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集韵》与《礼部韵略》之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渭毅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26-37,共12页
文章从文献学的角度论证了《礼部韵略》和《集韵》的关系,并提出新的看法,认为《礼部韵略》和《集韵》是两部韵书。《礼部韵略》是从《集韵》未定稿简缩并稍作修订而成的。《礼部韵略》与今传本《集韵》(即定稿《集韵》)的不同,大多反... 文章从文献学的角度论证了《礼部韵略》和《集韵》的关系,并提出新的看法,认为《礼部韵略》和《集韵》是两部韵书。《礼部韵略》是从《集韵》未定稿简缩并稍作修订而成的。《礼部韵略》与今传本《集韵》(即定稿《集韵》)的不同,大多反映了《集韵》未定稿跟《集韵》定稿的差异。具体说来,就收字、字序、小韵韵序、大多数反切和大多数释义来看,《礼部韵略》是《集韵》未定稿的简缩;就少数反切和少量释义而言,《礼部韵略》又有所改订。即《礼部韵略》的主体内容从《集韵》未定稿简缩而来,但在成书时又有小的改作。《集韵》的转移小韵是有始有终的人为举措,今传本《集韵》转移小韵的分布格局是《集韵》未定稿和《集韵》定稿两次小韵转移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部略》 《集 《广 《七音略》 《附释文互注礼部略》 上字 下字 注释 转移小
下载PDF
中国等韵学的批判——“声介合母”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黎锦熙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49-51,61,共4页
中国汉语记音的“反切法”是距今二千来年(约当东汉时)就发明的,这就是借两个汉字当字母用的“声韵双拼”制。到距今一千来年(约当唐宋间),又发明一种“等韵学”,简述如下: 1、首先,它是把一切读音(即音节)分成“开口”、“合口”两种... 中国汉语记音的“反切法”是距今二千来年(约当东汉时)就发明的,这就是借两个汉字当字母用的“声韵双拼”制。到距今一千来年(约当唐宋间),又发明一种“等韵学”,简述如下: 1、首先,它是把一切读音(即音节)分成“开口”、“合口”两种“呼法”(流传的是宋朝司马光的《切韵指掌图》),请参看《国际音标》下栏的“元音(即单韵母)图”:前后各画了一条直斜线,凡是写在直斜线右边的都是“圆唇化”的元音,这就是合口呼的韵母;反之,凡是写在直斜线左边的,就都是“不圆唇化”的元音,这就是开口呼的韵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化 中国汉语 声介合母 下栏
下载PDF
内外转及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幸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59-67,18,共10页
《韵镜》、《七音略》是唐宋时人以《切韵》音系为根据,加上他们对时音的考订而制成的声韵调拼合表,这是语音史上两种辨类审音的最早韵图。对这二书产生的确切年代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迄今学者尚无定论。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两本书,它们... 《韵镜》、《七音略》是唐宋时人以《切韵》音系为根据,加上他们对时音的考订而制成的声韵调拼合表,这是语音史上两种辨类审音的最早韵图。对这二书产生的确切年代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迄今学者尚无定论。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两本书,它们各具四十三转图,并俱以内转外转区而别之,除前后次序稍不相同外,何韵属内转,何韵属外转,两书基本一致。象第十三图“哈皆齐祭央”韵(举平咳上去入。下同),《韵镜》作外转,《七音略》属内转;第二十九图“麻”韵,《韵镜》作内转,《七音略》属外转;《韵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转 七音略 四声等子 二等 下字
下载PDF
从《切韵指掌图》到《切音指南》及所谓汉语韵母由“丰富”到“偏枯”和“时音”问题——中国声韵学研究之三
4
作者 钟树梁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68-77,共10页
从《切韵指掌图》到《切音指南》,时间相距几百年,它们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这应当从实质,亦即从它们的内心究竟包含着多少真韵母来看。如果只看韵书韵部表面的数目,那总是不免迷惑的。从前论中国音韵学的学者有这样一段话:“要说《切韵... 从《切韵指掌图》到《切音指南》,时间相距几百年,它们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这应当从实质,亦即从它们的内心究竟包含着多少真韵母来看。如果只看韵书韵部表面的数目,那总是不免迷惑的。从前论中国音韵学的学者有这样一段话:“要说《切韵指掌图》时代的语言也有象古代汉语一样丰富的许多韵母,那是不象会有的事。我们知道现代汉语的韵母是极端贫枯的,这个语言从那时候到现在当然是一步一步朝着这个方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声 五音集 字母要法 平水 中国音学研究
下载PDF
最古老的韵图
5
作者 李红 《中华文化画报》 2009年第2期70-73,共4页
中国的汉字是表义文字,虽然有形声字,但也只能猜测大约是什么音,而不能知道正确的读音。为了表达读音,古代没有拼音,就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
关键词 表义 上字 密宗 汉语音 下字 三十六字母
原文传递
《切韵指掌图》研究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红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63-68,共6页
《切韵指掌图》曾被视为最古的韵图,是汉语音韵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其影响超过了其他韵图。各代学者对《切韵指掌图》的研究可谓面面俱到。关于作者的问题、撰述年代、成书方式、所据韵书,以及对实际内容的全面考查,各代学者都有精到的见... 《切韵指掌图》曾被视为最古的韵图,是汉语音韵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其影响超过了其他韵图。各代学者对《切韵指掌图》的研究可谓面面俱到。关于作者的问题、撰述年代、成书方式、所据韵书,以及对实际内容的全面考查,各代学者都有精到的见解。同时对它的入声、列等、重纽等问题,也有深入的探讨。对《切韵指掌图》的研究加以综述,是对其研究状况的总结,为学习这本韵图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 成书 所据 综述
下载PDF
从三种韵图看止蟹合流的演化
7
作者 林琳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5年第4期29-34,共6页
语音史上,止摄和蟹摄曾经历了合流的过程,本文选取了不同时期的三部韵图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韵镜》、《切韵指掌图》和《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它们分别代表隋唐、北宋、明代的语音面貌。通过韵字的比照,研究止蟹两摄演化的过程,明... 语音史上,止摄和蟹摄曾经历了合流的过程,本文选取了不同时期的三部韵图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韵镜》、《切韵指掌图》和《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它们分别代表隋唐、北宋、明代的语音面貌。通过韵字的比照,研究止蟹两摄演化的过程,明确不同阶段变化的时间以及条件。止蟹合流完成,大概是在北宋末。原来的两摄开合四图,变成了三摄四呼,大概是在明末。止蟹合流,完成了演化的过程,大概是在清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摄 蟹摄 镜》 《重订司马温公等经》
下载PDF
《切韵指掌图》德韵四配试释
8
作者 宫钦第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8-23,共6页
宋代《切韵指掌图》里,德韵开口字四配曾、臻、止、流摄,分别代表了文献音(配本摄阳声韵)和时音的四个层次。德韵配臻摄的"-k、-t混并为-t"后来与共同语臻、曾、梗摄三四等入声的"-k、-t混并"合流,从而形成了中古-... 宋代《切韵指掌图》里,德韵开口字四配曾、臻、止、流摄,分别代表了文献音(配本摄阳声韵)和时音的四个层次。德韵配臻摄的"-k、-t混并为-t"后来与共同语臻、曾、梗摄三四等入声的"-k、-t混并"合流,从而形成了中古-k尾系统分化为"-k∶-t"的近代早期新格局。德韵配止摄则是共同语口语音入声舒化"宕、江、通摄(-η/-u)∶曾、梗摄(-η/-i)"不对称格局影响下的产物。现代方言材料表明,德韵配流摄代表了方言口语音的底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唱和 《中原音 共同语 方言 口语音 入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