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 被引量:458
1
作者 龙宗智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15,共9页
我国刑事诉讼通行“印证证明模式”,将获得印证性直接支持证据视为证明的关键;注重证明的“外部性”而不注重“内省性”。采取印证证明模式的主要原因包括非直接和非言词的审理方式、审理与判定的分离、重复的事实审理需要案件在书面上... 我国刑事诉讼通行“印证证明模式”,将获得印证性直接支持证据视为证明的关键;注重证明的“外部性”而不注重“内省性”。采取印证证明模式的主要原因包括非直接和非言词的审理方式、审理与判定的分离、重复的事实审理需要案件在书面上的可检验性与印证性等。同时,该模式与法官的素质以及占主导地位的认识论有一定的关系。印证证明模式具有易把握与可检验的优点,但刑事司法的现实环境常常使印证要求无法达到。在我国,应当谨慎而适度地借鉴典型的自由心证证明方式,以适应刑事司法的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心证 刑事诉讼 证明模式 印证证明 证据制度 辩护制度 直接言词原则
原文传递
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被引量:343
2
作者 沈德咏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9,共15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这一重大决策符合诉讼规律、司法规律和法治规律,是破解制约刑事司法公正突出问题、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必由之路。以审判为中心,其实质是...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这一重大决策符合诉讼规律、司法规律和法治规律,是破解制约刑事司法公正突出问题、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必由之路。以审判为中心,其实质是在刑事诉讼的全过程实行以司法审判标准为中心,核心是统一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此项改革有利于更好贯彻"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刑事诉讼原则。改革要坚持循序渐进,规划近景、中景和远景三个目标,并分段加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刑事诉讼 司法审判标准
原文传递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想 被引量:210
3
作者 马静华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1-88,共8页
 平衡理论、叙说理论和恢复正义理论是当今西方刑事和解理论中流行的三种解说,其中恢复正义是刑事和解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我国刑事司法领域中,并不存在严格意义的刑事和解制度。基于刑事和解在被害恢复与加害恢复方面的双重价值,应...  平衡理论、叙说理论和恢复正义理论是当今西方刑事和解理论中流行的三种解说,其中恢复正义是刑事和解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我国刑事司法领域中,并不存在严格意义的刑事和解制度。基于刑事和解在被害恢复与加害恢复方面的双重价值,应当对此制度进行合理化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理论 刑事和解制度 平衡理论 刑事诉讼 叙说理论 公诉程序
下载PDF
客观真实管见——兼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被引量:243
4
作者 樊崇义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本文对我国刑事诉讼中关于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 ,进行了科学的辨析 ,并对在运用中的利与弊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总结。着重从刑事证据的本质特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 ,以及司法实践适... 本文对我国刑事诉讼中关于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 ,进行了科学的辨析 ,并对在运用中的利与弊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总结。着重从刑事证据的本质特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 ,以及司法实践适用中的问题等方面 ,论证了客观真实理论上的局限性和实践中存在的弊端 ,从而提出应把法律真实作为刑事诉讼的证明任务和要求 ,把排它性作为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证明标准 客观真实 排它性证明
原文传递
刑事证据制度与认识论——兼与误区论、法律真实论、相对真实论商榷 被引量:205
5
作者 陈光中 陈海光 魏晓娜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7-52,共16页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文章反驳了否认认识论对证据制度起指导作用的“误区论”。认为刑事诉讼证明的目的是达到诉讼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的统一。文章不赞同用法律真实或相对真实代替客...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文章反驳了否认认识论对证据制度起指导作用的“误区论”。认为刑事诉讼证明的目的是达到诉讼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的统一。文章不赞同用法律真实或相对真实代替客观真实的观点 ,认为相对真实论的要害是不承认能够证实犯罪人是谁 ,这必然会导致错判。文章坚持我国法定的“犯罪事实清楚 ,证据确实充分”的排他性证明标准 ,不赞成采用英美的“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 ,指出“排除合理怀疑”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文章分析了设立刑事证据规则的目的、功能 ,认为其目的和功能是多元的 ,而发现客观事实是其首要目标 ,并指出 :认为认识论会导致刑讯逼供的观点是错误的。民事诉讼证明、行政诉讼证明不同于刑事诉讼证明 ,但也应当以认识论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 客观真实 证明标准 排他性 刑事证据规则 刑事诉讼
原文传递
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117
6
作者 江伟 范跃如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36,共6页
刑民交叉案件是审判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尽管法律和司法解释对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机制已有部分规定,但这些规定存在严重缺陷,应该重构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制度。具体而言,应当赋予被害人以选择权,保障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相对独立;... 刑民交叉案件是审判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尽管法律和司法解释对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机制已有部分规定,但这些规定存在严重缺陷,应该重构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制度。具体而言,应当赋予被害人以选择权,保障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相对独立;应当因案而异,实行“先刑后民”、“先民后刑”或者“刑民并行”;在刑民诉讼冲突的情况下,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研究 案件处理 交叉案件 审判实践 处理机制 司法解释 民事制度 相对独立 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 区别对待 选择权 被害人 应当 法律
原文传递
英国对沉默权制度的改革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105
7
作者 龙宗智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6-31,共6页
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尤其是我国政府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后,刑事沉默权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实务界乃至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为保障人权,一些学者呼吁在我国尽快建立刑事沉默权制度并且就此作出了初步的论证... 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尤其是我国政府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后,刑事沉默权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实务界乃至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为保障人权,一些学者呼吁在我国尽快建立刑事沉默权制度并且就此作出了初步的论证。然而,沉默权问题是一个可能产生多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当事人 沉默权制度 刑事诉讼 中国
原文传递
诱惑侦查合法性问题探析 被引量:99
8
作者 龙宗智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诱惑侦查 问题探析 侦查对象 合法性问题 侦查人员 犯罪行为 犯罪意图 行为实施 侦查手段 刑事侦查 刑事责任 刑事诉讼 被害人 伪造 法理 法学
原文传递
威胁、引诱、欺骗的审讯是否违法 被引量:108
9
作者 龙宗智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23,共4页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审讯 违法取证 不当审讯 合法性原则
原文传递
侦查监督制度研究——兼论检察引导侦查的基本理论问题 被引量:93
10
作者 但伟 姜涛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6-149,共14页
侦查是开启刑事诉讼程序的基础性环节 ,直接体现了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对抗。侦查权作为一种行政权力 ,需要接受严格的监督 ,尤其是在刑事司法体系内部 ,检察院和法院应该对其进行监督和制约。从许多国家的具体做法来看 ,法院对侦查权... 侦查是开启刑事诉讼程序的基础性环节 ,直接体现了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对抗。侦查权作为一种行政权力 ,需要接受严格的监督 ,尤其是在刑事司法体系内部 ,检察院和法院应该对其进行监督和制约。从许多国家的具体做法来看 ,法院对侦查权进行司法控制。但在我国目前的司法背景下 ,实行司法控制条件的时机尚不成熟或有待进一步论证 ,而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应当真正履行侦查监督职能并使这一职能得以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监督制度 侦查权 检察院 法院 司法控制 法律监督 检察引导侦查 刑事诉讼 中国
原文传递
论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 被引量:89
11
作者 陈光中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1年第1期74-81,共8页
在提起公诉问题上,我国采取起诉法定原则兼起诉便宜原则,这两项原则都有其深厚的法理基础。起诉法定原则是由公平和平等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和控审分离原则所决定的;而起诉便宜原则则体现着非犯罪化与轻刑化的刑事政策、刑罪个别化的... 在提起公诉问题上,我国采取起诉法定原则兼起诉便宜原则,这两项原则都有其深厚的法理基础。起诉法定原则是由公平和平等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和控审分离原则所决定的;而起诉便宜原则则体现着非犯罪化与轻刑化的刑事政策、刑罪个别化的刑事政策、公益利益的考虑和诉讼效率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酌定不起诉制度的作用,针对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四项改革建议,即适当放宽酌定不起诉的适用范围、简化酌定不起诉的运作程序、试行听证程序,加强酌定不起诉程序的透明度和完善酌定不起诉的救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酌定不起诉制度 法理基础 刑事诉讼 公诉 起诉法定原则 起诉便宜原则
原文传递
被害人作为公诉案件诉讼当事人制度评析 被引量:87
12
作者 龙宗智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35,共5页
我国修改后的刑诉法将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实践中则弊大于利。因为被害人并非刑事案件的原告,同时又不享有上诉权;被害人的当事人角色不仅损害了证据来源的客观性、可靠性,也违背了证人不得旁听庭审的原则;... 我国修改后的刑诉法将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实践中则弊大于利。因为被害人并非刑事案件的原告,同时又不享有上诉权;被害人的当事人角色不仅损害了证据来源的客观性、可靠性,也违背了证人不得旁听庭审的原则;另外,在控诉方中加入被害人后更加剧了控辩双方的不平等。国际上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护的措施也少有将被害人作为当事人对待的。因此,本文认为,在目前法律框架下关于被害人参诉要把握参与的量与质,并尽量减少其他诉讼证据对被害人作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 当事人 公诉案件 刑事诉讼 被害人诉讼参加制度
原文传递
从“流水作业”走向“以裁判为中心”——对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一种思考 被引量:99
13
作者 陈瑞华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30,34,共8页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司法改革 司法机关 司法裁判 中国
原文传递
强制侦查的法律控制与司法审查 被引量:83
14
作者 孙长永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81,共10页
为了把强制侦查控制在合理的必要限度以内,法治国家普遍要求强制侦查必须贯彻比例原则、法定原则和司法审查原则,但我国的强制侦查在这几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应当是“以法限权”、“以权制权”和“公平... 为了把强制侦查控制在合理的必要限度以内,法治国家普遍要求强制侦查必须贯彻比例原则、法定原则和司法审查原则,但我国的强制侦查在这几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应当是“以法限权”、“以权制权”和“公平救济”。其中,建立对强制侦查的司法审查制度,不仅仅是解决我国强制侦查实际存在的问题的重要对策,更是基于调整侦查权与审判权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健全宪法权利的程序保障机制的战略需要;在合法性审查的范围内,建立强制侦查司法审查制度也是可行的。在具体设计强制侦查的司法审查制度时,既要体现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的基本要求,又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在司法审查的范围、内容、方式以及违法救济等方面做出适当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侦查 法律控制 司法审查 中国 程序保障 司法救济 刑事诉讼
下载PDF
比较法视野下的刑事庭前审查程序之改造 被引量:73
15
作者 汪建成 杨雄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2年第6期52-63,共12页
在刑事诉讼中,庭前审查程序是衔接公诉和审判中间的过渡性阶段,它虽不属于正式的审判程序,但对于刑事审判的顺利进行以及司法资源的优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刑事诉讼庭前审查程序进行比较分析和学理阐释的基础之上指出,科学的刑... 在刑事诉讼中,庭前审查程序是衔接公诉和审判中间的过渡性阶段,它虽不属于正式的审判程序,但对于刑事审判的顺利进行以及司法资源的优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刑事诉讼庭前审查程序进行比较分析和学理阐释的基础之上指出,科学的刑事诉讼庭前审查程序必须遵循防止预断、明晰争议和促进效率三项原则,拥有过滤、分流、庭前准备、司法审查等基本功能。针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庭前审查程序中存在的诸多缺陷,文章最后提出了建构我国刑事预审程序的若干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法 刑事诉讼 庭前审查程序 证据开示制 预审程序
原文传递
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 被引量:77
16
作者 陈永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7-96,共10页
在我国刑事诉讼实务中 ,刑讯逼供、超期羁押、侵犯被追诉方辩护权等违反程序的现象屡禁不止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缺乏严密的程序性制裁机制。制裁是法律的内在构成要素 ,是保障法律实施的必要机制 ,对于实现法的公平与正义具有极其重... 在我国刑事诉讼实务中 ,刑讯逼供、超期羁押、侵犯被追诉方辩护权等违反程序的现象屡禁不止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缺乏严密的程序性制裁机制。制裁是法律的内在构成要素 ,是保障法律实施的必要机制 ,对于实现法的公平与正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程序性制裁无论是在适用范围、实施机制 ,还是在基本功能方面都是刑事制裁、民事制裁、纪律制裁和国家赔偿所无法替代的。程序性制裁有终止诉讼、撤销原判、排除非法证据、诉讼行为绝对无效、诉讼行为相对无效、从轻量刑等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程序性制裁 非法证据排隙 诉讼行为 构成要素 公民权利 刑事责任
下载PDF
刑事证据相互印证的合理性与合理限度 被引量:102
17
作者 李建明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32,共13页
证据相互印证是我国刑事证明活动的传统。这一规则虽然难免对于刑事诉讼的效率产生掣肘并仍然难以防止刑事司法错误发生而被人质疑,但是它毕竟反映了事物存在的规律和司法认识的规律,体现了刑事司法的理性主义精神。重要的是正确把握证... 证据相互印证是我国刑事证明活动的传统。这一规则虽然难免对于刑事诉讼的效率产生掣肘并仍然难以防止刑事司法错误发生而被人质疑,但是它毕竟反映了事物存在的规律和司法认识的规律,体现了刑事司法的理性主义精神。重要的是正确把握证据相互印证的合理限度,即依据这种相互印证关系能够确认被印证的证据之真实性,能够使案件事实裁判者形成内心确信。公正与效率的同时追求,要求正确合理把握证据相互印证的限度,正确适用证据相互印证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 证明 相互印证 刑事诉讼
原文传递
辩诉交易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74
18
作者 汪建成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18,共5页
研究辩诉交易制度的理论基础 ,对于正确评价这一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实用主义哲学观是辩诉交易制度的思想基础 ;契约观念是辩诉交易制度的文化基础 ;当事人主义诉讼形式是辩诉交易的制度基础 ;沉默权和证据开示制度是辩诉交易的共生基础。
关键词 辩诉交易制度 理论基础 实用主义 契约观念 当事人主义 沉默权 证据开示制度 刑事诉讼
原文传递
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 被引量:67
19
作者 陈光中 张建伟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8-108,共11页
全文分三部分,首先介绍了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贯彻的刑事诉讼国际准则;其次探讨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适用问题;进而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参考这一国际公约,推进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全文分三部分,首先介绍了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贯彻的刑事诉讼国际准则;其次探讨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适用问题;进而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参考这一国际公约,推进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问题。即:(1)加强司法独立的制度保障;(2)认同无罪推定原则;(3)确立有中国特色的人身保护令制度;(4)认真推行刑事法律援助制度;(5)赋予犯罪嫌疑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6)禁止双重危险;(7)改革劳动教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约 刑事诉讼 适用 改革
原文传递
寻求有效取证与保证权利的平衡——评“两高一部”电子数据证据规定 被引量:97
20
作者 龙宗智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14,共8页
"两高一部"出台的"电子数据证据规定",对指导、规范刑事案件中电子数据取证具有积极作用。但在该"规定"中,强制侦查与非强制侦查的区别不明确,收集、提取电子数据与技术侦查的关系不清晰;初查时允许收集... "两高一部"出台的"电子数据证据规定",对指导、规范刑事案件中电子数据取证具有积极作用。但在该"规定"中,强制侦查与非强制侦查的区别不明确,收集、提取电子数据与技术侦查的关系不清晰;初查时允许收集、提取电子数据,但未做出必要限制,实践中可能突破立案前禁止采取强制侦查措施的基本法律原则;与《刑事诉讼法》侦查程序规范的协调还应加强,搜查作为典型的要式侦查行为在电子数据取证中的地位应予注意;关于取证主体的规定,未充分反映现实情况与工作需要,亦可能与相关制度相冲突。文章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些具体意见,并建议在执行中坚持下位法不得突破上位法的法治原则,在《刑事诉讼法》框架内理解、执行电子数据证据规定。同时研究制定执行文件,对部分规范进行限制和细化,并根据实践反应,修改完善该规定。还应反思司法解释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制,应进一步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强制侦查的司法审查、司法救济及司法令状制度,落实侦查程序中的司法人权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电子数据 收集提取 法治原则 改革完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