也应体现谦抑精神;其二是静态的刑事领域,此处静态的刑事领域主要是指现行刑法的规定。第二,刑法谦抑精神的主体是国家。也就是说刑法谦抑精神的主体主要是代表国家的刑事立法者、司法者以及刑事执法者。第三,刑法谦抑精神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控制刑法调控的范围、程度以及行刑人性化的一种基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谦抑精神 概念 分析
下载PDF
当事人应否纳入伪证罪主体的刑法谦抑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志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59-60,共2页
何谓刑法谦抑精神?笔者认为,刑法谦抑精神,是指贯穿于整个刑事领域,按照谦和、抑制思想,在必要及合理之最小限度范围内划定犯罪圈,在其它法律手段能够调整的范围内尽量不用刑法调整,能采用较轻的刑罚手段调整犯罪行为的尽量不用... 何谓刑法谦抑精神?笔者认为,刑法谦抑精神,是指贯穿于整个刑事领域,按照谦和、抑制思想,在必要及合理之最小限度范围内划定犯罪圈,在其它法律手段能够调整的范围内尽量不用刑法调整,能采用较轻的刑罚手段调整犯罪行为的尽量不用较重的刑罚调整,以及在行刑时尽量人性化的一种思想精神。本文以刑法谦抑精神为基本理论,来探求当事人能否成为伪证罪的犯罪主体的问题,明确“谁的伪证行为将构成犯罪”,以期达到完善伪证罪的规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谦抑精神 伪证罪 当事人 犯罪行为 刑罚手段 法律手段 思想精神 犯罪主体
原文传递
非犯罪化在中国
5
作者 王强军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75-77,共3页
以刑法谦抑精神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非犯罪化,是当今世界刑法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我国1997年新刑法中对非犯罪化也有所体现,主要表现在: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的划定;具体罪名的废除或严格限制。
关键词 非犯罪化 刑法谦抑精神 刑法定原则
下载PDF
法治视野下死刑执行方式的抉择
6
作者 宋磊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5-48,共4页
死刑是一种处罚犯罪人的最高刑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注射等方式执行。"这样,在我国就出现了两种死刑执行方式并存的局面。然而,这与刑罚的目的、刑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刑法的谦抑精神... 死刑是一种处罚犯罪人的最高刑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注射等方式执行。"这样,在我国就出现了两种死刑执行方式并存的局面。然而,这与刑罚的目的、刑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刑法的谦抑精神是相背离的,从死刑执行方式发展的历史上看也是不符合其规律的。因此,将死刑的执行方式统一于注射成为今后我国执行死刑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的执行方式 刑罚目的 刑法基本原则 刑法谦抑精神
下载PDF
论道家思想与现代刑事法治的契合
7
作者 张鸿 刘晓山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36-45,共10页
道家思想是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本文探讨道家思想与西方现代刑事法治理念的贯通。对老子思想中的"柔"与刑法谦抑精神,《易经》中的阴阳之道与两极化刑事政策思想,以及《道德经》中"和"与"俭"的观念与西... 道家思想是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本文探讨道家思想与西方现代刑事法治理念的贯通。对老子思想中的"柔"与刑法谦抑精神,《易经》中的阴阳之道与两极化刑事政策思想,以及《道德经》中"和"与"俭"的观念与西方恢复性司法理念之间的契合展开研究,并将上述思想对我国刑事法治的现实影响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思想 刑法谦抑精神 两极化刑事政策 恢复性司法理念 契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