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化空间” 被引量:333
1
作者 向云驹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88,共8页
"文化空间"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或主要的样式来表述与认定的。这使"文化空间"同时具有了一种类型学的意义。首先"文化空间"的意义、性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具有同一性;其次&q... "文化空间"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或主要的样式来表述与认定的。这使"文化空间"同时具有了一种类型学的意义。首先"文化空间"的意义、性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具有同一性;其次"文化空间"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其存在的核心价值和理论依据在于它完整地、综合地、真实地、生态地、生活地呈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学
下载PDF
痔的现代概念 被引量:197
2
作者 张东铭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解剖 现代概念 病因 分类学 治疗
原文传递
中国兽类名录(2021版) 被引量:130
3
作者 魏辅文 杨奇森 +27 位作者 吴毅 蒋学龙 刘少英 李保国 杨光 李明 周江 李松 胡义波 葛德燕 李晟 余文华 陈炳耀 张泽钧 周材权 吴诗宝 张立 陈中正 陈顺德 邓怀庆 江廷磊 张礼标 石红艳 卢学理 李权 刘铸 崔雅倩 李玉春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7-501,共15页
中国是全球兽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掌握我国兽类物种多样性和分类地位是兽类学研究的基础前提,也是科学保护野生种群的前提。为厘清中国兽类的物种数量及分类地位等关键分类学信息,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组织国内长期致力于兽... 中国是全球兽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掌握我国兽类物种多样性和分类地位是兽类学研究的基础前提,也是科学保护野生种群的前提。为厘清中国兽类的物种数量及分类地位等关键分类学信息,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组织国内长期致力于兽类各类群分类的科学研究人员,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的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证据,综合现代兽类分类学家意见,经编委会充分讨论,形成了最新的中国兽类名录,包括我国现阶段兽类12目59科254属686种。该中国兽类名录使用基于系统发生关系的分类系统,并对物种有效性进行了充分慎重的确认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物种数目 分类学 名录 中国
下载PDF
ICTV第八次报告的最新病毒分类系统 被引量:87
4
作者 洪健 周雪平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6年第1期84-96,共13页
关键词 病毒 分类学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
下载PDF
玛咖的植物学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100
5
作者 余龙江 金文闻 +1 位作者 吴元喜 兰文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5期71-74,共4页
本文对南美安第斯山区重要的药用植物玛咖 (Maca)的分类学、植物学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为研究和开发利用玛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玛咖(Maca) 安第斯山区 分类学 成分 药理作用 开发应用
下载PDF
中国两栖、爬行动物更新名录 被引量:91
6
作者 王剀 任金龙 +8 位作者 陈宏满 吕植桐 郭宪光 蒋珂 陈进民 李家堂 郭鹏 王英永 车静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9-218,共30页
本文在2015年发表的爬行动物名录及同年《中国两栖类信息系统》发布的两栖动物名录的基础上,通过整理新发表的分类学研究及先前名录遗漏的部分早期文献,更新了截至2019年底中国现生本土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名录。2015–2019年间,中国两... 本文在2015年发表的爬行动物名录及同年《中国两栖类信息系统》发布的两栖动物名录的基础上,通过整理新发表的分类学研究及先前名录遗漏的部分早期文献,更新了截至2019年底中国现生本土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名录。2015–2019年间,中国两栖动物新记录1科,新描述2属,恢复1属有效性,新记录1属,新描述或恢复有效种74种,新增国家纪录18种;另6属、8种的有效性未得到近年研究证据支持(在此视为次定同物异名而未做收录,后同)。同期,中国爬行动物新恢复5科,新描述1亚科,新描述1属,恢复3属有效性,新记录3属,新描述、恢复或提升有效种43个,新增国家纪录10种;另有5属、4种的有效性未得到近年研究证据支持,并移除1属、4种在我国的分布纪录。此外,通过整理2015年前文献,爬行动物增补3属,提升3亚种至种级地位,增补国家新纪录3种,另有3属、2种的有效性未得到近年研究证据支持,同时移除1种在我国的分布纪录。综上,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记录现生本土两栖动物3目13科62属515种(蚓螈目1科1属1种,有尾目3科14属82种,无尾目9科47属431种),爬行动物3目35科135属511种(鳄形目1科1属1种,龟鳖目6科18属34种,有鳞目蛇亚目18科73属265种、蜥蜴亚目10科43属211种)。此外,本文还对先前名录中部分爬行动物的中文名提出了修改建议,建议恢复部分物种的惯用中文名。2015–2019年,新物种及新纪录已知物种数量占现两栖、爬行动物物种总数的17.1%和10.2%。近年来,我国发表的两栖、爬行动物新物种和已知物种的新纪录数量持续增加,分类体系也在研究中不断完善,建议今后及时地进行阶段性总结,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讨论,以推动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生物多样性 新物种 名录 分类学 分类变动
原文传递
DNA条形码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75
7
作者 彭居俐 王绪桢 何舜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6-919,共4页
关键词 DNA条形码技术 分类学 物种鉴定
下载PDF
桦褐孔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9
8
作者 陈艳秋 李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4-127,共4页
概述了国内外桦褐孔菌的分类学、生态学、人工栽培及药用研究动态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桦褐孔菌 分类学 生态
下载PDF
中国鹅观草属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62
9
作者 蔡联炳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48-177,共30页
本文对中国鹅观草属Roegneria进行了分类修订,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系统。新系统包括19个新组合或新等级,并按照颖分组、芒分系的原则确认了中国该属植物4组、18系、79种、22变种,其中包括7新系、5新种和1新变种。此外,一些类群的省级分... 本文对中国鹅观草属Roegneria进行了分类修订,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系统。新系统包括19个新组合或新等级,并按照颖分组、芒分系的原则确认了中国该属植物4组、18系、79种、22变种,其中包括7新系、5新种和1新变种。此外,一些类群的省级分布新记录也在本文作了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鹅观草属 分类学
下载PDF
五种鲤科鱼类的RAPD分析兼论稀有鮈鲫的系统位置 被引量:47
10
作者 何舜平 汪亚平 陈宜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2-267,共6页
本文作者采用20个随机引物,对五种鲤科鱼类,即稀有鲫、中华细鲫、麦穗鱼、唐鱼和草鱼的基因组进行了DNA随机扩增分析(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即RAPD)。其目的是为了探讨稀有鲫的系统分类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物种... 本文作者采用20个随机引物,对五种鲤科鱼类,即稀有鲫、中华细鲫、麦穗鱼、唐鱼和草鱼的基因组进行了DNA随机扩增分析(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即RAPD)。其目的是为了探讨稀有鲫的系统分类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物种中,稀有鲫与中华细鲫和唐鱼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纲 鲤科 Ju鲫 RAPD 系统位置 分类学
下载PDF
DNA条形码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11
作者 程希婷 王爱民 +3 位作者 顾志峰 王嫣 战欣 石耀华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8-758,共11页
DNA条形码是应用有足够变异的标准化短基因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鉴定的新的生物身份识别系统。2003年,加拿大Guelph大学Hebert等首次正式提出了DNA条形码概念,2004年成立了生物条形码联盟,目前有来自50个国家的两百多个组织成为其成... DNA条形码是应用有足够变异的标准化短基因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鉴定的新的生物身份识别系统。2003年,加拿大Guelph大学Hebert等首次正式提出了DNA条形码概念,2004年成立了生物条形码联盟,目前有来自50个国家的两百多个组织成为其成员,2007年5月加拿大Guelph大学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DNA barcoding鉴定中心,2009年1月正式启动"国际生命条形码计划",中国科学院代表中国与加拿大、美国和欧盟共同为iBOL4个中心节点。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COⅠ具有引物通用性高和进化速率快等优点,是理想的动物DNA条形码,不过,COⅠ在植物中应用效果较差,因此,核糖体ITS序列和质体rbcL、matK和trnH-psbA等序列也相继被引入植物的DNA条形码研究。虽然DNA条形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巨大挑战,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NA条形码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是一种简便、高效、准确的物种鉴定技术,已经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前沿之一。本文从DNA条形码的开发、应用、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现状、DNA条形码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推动我国DNA条形码和分类学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分类学 物种鉴定
下载PDF
淫羊藿属植物中的黄酮类成分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52
12
作者 郭宝林 肖培根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28-243,共16页
用HPLC法研究了具8位异戊烯基的黄酮醇甙类(A类)及一般结构的黄酮醇甙类(B类)在淫羊藿属EpimediumL.中的存在和含量情况,得到一些具分类学意义的结论。1)依据化学成分可将Epimedium分为3群:A群,... 用HPLC法研究了具8位异戊烯基的黄酮醇甙类(A类)及一般结构的黄酮醇甙类(B类)在淫羊藿属EpimediumL.中的存在和含量情况,得到一些具分类学意义的结论。1)依据化学成分可将Epimedium分为3群:A群,主要含A类成分;B群,主要含B类成分;AB群,两类化合物含量都高。B群的8个类群(种或亚种)有多项演化程度较高的形态特征,它可能是Epimedium发展演化中较为进化的一个分支群。AB群的种类为本属较原始的类群,因而在化学性状上有AB群→A群、AB群→B群的演化趋势,与形态演化趋势基本相关。A、B、AB群的划分与现有分类系统不一致,也与花粉、染色体C带的结果不很吻合。2)分布于地中海的E.alpinum因有较高含量的A2类成分(A类中4′OH的一类化合物)而体现了与中国的原始类群的一些联系。3)E.davidi和E.ecalcaratum的化学成分几乎相同,表明花瓣距的有无在Epimedium中的原始类群可能不具重要的分类价值。4)HPLC图谱为E.×fanjingshanense这一杂交种的亲本来源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本研究结果为建立一个合理的Epimedium的分类系统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属 黄酮类 分类学
下载PDF
原花青素的资源研究 被引量:51
13
作者 张小军 夏春镗 +1 位作者 吴建铭 谢正荣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54-1160,共7页
原花青素是花青素类物质的缩合物,具有广泛的保健和医药功能。从不同资源或同种植物不同器官提取的原花青素其组分与结构都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功能也有差异。本文从分类学角度分析了原花青素资源的分布,对一些重要资源进行评价和分析,并... 原花青素是花青素类物质的缩合物,具有广泛的保健和医药功能。从不同资源或同种植物不同器官提取的原花青素其组分与结构都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功能也有差异。本文从分类学角度分析了原花青素资源的分布,对一些重要资源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提出了"大科寻新,小科考量"的研究开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分类学 资源 收率 分布
下载PDF
几何非光滑生物体表形态的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39
14
作者 丛茜 任露泉 +3 位作者 吴连奎 陈秉聪 李安珙 胡阿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12,共6页
生物体表几何非光滑的实地观察分析和分类,是非光滑表面减粘降阻仿生研究的基础环节之一。本文在实地观察、采集大量粘湿环境土壤动物的基础上,利用电镜分析技术,根据表面几何形态的不同,全面地进行了典型生物体表非光滑形态的分类研究... 生物体表几何非光滑的实地观察分析和分类,是非光滑表面减粘降阻仿生研究的基础环节之一。本文在实地观察、采集大量粘湿环境土壤动物的基础上,利用电镜分析技术,根据表面几何形态的不同,全面地进行了典型生物体表非光滑形态的分类研究,并以生态学的观点初步探讨了其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 非光滑表面 分类学 减粘降阻
下载PDF
蜱类系统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5
作者 杨晓军 陈泽 刘敬泽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41-949,共9页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蜱的编目和分类及系统发育和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软蜱科(Argasidae)说明了属的变动;硬蜱科(Ixodidae)介绍了璃眼蜱亚科(Hyalomminae)和凹沟蜱亚科(Bothriocrotoninae)以及相应变动的属(新建的凹沟蜱属Bothriocroto...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蜱的编目和分类及系统发育和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软蜱科(Argasidae)说明了属的变动;硬蜱科(Ixodidae)介绍了璃眼蜱亚科(Hyalomminae)和凹沟蜱亚科(Bothriocrotoninae)以及相应变动的属(新建的凹沟蜱属Bothriocroton和须角蜱属Cornupalpatum,合并的牛蜱属Boophilus、暗眼蜱属Anocentor和盲花蜱属Aponomma)。根据新的分类变更对已知种类进行了分析。至2006年,世界已知蜱类有3科18属897种,中国有2科10属119种。阐明了有关蜱类系统发育研究的主要观点,并讨论了其不足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把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数据结合在一起的全证据方法,并结合蜱类和不同宿主之间的关系、动物地理学、古生物学以及比较寄生虫学的资料,成为解决蜱类系统发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学 系统 编目 分类订正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山茶属古茶组和金花茶组的分类学问题 被引量:47
16
作者 闵天禄 张文驹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1-15,共15页
本文重点讨论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 H.T.Chang的分类学位置。通过对金花茶C chrysantha(Hu)Tuyama、亮叶离蕊茶C.nitidissima Chi和分布于越南北部的多瓣山茶C petelotii(Merr.)Sealy的模式标本和原始材料的研究考订,确认金花茶的拉... 本文重点讨论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 H.T.Chang的分类学位置。通过对金花茶C chrysantha(Hu)Tuyama、亮叶离蕊茶C.nitidissima Chi和分布于越南北部的多瓣山茶C petelotii(Merr.)Sealy的模式标本和原始材料的研究考订,确认金花茶的拉丁名称应进一步更正为C petelotii(Merr.)Sealy.对古茶组Sect.Archecamellia Sealy和金花茶组的特征性状的比较分析表明,J.R.Sealy以C.petelotii(Merr.)Sealy为模式建立的古茶组是一个自然类群,金花茶组和J.R.Sealy的古茶组之间分类学特征相同,两组的模式同为一种一—C.petelotii,从而认为金花茶组不能成立,被首次归并到古茶组中。同时认为《山茶属植物的系统研究》一书改变了古茶组的分类学概念和转移了组的模式是不妥的。通过研究,确认古茶组共有16种和3变种, 除原古茶组的7种外,包括连蕊茶组Sect.Theopsis中的C.indochinensis和金花茶组中6种和3变种被转移到本组之中,以及本文提出的两个新种。原金花茶组其余16种(包括未正式发表的4种)、2变种和3个变型均作为相应种或变种的同物异名归并。此外,还讨论了各种错误鉴定和有关分化与分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古茶组 金花茶组 分类学
下载PDF
分子分类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英培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子分类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即,(1)分子分类法的优点及其局限性;(2)分子树和物种树的关系;(3)分子钟与分子分类法的关系;(4)核酸序列数据与蛋白质序列数据之比较;(5)MP、NJ和ML法之比较;(... 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子分类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即,(1)分子分类法的优点及其局限性;(2)分子树和物种树的关系;(3)分子钟与分子分类法的关系;(4)核酸序列数据与蛋白质序列数据之比较;(5)MP、NJ和ML法之比较;(6)分子树的可靠胜。另外还简要介绍了两个分子分类软件,PHYLIP和CLUSTAL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分类 分子树 物种树 分类学
下载PDF
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8
作者 张维博 王家国 +4 位作者 李正阔 杨丽群 秦俭 向仲怀 崔红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838-2845,共8页
桑黄(phellinus)作为寄生在桑树上的真菌,在2 000多年前就有用作珍贵中药材的记载,在调节机体免疫、延缓衰老和抗肿瘤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功效。该文综合近几年国内外有关桑黄的分类学问题、活性成分、药效及其作用机制、提取工艺等方面的... 桑黄(phellinus)作为寄生在桑树上的真菌,在2 000多年前就有用作珍贵中药材的记载,在调节机体免疫、延缓衰老和抗肿瘤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功效。该文综合近几年国内外有关桑黄的分类学问题、活性成分、药效及其作用机制、提取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分类学 活性成分 抗肿瘤 药效机制 提取工艺
原文传递
关于库恩的“范式”——一种科学哲学与社会学交叉的视角 被引量:41
19
作者 郑杭生 李霞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2期119-126,共8页
库恩范式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是一个从客观主义逐渐走向相对主义的过程。最初 ,库恩从社会学、心理学和科学史的角度研究科学革命的结构 ,提出的范式主要指某个科学共同体接受的理论观点和研究假设 ,科学革命是新范式不断取... 库恩范式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是一个从客观主义逐渐走向相对主义的过程。最初 ,库恩从社会学、心理学和科学史的角度研究科学革命的结构 ,提出的范式主要指某个科学共同体接受的理论观点和研究假设 ,科学革命是新范式不断取代旧范式的过程。后来 ,库恩从分类学和语言学转向的角度探讨范式的相对性涵义 ,认为新范式并不比旧范式更接近真理 ,因为科学革命的核心是语言的改变 ,同时也是内涵于语言之中的关于自然界知识的改变 ;新旧范式在语言层次上 ,具有不可通约性、不可比较性、不可翻译性和不可交流性。了解库恩范式概念涵义的演变 ,可以使我们能拥有更为开阔的视角看待社会学的种种范式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恩 范式 专业母体 分类学 辞典
下载PDF
植物病原细菌分类最新进展 被引量:51
20
作者 冯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05-2314,共10页
随着人们对植物病原细菌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菌分类一直处于一个变化的过程。除了传统的属被拆分成若干个属以外,新属也不断增加,植物病原细菌属的数量已增至近40个。革兰氏阴性细菌中,传统的欧文氏菌属(Erwinia)又分出了4个属:果胶杆菌属... 随着人们对植物病原细菌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菌分类一直处于一个变化的过程。除了传统的属被拆分成若干个属以外,新属也不断增加,植物病原细菌属的数量已增至近40个。革兰氏阴性细菌中,传统的欧文氏菌属(Erwinia)又分出了4个属: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迪基氏菌属(Dickeya)、泛菌属(Pantoea)和布伦纳氏属(Brenneria),导致作物软腐病的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和黑腐果胶杆菌(P.atrosepticum)最初分别归在胡萝卜欧文氏菌胡萝卜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和黑腐亚种(subsp.atroseptica);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中分出了雷尔氏菌属(Ralstonia)、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和噬酸菌属(Acidovorax)。新种的命名更是层出不穷,迪基氏菌属中已陆续增至8个种,导致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和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病菌现名为玉米迪基氏菌(Dickeya zeae)。有些亚种或致病变种上升为种,导致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由燕麦噬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变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很多病原菌的学名经历了数次变更,棉花角斑病的病原原名为野油菜黄单胞菌锦葵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lvacearum)和柑橘黄单胞菌锦葵致病变种(X.citri pv.malvacearum),现为地毯草黄单胞菌锦葵致病变种(X.axonopodis pv.malvacearum)。革兰氏阳性细菌家族的成员也在不断壮大。国内学者在学名使用上存在落伍和不规范现象。论文对近年来植物病原细菌分类体系的变化进行了梳理,并呈现了新老拉丁文学名的变化过程。关注植物病原细菌分类学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的研究工作与国际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细菌 分类学 最新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