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犯罪帮助行为正犯化之批判 被引量:166
1
作者 刘艳红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22,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九)》]第29条修改了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原第287条的规定,新增了第287条之二,从而增加了一个新的罪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网络提供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九)》]第29条修改了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原第287条的规定,新增了第287条之二,从而增加了一个新的罪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网络提供商的服务具有日常性,且网络提供商主观上至少是未必的故意,这决定了该行为属于典型的中立帮助行为,因此该罪名的设立实际上意味着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的正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行为 帮助犯 刑法分则 网络提供商 可罚性 刑法总则 行为规定 入罪 资助恐怖活动罪 犯罪化
原文传递
从控制到利用:刑法数据治理的模式转换 被引量:68
2
作者 于改之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6-74,205,共20页
数据安全和数据共享是数据治理的基本目标。受数据赋权观念的影响,现行刑法采用了控制模式,重在禁止“获取”“泄漏”“窃取”数据的行为,并借此对滥用行为进行事前防范。控制模式忽视了数据的公共产品属性,无法全面、有效保护数据法益... 数据安全和数据共享是数据治理的基本目标。受数据赋权观念的影响,现行刑法采用了控制模式,重在禁止“获取”“泄漏”“窃取”数据的行为,并借此对滥用行为进行事前防范。控制模式忽视了数据的公共产品属性,无法全面、有效保护数据法益,导致既无法有效维护数据安全,亦难以实现数据共享。旨在规制滥用行为的利用模式,是刑法数据治理模式调整的现实方向。利用模式可基于以下路径实现:刑法总则中设置专门条款,指导分则数据法益的解释;适当限制控制模式立法,发挥数据的独立价值;增加滥用算法罪、非法提供算法服务罪,弥补现行刑法规范供给不足的缺憾;积极探索涉数据犯罪的违法阻却事由,避免因刑法介入过度而抑制数据共享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滥用行为 刑法总则 数据治理 数据共享 刑法介入 适当限制 利用模式 模式转换
原文传递
《刑法修正案(八)》解读(一) 被引量:54
3
作者 黄太云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0,共16页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八)》”),这是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对刑法作出的最重要的一次修改。该修正案共50条,取消了13个罪的死...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八)》”),这是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对刑法作出的最重要的一次修改。该修正案共50条,取消了13个罪的死刑,第一次对刑法总则进行了修改,内容涉及调整刑罚结构,对一些严重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缓的罪犯的减刑、假释和延长在监狱的实际最低服刑期限等作出了新的规定,延长了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的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大常委会 解读 97年刑法 暴力性犯罪 刑法总则 刑罚结构
原文传递
犯罪构成的分类 被引量:20
4
作者 马克昌 《法学》 1984年第10期15-18,共4页
对犯罪构成如何分类,在我国还很少有人进行研究,国外刑法学者的意见也很不一致。例如日本刑法学者木村龟二在《刑法总论》中把犯罪构成分为两类,即基本的构成与派生的构成、完结的构成与待补充的构成。大塚仁在《注解刑法》(总则)
关键词 犯罪构成 刑法总则 刑法条文 我国刑法 国外刑法 犯罪行为 日本刑法 犯罪情节 罪过形式 构成要件
原文传递
日本的犯罪体系论 被引量:21
5
作者 松宫孝明 冯军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犯罪体系”是为了制作和完善刑法总则而存在的。“共犯论是体系论的试金石”,“犯罪体系”是随着有关共犯论的现实需要而变迁的,不存在超越历史和社会的不变的“犯罪体系”。提倡“从问题的思考转向体系的思考”,努力探索使各个事案... “犯罪体系”是为了制作和完善刑法总则而存在的。“共犯论是体系论的试金石”,“犯罪体系”是随着有关共犯论的现实需要而变迁的,不存在超越历史和社会的不变的“犯罪体系”。提倡“从问题的思考转向体系的思考”,努力探索使各个事案的结论达致妥当的犯罪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体系 共犯 体系思考 犯罪 日本 刑法总则
下载PDF
组织犯概念诸学说介评——从组织犯刑事立法出发的思考 被引量:16
6
作者 路军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6-91,共6页
组织犯是共犯者类型之一,围绕组织犯的概念界定产生了不同的理论学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特有类型说、等同说、一般类型说。组织行为的法典化有两种取向,即组织行为的总则化与组织行为的分则化。组织行为的总则化是在刑法总则中对组织... 组织犯是共犯者类型之一,围绕组织犯的概念界定产生了不同的理论学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特有类型说、等同说、一般类型说。组织行为的法典化有两种取向,即组织行为的总则化与组织行为的分则化。组织行为的总则化是在刑法总则中对组织犯做一般性的规定。组织行为的总则化有两种做法:组织犯的明示规定和组织犯的默示规定。组织行为的分则化其实质就是组织行为的实行行为化。组织行为的分则化可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刑法分则中对组织犯和非组织犯规定不同的刑罚尺度,体现对组织行为的打击力度;二是在刑法分则中直接把组织行为规定为具体罪。分则化的组织犯也就失去了共犯者类型的本来意义,是实质上的实行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犯 刑事立法 组织行为 刑法分则 理论学说 概念界定 刑法总则 打击力度 类型说 代表性 法典化 一般性 行为化 实行犯 共犯 默示 刑罚
原文传递
借鉴刑法立法例修改和完善我国刑法 被引量:14
7
作者 马克昌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8-54,共7页
我国刑法是1979年7月1日通过,1980年1月1日起生效的,实施已经超过九年。由于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很大变化,出现了立法当时不曾预料的新的政治经济形势和新的危害行为;同时由于制定刑法时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立法也有失误或疏漏,因而我... 我国刑法是1979年7月1日通过,1980年1月1日起生效的,实施已经超过九年。由于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很大变化,出现了立法当时不曾预料的新的政治经济形势和新的危害行为;同时由于制定刑法时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立法也有失误或疏漏,因而我国刑法不少地方已不适应当前实际的需要,亟待加以修改。修改和完善我国刑法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修改刑法首先应当以宪法为根据,以党的十三大精神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指导,并从近几年来我国出现的新的政治经济形势和新的犯罪情况出发,总结我国的司法实践经验。同时也需要借鉴外国的和我国历史上的刑法立法例,吸取其中对我国有用的经验,修改和完善我国刑法,使我国修改后的刑法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刑法 刑法立法 刑法总则 故意犯罪 刑法 正当防卫 危害行为 主客观条件 普遍管辖原则 中国刑法
原文传递
《刑法修正案(九)》立法评析与司法适用:刑法总则的修改与检讨--以《刑法修正案(九)》为重点 被引量:17
8
作者 卢勤忠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6,共12页
关于刑法修正案对“刑法总则”内容修改的合法性问题的“依法”审查,必须回归《立法法》的明确规定,笼统地断言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否有权修改刑法总则内容并不适当。“职业禁止”的保安处分法典化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我国刑法上刑罚与保安... 关于刑法修正案对“刑法总则”内容修改的合法性问题的“依法”审查,必须回归《立法法》的明确规定,笼统地断言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否有权修改刑法总则内容并不适当。“职业禁止”的保安处分法典化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我国刑法上刑罚与保安处分的二元制裁体系的正式形成,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的修改完善有利于实现限制死刑立即执行的良好功效,但是终身监禁制度的横空出世却使得我国刑法“死刑过多”老问题尚未解决、“生刑过重”新“病灶”业已生成,我国刑罚改革的发展前景可谓喜忧参半。终身监禁的创设性修订完全背离了无期徒刑保留论的基本立场,突出违反了作为刑法基本原则的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经不起刑罚人道主义的正当性拷问.因而理论上应当反思“完全堵塞”犯罪人回归之路的终身监禁的合法性问题,立法上应删除在宣判死刑缓期执行改为无期徒刑之际即事先“预判”终身监禁的新规定,保留无期徒刑“准许假释”等补救措施的既有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刑法总则 终身监禁 职业禁止 刑罚改革
下载PDF
犯罪本质特征新说——社会学与刑法学立场分野下的认识 被引量:13
9
作者 许发民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61,共8页
 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社会学意义上无疑是犯罪。但在刑法学意义上讲,却并非如此。刑法上的犯罪,离不开法律的规定。刑事违法性,是立法者将那些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纳入犯罪圈的标识,是判定罪与非罪的惟一标准。在个罪成...  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社会学意义上无疑是犯罪。但在刑法学意义上讲,却并非如此。刑法上的犯罪,离不开法律的规定。刑事违法性,是立法者将那些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纳入犯罪圈的标识,是判定罪与非罪的惟一标准。在个罪成立与否的判定中,既要考虑刑法分则的规定,也要考虑刑法总则规定的犯罪定义,以防止形式的犯罪构成解释论。在刑法学中,犯罪的本质特征应该是立法者选定的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而非仅为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特征 刑法 社会危害性 认识 分野 立场 社会学意义 刑事违法性 刑法分则 犯罪定义 刑法总则 犯罪构成 立法者 行为 解释论 法律 纳入 非罪 定罪
下载PDF
内外勾结的受贿罪共犯是否已被取消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发强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25-26,共2页
内外勾结的受贿罪共犯是否已被取消王发强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一条第二款规定:“与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勾结,伙同贪... 内外勾结的受贿罪共犯是否已被取消王发强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一条第二款规定:“与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第四条第二款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国家工作人员 受贿罪 共同犯罪 内外勾结 强奸罪 特殊主体 刑法定原则 贪污共犯 刑法总则 修订后
原文传递
刑法分则对总则排除适用现象探析——刑法总则与分则关系的重新梳理 被引量:13
11
作者 聂昭伟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19,105,共5页
从当今世界各国刑法体例安排来看,均由总则与分则两部分组成。其中,总则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般原则、原理,分则规定具体的犯罪及其法定刑。对于刑法总则与分则之间的关系,学者们普遍认为,是一种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进而... 从当今世界各国刑法体例安排来看,均由总则与分则两部分组成。其中,总则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般原则、原理,分则规定具体的犯罪及其法定刑。对于刑法总则与分则之间的关系,学者们普遍认为,是一种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进而认为既然总则规定的是一般性规定.那么理应适用于所有分则条款,由此导致司法实践中总则条款的滥用,司法人员动辄以总则规定来排除分则条款的适用。事实上,由于总则的许多规定并没有抽象出分则的全部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总则 刑法分则 抽象与具体 一般性规定 司法实践 司法人员 法定刑 犯罪
原文传递
日本有关行政犯性质的学说及其评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金泽刚 黄明儒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7-155,共9页
日本学者有关刑事犯与行政犯区别的学说约可分为三类:一为区别肯定说,二为区别否定说,三为区别无意义说。其立论的目的仅在于讨论行政刑法是否可以不必完全适用普通刑法总则的问题,一般只在解释论范围内讨论,因而占通说地位的是区别肯定... 日本学者有关刑事犯与行政犯区别的学说约可分为三类:一为区别肯定说,二为区别否定说,三为区别无意义说。其立论的目的仅在于讨论行政刑法是否可以不必完全适用普通刑法总则的问题,一般只在解释论范围内讨论,因而占通说地位的是区别肯定说,其重点在于探求二者的本质差异,以作为行政犯在解释上可以排除普通刑法总则适用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刑法 肯定说 刑法总则 适用 否定说 刑事 学说 本质差异 无意义 区别
下载PDF
法定刑配置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光权 《中国刑事法杂志》 1999年第4期17-26,共10页
关键词 法定刑 配置模式 法定刑配置 援引法定刑 有期徒刑 刑法总则 没收财产 犯罪 处死刑 刑法
原文传递
量刑情节绝对冲突时应“必轻从优” 被引量:5
14
作者 汪本立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93-97,共5页
量刑情节绝对冲突时应“必轻从优”汪本立量刑情节冲突的处理在我国一直是立法上未解决、理论上有争论、实践中不统一的棘手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就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但要么不深入,要么未抓住问题的要害,既没有形... 量刑情节绝对冲突时应“必轻从优”汪本立量刑情节冲突的处理在我国一直是立法上未解决、理论上有争论、实践中不统一的棘手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就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但要么不深入,要么未抓住问题的要害,既没有形成一种有代表性的权威理论,也未能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刑情节 重情节 免除处罚 “应当” “严打”斗争 刑法总则 量刑原则 刑事政策 刑事法律 刑罚目的
原文传递
中国现阶段死刑制度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秉志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07年第1期15-26,共12页
关键词 死刑制度 司法问题 经济犯罪 执行死刑 刑法总则 刑法分则 死刑立法 军事犯罪 判处死刑 普通刑事犯
原文传递
对我国死刑适用标准的反思和重构 被引量:8
16
作者 范登峰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27-32,共6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死刑政策和我国刑法中的死刑适用条件的分析,认为我国的死刑政策宜表述为“严格死刑适用标准”。由于我国刑法分则中的死刑适用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背离我国的死刑政策及我国刑法总则中的死刑适用标准———“罪行极其严重”... 本文通过对我国死刑政策和我国刑法中的死刑适用条件的分析,认为我国的死刑政策宜表述为“严格死刑适用标准”。由于我国刑法分则中的死刑适用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背离我国的死刑政策及我国刑法总则中的死刑适用标准———“罪行极其严重”,因此应当按照死刑只能适用于“最严重的犯罪中最严重的情形”的精神对我国刑法分则中的死刑适用标准进行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适用条件 死刑政策 刑法分则 刑法总则 罪行 中国 犯罪 严格 反思 表述
下载PDF
论对合犯的共犯问题 被引量:6
17
作者 袁彬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9-23,共5页
对合犯是指基于双方互为行为对象的行为而成立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的概念,对合犯中只有少部分具有共同犯罪的属性,属我国刑法中的必要共犯。对属必要共犯的对合犯,不仅需要适用刑法分则的相关规定,而且还应适用刑法总则关于... 对合犯是指基于双方互为行为对象的行为而成立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的概念,对合犯中只有少部分具有共同犯罪的属性,属我国刑法中的必要共犯。对属必要共犯的对合犯,不仅需要适用刑法分则的相关规定,而且还应适用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这是对我国传统的必要共犯处断原则的突破。在法律只处罚一方的对合犯中,法律不处罚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教唆、帮助行为,如果超出了对合关系中实行犯的定型的参与形式并且具有社会危害性和期待可能性,则可按另一方的教唆犯、帮助犯予以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 共同犯罪 期待可能性 社会危害性 行为对象 相关规定 刑法分则 刑法总则 处断原则 帮助行为 参与形式 处罚 实行犯 教唆犯 帮助犯 适用 法律
下载PDF
法国新刑法总则的若干特色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鹏 张凌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5年第3期46-54,共9页
关键词 刑法 违警罪 刑罚 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 刑法定原则 刑法总则 刑法 犯罪 减轻责任事由
原文传递
论我国预备犯处罚范围之限制——以犯罪类型的限制为落脚点 被引量:7
19
作者 蔡仙 《刑事法评论》 CSSCI 2014年第1期415-466,共52页
一、预备犯处罚范围问题的提出(一)从423个案例看预备犯规定在司法实践的适用我国现行刑法总则中确定了普遍处罚预备犯的原则,意味着刑法分则规定的所有犯罪的预备行为在理论上是可罚的。但是由于特定的犯罪如过失犯等并不存在犯罪预备... 一、预备犯处罚范围问题的提出(一)从423个案例看预备犯规定在司法实践的适用我国现行刑法总则中确定了普遍处罚预备犯的原则,意味着刑法分则规定的所有犯罪的预备行为在理论上是可罚的。但是由于特定的犯罪如过失犯等并不存在犯罪预备阶段则另当别论了。刑法学者们从理论出发抛开其认为的过失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罚范围 法益 刑法分则 犯罪预备 刑法总则 实行行为 危害公共安全 刑法主观主义 既遂犯 可罚性
原文传递
新中国刑法学研究概论——《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1949—1985)》序言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铭暄 《学员之家(法律版)》 1986年第6期17-23,共7页
《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1949—1985)》一书,由高铭暄主编,赵秉志、陈兴良、周振想、张智辉参加编写,全书约60万字,由河南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一、刑法学研究的意义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新规定的犯罪和刑罚的科学。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 《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1949—1985)》一书,由高铭暄主编,赵秉志、陈兴良、周振想、张智辉参加编写,全书约60万字,由河南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一、刑法学研究的意义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新规定的犯罪和刑罚的科学。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学研究 中国刑法 高铭暄 陈兴良 赵秉志 近期出版 刑法总则 崔庆森 犯罪构成 死缓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