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2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 被引量:75
1
作者 李学宽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1-54,64,共5页
论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李学宽刑事证据,是在刑事诉讼中由司法人员、自诉人、律师等依照法定程序收集或提供的具有法定表现形式并能证明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应当具有客观性(或确实性)、相关性(或能证... 论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李学宽刑事证据,是在刑事诉讼中由司法人员、自诉人、律师等依照法定程序收集或提供的具有法定表现形式并能证明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应当具有客观性(或确实性)、相关性(或能证性)、法律性(或合法性)。证据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 刑讯逼供 合法证据 刑事诉讼法 证据材料 证据形式 诉讼中 相关性 刑事证据 客观性
原文传递
对刑事证明标准的思考——以刑事证明中的可能性和确定性为视角 被引量:67
2
作者 熊秋红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9-85,共7页
证明标准是我国刑事证据理论研究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从英美法和大陆法关于刑事证明标准的规定看 ,证明标准的层次性或差异性主要从诉讼阶段、证明对象、证明主体等三个方面得到了体现。对不同程度的证明标准的划分 ,以实证主义哲学... 证明标准是我国刑事证据理论研究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从英美法和大陆法关于刑事证明标准的规定看 ,证明标准的层次性或差异性主要从诉讼阶段、证明对象、证明主体等三个方面得到了体现。对不同程度的证明标准的划分 ,以实证主义哲学中的可能性和确定性思想为主要的认识论基础。证明标准的立法表述 ,既要做到准确传递有关可能性或确定性程度的信息 ,又要做到容易为人们所普遍理解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明标准 英美法 大陆法 刑事证据 诉讼阶段 证明对象 确定性 最大 可能性 层次性
原文传递
论美国毒树之果原则——兼论对我国刑事证据立法的启示 被引量:50
3
作者 汪海燕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74,共10页
关键词 刑事证据 搜查 禁止性规定 侵权诉讼 违宪 刑事司法程序 讯问 直接影响 禁止令 签发
原文传递
违法证据的排除与防范比较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傅宽芝 《环球法律评论》 1997年第1期58-63,共6页
违法证据的排除与防范比较研究傅宽芝违法取得的刑事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司法警察、检察官和法官(在有的国家,法官没有收集证据的职责)违反国家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关于收集证据应当遵守的原则和程序的规定所收集的证据。这种刑事... 违法证据的排除与防范比较研究傅宽芝违法取得的刑事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司法警察、检察官和法官(在有的国家,法官没有收集证据的职责)违反国家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关于收集证据应当遵守的原则和程序的规定所收集的证据。这种刑事证据,司法警察、检察官能否用以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据 刑事诉讼法典 违法取证 违法证据 收集证据 侦查人员 违法搜查 被害人 被告人 检察人员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在刑事证据判断中的运用问题探析 被引量:50
5
作者 纵博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9,共9页
目前地方司法机关正在尝试将人工智能用于刑事司法,其中在证据判断方面,人工智能也有所运用。人工智能运用于证据判断,应遵循辅助性原则、有限性原则、可反驳原则。在证据能力判断方面,人工智能不能对证据能力进行实质性的审查判断,但... 目前地方司法机关正在尝试将人工智能用于刑事司法,其中在证据判断方面,人工智能也有所运用。人工智能运用于证据判断,应遵循辅助性原则、有限性原则、可反驳原则。在证据能力判断方面,人工智能不能对证据能力进行实质性的审查判断,但可以进行形式上的筛选和把关;在证明力判断方面,人工智能不能单独承担判断证明力的任务,但在某些方面可以发挥有效的辅助和参考作用,如发现证据之间的明显矛盾或形态的变化;在证明标准判断方面,人工智能同样难以单独承担事实认定及证明标准判断的重任,但人工智能对证据规格的判断能够保障司法人员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审查证据。在侦查阶段、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人工智能用于证据判断的目标、方式、侧重点有所不同,在系统设计上应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运用而进行有区别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证据判断 刑事证据
原文传递
职务犯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汪海燕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67,共16页
《监察法》规定了职务犯罪案件调查阶段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但在价值取向、适用条件和具体适用程序等方面与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较大的差异。从总体上看,职务犯罪案件调查阶段认罪认罚制度呈现出更为浓厚的职权色彩。为充分发挥认... 《监察法》规定了职务犯罪案件调查阶段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但在价值取向、适用条件和具体适用程序等方面与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较大的差异。从总体上看,职务犯罪案件调查阶段认罪认罚制度呈现出更为浓厚的职权色彩。为充分发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功能,实现《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的有效对接,在实体标准层面,应遵循认罪认罚从宽条件一体化思路;在证据层面,需要在坚守法定证明标准的前提下,完善口供补强规则,落实疑罪从无原则,并在吸收认罪认罚从宽原则精神的基础上,设立污点证人作证制度等;在程序层面,调查阶段应当构建保障被追诉人知悉权规则、值班律师制度以及多层次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措施体系,同时还应规范相关文书的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 认罪认罚从宽 刑事证据 证明标准 监察制度
原文传递
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衔接规范研究——基于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的分析 被引量:38
7
作者 杜磊 《证据科学》 CSSCI 2012年第6期657-664,共8页
《刑事诉讼法》(2012年)在第52条第2款规定了行政证据和刑事证据衔接适用规范。该规范与以往的证据转化规则不同,是赋予行政证据以刑事证据能力的规范。对于"等证据材料"的理解,应当进行严格解释,将勘验、检查笔录以及部分现... 《刑事诉讼法》(2012年)在第52条第2款规定了行政证据和刑事证据衔接适用规范。该规范与以往的证据转化规则不同,是赋予行政证据以刑事证据能力的规范。对于"等证据材料"的理解,应当进行严格解释,将勘验、检查笔录以及部分现场笔录涵盖进来,而现行司法解释及有关规定将其范围扩大到鉴定意见、检验报告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在具体的适用过程中,审判机关是实质意义上的衔接适用主体,行政证据无需转化就可以直接适用,对行政证据自身合法性的审查应当依据行政法律、法规进行,而刑事证据规则也有其适用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证据 刑事证据 证据材料 证据能力 证据衔接
原文传递
刑事证据的采纳标准和采信标准 被引量:34
8
作者 何家弘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12,共4页
证据的采纳标准和采信标准是指司法人员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的根据和尺度,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刑事证据的采纳标准包括关联性标准、客观性标准和合法性标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证据采纳标准的补充。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采用了“区... 证据的采纳标准和采信标准是指司法人员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的根据和尺度,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刑事证据的采纳标准包括关联性标准、客观性标准和合法性标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证据采纳标准的补充。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采用了“区别对待说”。采信标准包括真实性标准、充分性标准和证明标准,我国刑诉法关于证明标准问题规定较为抽象,建议将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明确为五个级别加以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据 采纳标准 采信标准 非法证据 排除规则
原文传递
刑事证据制度发展中的阶段性进步——刑事证据两个规定评析 被引量:34
9
作者 熊秋红 《证据科学》 2010年第5期569-576,共8页
刑事证据两个规定针对司法实践中的重点与难点予以规范,初步确立了现代刑事证据法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则,标示着我国刑事证据立法取得了阶段性进步。但是,从比较法的角度看,在两个规定中,对于正当法律程序、直接言词原则的体现并不充分... 刑事证据两个规定针对司法实践中的重点与难点予以规范,初步确立了现代刑事证据法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则,标示着我国刑事证据立法取得了阶段性进步。但是,从比较法的角度看,在两个规定中,对于正当法律程序、直接言词原则的体现并不充分;非法口供排除规则未能强调"任意性"标准,只是一种最低限度的排除;而对非法获得的实物证据采取宽容态度,不利于对公民财产权、隐私权的保护;大量的关于瑕疵证据可以进行补正和解释的规定,大大降低了刑事证据的可采性标准。目前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具体的制度规范,积极改善司法环境,促进两个规定的贯彻实施,推动我国刑事法治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据 阶段性进步 实施条件 刑事法治
原文传递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的证据转化——对《刑事诉讼法》(2012年)第52条第2款的分析 被引量:31
10
作者 高通 《证据科学》 CSSCI 2012年第6期647-656,共10页
行政执法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与转化,主要通过证据转化规则和侦查机关提前介入行政执法来实现。《刑事诉讼法》(2012年)第52条第2款规定了行政执法证据的刑事证据资格问题,但"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并未免除侦查机... 行政执法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与转化,主要通过证据转化规则和侦查机关提前介入行政执法来实现。《刑事诉讼法》(2012年)第52条第2款规定了行政执法证据的刑事证据资格问题,但"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并未免除侦查机关的取证义务,而是将行政机关作为取证对象。行政执法证据进入刑事诉讼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理清,如行政证据的范围、移交主体、证据审查规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执法证据 刑事证据 证据转化 证据资格 刑事诉讼法
原文传递
德国刑事证据禁止理论问题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倩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34,共18页
一、德国刑事证据禁止理论概述 德国的刑事证据禁止理论最初由Beling教授于1902在图林根大学率先提出,随后成为德国刑事诉讼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刑事证据的禁止,即如果调查取证程序损害了犯罪嫌疑人或证人的基本权利,那么这些证... 一、德国刑事证据禁止理论概述 德国的刑事证据禁止理论最初由Beling教授于1902在图林根大学率先提出,随后成为德国刑事诉讼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刑事证据的禁止,即如果调查取证程序损害了犯罪嫌疑人或证人的基本权利,那么这些证据不能在庭审中使用。德国刑事诉讼法设定证据禁止理论的目的,主要为了避免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加重犯罪嫌疑人和证人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据 德国 犯罪嫌疑人 刑事诉讼法 调查取证程序 刑事诉讼程序 基本权利 证人
原文传递
论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虚置——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衔接的程序风险透视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泽涛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80,共14页
刑事审判实践中,对于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证据等实物类行政证据,尚未出现一起未被采信的实例,言词类证据也是大量被采信。行政执法中,大量存在借助行政程序替代刑事侦查取证的现象。这样势必虚置了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导... 刑事审判实践中,对于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证据等实物类行政证据,尚未出现一起未被采信的实例,言词类证据也是大量被采信。行政执法中,大量存在借助行政程序替代刑事侦查取证的现象。这样势必虚置了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导致上述弊端的成因在于:除最高法刑诉法解释之外,其他司法解释以及行政规章中均对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范围作了扩张性解释,法院采信行政证据时不受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约束;在行政执法和刑事侦查之间公安机关享有过大的自由裁量权;我国特有的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的划分标准及其追究模式容易导致公安机关借助行政执法替代刑事侦查;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和理论研究不足。立法上应该明确规定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受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约束;限定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时仅限于实物证据;规范公安机关在行政执法和刑事侦查之间的程序转换权;扩大犯罪圈,适当调整违法/犯罪二元一体的追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 虚置 行政证据 刑事证据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中国之刑事诉讼法学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瑞华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23,共23页
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以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的法律学科。在二十世纪初期以前的数千年历史中,中国法律不仅民刑混杂,而且实体与程序也没有得到区分,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刑事诉讼法学无由产生。现代刑事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以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的法律学科。在二十世纪初期以前的数千年历史中,中国法律不仅民刑混杂,而且实体与程序也没有得到区分,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刑事诉讼法学无由产生。现代刑事诉讼法学是在本世纪初期,随着清末“改制”运动的开展和刑事诉讼法律的颁布,通过吸收和借鉴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程序 诉讼行为 刑事诉讼制度 刑事证据 理论体系 研究方法 诉讼主体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刑事诉讼法典
原文传递
浅析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的证据转换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彩荣 母光栋 《中国检察官》 2006年第12期50-52,共3页
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职能须通过对行政执法过程中收集的证据、行政执法人员的身份及在刑事诉讼中的定位进行分析,结合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一系列行政执法证据向刑事证据转换的措施,供立法和司法实践参考。
关键词 行政执法证据 刑事证据 转换
原文传递
数字证据的程序法定位——技术、经济视角的法律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于海防 姜沣格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4-115,共12页
 基于证据在程序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证据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紧密关联,要促进程序法在数字时代的发展,首先要研究的便是数字技术对包括民事、行政、刑事证据在内的程序证据制度的影响。使用"计算机证据"、"电子证据"...  基于证据在程序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证据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紧密关联,要促进程序法在数字时代的发展,首先要研究的便是数字技术对包括民事、行政、刑事证据在内的程序证据制度的影响。使用"计算机证据"、"电子证据"概念并不能科学地归纳出这种证据的内涵,而"数字证据"概念则更符合其本质特征。在证据类型上,数字证据与书证、视听资料等已有证据类型颇不相同,是一种新的独立的证据类型,并且,在证据规则上,数字证据具有与其数字技术特性相应的新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证据 程序法定 计算机证据 民事 刑事证据 法律分析 证据规则 重要地位 新规则 数字时代
下载PDF
合规计划有效性评估的核心问题 被引量:23
16
作者 周振杰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55,共16页
《指导意见》建立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有关合规计划有效性评估的主体、对象、标准等方面的规定仍然有待于完善。从权责明确与提高社会认同的角度而言,评估主体应是具备相应专业知识与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第三方。... 《指导意见》建立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有关合规计划有效性评估的主体、对象、标准等方面的规定仍然有待于完善。从权责明确与提高社会认同的角度而言,评估主体应是具备相应专业知识与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第三方。评估标准应根据合规计划是制定、实施于犯罪之前还是之后略作不同。在对具体合规计划进行评估之际,第三方组织应遵循静态与动态、整体与个案、外部与内部、专业与常识相结合的原则。评估结论不但是检察机关在起诉阶段决定是否起诉、是否采取以及变更强制措施的重要参考,而且还是人民法院定罪量刑的重要情节,应通过司法解释将其明确为准鉴定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规计划 第三方机制 有效性评估 刑事证据
原文传递
刑事证据制度修改的亮点与难点 被引量:22
17
作者 陈卫东 柴煜峰 《证据科学》 CSSCI 2012年第2期133-145,共13页
证据既是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也是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直接决定了刑事审判的质量。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一章做了较大调整,增加了新条文、增设了新制度,如何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该部分的条文变化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目前首要关注的问题。本... 证据既是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也是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直接决定了刑事审判的质量。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一章做了较大调整,增加了新条文、增设了新制度,如何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该部分的条文变化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目前首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新《刑事诉讼法》证据部分进行了系统梳理,将证据章修改的"亮点"归纳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入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得以明确、证人出庭与证人保护协调一致,核心精神在于保障人权。同时提出证据章修改的"难点"是证明问题,结合立法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和质疑对证据规则、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问题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刑事诉讼法》 刑事证据 证据规则 证明责任 证明标准
原文传递
刑事证据视听资料论 被引量:11
18
作者 柯昌信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86-91,共6页
刑事证据视听资料论柯昌信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新修改、颁布的刑事诉讼法首次把视听资料增加规定为法定证据之一。本文从五个方面,首先肯定了视听资料增补为证据之一的重大意义,随后,就视听资料的概念、特征、种类作了... 刑事证据视听资料论柯昌信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新修改、颁布的刑事诉讼法首次把视听资料增加规定为法定证据之一。本文从五个方面,首先肯定了视听资料增补为证据之一的重大意义,随后,就视听资料的概念、特征、种类作了阐述介绍,并就如何审查判断视听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资料 刑事证据 审查判断 案件事实 计算机 刑事诉讼法学 鉴定结论 视听证据 现代科学技术 技术设备
原文传递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9
19
作者 赵红星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3-91,共9页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证据规则,它对于加强人权保障、实现宪法规定和促进程序公正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继两高三部颁布《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后,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证据规则,它对于加强人权保障、实现宪法规定和促进程序公正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继两高三部颁布《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后,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无疑对限制刑讯逼供的严重状况,将起到积极长远的作用。但是,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可操作性提出了广泛的质疑,"补正"和"合理解释"的规定,似乎给非法证据留了退路。因此,有必要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问题进一步研究,以探讨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的不足,并找到改进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据 非法证据 排除规则
原文传递
刑事证据立法与犯罪侦查观念 被引量:19
20
作者 何家弘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3-38,共6页
从理想的角度出发 ,我国最好采取制定统一证据法典的立法模式 ;但是考虑到司法实务和立法技术等具体问题 ,分别制定刑事证据法和民事证据法也不失为一种比较现实的“次佳”选择。我国的刑事证据立法应该坚持以“法定证明”为主、以“自... 从理想的角度出发 ,我国最好采取制定统一证据法典的立法模式 ;但是考虑到司法实务和立法技术等具体问题 ,分别制定刑事证据法和民事证据法也不失为一种比较现实的“次佳”选择。我国的刑事证据立法应该坚持以“法定证明”为主、以“自由证明”为辅的思路。刑事证据法的内容应该包括一般原则和具体规则两大部分。根据刑事证据立法的趋势 ,犯罪侦查观念应做如下转变 :从一元片面的价值观转向多元平衡的价值观 ;从侦查中心的司法观转向审判中心的司法观 ;从查明事实的办案观转向证明事实的办案观 ;从倚赖人证的证明观转向重视物证的证明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据 侦查观念 立法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