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及顶板中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及逐级化学提取 被引量:62
1
作者 代世峰 任德贻 李生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用逐级化学提取的方法研究了石炭井、石嘴山和峰峰矿区煤层及顶板中稀土元素的存在形态 ;根据稀土元素的特性 ,把稀土元素分为水溶态 ( )、可交换态 ( )、碳酸盐结合态 ( )、有机态 ( )、硅铝化合物结合态 ( )和硫化物结合态 ( ) ... 用逐级化学提取的方法研究了石炭井、石嘴山和峰峰矿区煤层及顶板中稀土元素的存在形态 ;根据稀土元素的特性 ,把稀土元素分为水溶态 ( )、可交换态 ( )、碳酸盐结合态 ( )、有机态 ( )、硅铝化合物结合态 ( )和硫化物结合态 ( ) .研究表明 ,无论是煤中还是顶板中的稀土元素主要赋存在硅铝化合物结合态中 ;水溶态和可交换态中稀土元素含量甚微 ,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稳定的表现之一 .高含量的碳酸盐矿物、硫化物矿物和有机质亦对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起了一定作用 .在煤层顶板中 ,以硅铝化合物和硫化物结合态的稀土元素含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少 ,以有机质结合态的稀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且和煤层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不同 ,表明不同沉积环境以及相同沉积环境对不同物质中的稀土元素的分馏效应是不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逐级化学提取实验 赋存状态 煤层顶板 沉积环境 分馏效应
下载PDF
吸附势理论在煤层气吸附/解吸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2
作者 苏现波 陈润 +1 位作者 林晓英 宋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82-1389,共8页
煤层气的吸附/解吸将导致煤层甲烷碳同位素以及煤层气多组分分馏,使得煤层气富集区预测成为可能;并为揭示注入CO2增强CH4产出提供依据。本文根据Polanyi吸附势理论和实测及收集的等温吸附试验数据,探讨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和多组分气体的... 煤层气的吸附/解吸将导致煤层甲烷碳同位素以及煤层气多组分分馏,使得煤层气富集区预测成为可能;并为揭示注入CO2增强CH4产出提供依据。本文根据Polanyi吸附势理论和实测及收集的等温吸附试验数据,探讨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和多组分气体的分馏。通过研究,得到如下两个结论:①13CH4在煤表面的吸附势普遍高于12CH4,也就是说13CH4与12CH4相比具有优先吸附、滞后解吸的特点。这种差异具有随压力增加而增加的特点。②煤层气吸附/解吸过程中CH4和CO2的分馏可归纳为以下3种情形:a.CO2和CH4的吸附/解吸等温线不相交,CO2的吸附势大于等于CH4,在CO2和CH4吸附势接近的中压阶段(1~2.5MPa)不利于注CO2驱CH4,高压、低压阶段均有利;b.因CH4的吸附/解吸等温线相交造成CH4和CO2的吸附特性曲线相交,在高压条件(>2.5MPa)下利于注CO2驱CH4;c.因CO2的吸附/解吸等温线相交造成CH4和CO2的吸附特性曲线相交,在高压条件(>2.5MPa)下利于注CO2驱CH4。吸附势理论的引入为定量评价注入二氧化碳驱甲烷工艺参数和有利储层的选择提供了方法,并揭示了在高压条件(>2.5MPa)下总是有利于向煤层注入CO2强化CH4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势理论 甲烷碳同位素 多组分气体 吸附-解吸 分馏效应
下载PDF
过渡族金属元素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其地质应用 被引量:34
3
作者 蒋少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69-278,共10页
由于同位素分析方法的改进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MC ICP MS)的应用 ,近年来过渡族金属元素 (Cu ,Zn和Fe)同位素地球化学有了长足进步 ,成为国际地学领域的一个前沿研究方向。Cu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变化最大 ,δ65Cu值为 - 3.7... 由于同位素分析方法的改进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MC ICP MS)的应用 ,近年来过渡族金属元素 (Cu ,Zn和Fe)同位素地球化学有了长足进步 ,成为国际地学领域的一个前沿研究方向。Cu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变化最大 ,δ65Cu值为 - 3.70‰~ +2 .0 5‰ ;Zn和Fe同位素变化比Cu同位素变化小 ,δ66Zn值为 - 0 .6 4‰~ +1.16‰ ,而δ56Fe值为 - 1.6 2‰~ +0 .91‰。自然界中各种无机过程 (从高温到低温 )和生物有机过程均能使Cu ,Zn和Fe同位素发生分馏。Cu、Zn和Fe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于各类矿物、岩石、流体和生物体中 ,并广泛参与成岩成矿作用、热液活动和生命活动过程。因此 ,这些过渡族金属元素同位素已在陨石和宇宙化学、矿床学 ,海洋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并将成为地球科学中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一种新的地球化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族金属元素同位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同位素地球化学 铜同位素 分馏效应 分析方法
下载PDF
应用含氮化合物探讨油气运移和注入方向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贤庆 侯读杰 +5 位作者 肖贤明 阳开林 唐友军 包建平 马安来 熊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00-205,共6页
利用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组成和绝对浓度的变化,结合烃类生物标志物指标研究,该文探讨了我国渤海海域曹妃甸及临近地区的油气运移特征和注入方向。结果表明,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分布和组成特征较好地指示了该区的油气运移效应。随着运移作... 利用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组成和绝对浓度的变化,结合烃类生物标志物指标研究,该文探讨了我国渤海海域曹妃甸及临近地区的油气运移特征和注入方向。结果表明,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分布和组成特征较好地指示了该区的油气运移效应。随着运移作用的加强,含氮化合物绝对浓度下降,"屏蔽"型与"暴露"型或"半屏蔽"型化合物的比值增加。沙垒田凸起油气运移方向是自东向西,注入点在凸起东侧。沙东南构造带油气存在2个运移和注入方向,即北东方向和西南方向。石臼坨凸起及倾没端油气是从西北方向运移和注入的。这与烃类生物标志物成熟度参数变化所揭示的油气运移和注入方向相一致,也与该区油气分布和勘探实践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化合物 油气运移 油藏 分馏效应 渤海海域 分子地球化学
下载PDF
成藏后天然气组分与同位素的分馏效应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程付启 金强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22-525,共4页
天然气成藏后会发生扩散、溶解逸失、微生物降解和高温裂解等作用,这些作用会使天然气组分、同位素发生分馏。其中扩散分馏取决于不同分子的半径与不同方向上的浓度梯度,溶解分馏则受控于分子大小与水合能力,这2种分馏作用常使藏内小分... 天然气成藏后会发生扩散、溶解逸失、微生物降解和高温裂解等作用,这些作用会使天然气组分、同位素发生分馏。其中扩散分馏取决于不同分子的半径与不同方向上的浓度梯度,溶解分馏则受控于分子大小与水合能力,这2种分馏作用常使藏内小分子烷烃含量减少、同位素组成变重;微生物对天然气的降解受温压条件控制,并且不同细菌对烃类具有不同嗜好性,常使天然气重烃含量减少、同位素组成变重;热裂解作用可使天然气组成变干、同位素组成变重。认为通过化学反应动力学可以分析藏内天然气分馏作用的条件及其定量过程,恢复成藏初期天然气特征,并有助于混源气判别、资源散失量估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组成 碳同位素 扩散 溶解 分馏效应
下载PDF
试论适合叠合盆地的油源对比方法 被引量:19
6
作者 常象春 王明镇 韩作振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2-36,共5页
 应用谱图形态、碳同位素分布、生标参数和多元统计法,对叠合盆地的油源对比研究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谱图直接对比,虽简单明了,但叠合盆地的成藏特征会使得一些不具成因联系的样品具相似谱图,或有成因联系的样品谱图差别却较大;碳同位...  应用谱图形态、碳同位素分布、生标参数和多元统计法,对叠合盆地的油源对比研究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谱图直接对比,虽简单明了,但叠合盆地的成藏特征会使得一些不具成因联系的样品具相似谱图,或有成因联系的样品谱图差别却较大;碳同位素分布亦较直观,但分馏效应使得判别时偏离值不易把握;生标参数虽具成因意义,但受多因素影响;生标参数组合能同时全面反映各控制因素;分段成熟度可以有效地判识混源油;多元统计法既能处理大量样品又能清楚界定相关性。结果表明,多因素生标参数组合、分段成熟度和多元统计法是适合于叠合盆地油源对比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联系 叠合盆地 碳同位素 油源对比 成藏特征 判识 控制因素 混源油 分馏效应 多因素
下载PDF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中元素分馏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玉红 王海舟 《冶金分析》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共6页
采用波长213 nm,Nd:YAG激光系统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详细考察了激光能量、剥蚀孔径、激光频率、离焦距离、剥蚀时间以及基体差异对钢铁材料中B,Al,Si,P,Ti,V,Cr,Mn,Fe,Co,Ni,Cu,As,Nb,Mo,W等元素分馏程度的影... 采用波长213 nm,Nd:YAG激光系统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详细考察了激光能量、剥蚀孔径、激光频率、离焦距离、剥蚀时间以及基体差异对钢铁材料中B,Al,Si,P,Ti,V,Cr,Mn,Fe,Co,Ni,Cu,As,Nb,Mo,W等元素分馏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元素的绝对分馏因子随着上述参数的改变而变化。在优化的条件下,除Ti,Nb外,多数元素的变化趋势与基体Fe较为接近,剥蚀特性类似。选择铁的低丰度同位素57Fe可以有效校正剥蚀过程中的元素信号随时间的变化,经校正后多数元素的分馏因子接近于1。此外,激光剥蚀孔径以及激光离焦距离对元素分馏的影响大于激光能量密度与频率的影响,剥蚀时间的增加对Mn,Si,As分馏的影响大于其它元素,基体的差异则对Mn,Cu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剥蚀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分馏效应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及相邻地区原油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及油藏充注方向探讨 被引量:16
8
作者 肖中尧 黄光辉 +3 位作者 王培荣 张秋茶 卢玉红 胡晓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3-270,共8页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及相邻地区存在一些化学组成相似的中—高密度原油。对原油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和相对组成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中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和原油的运移分馏效应存在较好的成因联系。随着运移作用的加强,“屏...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及相邻地区存在一些化学组成相似的中—高密度原油。对原油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和相对组成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中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和原油的运移分馏效应存在较好的成因联系。随着运移作用的加强,“屏蔽”型与“暴露”型或“半屏蔽”型化合物的比值增加,含氮化合物浓度下降,且不同化合物之间的比值均表现出较强的协同变化关系。含氮化合物运移参数的分布特征表明,哈得4油田原油总体上具有由北向南的运移和充注过程。这与区域上原油的运移方向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原油 含氮化合物 分馏效应 运移作用 协同变化关系 油藏 地球化学
下载PDF
金湖凹陷西斜坡油气运移分子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素梅 曾凡刚 +3 位作者 庞雄奇 金之钧 黎茂稳 许正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59-464,共6页
应用非烃技术、多馏分绝对定量技术 ,在分析苏北金湖凹陷原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油源对比的基础上 ,重点对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在岩—油、油—油运移中的分馏效应进行了研究 ,并对骨架相似的另两类杂原子化合物—氧芴 (二苯并呋喃 )、... 应用非烃技术、多馏分绝对定量技术 ,在分析苏北金湖凹陷原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油源对比的基础上 ,重点对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在岩—油、油—油运移中的分馏效应进行了研究 ,并对骨架相似的另两类杂原子化合物—氧芴 (二苯并呋喃 )、硫芴 (二苯并噻吩 )的运移分馏效应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金湖凹陷西斜坡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运移分馏效应 ,油气主体运移方向为东北至西南 ,相邻的三河次凹为其主要的油源区 ;杂原子化合物—氧芴、硫芴系列运移分馏效应不及吡咯类 ;绝对定量技术可弥补常规生物标志物在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异构体间分馏效应难以观察的不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类化合物 氧芴 硫芴 芳烃 绝对定量 分馏效应 油气运移 地球化学 烃源岩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的特征及分馏效应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五忠 雍洪 李贵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16,共3页
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值记录了煤层气成藏和开发过程中的一些有用信息。为此,测试了我国5个典型盆地、不同煤阶的72个煤层气样品的δ13C1,从热演化过程、生物降解作用、解吸吸附过程、水的溶蚀作用4个方面分析了煤层气甲烷同位素的分馏效... 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值记录了煤层气成藏和开发过程中的一些有用信息。为此,测试了我国5个典型盆地、不同煤阶的72个煤层气样品的δ13C1,从热演化过程、生物降解作用、解吸吸附过程、水的溶蚀作用4个方面分析了煤层气甲烷同位素的分馏效应。结论认为:从煤层气的成藏到开发的整个过程,其甲烷同位素的分馏效应是普遍存在的;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帮助判断煤层气的气源与成藏过程、判断煤层气井的开发状态及采收率、判断煤层水的活跃程度,从而更加精确地评价煤层气富集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甲烷同位素 分馏效应 热演化 生物降解 解吸 吸附 水溶作用
下载PDF
晋城地区煤层甲烷碳同位素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3
11
作者 段利江 唐书恒 +2 位作者 刘洪林 李贵中 王勃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42-1146,共5页
对取自沁水盆地南部晋城地区的煤芯样中的解吸气进行了甲烷碳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解吸过程的进行,1δ3C1值逐渐变重,1δ3C1值和解吸时间呈对数关系,1δ3C1值变重趋势具有先快后慢的阶段性特点.取样条件和取样时间对煤层甲烷碳同位... 对取自沁水盆地南部晋城地区的煤芯样中的解吸气进行了甲烷碳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解吸过程的进行,1δ3C1值逐渐变重,1δ3C1值和解吸时间呈对数关系,1δ3C1值变重趋势具有先快后慢的阶段性特点.取样条件和取样时间对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值有较大影响,在某一个时间点所取气样的同位素值不一定代表该井原地气体的同位素值.在采样进行同位素测定时,煤样全部解吸气体的碳同位素的平均值才能代表该井煤层气的原地气同位素值.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用罐装煤样气体解吸半量时间点所取气样的同位素值来代表全部解吸气体的同位素平均值.与煤岩热模拟实验所得到的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比较,晋城地区实测的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值偏轻.晋城地区煤层甲烷碳同位素的组成特点受解吸-扩散-运移过程中发生的分馏效应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城地区 煤层甲烷 碳同位素 组成特征 分馏效应
下载PDF
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温合金中痕量元素的分馏效应及其校正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明海 韩美 +1 位作者 罗倩华 杨国武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共6页
采用213nm激光系统,详细考察了激光能量、剥蚀孔径、激光频率、离焦距离、剥蚀时间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硼、镁、磷、铜、锌、镓、砷、银、铟、镉、锡、锑、铊、铅、铋等元素分馏效应的影响。试验表明,... 采用213nm激光系统,详细考察了激光能量、剥蚀孔径、激光频率、离焦距离、剥蚀时间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硼、镁、磷、铜、锌、镓、砷、银、铟、镉、锡、锑、铊、铅、铋等元素分馏效应的影响。试验表明,痕量元素的绝对分馏因子随上述参数的变化而变化,但主要影响因素是离焦距离和剥蚀孔径尺寸。当激光输出能量为70%、80%和90%时,大部分元素的绝对分馏因子在0.95~1.15之间;激光频率为10Hz和15Hz时多数元素的绝对分馏因子在1.0~1.1之间;激光剥蚀孔径为65、80和100μm时各元素绝对分馏因子在0.90~1.15之间;离焦距离在+100^-100μm之间变化时,各元素的绝对分馏因子在0.90~1.1之间;剥蚀时间在60~120s之间时大部分元素的分馏因子在0.90~1.1之间。在优化的条件下,选择60 Ni或47 Ti作内标可以有效地校正剥蚀过程中元素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校正后大部分元素的分馏因子在0.95~1.1之间,但随着剥蚀时间的延长内标的校正效果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剥蚀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分馏效应 高温合金 痕量元素
下载PDF
稀土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分馏效应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3
作者 顾雪元 王晓蓉 顾志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4-78,共5页
以稀土背景较高的红壤为供试土壤 ,采用小麦盆栽实验 ,研究了稀土元素在土壤 小麦系统中的分馏模式 ,考察了外源稀土浓度、腐殖酸浓度和土壤酸度对稀土分馏模式的影响 .结果发现 ,红壤中稀土的分馏模式与我国土壤的稀土分馏模式基本一... 以稀土背景较高的红壤为供试土壤 ,采用小麦盆栽实验 ,研究了稀土元素在土壤 小麦系统中的分馏模式 ,考察了外源稀土浓度、腐殖酸浓度和土壤酸度对稀土分馏模式的影响 .结果发现 ,红壤中稀土的分馏模式与我国土壤的稀土分馏模式基本一致 ,为向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模式 .小麦根部的稀土分布模式与土壤类似 ,小麦茎叶中稀土分布模式则有所不同 .加入外源稀土后 ,小麦根部的稀土分馏模式随土壤中稀土丰度的改变而改变 ,而小麦茎叶中的稀土分馏模式却保持相对稳定 ,说明小麦地下部分与小麦地上部分对稀土的吸收方式存在差异 .腐殖酸对稀土在土壤 小麦系统中的分馏效应影响不大 .土壤酸度对稀土在土壤 小麦系统中的分馏效应有一定的影响 ,在所试验条件下 ,观察到小麦中稀土元素的分馏系数随pH值降低而降低 ,高 pH值 (pH =6 7)使稀土在小麦中的分馏系数加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土壤 植物 分馏效应 影响因素 微量元素肥料 环境土壤
下载PDF
高温合金痕量分析中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分馏效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胡净宇 王海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7-282,共6页
详细研究了高温合金样品剥蚀过程中激光脉冲能量及频率与高温合金痕量元素信号强度的变化及其稳定性、能量密度对信号稳定性的影响,实现了激光对样品表面的层层剥蚀,从而使高温合金中低沸点元素被稳定地蒸发,并初步建立了激光剥蚀过程... 详细研究了高温合金样品剥蚀过程中激光脉冲能量及频率与高温合金痕量元素信号强度的变化及其稳定性、能量密度对信号稳定性的影响,实现了激光对样品表面的层层剥蚀,从而使高温合金中低沸点元素被稳定地蒸发,并初步建立了激光剥蚀过程中理想的样品激发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激光剥蚀的过程是一个在固-液-气的相变基础上进行的热蒸发过程,分馏效应是基于各元素不同的蒸发能而发生的低沸点元素的选择性蒸发;随着剥蚀的层层推进,热效应的累积导致样品表面气化层下方的固-液相变,低熔点元素出现局域富集从而使信号增强是分馏效应的另一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馏效应 激光剥蚀 固体进样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高温合金
下载PDF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中生物样品的元素分馏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青 张国霞 +2 位作者 陈奕睿 汪正 丁传贤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8-873,共6页
采用213 nm-纳秒激光剥蚀系统对生物基体样品的剥蚀颗粒进行研究,优化了激光剥蚀条件。在剥蚀能量为25%,束斑直径为200μm,剥蚀速率为20μm/s,频率为20 Hz,载气为700 m L He+700 m L Ar时,信号强度及稳定性最佳。以^(31)P为内标元素,最... 采用213 nm-纳秒激光剥蚀系统对生物基体样品的剥蚀颗粒进行研究,优化了激光剥蚀条件。在剥蚀能量为25%,束斑直径为200μm,剥蚀速率为20μm/s,频率为20 Hz,载气为700 m L He+700 m L Ar时,信号强度及稳定性最佳。以^(31)P为内标元素,最佳剥蚀条件下,考察了56个元素的相对分馏因子。结果表明,生物基体的剥蚀颗粒相较于NIST 610玻璃标样更大,达到3μm;生物基体中元素分馏效应相较于玻璃基体小,大多数元素的相对分馏因子达到1.0±0.1。探讨了生物基体中元素分馏机理,分析了生物基体相较于玻璃基体剥蚀颗粒大,而相对分馏因子未明显增大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粒径3μm的颗粒进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后能原子化;另一方面,大的剥蚀颗粒的富集效应相对较小。进一步对分馏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分馏效应与激光剥蚀能量、激光频率和扫描速率相关,并且与元素的氧化物沸点负相关,与氧化物键能和电离能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纳秒激光 分馏效应 生物样品
下载PDF
植物体中的碳稳定同位素分馏影响因素及在食品真实性鉴别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丁长伟 张伟 +2 位作者 马雪 赵丹 赵多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438-5443,共6页
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与原产地生态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促进自身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的合成与积累。碳稳定同位素是植物体的关键组成元素,也是食品真实性鉴别和溯源的重要指标,在植物体整个生育期中,会随着产地生态环境因子的变... 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与原产地生态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促进自身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的合成与积累。碳稳定同位素是植物体的关键组成元素,也是食品真实性鉴别和溯源的重要指标,在植物体整个生育期中,会随着产地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而发生分馏,这种分馏效应的大小决定了碳稳定同位素能否成为准确、稳定、可靠的产地溯源指标。分馏效应的大小除了与生物体自身因素有关外,还与气象因子和生态环境因子密切相关。经纬度、海拔、日照强度、干旱程度、平均气温等因素均会影响碳稳定同位素的组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体内的碳同位素分馏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在植源性食品真实性鉴别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以期证明碳稳定同位素作为食品产地真实性鉴别指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为产地溯源提供更加准确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稳定同位素 分馏效应 真实性鉴别
下载PDF
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雷帅 何春霞 +2 位作者 张劲松 孟平 孙守家 《同位素》 CAS 2020年第1期53-66,共14页
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因具有示踪、整合和指示功能,检测快速、准确,在生态学、水文学和地球科学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土壤碳循环、植物生理生态反应、树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同位素模型等研究领域的新应... 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因具有示踪、整合和指示功能,检测快速、准确,在生态学、水文学和地球科学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土壤碳循环、植物生理生态反应、树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同位素模型等研究领域的新应用,发现在环境因子和基因型之间的交互作用对δ13 C的影响、水分利用效率对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响应、多同位素源分析模型不确定性等方面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期望本文对稳定碳同位素在生态系统中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前景展望方面的总结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 生态系统 碳循环 分馏效应 模型
下载PDF
尕斯库勒油田原油含氮化合物油气运移效应 被引量:7
18
作者 段毅 郑朝阳 +1 位作者 张辉 吴保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6-28,共3页
尕斯库勒油田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油田,其中包含深层E31油藏和浅层N1-N21油藏。利用油藏地球化学方法研究油藏中的油气运移,对于认识其成因具有重要意义。对这两个油藏的16个原油中含氮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和GC-MS分析,研究了中性含氮化合... 尕斯库勒油田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油田,其中包含深层E31油藏和浅层N1-N21油藏。利用油藏地球化学方法研究油藏中的油气运移,对于认识其成因具有重要意义。对这两个油藏的16个原油中含氮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和GC-MS分析,研究了中性含氮化合物的运移分馏效应,探讨了油气运移问题。结果表明,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的运移分馏效应显著,其运移分馏特征指示了E31油藏油气充注点位于构造中北部的东、西两翼,并向南、北两端方向运移;N1-N21油藏北区油气从东部和南部注入,并向西部和北部方向运移。根据油气运移方向认为,两个油藏的原油都来自茫崖凹陷和尕斯断陷;但是,由中性含氯化合物总丰度在两个油藏之间的差异可知,它们具有不同的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含氮化合物 E3^1油藏 原油 油气运移 尕斯库勒油田 油藏地球化学 油气充注 点位 藏北 分馏效应
下载PDF
原油运移过程中的氮同位素分馏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传平 梅博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1-205,共5页
辽河高升油田和塔里木轮南14井为实例,探索了原油横向和纵向运移过程中氮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初步探讨了原油中含氮有机化合物的运移机制。在莲花油层中,原油沿横向运移约10km后,δ15N值由12.80‰逐渐变化为11.07‰,下降了1.73‰。在轮南1... 辽河高升油田和塔里木轮南14井为实例,探索了原油横向和纵向运移过程中氮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初步探讨了原油中含氮有机化合物的运移机制。在莲花油层中,原油沿横向运移约10km后,δ15N值由12.80‰逐渐变化为11.07‰,下降了1.73‰。在轮南14井由下至上753m厚的五个油层中,原油δ15N值由0.24‰逐渐变化到-2.95‰,下降了3.19‰。两个实例均表明,原油的运移过程会引起δ15N值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二次运移 氮同位素 分馏效应 运移机制
下载PDF
大宛齐原油金刚烷类化合物及其在油气运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任康绪 黄光辉 +4 位作者 肖中尧 张敏 张宝收 魏红兴 马志远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2期27-31,88,共5页
大宛齐油田是一个以轻质油为主的油田。原油中生物标志化合物浓度低,中性含氮化合物丰度同样较低,这给原油运移特征的研究带来了困难。研究表明,该油田原油中普遍存在一类热稳定性极高的化合物,即金刚烷类化合物,包括金刚烷和双金刚烷... 大宛齐油田是一个以轻质油为主的油田。原油中生物标志化合物浓度低,中性含氮化合物丰度同样较低,这给原油运移特征的研究带来了困难。研究表明,该油田原油中普遍存在一类热稳定性极高的化合物,即金刚烷类化合物,包括金刚烷和双金刚烷类化合物。系列样品色谱分析表明,该油田不同结构的化合物,其色谱保留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利用色谱保留行为与地层色层效应在原理上的相似性,用不同结构的金刚烷类化合物的比值研究了原油运移分馏效应,结果表明该油田金刚烷类运移参数具有较好的分布规律:总体上,随油藏埋深变浅,金刚烷类运移参数增加,表明原油主要存在纵向上的运移过程;在深大断裂发育区域,存在运移参数的低值分布区;平面上,运移参数自深大断裂附近由南向北增加,这种规律提供了该油田原油存在自南向北运移的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大宛齐油田 金刚烷类化合物 运移参数 分馏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