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22-5p靶向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苗培田 佟仲生 王磊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856-2860,共5页
目的研究miR-122-5p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确诊的卵巢癌患者的卵巢癌组织标本和卵巢癌旁正常组织各46例。以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122-5p在卵巢癌组织、癌旁组织的表达。将卵巢癌细胞HO8... 目的研究miR-122-5p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确诊的卵巢癌患者的卵巢癌组织标本和卵巢癌旁正常组织各46例。以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122-5p在卵巢癌组织、癌旁组织的表达。将卵巢癌细胞HO8910分为4组:第1转染组(转染miR-NC)、第2转染组(转染miR-122-5p)、第3转染组(转染miR-122-5p+pcDNA3.1)和第4转染组[转染miR-122-5p+pcDNA3.1-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ERCC1)]。以MTT法、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HO8910细胞增殖活性、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及细胞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122-5p与ERCC1的结合关系。结果癌旁组织、卵巢癌组织的miR-122-5p表达量分别为0.58±0.05和0.13±0.0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转染组、第2转染组、第3转染组和第4转染组的细胞活性分别为0.79±0.08,0.38±0.04,0.36±0.03和0.57±0.05;这4组的细胞迁移数分别为116.45±11.36,45.23±4.51,45.00±4.37和83.00±8.64;这4组的细胞侵袭数分别为109.02±11.13,41.15±4.13,40.00±4.16和76.00±7.92;这4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25±0.84)%,(24.61±2.44)%,(24.55±2.51)%和(13.67±1.38)%。上述指标:第2转染组与第1转染组相比,或第4转染组与第3转染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转染组和第2转染组WT-ercc1的荧光素酶活性分别为1.04±0.10和0.28±0.03,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22-5p通过靶向ERCC1抑制HO891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微小核糖核酸122-5p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 增殖 迁移 侵袭 凋亡
原文传递
乳腺癌耐药蛋白ERCC1和P-gp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佩姿 张雁瑞 +2 位作者 罗建国 黄犁 荣磊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研究耐药蛋白ERCC1和P-gp在乳腺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分析ERCC1和P-gp的不同表型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探讨依据ERCC1和P-gp的不同表型制定乳腺癌化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用免疫组化回顾性检测56例乳腺癌新辅助化... 目的:研究耐药蛋白ERCC1和P-gp在乳腺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分析ERCC1和P-gp的不同表型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探讨依据ERCC1和P-gp的不同表型制定乳腺癌化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用免疫组化回顾性检测56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穿刺活检留取的石蜡标本中ERCC1和P-gp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乳腺癌不同受体分型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以及ERCC1和P-gp不同表型间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差异。结果:ERCC1阳性表达率为35.7%(20/56),P-gp阳性表达率为44.6%(25/56),两者表达无明显相关性(χ~2=2.969,P=0.085)。ERCC1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和TNM分期呈负相关,而P-gp则表达水平升高肿瘤分级越高。乳腺癌Luminal型、三阴性和Her-2阳性三者间比较,分别是Her-2阳性组CR率(47.1%)和三阴性pCR率(25.0%)最高,但Her-2阳性与三阴性的CR和p CR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耐药蛋白ERCC1和P-gp均为阴性者有效率(CR+PR,87.0%)最高,ERCC1阴性者有效率(72.2%)较ERCC1阳性者有效率(45.0%)高;P-gp阴性者有效率(80.6%)较P-gp阳性者有效率(40.0%)高。结论:ERCC1和P-gp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耐药蛋白,两者表达阴性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有效率更高。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ERCC1和P-gp的表达情况,联合ER、PR和Her-2等分子指标,可以预测化疗敏感性和规避潜在的耐药,个体化的制定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 P糖蛋白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1-硝基-2-酰基蒽醌-缬氨酸通过抑制ERK1/2激活和ERCC1表达诱导结肠癌细胞死亡
3
作者 李玉英 郑婕 +1 位作者 张立伟 王转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91,共11页
化学方法合成是新药研发的一种重要途径。结合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蒽醌类衍生物的构效关系,设计合成了一类新的蒽醌类衍生物1-硝基-2-酰基蒽醌-缬氨酸(简称C3),发现其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为了确定蒽醌类衍生物C3对结肠癌HCT116... 化学方法合成是新药研发的一种重要途径。结合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蒽醌类衍生物的构效关系,设计合成了一类新的蒽醌类衍生物1-硝基-2-酰基蒽醌-缬氨酸(简称C3),发现其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为了确定蒽醌类衍生物C3对结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首先通过MTT比色法检测C3对结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3对这两种结肠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60μg/mL的C3处理HCT116和HT29细胞48 h,细胞活性分别是50.67%和59.77%,达到了半抑制浓度;同时,其细胞形态和细胞核发生明显变化。进一步采用Western印迹和qRT-PCR技术,检测C3对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达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3降低了ERCC1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并且减弱了ERCC1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稳定性。最后,用U0126(MEK1/2抑制剂)和C3联合作用结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ERCC1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表明,C3通过降低p-ERK1/2的蛋白质水平的表达,从而抑制ERCC1的表达。上述结果证明,C3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ERK1/2)信号通路,降低了ERCC1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稳定性,使ERCC1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达发生下调,进而抑制结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醌类衍生物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结肠癌
下载PDF
ERCC1和XRCC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发病及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淳彩璞 朱劲松 +3 位作者 连文勇 高海霞 张锋利 袁伟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894-901,共8页
目的探讨ERCC1和XRCC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的发病风险及两者多态性与中晚期食管鳞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18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样本作为疾病组,另选230例健康体检正常人群外周血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 目的探讨ERCC1和XRCC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的发病风险及两者多态性与中晚期食管鳞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18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样本作为疾病组,另选230例健康体检正常人群外周血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法检测ERCC1、XRCC1的SNP位点(ERCCC1 rs3212986、ERCCC1 rs11615、XRCC1 rsl799782和XRCC1 rs25487),分析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情况及其与食管鳞癌的患病风险,同时根据RECIST1.1疗效评价标准将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154例中晚期患者分为有效组(CR+PR)和无效组(SD+PD),分析以上SNP位点与中晚期食管鳞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4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疾病组ERCC1rs3212986、rs1161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及XRCC1 rs25487等位基因的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 rs3212986、rs11615及XRCC1 rs25487中,以野生型纯合子为参照,突变型纯合子食管鳞癌风险均升高,且4种SNP位点中以野生型等位基因为参照,突变型等位基因食管鳞癌风险均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4例仅放疗患者中,获CR者35例,PR者78例,SD 24例,PD 17例,故分为有效组113例和无效组41例。4种SNP位点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治疗有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野生型纯合子为参照,突变型纯合子放疗无效的风险均升高,且以野生型等位基因为参照,突变型等位基因放疗无效的风险均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和XRCC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的发病风险相关,且中晚期患者中突变型纯合子和突变型等位基因的放疗无效风险均升高,故检测ERCC1和XRCC1基因多态性可能预测中晚期食管鳞癌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 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基因多态性 食管鳞癌 三维适形放疗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ERCC1基因多态性对顺铂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关灵 郑锐年 +6 位作者 吴少敏 林顺欢 李仲均 吴依芬 廖玉婷 江丽华 赵燕海 《中国药业》 CAS 2016年第9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ERCC1)基因多态性对顺铂新辅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根据外周血ERCC1基因表达的不同分为CC组和TT组,各40例。两组...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ERCC1)基因多态性对顺铂新辅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根据外周血ERCC1基因表达的不同分为CC组和TT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治疗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期、中位进展时间、2年生存率,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TT组近期疗效52.50%,CC组近期疗效为67.50%,CC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患者的中位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以及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TT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CYFRA21-1及SCC-Ag表达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CC组下降程度优于TT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RCC1 C19007T表达为C/C型的患者相比较表达为T/T型的患者临床疗效更好,其中位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均较长,2年生存率较高,化疗后血清中特异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可显著降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 C19007T 基因多态性 宫颈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二甲双胍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逆转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被引量:16
6
作者 彭铮 史惠蓉 +1 位作者 谢娅 王静璐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是否能够逆转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二甲双胍作用后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株C13K和CP70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变化,以及转染针对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是否能够逆转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二甲双胍作用后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株C13K和CP70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变化,以及转染针对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on 1,ERCC1)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后C13K和CP70细胞耐药性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后,C13K和CP70细胞中ERCC1基因表达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二甲双胍作用后C13K和CP70细胞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的激活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通路的抑制情况,以及联合或不联合AMPK信号通路阻断剂Compound C作用后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作用后耐药细胞中ERCC1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二甲双胍作用联合p38MAPK si RNA转染前后耐药细胞中ERCC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二甲双胍能够逆转C13K和CP70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P<0.05)。二甲双胍作用能够降低C13K和CP70细胞中ERCC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并激活AMPK信号通路(P<0.05);而联合应用AMPK信号通路阻断剂Compound C可以阻断二甲双胍的这种作用(即ERCC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作用后,C13K和CP70细胞中ERCC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二甲双胍作用可降低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P<0.01),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二甲双胍作用转染了p38MAPK si RNA的C13K和CP70细胞后,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能逆转卵巢癌顺铂耐药株对顺铂的耐药性,并且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和降低细胞中ERCC1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二甲双胍 抗药性 肿瘤 顺铂 DNA修复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原文传递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与药物敏感度蛋白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曦 吴晶晶 +2 位作者 张妍 欧阳学农 李捷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目的比较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药物敏感度蛋白相关性研究,分析对临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初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共227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1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76例... 目的比较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药物敏感度蛋白相关性研究,分析对临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初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共227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1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76例,统计分析两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药物敏感度蛋白表达的差异性。结果在临床特征方面,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绝经前发病率为60.8%,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Ⅱ级以上者64.7%,非三阴性乳腺癌组为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临床分期上两组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TOPOⅡ低表达、β-tubulinⅢ高表达、ERCC1低表达、BRCA1和ERCC1共同低水平表达,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i67与BRCA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具有在绝经前发病、组织分级较高等高危特点;TOPOⅡ低表达、β-tubulinⅢ高表达、ERCC1低表达以及BRCA1和ERCC1共同低水平表达与其临床预后及对药物敏感度有一定相关性,提示在临床预防、治疗和预后中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拓扑异构酶 β微观蛋白Ⅲ 乳腺癌易感基因1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多态性与肺癌顺铂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代蓉 杨燕青 +4 位作者 田玲 王莉 马惠文 李启英 黄新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8-353,共6页
目的:研究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 1,ERCC1)Asn118Asn、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 2,ERCC2)Lys751Gln和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 目的:研究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 1,ERCC1)Asn118Asn、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 2,ERCC2)Lys751Gln和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roup 1,XRCC1)Arg399Gln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89例以铂类药物为主要化疗方案的NSCLC患者外周血DNA中ERCC1基因Asn118Asn、ERCC2基因Lys751Gln和XRCC1基因Arg399Gln的基因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89例NSCLC患者采用铂类药物化疗总有效率为29.2%;ERCC1基因Asn118Asn和ERCC2基因Lys751Gln基因型在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携带XRCC1基因Arg399Arg与携带至少1个Gln等位基因(Arg399Gln和Gln399Gln)基因型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76.9%和23.1%(χ2=11.1,P=0.001)。携带XRCC1基因Arg399Arg基因型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携带至少1个Gln等位基因型的患者(比值比为5.228,95%可信区间为1.776~15.387,P=0.003)。ERCC1、ERCC2和XRCC1基因型的联合可以提高化疗的有效率。结论:ERCC1、ERCC2和XRCC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联合可能与NSCLC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 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原文传递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RCC1和BRCA1表达与铂类化疗敏感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向勇 王清 +1 位作者 许平 王旭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目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但其有效率仅20%~40%,其较低的化疗有效率与肿瘤耐药相关。研究NSCLC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eision repair cross-compietionl1,... 目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但其有效率仅20%~40%,其较低的化疗有效率与肿瘤耐药相关。研究NSCLC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eision repair cross-compietionl1,ERCC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BRCA1)mRNA的表达及其与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009-03-01-2011-04-16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收集的98例晚期NSCLC患者中ERCC1和BRCA1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含铂联合治疗方案化疗耐药性的关系。结果检测98例患者中ERCC1和BRCA1mRNA的相对表达量,其中位数分别为0.048和0.011,四分位间距IQR分别为0.0058和0.001。ERCC1mRNA的高表达率为56.1%(55/98),其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CA1mRNA的高表达率为64.3%(63/98),其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RCC1mRNA低表达组GP方案化疗客观缓解率为48.8%(21/43),而在高表达组化疗客观缓解率为29.1%(16/5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P=0.045;在BRCA1mRNA低表达组GP化疗客观缓解率为57.1%(20/35),在高表达组GP化疗客观缓解率为28.6%(1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P=0.005;ERCC1和BRCA1 mRNA联合低表达组中GP化疗客观缓解率为70.4%(19/27),而其联合高表达组GP化疗客观缓解率仅为21.1%(8/38)。结论 ERCC1、BRCA1mRNA高表达患者在使用含铂化疗方案时疗效差,提示ERCC1和BRCA1 mRNA高表达NSCLC患者对铂类具有耐药性。ERCC1和BRCA1mRNA联合低表达患者在使用含铂方案化疗时有效率更高,提示应用ERCC1和BRCA1mRNA联合检测时,患者可获得更大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乳腺癌易感基因1 GP化疗
原文传递
ERCC1、RRM1、TYMS、TUBB3表达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铁峰 崔贵 +3 位作者 景凯 孟凡宇 许明召 齐冬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6期736-739,共4页
目的探讨基因ERCC1、RRM1、TYMS、TUBB3表达的应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7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DP(多西紫杉醇+顺铂)方案,研究组进行ERCC1、RRM1、T... 目的探讨基因ERCC1、RRM1、TYMS、TUBB3表达的应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7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DP(多西紫杉醇+顺铂)方案,研究组进行ERCC1、RRM1、TYMS、TUBB3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针对性地选择DP方案、DF(多西紫杉醇+5-FU)方案、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GF(吉西他滨+5-FU)方案、DPF(多西紫杉醇+顺铂+5-FU)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化疗有效率(RR)和中位生存时间(m OS)。结果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vs 56.2%,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m OS分别为16.7个月和12.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肝肾损害,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RRM1、TYMS、TUBB3联合检测及基于其基础上的个体化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安全性高、针对性强、毒副作用小等优点,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基因检测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苷酸还原酶M1 胸苷酸合成酶 3型β微管蛋白 个体化治疗
原文传递
联合检测ERCC1、BRCA1、RRM1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选择化疗方案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白娟 郑玲 +1 位作者 李茨 伍建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21期3410-3413,共4页
目的:探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BRCA1、RRM1的蛋白表达在化疗方案选择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化疗组(60例)给予吉西他滨/紫杉醇+顺铂化疗;实验组(60例):化疗前检测ERCC1、RRM1、... 目的:探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BRCA1、RRM1的蛋白表达在化疗方案选择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化疗组(60例)给予吉西他滨/紫杉醇+顺铂化疗;实验组(60例):化疗前检测ERCC1、RRM1、BRCA1蛋白的表达,选用敏感的化疗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无疾病进展时间和生存期。结果:实验组中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8.33%,RRM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1.67%。治疗两周期后评价常规化疗组和实验组的化疗客观缓解率分别是35.00%(21/60),43.33%(26/60),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无疾病进展平均时间、中位时间分别为实验组6.653个月、4.8个月;常规化疗组4.35个月、3.5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ERCC1蛋白、BRCA1蛋白、RRM1蛋白的表达选择化疗方案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临床化疗中获益,可以延长无疾病进展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乳腺癌易感基因1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1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下载PDF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和3型β微管蛋白分子检测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12
作者 尹志永 杨大勇 +3 位作者 杨立丰 李华 王铁军 陈丽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l)和3型β微管蛋白(TUBB3)分子检测在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48例经病理...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l)和3型β微管蛋白(TUBB3)分子检测在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48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患者胸水或静脉血中ERCC1、RRM1和TUBB3的表达量,根据表达情况选择化疗方案:对照组则均采用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经过2个周期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疾病进展、生存获益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和总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P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PS评分、PS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不同系统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病理组织的ERCC1、RRM1和TUBB3表达水平用于指导晚期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但在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效果不显著.建议进一步探索标志物指导下更为有效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 3型β微管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下载PDF
ERCC1表达与Ⅰ-ⅢA NSCLC患者术后生存及顺铂耐药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慧敏 张伟 +9 位作者 韩宝惠 沈洁 顾爱琴 姜丽岩 陈玉蓉 金波 张雪艳 何卫中 沙慧芳 冯久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72-1077,共6页
目的分析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探讨ERCC1表达与患者预后及顺铂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92年2月~1994年1月及2002~2005年经根治性手术并获长期随访的152例Ⅰ... 目的分析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探讨ERCC1表达与患者预后及顺铂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92年2月~1994年1月及2002~2005年经根治性手术并获长期随访的152例Ⅰ-ⅢA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Ⅰ期NSCLC患者术后随机分成不化疗组和化疗组;Ⅱ、ⅢA期术后均采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肿瘤组织标本的ERCCl表达。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性,并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景I期NSCLC患者ERCC1高表达者,不论化疗与否其预后都明显好于ERCCl低表达者。其中ERCC1高表达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9t.30%、86.74%,低表达组则为96.43%、60.71%、57.14%(P=0.0058)。不同于Ⅰ期NSCLC,Ⅱ~ⅢA期NSCLC术后化疗患者ERCC低表达则有较好预后。其中Ⅱ期ERCC1低表达者中位生存期(MST)为60.0+月,而高表达者仅为25.5月(P=0.0442);ⅢA期ERCC1低表达组MST为41个月,高表达组仅为24个月(P=0.0203)。结论ERCC1表达对Ⅰ-ⅢANSCLC术后患者生存的影响存在双相效应。在Ⅰ期NSCLC中,ERCC1高表达是预后良好的独立指标;而对Ⅱ-ⅢA期NSCLC术后化疗患者,ERCC1高表达更多体现的是对铂类耐药;故采用铂类为基础的辅助化疗可能将无助提高术后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耐药性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1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期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江涛 原翔 +1 位作者 宋开放 张艳娜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270-274,共5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1(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确诊为NSCLC的患者131例,患者均接受过吉西他...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1(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确诊为NSCLC的患者131例,患者均接受过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学治疗。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和RRM1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化学治疗有效率和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和RRM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吸烟史、TNM分期等因素无关(P>0.05)。ERCC1低表达的患者化学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ERCC1高表达的患者(χ2=6.382,P<0.05);RRM1低表达的患者化学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RRM1高表达的患者(χ2=4.592,P<0.05)。ERCC1和RRM1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8、26.8个月,显著高于ERCC1和RRM1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22.8、24.1个月(P<0.05)。结论 ERCC1和RRM1表达水平可预测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期,为NSCLC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1 生存期 预后
下载PDF
BAG-1和ERCC1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亚帝 成健 +2 位作者 陈君臣 王月 哈敏文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4-829,共6页
目的:探讨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1(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1,BAG-1)codon324(C→T,rs11551682)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1,ERCC1)codon118(C→T,rsl1615)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目的:探讨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1(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1,BAG-1)codon324(C→T,rs11551682)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1,ERCC1)codon118(C→T,rsl1615)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检测142例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BAG-1codon324基因型和ERCC1codon118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BAG-1codon324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占77.46%(110/142),C/T占22.54%(32/142),未发现T/T。14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42例,疾病稳定55例,疾病进展41例;总有效率为32.39%。BAG-1codon324C/C基因型患者对顺铂类药物的敏感性是C/T基因型患者的2.852倍(95%可信区间:1.133~7.182,P=0.026),且BAG-1codon324C/C基因型与C/T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7和5.3个月,P=0.002)。携带BAG-1codon324C/C和ERCC1codon118C/C基因型,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联合作用(P=0.005)。结论:BAG-1codon324和ERCC1codon118基因型可能是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物敏感性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多态性 单核苷酸 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1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原文传递
食管癌组织中ERCC1和GSTP1表达量与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及凋亡、增殖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丁晓权 毕鑑红 +4 位作者 马志刚 蒋占鑫 席俊峰 刘鹏 张志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809-812,共4页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ERCC1和GSTP1表达量与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及凋亡、增殖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PF方案化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化疗前收集食管癌组织并根据化疗后的效果分为化疗敏感组和化疗耐药组,检测食管癌组织...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ERCC1和GSTP1表达量与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及凋亡、增殖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PF方案化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化疗前收集食管癌组织并根据化疗后的效果分为化疗敏感组和化疗耐药组,检测食管癌组织中ERCC1、GSTP1以及凋亡基因、增殖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化疗敏感组食管癌组织中ERCC1、GSTP1的蛋白含量以及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化疗耐药组,MBP1、DEC1、PTEN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化疗耐药组,PLCE1、CyclinD1、PAR2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化疗耐药组;ERCC1、GSTP1阳性表达食管癌组织中MBP1、DEC1、PTEN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ERCC1、GSTP1阴性表达食管癌组织,PLCE1、CyclinD1、PAR2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ERCC1、GSTP1阴性表达食管癌组织。结论: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的ERCC1和GSTP1能够降低癌细胞对铂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在铂类药物化疗过程中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凋亡 增殖
下载PDF
胡桃醌对胃癌细胞耐药性及细胞中ANXA2、ERCC1表达和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昌高 昝慧 +2 位作者 张万里 田爱霞 胡艳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研究胡桃醌对胃癌细胞顺铂耐药性及细胞中膜联蛋白A2(ANXA2)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及对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BGC-823/DDP细胞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胡桃醌组、顺铂组、胡桃醌联合顺铂组、LY294002(AKT抑制... 目的研究胡桃醌对胃癌细胞顺铂耐药性及细胞中膜联蛋白A2(ANXA2)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及对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BGC-823/DDP细胞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胡桃醌组、顺铂组、胡桃醌联合顺铂组、LY294002(AKT抑制剂)联合顺铂组。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和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顺铂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ANXA2、ERCC1、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顺铂组比较,胡桃醌不同浓度组细胞中P-gp、MRP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ANXA2、ERCC1、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顺铂组比较,LY294002处理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胡桃醌增强胃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抑制细胞中ANXA2和ERCC1表达,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顺铂耐药 胡桃醌 膜联蛋白A2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AKT/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ERCC1和RRM1及p53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琳 巴艳华 +2 位作者 田希凤 张丽 单国用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25-730,共6页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与血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和p53基因检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01-2020-12-31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与血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和p53基因检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01-2020-12-31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70例,均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观察组80例,根据血清ERCC1、RRM1、p53基因检测结果,个性化治疗(分为A、B和C组)。A组(n=24)为ERCC1、RRM1低表达患者,给予GP方案治疗;B组(n=29)为ERCC1、p53低表达患者,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DP)方案治疗;C组(n=27)为ERCC1、RRM1、p53均低表达患者,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卡铂(TP)方案治疗。观测对照组与观察组化疗疗效以及观察组不同亚组内患者行不同个性化方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患者生活质量、体能状态(PS)、化疗不良反应、肿瘤进展时间(TTP)以及总生存期(OS)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化疗有效率较高,χ^(2)=20.083,P<0.001。A、B与C组化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2.86%(23/70),观察组为8.75%(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60,P<0.001。对照组生活改善率为54.29%(38/70),观察组为83.75%(67/8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2)=15.434,P<0.001。对照组化疗后PS评分为2.353±0.557,观察组为1.271±0.42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F=13.549,P<0.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化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及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3.7和17.4个月,观察组患者分别为7.8和21.3个月,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血清ERCC1、RRM1和p53基因联合检测可有效指导晚期NSCLC个性化化疗方案制定,对于保障化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PS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苷酸还原酶M1 P53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预后
原文传递
晚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ERCC1基因多态性与奥沙利铂化疗疗效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华 梁军 +1 位作者 吕红英 张克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623-626,共4页
目的:研究ERCC1 Asn118Asn(C→T,rs11615)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大肠癌患者对奥沙利铂(Oxaliplatin)一线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9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取静脉血并提取D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ERCC1 Asn118Asn进行SNP分型。... 目的:研究ERCC1 Asn118Asn(C→T,rs11615)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大肠癌患者对奥沙利铂(Oxaliplatin)一线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9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取静脉血并提取D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ERCC1 Asn118Asn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化疗,观察至疾病进展时间(1TrP)及疾病控制率(DCR),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ERCC1 Asn118Asn基因位点在本研究人群中的突变频率C/C为50.51%,C/T为41.41%,T/T为8.08%。其中62例Ⅳ期大肠癌患者疾病控制率为54.84%,C/C与C/T+T/T基因型在疾病控制组(CR+PR+SD)和未控组(PD)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764,95%CI:1.310~10.813)。37例Ⅲ期大肠癌患者中位DFS为7个月(95%CI:5.483~9.653),C/C型患者中位DFS为10个月(95%CI:8.215~11.642),而C/T+T/T型患者为5个月(95%CI:4.663~7.267),两者差异显著(Log—rank X^2=12.864,OR=2.237,P〈0.01)。结论:ERCC1 Asn118As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后的临床效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多态性 药物遗传学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奥沙利铂
下载PDF
ERCC1、TYMS和TUBB3 mRNA表达对HER-2阴性晚期胃癌化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易善永 赵玲 +2 位作者 郑琪 冯沛贝 孙海凤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70-72,76,共4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胸苷酸合酶(TYMS)和β-微管蛋白Ⅲ(TUBB3)多基因联合检测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晚期胃癌个体化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胸苷酸合酶(TYMS)和β-微管蛋白Ⅲ(TUBB3)多基因联合检测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晚期胃癌个体化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DCX(多西紫杉醇75 mg/m2d1;顺铂75 mg/m2d1;卡培他滨1 000 mg/m2,2次/d,d1~14)方案;试验组进行ERCC1、TYMS和TUBB3的m RNA表达水平的检测,并根据结果针对性地选择DCX方案、DX方案和FOLFOX4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副反应、化疗有效率、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总生存时间(OS)。结果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率、TTP和OS均低于试验组(P<0.05或P<0.01);两组骨髓抑制率、肝肾损害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化疗缓解率(48.3%vs 10.5%,P<0.05)、中位TTP(8.5个月vs 4.6个月)和中位OS(15.4个月vs 8.8个月)方面,试验组TUBB3、TYMS、ERCC1中有0或1个基因高表达的患者均优于有2或3个基因高表达患者(P均<0.01)。结论依据ERCC1、TYMS和TUBB3基因联合检测指导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方案的选择,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三者检测在HER-2阴性晚期胃癌个体化治疗中的预测价值,尚待大样本、细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胸苷酸合酶 β-微管蛋白Ⅲ 个体化 化学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