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62例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45耳,对照组49耳),...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62例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45耳,对照组49耳),观察组采用腺样体切除术及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腺样体切除术及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治疗。术后根据临床表现、纯音听阈测定、声导抗测试结果综合判断疗效,纯音听阈提高10 d B HL以上、鼓室导抗图为A型或C型为有效。结果 2组随访时间分别为(42.3±12.7)周、(40.6±13.1)周(t=0.518,P=0.6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效率高[86.7%(39/45)vs.69.4%(34/49),χ2=4.037,P=0.045],术后并发症少[8.9%(4/45)vs.28.6%(14/49),χ2=5.870,P=0.015],复发率低[2.2%(1/45)vs.16.3%(8/49),χ2=3.884,P=0.049]。结论腺样体切除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视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同中耳的化脓性炎症不同的是其通常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本病发病机制复杂,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及颅面部畸形等多种因素相关,治疗手段也...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同中耳的化脓性炎症不同的是其通常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本病发病机制复杂,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及颅面部畸形等多种因素相关,治疗手段也因病因不同而方式多样。本文就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式的新进展作一综述。展开更多
前言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耳科疾病,是儿童听力损失的主要病因之一,学龄前儿童是高发人群^([1-4])。其病因学与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急性期可出现耳痛、耳鸣、耳闷、自听过强、耳内...前言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耳科疾病,是儿童听力损失的主要病因之一,学龄前儿童是高发人群^([1-4])。其病因学与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急性期可出现耳痛、耳鸣、耳闷、自听过强、耳内异常声响等症状。患儿言语表达能力有限,家长很难及时发现,故多就诊延迟。OME长期不愈可造成患儿言语发育迟缓、学习成绩下降等危害。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复发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经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的255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取出通气管后一年内复发者85例,未复发者170例。对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相关的可...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复发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经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的255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取出通气管后一年内复发者85例,未复发者170例。对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相关的可能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吸烟环境、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鼻-鼻窦炎、鼻腔结构异常、腺样体肥大或鼻咽淋巴组织增生、乳突气化情况、既往置管手术史、中耳通气管留置时间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反复呼吸道感染(χ^2=22.546,P=0.000)、慢性鼻-鼻窦炎(χ^2=5.211,P=0.023)、腺样体肥大或鼻咽淋巴组织增生(χ^2=10.338,P=0.002)、乳突气化不良(χ^2=15.196,P=0.000)、通气管留置时间(3~6月)(χ^2=11.347,P=0.001)对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龄、反复呼吸道感染(P=0.001,OR=2.992)、腺样体肥大或鼻咽淋巴组织增生(P=0.021,OR=2.198)、乳突气化不良(P=0.000,OR=3.433)、通气管留置时间(3~6 m)(P=0.010,OR=2.237)5个因素对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反复呼吸道感染对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影响有显著意义,腺样体肥大或鼻咽淋巴组织增生对学龄前儿童OME复发的影响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小龄、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鼻-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或鼻咽淋巴组织增生、乳突气化不良、通气管留置时间较短可能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主要因素。反复呼吸道感染对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较成人更为显著,腺样体肥大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最为明显。展开更多
最新的世界耳鼻咽喉科学联合会国际共识(2017,巴黎)中,将无任何耳部感染迹象的中耳积液称为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OME是儿童非常常见的疾病,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超过50%1岁以内的儿童以及60%2岁以内的...最新的世界耳鼻咽喉科学联合会国际共识(2017,巴黎)中,将无任何耳部感染迹象的中耳积液称为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OME是儿童非常常见的疾病,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超过50%1岁以内的儿童以及60%2岁以内的儿童均有相关病史。常规检查1~5岁儿童鼓膜发现15%~40%的儿童患有OME。OME患儿6.8%持续3个月以上,而5~7岁的儿童中有超过12.9%患OME。展开更多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指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和体征的中耳积液。该病在小儿耳鼻咽喉科临床中较常见,是儿童听力障碍和言语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一般认为,小儿OME的发生与咽鼓管结构和功能不良、微...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指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和体征的中耳积液。该病在小儿耳鼻咽喉科临床中较常见,是儿童听力障碍和言语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一般认为,小儿OME的发生与咽鼓管结构和功能不良、微生物(细菌、病毒、衣原体等)感染、免疫反应等有关。近来也有研究提示胃食管反流是其可能病因。比较本定义于传统分泌性中耳炎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差异。传统观念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62例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45耳,对照组49耳),观察组采用腺样体切除术及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腺样体切除术及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治疗。术后根据临床表现、纯音听阈测定、声导抗测试结果综合判断疗效,纯音听阈提高10 d B HL以上、鼓室导抗图为A型或C型为有效。结果 2组随访时间分别为(42.3±12.7)周、(40.6±13.1)周(t=0.518,P=0.6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效率高[86.7%(39/45)vs.69.4%(34/49),χ2=4.037,P=0.045],术后并发症少[8.9%(4/45)vs.28.6%(14/49),χ2=5.870,P=0.015],复发率低[2.2%(1/45)vs.16.3%(8/49),χ2=3.884,P=0.049]。结论腺样体切除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视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文摘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同中耳的化脓性炎症不同的是其通常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本病发病机制复杂,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及颅面部畸形等多种因素相关,治疗手段也因病因不同而方式多样。本文就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式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文摘前言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耳科疾病,是儿童听力损失的主要病因之一,学龄前儿童是高发人群^([1-4])。其病因学与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急性期可出现耳痛、耳鸣、耳闷、自听过强、耳内异常声响等症状。患儿言语表达能力有限,家长很难及时发现,故多就诊延迟。OME长期不愈可造成患儿言语发育迟缓、学习成绩下降等危害。
文摘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复发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经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的255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取出通气管后一年内复发者85例,未复发者170例。对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相关的可能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吸烟环境、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鼻-鼻窦炎、鼻腔结构异常、腺样体肥大或鼻咽淋巴组织增生、乳突气化情况、既往置管手术史、中耳通气管留置时间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反复呼吸道感染(χ^2=22.546,P=0.000)、慢性鼻-鼻窦炎(χ^2=5.211,P=0.023)、腺样体肥大或鼻咽淋巴组织增生(χ^2=10.338,P=0.002)、乳突气化不良(χ^2=15.196,P=0.000)、通气管留置时间(3~6月)(χ^2=11.347,P=0.001)对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龄、反复呼吸道感染(P=0.001,OR=2.992)、腺样体肥大或鼻咽淋巴组织增生(P=0.021,OR=2.198)、乳突气化不良(P=0.000,OR=3.433)、通气管留置时间(3~6 m)(P=0.010,OR=2.237)5个因素对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反复呼吸道感染对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影响有显著意义,腺样体肥大或鼻咽淋巴组织增生对学龄前儿童OME复发的影响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小龄、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鼻-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或鼻咽淋巴组织增生、乳突气化不良、通气管留置时间较短可能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主要因素。反复呼吸道感染对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较成人更为显著,腺样体肥大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最为明显。
文摘最新的世界耳鼻咽喉科学联合会国际共识(2017,巴黎)中,将无任何耳部感染迹象的中耳积液称为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OME是儿童非常常见的疾病,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超过50%1岁以内的儿童以及60%2岁以内的儿童均有相关病史。常规检查1~5岁儿童鼓膜发现15%~40%的儿童患有OME。OME患儿6.8%持续3个月以上,而5~7岁的儿童中有超过12.9%患OME。
文摘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指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和体征的中耳积液。该病在小儿耳鼻咽喉科临床中较常见,是儿童听力障碍和言语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一般认为,小儿OME的发生与咽鼓管结构和功能不良、微生物(细菌、病毒、衣原体等)感染、免疫反应等有关。近来也有研究提示胃食管反流是其可能病因。比较本定义于传统分泌性中耳炎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差异。传统观念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