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73
1
作者 黄希庭 李伯约 张志杰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9,共5页
在存储容量模型、加工时间模型和变化 /分割模型等国外时间认知理论模型研究的基础上 ,黄希庭等分别从短时距、长时距和时间知觉阈限等方面 ,采用模糊统计、多因素设计等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人类的时间认知不但存在... 在存储容量模型、加工时间模型和变化 /分割模型等国外时间认知理论模型研究的基础上 ,黄希庭等分别从短时距、长时距和时间知觉阈限等方面 ,采用模糊统计、多因素设计等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人类的时间认知不但存在分段性 ,而且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结合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结果 ,黄希庭等提出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的理论构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时间认知 分段综合模型 成人
下载PDF
时间记忆的理论与实验范型 被引量:18
2
作者 黄希庭 郑涌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01-205,255,共6页
从时距、时点和参照时间三个方面评述了70年代至今所提出的9种时间记忆理论,分析了时间记忆实验在操作任务、实验维度和实验指标上的范型,进而提出了分段综合的研究构想。
关键词 时间记忆 分段综合模型
下载PDF
重复启动对时序知觉和时距知觉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锋 赵国祥 黄希庭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96-1302,共7页
采用时序判断和时距估计任务,探讨重复启动对时序知觉和时距知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时序判断中,当未启动的靶刺激先出现时出现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启动的靶刺激被知觉为早出现;在启动的靶刺激先出现时产生了启动效应的反转,启动的靶刺激... 采用时序判断和时距估计任务,探讨重复启动对时序知觉和时距知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时序判断中,当未启动的靶刺激先出现时出现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启动的靶刺激被知觉为早出现;在启动的靶刺激先出现时产生了启动效应的反转,启动的靶刺激被知觉为后出现。在时距估计中,启动条件下的两个靶刺激之间的时距长度被知觉为显著长于未启动条件下的时距长度。因此,在同一时间历程中,重复启动对时序知觉和时距知觉都存在显著影响,启动刺激所引发的表征激活和反应抑制双加工过程在时序知觉中是按照表征匹配机制、在时距知觉中是基于唤醒机制起作用,这为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的理论构想提供了支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知觉 时距估计 重复启动 分段综合模型
下载PDF
聋生1秒以下与以上的视时距知觉研究
4
作者 张锋 尹华站 +3 位作者 靳凯歌 臧鑫磊 朱芷毅 赵俊峰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7-465,共9页
采用时距二分任务,探讨聋生在视觉通道的1s以下和1s以上时距知觉的特点。结果发现,在1s以下条件下,聋生时距判断准确性低于普通学生;聋生CNV峰值与LPCt波幅低于普通学生,CNV潜伏期短于普通学生,LPCt峰值潜伏期长于普通学生。在1s以上条... 采用时距二分任务,探讨聋生在视觉通道的1s以下和1s以上时距知觉的特点。结果发现,在1s以下条件下,聋生时距判断准确性低于普通学生;聋生CNV峰值与LPCt波幅低于普通学生,CNV潜伏期短于普通学生,LPCt峰值潜伏期长于普通学生。在1s以上条件下,聋生时距判断准确性高于普通学生;聋生N1、P2、CNV与LPCt成分各项指标与普通学生均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听觉丧失损伤了聋生1s以下的时距记忆与决策过程,支持了普遍缺陷假设;但听觉丧失未对聋生1s以上时距加工产生显著影响,支持了感觉补偿机制。因此,时距长度在听觉丧失对视觉时距知觉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为时间认知的分段综合模型提供了新的支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聋生 时距知觉 普遍缺陷假设 感觉补偿机制 分段综合模型
原文传递
时间知觉的理论模型与展望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有国 黄希庭 +1 位作者 尹天子 张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33,222,共8页
时间知觉包括时距知觉和时序知觉。时距知觉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起搏器-累加器模型、资源分配模型、记忆衰减模型和状态依赖网络模型;时序知觉的认知机制主要包括:中枢计时机制、特定特征机制和信息强度假设;同时考虑时距和时序加工的... 时间知觉包括时距知觉和时序知觉。时距知觉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起搏器-累加器模型、资源分配模型、记忆衰减模型和状态依赖网络模型;时序知觉的认知机制主要包括:中枢计时机制、特定特征机制和信息强度假设;同时考虑时距和时序加工的综合模型包括:层级周期振荡模型和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未来将在探明时间知觉与意识的关系、扩展时间知觉的应用领域以及多学科交叉和多方法结合探索机理上可能有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知觉 时距 时序 理论模型 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
下载PDF
1~6秒时距认知分段性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尹华站 李丹 +1 位作者 陈盈羽 黄希庭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19-1129,共11页
时距认知分段性指不同长度时距的加工机制和表征方式是不同的。以往研究者对1 s以上时距认知的分段性仍存在分歧,为了探讨这一主题,本研究设计了实验1和实验2。实验1采用时间复制任务比较高、低工作记忆容量被试在完成1~6 s视、听时距... 时距认知分段性指不同长度时距的加工机制和表征方式是不同的。以往研究者对1 s以上时距认知的分段性仍存在分歧,为了探讨这一主题,本研究设计了实验1和实验2。实验1采用时间复制任务比较高、低工作记忆容量被试在完成1~6 s视、听时距加工的成绩,结果发现,时距长度与工作记忆容量或通道均存在交互作用,被试在复制1 s、2 s的平均复制时距、复制比率及变异系数没有随工作记忆容量或通道而变化,而复制3 s、4 s、5 s及6 s时,高WMC组较低WMC组或听觉组较视觉组,平均复制时距显著更长、复制比率显著更高、变异系数显著更小。实验2采用时间产生任务比较高、低工作记忆容量被试在完成1~6 s视、听时距加工的成绩,结果也发现,时距长度与工作记忆容量或通道均存在交互作用,被试在产生1 s、2 s的平均产生时距、产生比率及变异系数没有随工作记忆容量或通道而变化,而产生3 s、4 s、5 s及6 s时,高WMC组较低WMC组或听觉组较视觉组,平均产生时距显著更短、产生比率显著更低、变异系数显著更小。这意味着1~6 s的时距认知存在分段性,大约2~3 s可能为分段临界点。时间认知的分段性可以用时间工作记忆说解释,该假说是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解释短时距加工分段性的具体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 工作记忆容量 视听通道 时间工作记忆说 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互联网使用条件下的时间记忆特点 被引量:5
7
作者 尹华站 黄希庭 李丹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362-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瘾者在互联网使用条件下的时间记忆特点。方法:先用网瘾倾向问卷筛选出被试,然后用实验法从秒和分两个级别的时间单位探索时间记忆特点。结果:大学生网瘾者在互联网使用条件下,进行秒级时间单位和分级时间单位的时距...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瘾者在互联网使用条件下的时间记忆特点。方法:先用网瘾倾向问卷筛选出被试,然后用实验法从秒和分两个级别的时间单位探索时间记忆特点。结果:大学生网瘾者在互联网使用条件下,进行秒级时间单位和分级时间单位的时距估计时,误差值普遍要大于非网瘾者,且明显表现出低估现象;大学生网瘾者时间估计误差值越大,时序判断越准确;大学生网瘾者时间估计在秒和分两级单位上的时间记忆特点不同。结论:大学生网瘾者和非网瘾者的时间记忆特点是不同的;大学生网瘾者的时间记忆特点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时间分段综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瘾者 时距记忆 时序记忆 时间分段综合模型
下载PDF
时间解释水平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6
8
作者 李丹 尹华站 李祚山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88-93,共6页
时间解释水平理论探讨了人们对未来事件的反应会随着距离现在的时间长度变化而变化的机制。该理论一方面架起了时间心理学与决策心理学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为人类的合理决策、最大收益提供了指导依据。文章首先介绍了时间解释水平理论... 时间解释水平理论探讨了人们对未来事件的反应会随着距离现在的时间长度变化而变化的机制。该理论一方面架起了时间心理学与决策心理学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为人类的合理决策、最大收益提供了指导依据。文章首先介绍了时间解释水平理论的产生基础,即客体相异论、行为确认论及行为阶段论等,然后阐释了时间解释水平的内涵:人们运用抽象的心理模型对远的未来事件进行表征,即高水平解释;而对近的未来事件的表征则运用具体的心理模型,即低水平解释,并从目标分类,行为描述,解释水平特征,视觉任务以及行为决策等领域的实证研究对该理论假设进行了检验,接着描述了对事件行为结果的预测和评价的应用研究,最后指出时间解释水平理论的机制问题、时间解释水平的分段数量和影响因素问题及过去时间解释水平效应问题是将来研究的突破口,且指明了对国内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折扣 时间解释水平理论 预测 评价 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
下载PDF
时间知觉的进程与源定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有国 袁宏 +1 位作者 黄希庭 刘光远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0,190,共10页
心理学家对时间认知的脑机制提出了三种基本的模型假设:特异化计时模型、分布网络计时模型和局部任务依赖的计时模型。本研究中三个实验分别在视觉、听觉和触觉通道,要求被试完成时间任务和非时间任务(颜色、音调和位置),同时记录错误... 心理学家对时间认知的脑机制提出了三种基本的模型假设:特异化计时模型、分布网络计时模型和局部任务依赖的计时模型。本研究中三个实验分别在视觉、听觉和触觉通道,要求被试完成时间任务和非时间任务(颜色、音调和位置),同时记录错误率、反应时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数据。探讨了不同感觉通道内时间知觉的进程以及源定位,检验以上三种基本的模型假设。ERP分析发现,不同通道时间任务与非时间任务诱发ERP的差异开始显著的时间点不一致,但视觉、听觉分离点与各自关联负变化(CNV)的始潜时接近,触觉分离点与CNV开始负走向的起始点接近。源定位分析发现,视觉、听觉和触觉时间知觉均激活了额叶、顶叶的部分区域,此外视觉时间知觉还激活了枕叶部分区域,听觉时间知觉还激活了颞叶部分区域。以上的结果提示,CNV可以作为反映不同通道时间知觉过程的指标。三种基本的模型均只能解释本研究的部分结果,时间知觉双加工模型可以对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知觉 进程 源定位 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 时间知觉双加工模型
下载PDF
时间加工分段性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0
作者 尹华站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43-747,共5页
为了探讨数秒内时间加工分段性问题,文章首先指出1/3、1/2、1及3秒分界点或者20-60毫秒和2-3秒时间窗分别是从"时间信息加工"和"信息加工的时间特性"角度区分时间加工分段性的重要常数,然后对这些常数进行了概述和... 为了探讨数秒内时间加工分段性问题,文章首先指出1/3、1/2、1及3秒分界点或者20-60毫秒和2-3秒时间窗分别是从"时间信息加工"和"信息加工的时间特性"角度区分时间加工分段性的重要常数,然后对这些常数进行了概述和评价,最后剖析了两种视角的区别和联系,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的时间特性 分界点 时间窗 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
下载PDF
回溯式时距估计的动态性及心理机制
11
作者 杨莲莲 黄希庭 +1 位作者 刘培朵 岳童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1-229,共9页
时间流逝过程中,回溯式时距估计动态性体现在短时延迟和长时发展两个方面。前者聚焦秒、分级的延迟,将其归为背景变化或由目标时距引发的认知差异;后者聚焦跨年龄(如婴儿、儿童到成年)的个体发展,认为主要是信息加工速度的差异。最后,... 时间流逝过程中,回溯式时距估计动态性体现在短时延迟和长时发展两个方面。前者聚焦秒、分级的延迟,将其归为背景变化或由目标时距引发的认知差异;后者聚焦跨年龄(如婴儿、儿童到成年)的个体发展,认为主要是信息加工速度的差异。最后,从综合视角出发,认为其动态性可能是由不同时距信息心理表征的差异造成的,这体现时间认知的分段综合性。未来需以时间流逝的动态视角开展回溯式时距估计的心理表征研究,深入探讨与目标时距紧密相关的计时策略在回溯式时距估计中的作用,并扩展年龄、人格类型等个体差异方面的动态特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溯式时距估计 动态性 延迟 个体发展 认知分段综合模型
下载PDF
时距估计干扰效应的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志杰 黄希庭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4-88,共5页
已有的研究从不同作业类型下的干扰效应和相关的理论解释两个方面对时距估计干扰效应进行了剖析 ,未来的研究应以分段 /综合模型为基础进行探讨 ,时距加工的认知神经研究促进了人们对时间信息加工实质的理解。
关键词 认知 人格特征 时距估计 干扰效应 双向干扰 加工资源 分段/综合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