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源通天河段辫状河道形态特征与变化规律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志威 吴叶舟 +2 位作者 胡旭跃 周银军 闫霞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11,共6页
长江源广泛发育辫状河道,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辫状河群,在水流泥沙与河床地形数据缺乏的条件下,长江源辫状河道形态的时空变化尚缺少研究。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研究长江源通天河局部辫状河段的平面形态特征与分汊强度的时空变化规... 长江源广泛发育辫状河道,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辫状河群,在水流泥沙与河床地形数据缺乏的条件下,长江源辫状河道形态的时空变化尚缺少研究。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研究长江源通天河局部辫状河段的平面形态特征与分汊强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87—2016年辫状河段的水域面积与河床面积之比在年内呈现单峰变化过程,即汛期4—9月份逐渐变大,非汛期10月—次年3月趋于变小至基本不变,而且近30 a有所增加,间接反映了长江源径流量增加的趋势。辫状河段的36个横断面的汊道数指数和汊道长度指数分别为4~10和5~12,在1994,2005,2015年其均值几乎维持不变,表明此辫状河段的整体形态具有自相似性且河型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道 形态变化 水域面积 强度 遥感影像 长江源 通天河
下载PDF
黄河源区达日河段辫状-分汊河道形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辅萍 李志威 胡旭跃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46,共7页
黄河源干流的达日河段是卵砾石河床的辫状-分汊河道,其限制性的单一河段与不稳定的多汊段交替出现,后者的洲滩与汊道变化频繁,研究其形态变化及稳定性具有较重要意义。通过分析1987-2016年Landsat和Google Earth遥感影像,选取6个区域的... 黄河源干流的达日河段是卵砾石河床的辫状-分汊河道,其限制性的单一河段与不稳定的多汊段交替出现,后者的洲滩与汊道变化频繁,研究其形态变化及稳定性具有较重要意义。通过分析1987-2016年Landsat和Google Earth遥感影像,选取6个区域的典型群体沙洲或江心洲,得到河段内汊道数的时空变化过程,其中1987-2004年汊道数波动较小,2004-2016年由于径流量增加使得汊道数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空间上汊道数受到河宽和节点的双重约束,节点的纵向间距小于10 km时,节点间距越小,汊道数越少;节点的纵向间距大于10 km,河宽越大,汊道数较多。达日河段的水流切割沙洲和汊道淤积交替进行,使辫状-分汊河段的平面形态变化剧烈且频繁,变化周期小于10 a,但某些最稳定的江心洲可保持30 a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 辫状河道 河道 强度 形态变化 河道稳定性
下载PDF
长江源辫状河群相似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志威 吴叶舟 +1 位作者 胡旭跃 闫霞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20,共8页
长江源干支流的不同尺度辫状河道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辫状河群,其形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值得探讨。采用Landsat遥感影像对长江源辫状河群内部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同处于长江源干支流的辫状河群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分汊强度与河段宽度具有强... 长江源干支流的不同尺度辫状河道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辫状河群,其形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值得探讨。采用Landsat遥感影像对长江源辫状河群内部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同处于长江源干支流的辫状河群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分汊强度与河段宽度具有强相关性,同时期的冰川下游辫状河道之间以及非冰川下游辫状河道之间,分汊强度与河段宽度之比接近。辫状河道的水域-河道面积比增加达到0.5时,分汊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而且只有径流量最大的7-8月份分汊强度才可能出现减小,此时大部分沙洲已淹没。冰川下游与非冰川的辫状河道相比,由于温度低、流量小和坡降大,其河道形状多为梭形,且同时期汊道密度和横向摆动幅度更小,汊道稳定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 辫状河群 强度 形态相似性 遥感影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