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化钾生产中分解工序对钾收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刁祥瑞 朱翠琴 +2 位作者 朱金义 王石军 程芳琴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1-35,共5页
正浮选法生产氯化钾其钾离子收率低,主要影响因素为分解工序的原矿类型、加水量和温度等。以实际生产为基础,以分解工序为对象,研究影响产品质量、钾收率的各因素,并针对不同的原矿做尾液回用实验。结果表明:当分解完成母液点相同时,原... 正浮选法生产氯化钾其钾离子收率低,主要影响因素为分解工序的原矿类型、加水量和温度等。以实际生产为基础,以分解工序为对象,研究影响产品质量、钾收率的各因素,并针对不同的原矿做尾液回用实验。结果表明:当分解完成母液点相同时,原矿的钠钾比越大,产品质量越低,二者呈对数关系;原矿的镁钾比越大,钾收率越低,二者呈线性关系;钾收率随分解工序加水量增大而降低,原矿的镁钾比越大,钾收率随加水量增大而降低的幅度就越大;尾液回用时,因原矿的氯化镁与(氯化钾+氯化钠)的质量比不同,要使原矿在15 m in内完全分解,需控制不同的母液点;当加水量相同时,原矿的镁钾比越大,随温度升高钾收率降低的幅度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钾 钾回收率 分解工序
下载PDF
大型沉降槽浮游物控制研究及应用
2
作者 李俊福 杨成龙 +2 位作者 张云峰 杨敬 赵粉 《云南冶金》 2024年第2期192-196,共5页
针对拜耳法生产中大型沉降槽在分解工序上存在浮游物偏高的问题,投用了两台沉降槽,采取了进料出料方式改造、增加物料沉降时间、降低沉降槽耙机控制扭矩等措施,将分解工序浮游物由原来的5 g/L降低至1 g/L以下,回收氢氧化铝产生经济效益... 针对拜耳法生产中大型沉降槽在分解工序上存在浮游物偏高的问题,投用了两台沉降槽,采取了进料出料方式改造、增加物料沉降时间、降低沉降槽耙机控制扭矩等措施,将分解工序浮游物由原来的5 g/L降低至1 g/L以下,回收氢氧化铝产生经济效益260万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耳法 氧化铝 大型沉降槽 分解工序 浮游物 沉降效果
下载PDF
中间降温在连续种分分解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玉玲 朱怀忠 周丽玮 《现代技术陶瓷》 CAS 2005年第2期27-29,共3页
采用拜耳法、用印尼宾坦矿生产氧化铝,在种分分解工序采用一段分解工艺,为适应市场竞争以及高产低耗的需要,在国内首先采用了分解过程“螺旋板中间降温”工艺,并不断地进行改进,不仅得到了较好的分解率,而且在提高氧化铝质量方面也起到... 采用拜耳法、用印尼宾坦矿生产氧化铝,在种分分解工序采用一段分解工艺,为适应市场竞争以及高产低耗的需要,在国内首先采用了分解过程“螺旋板中间降温”工艺,并不断地进行改进,不仅得到了较好的分解率,而且在提高氧化铝质量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解过程 中间降温 种分 应用 分解工艺 分解工序 高产低耗 市场竞争 氧化铝 拜耳法 螺旋板 分解
下载PDF
氧化铝分解工序的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
4
作者 陈湘辉 刘铸战 《电气传动自动化》 2000年第5期34-35,共2页
介绍了计算机检测与控制技术在氧化铝分解工序的运用 ,对分解的几个重要参数———温度、压力、液位、密度和电导实施闭环自动控制。采用先进的人机协能智能控制、固含模糊控制、自适应PID控制等技术 ,构成全面生产管理系统。系统投运... 介绍了计算机检测与控制技术在氧化铝分解工序的运用 ,对分解的几个重要参数———温度、压力、液位、密度和电导实施闭环自动控制。采用先进的人机协能智能控制、固含模糊控制、自适应PID控制等技术 ,构成全面生产管理系统。系统投运后 ,产生显著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分解工序 自动检测 控制系统 模糊控制
下载PDF
分解工序粒度控制措施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池清泉 张向南 张继伟 《中国金属通报》 2022年第13期174-176,共3页
提高产品质量,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企业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要。近年来氧化铝的贸易中氧化铝细粒子越来越少。一般对氧化铝的粒度要求是小于45μm的含量要小于15%。分解工序产出的氢氧化铝... 提高产品质量,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企业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要。近年来氧化铝的贸易中氧化铝细粒子越来越少。一般对氧化铝的粒度要求是小于45μm的含量要小于15%。分解工序产出的氢氧化铝粒度指标一般小于45μm的粒度含量为5%~10%。由于原材物料、生产工艺、控制措施等的差异,结果差别较大,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本文主要对共性因素和控制措施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氧化铝粒度 分解工序 控制措施
下载PDF
常压脱硅生产种分精液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宝民 彭志宏 《有色金属工业》 2005年第7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常压脱硅 精液 试验研究 分解工序 产品质量要求 种分分解 2002年 生产过程 脱硅工艺 间接加热 直接加热 粗液脱硅 硅量指数 蒸汽消耗 氢氧化铝 预热温度 生产成本 烧结法 碳酸化 A/S 实验室
下载PDF
MTC/TEC溶液循环改良C法尿素工艺设计浅析
7
作者 张炯 《川化》 1995年第1期18-20,共3页
我厂7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溶液全循环改良C法(TR-CI法)虽已不是当前最经济的尿素工艺,目前已为80年代初由MTC/TEC自身开发的ACES工艺所取代,但作为尿素生产一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工艺,了解和掌握其特点和设计意图,取其精华。
关键词 尿素 TR-CI法 合成工序 分解工序
下载PDF
浅析铝酸钠分解工序晶粒附聚
8
作者 李栋伟 陈泽成 《中国金属通报》 2018年第11期89-89,91,共2页
分解工序是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关键环节,铝酸钠溶液在分解工序的作业效果对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以及经济指标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分解工序除了晶体自身的长大之外在一定的搅拌下溶液中直径小于20μm的颗粒也会附聚在直径较大的颗粒上,晶体自... 分解工序是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关键环节,铝酸钠溶液在分解工序的作业效果对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以及经济指标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分解工序除了晶体自身的长大之外在一定的搅拌下溶液中直径小于20μm的颗粒也会附聚在直径较大的颗粒上,晶体自身的长大与晶粒的附聚共同作用使氢氧化铝的结晶变粗,本文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对分解工序的晶粒附聚进行了介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 分解工序 晶粒附聚
下载PDF
钽铌厂矿石分解工序含氟废水处理试验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水芳 陈学泽 +1 位作者 王元兰 谭晓燕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98-100,共3页
 以CaCl2为沉淀剂,加入适量FeCl3作絮凝剂,对钽铌厂矿石分解工序含氟量为1596mg/L的碱性废水进行除氟试验.研究了Ca2+/F-摩尔比、絮凝剂种类、絮凝剂用量、废水pH值、混凝搅拌时间等因素对水中残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按Ca2+/F-摩尔比为...  以CaCl2为沉淀剂,加入适量FeCl3作絮凝剂,对钽铌厂矿石分解工序含氟量为1596mg/L的碱性废水进行除氟试验.研究了Ca2+/F-摩尔比、絮凝剂种类、絮凝剂用量、废水pH值、混凝搅拌时间等因素对水中残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按Ca2+/F-摩尔比为3加入CaCl2,按30mg/L加入FeCl3,混凝搅拌5min,静置1h后,废水含氟量可降至8.1mg/L,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钽铌厂废水 矿石分解工序 含氟废水 废水处理 沉淀剂 絮凝剂 残氟量
下载PDF
可分解工序的顺序优化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孔峰 刘鸿雁 乞建勋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4年第4期381-384,共4页
利用工序的可分解性,提出将资源限制项目计划管理中的工序分解后,再进行网络优化的思想,分析了分解后工序的时间参数的特点,并给出了将可分解平行工序改为顺序工序的一种顺序排序优化方法。
关键词 项目管理 工序排序优化 分解工序
原文传递
利用彻底碳分回收物生产固体铝酸钠试验研究
11
作者 焦淑红 邹若飞 郭晋梅 《安徽化工》 CAS 2004年第3期47-48,共2页
结合彻底碳分回收物的物化特性以及固体铝酸钠的性能与用途,研究了该回收物转化为固体铝酸钠的方式,并分析了此项措施的实施将对烧结法工艺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回收物 烧结法工艺 氧化铝 固体铝酸钠 碳酸化分解工序 碳分母液
下载PDF
基于机动时间的可分解平行工序顺序优化研究
12
作者 李星梅 乞建勋 牛东晓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2007年第5期88-93,共6页
平行工序的顺序优化是解决资源有限项目进度计划问题的最有效、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对于该类问题的研究目前主要基于工序的不可分解性,而现实情况下有些工序是任意可分的。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了最小路长定理,在其基础上,建立了任意可分... 平行工序的顺序优化是解决资源有限项目进度计划问题的最有效、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对于该类问题的研究目前主要基于工序的不可分解性,而现实情况下有些工序是任意可分的。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了最小路长定理,在其基础上,建立了任意可分的两个平行工序调整为顺序工序的亏值模型,并进行了理论证明,此外,针对从n个可分解平行工序中选取一个与指定工序调整为顺序工序的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已给亏值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优化算法,越是大型网络,该方法的优越性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管理 工序排序优化 机动时间 分解工序
下载PDF
利用亚硫酸镁制硫酸与氧化镁技术
13
作者 吕天宝 《硫酸工业》 CAS 2017年第4期35-35,共1页
亚硫酸镁的分解是制硫酸技术的关键,在进行煅烧分解前必须烘干,因此采用打撒烘干机,烘干成无水亚硫酸镁后,再进入分解工序,亚硫酸镁在750—800℃时大量分解成SO2和MgO。含SO2气体去制硫酸,MgO返回再进行脱硫。加热分解方法有2种... 亚硫酸镁的分解是制硫酸技术的关键,在进行煅烧分解前必须烘干,因此采用打撒烘干机,烘干成无水亚硫酸镁后,再进入分解工序,亚硫酸镁在750—800℃时大量分解成SO2和MgO。含SO2气体去制硫酸,MgO返回再进行脱硫。加热分解方法有2种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硫酸镁 技术 氧化镁 SO2气体 利用 煅烧分解 烘干机 分解工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