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5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期待可能性”与我国刑法理论的借鉴 被引量:75
1
作者 游伟 肖晚祥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2-27,共6页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理论 刑事责任能力 行为人 适法行为 刑事责任年龄 刑法理论 阻却责任事由 犯罪主体 故意和过失 紧急避险
下载PDF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不宜降低 被引量:87
2
作者 林清红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6年第1期28-34,共7页
近年来,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事例越来越多地曝光于公众面前,社会各界对于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事实上,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并没有比以往更为成熟,其实施犯罪行为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仅仅降低... 近年来,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事例越来越多地曝光于公众面前,社会各界对于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事实上,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并没有比以往更为成熟,其实施犯罪行为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仅仅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是治标不治本。刑罚对14周岁以下的青少年而言并不具有多大的效用,只会适得其反,对其成长极为不利。同时,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也不利于保障刑法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刑事责任年龄 刑罚
下载PDF
恶意补足年龄规则本土化适用论 被引量:80
3
作者 张颖鸿 李振林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1-48,共8页
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已经成为目前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英美法系国家通过运用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应对此类未成年人犯罪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值得借鉴。因此,有必要对该规则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将其作为... 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已经成为目前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英美法系国家通过运用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应对此类未成年人犯罪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值得借鉴。因此,有必要对该规则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将其作为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补充规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合理吸收该规则的基础上做出本土化改造,满足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恶性案件多发态势的治理需求,以期丰富未成年人犯罪治理理论,为少年司法体制改革贡献智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年龄 恶意补足年龄 未成年人 少年司法 少年刑法
下载PDF
应对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之制度建构与完善 被引量:78
4
作者 张寒玉 王英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6年第1期13-27,共15页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及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增多,而我国现行法律却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对此,学界存在赞成和反对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两种观点。应当看到,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来制裁未成年人犯罪有转嫁责任之嫌,降低刑事责...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及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增多,而我国现行法律却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对此,学界存在赞成和反对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两种观点。应当看到,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来制裁未成年人犯罪有转嫁责任之嫌,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并不能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将14周岁作为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符合当代刑法的通例和历史发展趋势。因此,尽快构建"宽容而不纵容"的少年司法制度而非简单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才是当前应对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的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年龄 未成年人 宽容而不纵容 少年司法制度
下载PDF
论人工智能体刑法适用之可能性 被引量:72
5
作者 马治国 田小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8-115,共8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普遍运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虽然还停留在弱人工智能阶段,但其所引发的法律问题却不容忽视。据此,本文尝试通过犯罪主体的界定与分析,论证人工智能体应当是介于人与物之...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普遍运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虽然还停留在弱人工智能阶段,但其所引发的法律问题却不容忽视。据此,本文尝试通过犯罪主体的界定与分析,论证人工智能体应当是介于人与物之间特殊的刑事责任主体,并提出将人工智能体的智能化程度比拟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以此判定人工智能体的刑事责任能力。此外,进一步分析人工智能体侵害行为有体性,通过条件说模型和介入因素说模型分别阐释人工智能体在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适用与依据,并建议通过研发人工智能"黑匣子"装置追踪事故发生原委,从而遵循刑事责任过错推定原则。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人工智能体具有适应刑法之可能性,为未来解决人工智能新问题提供法治化科学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体 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责任主体
下载PDF
当代中国“校园暴力”的法律缺位与应对 被引量:72
6
作者 储殷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25,共3页
当代中国校园暴力现象在近几年中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除了教育体制、校园管理机制以及家庭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之外,我国在应对校园暴力上存在严重的法律缺位。这种缺位主要表现在对法律保护对象的认识不清、对侵害行为责任主体... 当代中国校园暴力现象在近几年中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除了教育体制、校园管理机制以及家庭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之外,我国在应对校园暴力上存在严重的法律缺位。这种缺位主要表现在对法律保护对象的认识不清、对侵害行为责任主体的判断不清、对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的界定不清以及在司法实践层面片面从轻等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暴力 霸凌 未成年人犯罪 刑事责任年龄
下载PDF
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之提倡 被引量:55
7
作者 张拓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7年第2期52-58,共7页
近年来,随着未成年人恶性事件的发生,关于是否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的争论变得尤为激烈,逐渐形成了降低论与不变论两种对立的观点。争论背后所蕴藏的是刚性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存在的先天制度缺陷与潜在制度风险。由于弹性的最低刑事... 近年来,随着未成年人恶性事件的发生,关于是否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的争论变得尤为激烈,逐渐形成了降低论与不变论两种对立的观点。争论背后所蕴藏的是刚性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存在的先天制度缺陷与潜在制度风险。由于弹性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不仅有利于制度偏差的矫正,而且有利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更有利于刑法基本任务的实现,因此弹性理念是值得提倡的。在此过程中,不能立即将刑事责任年龄的下限取消,而应当采取渐进的方式逐步构建弹性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年龄 刚性制度 弹性理念 弹性制度
下载PDF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最低线之设置 被引量:40
8
作者 蔡奇轩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6-63,共8页
大部分国家的刑事立法中都设置具体的年龄作为刑事责任年龄,当然,我国也不例外。但近年来报道出的少年犯罪情况增多,出现了要求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声音,究其根本,是因为刑罚的方法无法处罚行为人而带来的不安感。但是根据法律家长主义... 大部分国家的刑事立法中都设置具体的年龄作为刑事责任年龄,当然,我国也不例外。但近年来报道出的少年犯罪情况增多,出现了要求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声音,究其根本,是因为刑罚的方法无法处罚行为人而带来的不安感。但是根据法律家长主义和谦抑主义,刑法有必要防止犯罪圈的肆意扩大。因此,责任年龄的改变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需要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配置,在刑事后果阶段不断进行改良,以及完善保安处分中的工读学校、收容教养等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家长主义 刑事责任年龄 保安处分 收容教养
原文传递
我国内地与港、台地区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理方法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田宏杰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4-101,共8页
我国内地、香港与台湾地区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都规定了非刑罚处理方法 ,但无论是对绝对不负刑事责任年龄者实施危害行为所规定的非刑罚处理方法 ,还是对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之未成年人犯罪所规定的非刑罚处罚措施 ,我国现行《刑法》都需要学... 我国内地、香港与台湾地区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都规定了非刑罚处理方法 ,但无论是对绝对不负刑事责任年龄者实施危害行为所规定的非刑罚处理方法 ,还是对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之未成年人犯罪所规定的非刑罚处罚措施 ,我国现行《刑法》都需要学习和借鉴香港特别行政区刑法和我国台湾地区所谓的“刑法”的经验。完善我国内地未成年人犯罪之非刑罚处理方法立法应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调整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 ;二是增设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理方法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处罚 未成年人犯罪 刑事责任年龄 法的适用 内地 中国 危害行为 国内 地区 规定
原文传递
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基本问题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王登辉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74-89,共16页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应否降低,是立法层面的一个问题,关系到规范性评价和刑罚作用等方面,虽有较强的综合性但不复杂。只要承认任何人都应当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承担一定的不利后果,承认被害人比加害人更值得保护,承认当前已满12周岁不满1...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应否降低,是立法层面的一个问题,关系到规范性评价和刑罚作用等方面,虽有较强的综合性但不复杂。只要承认任何人都应当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承担一定的不利后果,承认被害人比加害人更值得保护,承认当前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不低于1979年已满14周岁的人,就会发现一味反对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观点显得偏执。对因未达到相应刑事责任年龄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非刑罚处罚措施无用武之地,家庭管教基本无效、收容教养适用太少、工读学校日渐式微,现有的处理机制聊胜于无,呼唤着立法的变革。引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观点颇有市场,却不符合当前的我国国情,并不可取。若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罪行负刑事责任,是比较合理的。这有利于妥善处理此类事件,增加其违法犯罪成本,可以有力地威慑相关未成年人、减少未成年被害人,从而保障未成年人整体福利,符合儿童权益最大化原则。这是修正法的滞后性的现实需要,符合且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刑事责任年龄 恶意补足年龄规则
下载PDF
论《刑法修正案(十一)》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被引量:35
11
作者 彭文华 傅亮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1年第1期20-32,共13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关于刑事责任年龄个别下调的规定,引发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大众普遍认为刑事责任年龄应该下调,学者则大多持反对意见。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是对青少年的自由意志成熟程度的推定,其合理性取决于法律... 《刑法修正案(十一)》关于刑事责任年龄个别下调的规定,引发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大众普遍认为刑事责任年龄应该下调,学者则大多持反对意见。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是对青少年的自由意志成熟程度的推定,其合理性取决于法律推定的准确性。传统的刚性立法模式难以适应现实需要,维持刑法原有的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或者绝对下调刑事责任年龄,都不是理想的抉择。《刑法修正案(十一)》秉持弹性论立场,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个别下调,既是博弈的结果,亦为"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刑事政策的现实化。"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应当解释为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的行为,而不是指具体罪名。"情节恶劣"是"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之外的限制性条件。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才能追究刑事责任属于特别的程序性限制,与其他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十一)》 刑事责任年龄 刚性立法 弹性规定
下载PDF
犯罪主体的重新评价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杨兴培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4-90,共7页
犯罪主体的重新评价杨兴培在现行的犯罪构成理论中,犯罪主体被视为是与犯罪构成的其他要件虽有联系但又与其他构成要件相并列的要件,以此得出了犯罪主体是犯罪构成的一个必要要件的结论。没有犯罪主体就没有犯罪构成。然而,犯罪主... 犯罪主体的重新评价杨兴培在现行的犯罪构成理论中,犯罪主体被视为是与犯罪构成的其他要件虽有联系但又与其他构成要件相并列的要件,以此得出了犯罪主体是犯罪构成的一个必要要件的结论。没有犯罪主体就没有犯罪构成。然而,犯罪主体作为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这一命题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 犯罪主体 刑事法律关系 犯罪行为 刑事责任能力 必要要件 刑事责任年龄 构成犯罪 主体资格 民事法律关系
原文传递
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的不可行性 被引量:34
13
作者 刘俊杰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1-131,共11页
对于是否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不能合理回应实务中的需求和民众呼声。对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科处刑罚不符合报应刑和特殊预防的要求,对于低龄犯罪一般预防的实际效果和必要性都存疑。盲目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 对于是否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不能合理回应实务中的需求和民众呼声。对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科处刑罚不符合报应刑和特殊预防的要求,对于低龄犯罪一般预防的实际效果和必要性都存疑。盲目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会掏空责任概念,带来刑法解释和适用上的一系列问题,造成更多的个案不公并加剧法律规则的统一性和个案的公正性之间的紧张关系,即使借鉴"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也存在这一问题。肯定论还与世界各国的立法现状及趋势相悖,从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少年司法制度来看,为实现预防该类犯罪的效果,反而应当适当提高刑事责任年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刑事责任年龄 特殊预防 一般预防
原文传递
未成年人利益最佳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兼评《刑法修正案(十一)》第一条 被引量:33
14
作者 满涛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1-110,共20页
未成年人利益最佳,是处理未成年人所有事务的首要原则。在刑法领域,未成年人利益最佳需要同时考虑加害人利益与被害人利益、着眼长远发展性利益并追求利益的最优化。基于未成年人利益最佳原则,适当降低我国刑事责任年龄是应对低龄未成... 未成年人利益最佳,是处理未成年人所有事务的首要原则。在刑法领域,未成年人利益最佳需要同时考虑加害人利益与被害人利益、着眼长远发展性利益并追求利益的最优化。基于未成年人利益最佳原则,适当降低我国刑事责任年龄是应对低龄未成年人恶性案件的应然举措,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刑法修正案(十一)》第1条中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值得肯定。但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并不意味着对低龄犯罪人全面发动刑罚,而是需要在未成年人利益最佳原则的指导下对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条款进行限制解释,保证司法适用的妥当合理。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治理不应止步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而应密切关注建立两级从宽档次、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司法以及前科消灭等配套制度建设,构建多措并举、多轨并行的未成年人犯罪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利益最佳 刑事责任年龄 罪行 情节恶劣 预防
原文传递
《刑法修正案(十一)》若干要点的解析及评论 被引量:32
15
作者 曲新久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1年第5期18-36,共19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补充了以下三个要点。一是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形成与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相对应的,一个更低的相对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2周岁未满14周岁的人,对故意杀人罪和故意重伤犯罪两种罪行负责,并附以更为严格的限... 《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补充了以下三个要点。一是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形成与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相对应的,一个更低的相对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2周岁未满14周岁的人,对故意杀人罪和故意重伤犯罪两种罪行负责,并附以更为严格的限制性条件:故意杀人罪限于致人死亡或者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且情节恶劣的情形;故意伤害罪限于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且情节恶劣,不包括故意重伤致人死亡的情形。二是惩罚妨害安全驾驶罪、危险作业罪是典型的预防性刑法规范。高空抛物罪与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不是表述预防性刑法规范的犯罪。三是提供假药、劣药行为,是销售假药、劣药的特殊方式,是有对价的有偿性提供。"无偿""无对价""免费"提供假药、劣药的,不能构成"提供假药罪""提供劣药罪"。总之,严格解释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责任范围,准确地适用预防性刑法规范,正确理解适用修改和补充的罪状描述,是司法机关正确适用《刑法修正案(十一)》所面临的三大要点与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年龄 预防性刑法规范 立法动机与刑法目的 提供假药、劣药
下载PDF
论教唆犯 被引量:29
16
作者 马克昌 《法律学习与研究》 1987年第5期15-20,28,共7页
一教唆犯是从属于实行犯的从属犯,还是不从属于实行犯的独立犯,历来为刑法学者所争论。而如何理解教唆犯的性质。
关键词 实行犯 刑法学者 从重处罚 教唆行为 刑事责任年龄 从属性 间接正犯 责任能力 直接故意 犯罪既遂
原文传递
对刑法修正案调整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商榷 被引量:31
17
作者 刘宪权 石雄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1年第1期12-19,共8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已满12周岁未满14周岁的人对故意杀人与严重的故意伤害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关于调整最低刑事责任年龄问题的争议焦点始终停留在问题表面,很难形成统一定论。设置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本质...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已满12周岁未满14周岁的人对故意杀人与严重的故意伤害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关于调整最低刑事责任年龄问题的争议焦点始终停留在问题表面,很难形成统一定论。设置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本质上是一个立法问题,应当回归立法机理,从刑事政策、刑法解释学与立法技巧三个方面反思其调整的合理性。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有违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刑事政策,且不能实现刑法解释学的体系自洽。"一刀切"的立法形式更具有现实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年龄 责任能力 刑事政策 刑法解释学 立法技巧
下载PDF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及其制裁的新理念——《国内法和国际法下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决议》解读 被引量:29
18
作者 林维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共7页
国际刑法学协会第17届国际刑法大会形成了《国内法和国际法下的未成年刑事责任决议》,明确提出了刑事责任年龄的最低限制为14岁,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低限为18岁,在刑罚处遇方面对犯罪时未成年的人不得判处死刑等,决议反映了新的理念,反... 国际刑法学协会第17届国际刑法大会形成了《国内法和国际法下的未成年刑事责任决议》,明确提出了刑事责任年龄的最低限制为14岁,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低限为18岁,在刑罚处遇方面对犯罪时未成年的人不得判处死刑等,决议反映了新的理念,反映了刑事科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主流价值取向,可能成为官方改革、修订法案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刑事责任年龄 制裁
下载PDF
我国刑事责任年龄之检视 被引量:29
19
作者 张建军 《政法学刊》 2007年第4期21-24,共4页
刑事责任年龄在中外刑事立法中均有明文规定,由于各国的刑事政策和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不同,故刑事责任的起始年龄也有较大差异。我国刑法规定该年龄的起点为14周岁,为了适应犯罪低龄化及未成年人身心发育成熟提前等客观形势,有必要... 刑事责任年龄在中外刑事立法中均有明文规定,由于各国的刑事政策和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不同,故刑事责任的起始年龄也有较大差异。我国刑法规定该年龄的起点为14周岁,为了适应犯罪低龄化及未成年人身心发育成熟提前等客观形势,有必要将该年龄适当下调至13周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年龄 犯罪低龄化 责任能力
原文传递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构想和配套举措 被引量:28
20
作者 王胜华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3期60-66,共7页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且普遍具有以下特征:低龄化趋势更加明显、主观恶性程度更深、手段更加复杂等。基于青少年犯罪的这一系列新特征,刑事责任年龄降低的趋势已逐渐呈现。因此,刑法学界需尽快形成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构...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且普遍具有以下特征:低龄化趋势更加明显、主观恶性程度更深、手段更加复杂等。基于青少年犯罪的这一系列新特征,刑事责任年龄降低的趋势已逐渐呈现。因此,刑法学界需尽快形成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构想并逐步完善配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年龄 未成年人 立法构想 配套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