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潘一东深井软岩巷道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沈景钊 杨张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29,32,共3页
针对潘一矿东区环形车场失修严重的问题,在现场观测的基础上,分析其破坏特征及其原因,论述了风井环形东场修复原则,提出采用锚网索和架棚分步联合支护技术进行巷道修复。工程实践表明,该套巷道修复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取得... 针对潘一矿东区环形车场失修严重的问题,在现场观测的基础上,分析其破坏特征及其原因,论述了风井环形东场修复原则,提出采用锚网索和架棚分步联合支护技术进行巷道修复。工程实践表明,该套巷道修复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软岩巷道 修复技术 锚网索支护 分步支护
下载PDF
弱胶结富水顶板留巷围岩变形特征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先龙 杨张杰 +1 位作者 钟会军 赵均 《能源与环保》 2019年第11期167-170,174,共5页
为解决弱胶结富水顶板双巷布置工作面留巷支护难题,以色连二矿12309辅助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开展了弱胶结富水顶板锚杆及锚索锚固性能试验,提出了以提高锚索锚固力为基础的分步支护与加固技术。通过巷道变形观测,分析了留巷围岩的变形特... 为解决弱胶结富水顶板双巷布置工作面留巷支护难题,以色连二矿12309辅助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开展了弱胶结富水顶板锚杆及锚索锚固性能试验,提出了以提高锚索锚固力为基础的分步支护与加固技术。通过巷道变形观测,分析了留巷围岩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留巷受本工作面采动影响主要为滞后影响,其中围岩变形剧烈影响区为工作面采后0~300 m区段,当留巷受下一个工作面采动影响时,其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较上一个工作面大幅降低,说明以提高锚索锚固力为基础的分步支护与加固技术是比较适合弱胶结富水顶板留巷的支护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富水顶板 留巷 分步支护 变形特征 围岩控制
下载PDF
深部煤巷掘锚一体化支护优化及安全保障技术
3
作者 潘辉 杨永刚 +1 位作者 杨磊 王雷斌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提高掘锚护一体机组在深部复杂条件的适用性,以丁集矿1242(3)试验巷道为研究背景,提出取消锚杆、锚索组合构件思路以解决钻机对孔困难难题,进一步提升掘支效率,并提出了掘锚机组条件下的巷道围岩“护表刚化-锚固强化-应力优化”一体... 为提高掘锚护一体机组在深部复杂条件的适用性,以丁集矿1242(3)试验巷道为研究背景,提出取消锚杆、锚索组合构件思路以解决钻机对孔困难难题,进一步提升掘支效率,并提出了掘锚机组条件下的巷道围岩“护表刚化-锚固强化-应力优化”一体化协同控制技术措施。巷道顶板采用钢筋网护表内衬10#菱形金属网,走向线性锚索束安全保障支护技术,煤柱帮采用关键部位补强、注浆加固等方案,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巷道平均圆班进尺由原来的6排增加至8排,显著提升了巷道掘支效率,减人增效效果显著,实现了丁集煤矿掘锚一体机组条件下的深井煤巷掘支优化及安全有效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顶板 双层网 掘锚一体化 注浆 分步支护
下载PDF
深埋隧洞分步支护合理支护时机的力学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周建 胡坚 +1 位作者 王浩 杨新安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5-152,共8页
针对深埋隧洞分步支护时机缺乏可靠的理论研究,借助支护形式为“初衬+锚杆+钢拱架+二衬”的复合式衬砌结构,建立隧洞力学模型,基于Mohr-Coulomb准则,考虑开挖“空间效应”、衬砌时效特性以及支护结构分步施加的时机,推导了隧洞开挖与支... 针对深埋隧洞分步支护时机缺乏可靠的理论研究,借助支护形式为“初衬+锚杆+钢拱架+二衬”的复合式衬砌结构,建立隧洞力学模型,基于Mohr-Coulomb准则,考虑开挖“空间效应”、衬砌时效特性以及支护结构分步施加的时机,推导了隧洞开挖与支护过程中塑性区应力、洞壁位移以及支护压力解析解。通过算例将该文理论成果与数值方法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另外,分析了隧洞支护过程中塑性区应力、洞壁位移、支护压力的变化情况并提出隧洞分步支护的合理支护时机。研究表明:支护结构施加过程中,围岩塑性区的径向应力逐渐加强,切向应力峰区向洞壁转移,塑性区厚度大幅降低,其中,锚杆和钢拱架作用明显;优化初支施加时机后,洞壁最大位移、二衬荷载分担比较算例分别减少27.4%、13.2%,并根据优化结果给出支护结构施加时刻的建议值。研究成果对长期困扰隧道工程界支护结构如何分步支护提供了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步支护时机 复合式衬砌 塑性区 洞壁位移 支护压力
下载PDF
潘一东深井软岩巷道修复技术研究
5
作者 高瑞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年第31期152-152,共1页
针对潘一矿东区环形车场失修严重的问题,在现场观测的基础上,分析其破坏特征及其原因,提出采用锚网索和架棚分步联合支护技术进行巷道修复。工程实践表明,该套巷道修复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关键词 深井高应力 锚网索支护 分步支护
下载PDF
煤矿深部岩巷围岩控制理论与支护技术 被引量:255
6
作者 袁亮 薛俊华 +1 位作者 刘泉声 刘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5-543,共9页
采用现场大规模地质调查与试验监测、实验室岩石力学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淮南矿区深部岩巷围岩的复杂赋存条件,提出了深部岩巷围岩分类标准体系。分析了其在高地应力、高渗透压力和高温度梯度("三... 采用现场大规模地质调查与试验监测、实验室岩石力学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淮南矿区深部岩巷围岩的复杂赋存条件,提出了深部岩巷围岩分类标准体系。分析了其在高地应力、高渗透压力和高温度梯度("三高")耦合作用下的变形破裂机理和稳定性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应力状态恢复改善、围岩增强、破裂固结与损伤修复、应力转移与承载圈扩大"4项基本原则的深部岩巷围岩稳定控制理论,提出了针对各类围岩进行深部岩巷围岩稳定控制的技术措施体系及分步联合支护理念,总结形成了淮南矿区深部岩巷围岩稳定与施工安全控制的成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岩巷 稳定性控制理论 分步联合支护 围岩分类 赋存条件 破裂机理
下载PDF
断层破碎带大断面巷道的安全监控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41
7
作者 刘泉声 张伟 +1 位作者 卢兴利 付建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54-1962,共9页
断层破碎带岩性复杂,巷道压力显现规律多变。对巷道过断层破碎带的监控量测能够及时掌握断层破碎带围岩的变形与支护结构受力信息,评价各种支护所取得的效果及判断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淮南矿区顾北煤矿南翼回风大巷穿越断层破碎带,区域... 断层破碎带岩性复杂,巷道压力显现规律多变。对巷道过断层破碎带的监控量测能够及时掌握断层破碎带围岩的变形与支护结构受力信息,评价各种支护所取得的效果及判断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淮南矿区顾北煤矿南翼回风大巷穿越断层破碎带,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受构造运动影响,围岩内赋存高水平地应力,巷道处于深部大规模松软围岩内。为研究施工期和运行期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演化规律,对围岩表面位移、深部位移、锚杆和锚索锚固力及支架压力的变化和分布规律进行监控量测。监测结果显示:(1)由于受F92大断层的水平剪切和挤压作用,与顶拱和两肩相比,巷道两帮的水平位移较大,而锚杆受力较小,锚固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在F92大断层附近增大了锚索和注浆的支护强度;(2)围岩表面位移和深部位移的监测结果均呈现"底臌变形大于两帮收敛大于拱顶下沉"的分布规律,显示出底板是巷道支护的薄弱环节,因而提出应用底角注浆锚管和帮脚锚杆抵抗底角应力集中区的剪切滑移,底板锚索和底板注浆增强加固底板,提高底板岩体抗剪强度的支护修改方案,底臌量得到有效控制;(3)U型钢支架压力的监测结果显示,围岩作用于U型钢支架上的压力仅为0~0.24MPa,远小于0.4MPa的支架设计承载能力,说明巷道稳定主要是依靠锚注支护来维护,而U型钢支架的作用主要是巷道施工过程中工作面的安全防护。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为巷道的信息化施工和设计方案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其监测分析成果也可为类似复杂条件下巷道的开挖支护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断层破碎带 分步联合支护 现场监测 稳定性分析 信息化施工
下载PDF
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耦合支护效应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85
8
作者 孟庆彬 韩立军 +3 位作者 张帆舸 张建 聂军委 文圣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24-1435,1444,共13页
巷道要经历开挖前稳定、开挖扰动、支护稳定或再破坏的演化过程,巷道稳定状态受原岩应力场-开挖扰动应力场-支护应力场相互作用的影响。采用FLAC^(3D)分析了不同预紧力与间排距条件下锚杆、锚索产生的围岩支护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定义了... 巷道要经历开挖前稳定、开挖扰动、支护稳定或再破坏的演化过程,巷道稳定状态受原岩应力场-开挖扰动应力场-支护应力场相互作用的影响。采用FLAC^(3D)分析了不同预紧力与间排距条件下锚杆、锚索产生的围岩支护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定义了围岩应力扩大系数k来表征围岩应力的扩散效果,揭示了锚杆、锚索预紧力耦合支护效应。针对朱集西矿深部巷道特征与地质条件,提出了锚网索喷+U型钢支架+注浆+底板锚注分步联合支护技术方案,开展了三维相似材料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支护技术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揭示了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与支护结构受力演化规律,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解决了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难题。监测结果表明,该联合支护方案有效地控制了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大变形与底臌,保证了巷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长期稳定及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力 软岩巷道 耦合支护效应 分步联合支护技术 相似材料模型试验
下载PDF
深部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71
9
作者 孟庆彬 韩立军 +3 位作者 张建 文圣勇 张帆舸 李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861-3872,共12页
针对深部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变形剧烈、底臌严重、流变性强、支护难等特点,基于巷道围岩松动圈地质雷达探测、收敛变形监测等地质力学测试技术,揭示深部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技术手段,从围岩强度... 针对深部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变形剧烈、底臌严重、流变性强、支护难等特点,基于巷道围岩松动圈地质雷达探测、收敛变形监测等地质力学测试技术,揭示深部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技术手段,从围岩强度特性、流变特性、巷道断面形状、软岩巷道群开挖相互影响、支护设计这5个方面分析深部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针对安徽省淮南市朱集西矿深部开拓巷道特征与工程地质条件,提出"锚网索喷+U型钢支架+注浆+底板锚注"分步联合支护技术方案;基于大型三维模型试验系统,验证分步联合支护技术方案的可行性;采用FLAC 3D研究分析不同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模拟验证分步联合支护方案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分步联合支护技术方案有效地控制了深部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的大变形与底臌,保证了巷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长期稳定及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高应力 破碎软岩巷道 变形破坏机理 分步联合支护
下载PDF
煤矿深部巷道破裂围岩非线性大变形及支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62
10
作者 刘泉声 卢兴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273-3279,共7页
针对淮南矿区顾北煤矿-648m水平南翼回风大巷围岩处于破裂状态,且表现出强烈非线性力学现象的特点,采用离散元计算软件UDEC,分析其变形破坏过程及非线性大变形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分步联合支护的技术方案进行支护,进而通过数值模... 针对淮南矿区顾北煤矿-648m水平南翼回风大巷围岩处于破裂状态,且表现出强烈非线性力学现象的特点,采用离散元计算软件UDEC,分析其变形破坏过程及非线性大变形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分步联合支护的技术方案进行支护,进而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控量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破裂围岩开挖后的变形破坏过程是一个渐近发展的过程,局部关键块体的垮落或滑移是导致其他部位失稳和巷道产生非线性大变形的主要原因;分步联合支护技术能实现巷道的长期稳定性,是一种有效控制深部巷道破裂围岩非线性大变形的支护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深部巷道 破裂围岩 关键块体 离散元法 非线性大变形 分步联合支护
下载PDF
地质异常带巷道稳定控制对策及效果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刘恺德 刘泉声 +1 位作者 刘滨 龚光庆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86-2497,共12页
从地质异常带工程地质条件出发,进行石门揭煤的突出危险性评价及进一步防治,确保所揭11-2煤层没有突出危险性。提出超长孔钻杆注浆与钻杆埋入钻孔相结合的新型超前支护技术,并对其作用机制及支护工艺分别进行分析和介绍;开挖实践表明:... 从地质异常带工程地质条件出发,进行石门揭煤的突出危险性评价及进一步防治,确保所揭11-2煤层没有突出危险性。提出超长孔钻杆注浆与钻杆埋入钻孔相结合的新型超前支护技术,并对其作用机制及支护工艺分别进行分析和介绍;开挖实践表明:新型预支护手段为巷道开挖和后续支护创造了理想的施工环境。初步支护后巷道变形监测及分析表明:在同一监测断面上,底臌变形最为严重,帮、顶收敛变形次之;在不同监测断面上,巷道围岩破碎程度越严重,巷道变形越显著。巷道变形破坏原因分析表明:除围岩自身工程地质条件及地应力对巷道变形有重要影响外,关键取决于巷道本身的施工控制条件,其中底板弱支护是导致巷道严重底臌,进而造成全断面失稳破坏的根本诱因。之后,提出新型预应力组合锚注底臌治理技术,并对其加固机制及施工工艺分别进行分析和介绍。底臌治理前后表面位移及深部位移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新技术对巷道底臌治理效果显著,巷道围岩表面及深部变形速率显著降低,围岩整体稳定已基本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断层破碎带:瓦斯突出危险性 超前支护 分步联合支护 底臌治理 效果分析
下载PDF
深井穿断层破碎带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蒋康前 汪良海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44,共3页
在总结刘庄煤矿穿断层破碎带软岩巷道围岩破坏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巷道围岩破坏原因,并结合该矿东一轨道大巷施工难点,提出了巷道围岩分步耦合支护技术方案,包括预留巷道围岩变形量、初次锚网索喷耦合支护、滞后围岩注浆加固及帮角和底... 在总结刘庄煤矿穿断层破碎带软岩巷道围岩破坏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巷道围岩破坏原因,并结合该矿东一轨道大巷施工难点,提出了巷道围岩分步耦合支护技术方案,包括预留巷道围岩变形量、初次锚网索喷耦合支护、滞后围岩注浆加固及帮角和底板锚注加固。现场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分步耦合支护技术,巷道拱顶最大下沉量为38mm,两帮最大水平位移量为122mm,底鼓最大位移量为193mm,有效解决了刘庄煤矿深井软岩巷道穿断层破碎带施工围岩稳定控制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软岩 断层破碎带 分步耦合支护 密集锚索
下载PDF
深井岩巷分步联合支护技术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罗立强 王卫军 +2 位作者 屈延嗣 陈旭 王东洋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8-234,共7页
通过现场调查、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及现场监测等手段,得出了高应力巷道围岩的蠕变及支护方式的不合理是导致曲江矿大巷围岩失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锚梁网喷一次支护,帮锚、注浆二次支护的分步联合支护方案。结合现场对巷道两帮收敛... 通过现场调查、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及现场监测等手段,得出了高应力巷道围岩的蠕变及支护方式的不合理是导致曲江矿大巷围岩失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锚梁网喷一次支护,帮锚、注浆二次支护的分步联合支护方案。结合现场对巷道两帮收敛速率的监测,确定了锚索支护的合理时机。现场实践表明:金属网,梁及喷层的护表作用能加强锚杆支护对围岩应力的改善,并使围岩应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锚杆锚索支护有效结合形成的叠加拱承载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围岩的自我承载能力,且底角锚索可以有效地切断塑性滑移线,起到很好控制底鼓的作用;注浆能够提高围岩的残余强度,修复和加固围岩。分步联合支护技术能使各支护在时间及空间上实现有效的结合,并成功应用于曲江矿东大巷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岩巷 蠕变 分步联合支护 叠加拱承载结构 支护时机
下载PDF
深部煤层底板软岩巷道支护方案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肖忠党 程士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43-45,共3页
为解决深部矿井巷道受高应力、高温度特殊环境影响发生蠕变现象导致巷道失稳的问题。采用蠕变试验得出软岩的力学性质,采用FLAC3D模拟深部巷道锚杆+锚索+W钢带初次支护和金属支架二次支护联合支护下巷道应力场和位移变化,模拟改良支护... 为解决深部矿井巷道受高应力、高温度特殊环境影响发生蠕变现象导致巷道失稳的问题。采用蠕变试验得出软岩的力学性质,采用FLAC3D模拟深部巷道锚杆+锚索+W钢带初次支护和金属支架二次支护联合支护下巷道应力场和位移变化,模拟改良支护方案的可行性;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深部矿井巷道采用联合支护后,巷道两帮与顶板得到了稳定控制,软底破坏程度大幅降低,确保巷道能够长期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高应力 软岩巷道 蠕变 分步联合支护
下载PDF
深部岩巷精准介入围岩结构的分步联合支护技术探索 被引量:3
15
作者 康永水 刘泉声 +3 位作者 刘滨 朱元广 李翔 王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82-2693,共12页
为探究深部高应力条件下围岩应力和结构随时间发展变化特征,基于流变应力恢复法测试技术,研究可获取扰动应力的应力场演化监测方法;基于弱反射光纤光栅技术和时分复用原理,研发大变形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围岩结构实时监测技术;研究深... 为探究深部高应力条件下围岩应力和结构随时间发展变化特征,基于流变应力恢复法测试技术,研究可获取扰动应力的应力场演化监测方法;基于弱反射光纤光栅技术和时分复用原理,研发大变形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围岩结构实时监测技术;研究深部围岩开挖卸荷条件下破裂碎胀区、损伤扩容区和连续变形区的分布规律,推导极坐标条件下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及损伤扩容区范围,进一步分析考虑围岩–支护协同作用的承载合力,提出支护措施合理介入时机的决策方法。基于以上结论,研究针对不同围岩等级的预应力锚杆、支架、喷浆、预应力锚索及深孔注浆等不同措施的介入时机决策方法,提出深部岩巷精准介入围岩结构的分步联合支护技术。研究表明:各支护措施应在合理的时机介入围岩结构演化过程。预应力锚杆应在开挖后尽早施作,及时恢复巷道表面的法向应力;浅孔注浆可在破裂碎胀区(R_(r))扩展到约2R_(b)/3左右时实施;预应力锚索应在损伤扩容区(R_(f))超出锚杆一次支护作用范围(R_(b))且未超过锚索作用范围(R_(c))前完成,从而利于围岩能量释放并限制破坏区向深处的快速扩展;深孔注浆可在破裂碎胀区R_(r)扩展到约3R_(c)/4左右时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深部巷道 高应力 精准介入 围岩结构演化 分步联合支护
原文传递
基于Voronoi块体模型的深部断层破碎带巷道大变形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翔 陈自由 +2 位作者 栾波 杜多鹏 刘靖毅 《煤炭科技》 2023年第6期1-7,11,共8页
通过采用Voronoi算法生成Voronoi块体,并利用UDEC离散元运算软件系统,对深部破碎围岩巷道的变形破坏途径及其非线性大变形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获得更准确的结果。研究发现,巷道开挖后围岩会逐渐变形并破坏,破坏区域内应力几乎为0,... 通过采用Voronoi算法生成Voronoi块体,并利用UDEC离散元运算软件系统,对深部破碎围岩巷道的变形破坏途径及其非线性大变形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获得更准确的结果。研究发现,巷道开挖后围岩会逐渐变形并破坏,破坏区域内应力几乎为0,底部和底板处存在张拉破坏区;局部关键块体的运动会导致巷道出现非线性变形和失稳破坏。基于此,应用分步联合支护方法,控制淮南矿区某矿-848 m西翼胶带机大巷破碎围岩变形。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控制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破碎巷道 Voronoi块体 离散元法 关键块体 非线性大变形 分步联合支护
下载PDF
岩巷过大落差断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康国恩 赵书兵 何万里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8年第22期21-24,共4页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杨河煤业公司31辅助联巷通过的浮山寨断层落差约95m,大落差断层破碎带围岩节理裂隙发育、构造应力集中,断层属张性断裂构造,不但本身具有富水性,而且是良好的导水通道,对巷道掘进有较大的突水威胁,传统过断层施工工艺...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杨河煤业公司31辅助联巷通过的浮山寨断层落差约95m,大落差断层破碎带围岩节理裂隙发育、构造应力集中,断层属张性断裂构造,不但本身具有富水性,而且是良好的导水通道,对巷道掘进有较大的突水威胁,传统过断层施工工艺难以保证施工安全和巷道稳定。杨河煤业公司基于断层破碎带的地质和水文条件,通过对超前钻探及预注浆堵水技术、分步联合支护技术和反底拱底梁治理底鼓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巷道掘进过程中围岩的基本稳定与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落差断层 超前钻探 预注浆 分步联合支护 反底拱底梁
下载PDF
断层破碎带岩巷分步联合支护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易厚 李青锋 +1 位作者 郗海龙 王章文 《矿业工程研究》 2015年第4期1-4,共4页
以顾桥矿断层为例,探索断层破碎带岩巷分步联合支护技术.顾桥矿南翼胶带机大巷掘进过程中遇断层破碎带,高地应力环境引起软弱破碎围岩体加速蠕变,造成原支护方案失效.分析构造带附近巷道围岩控制的难点及其支护机制,对顾桥矿南翼胶带机... 以顾桥矿断层为例,探索断层破碎带岩巷分步联合支护技术.顾桥矿南翼胶带机大巷掘进过程中遇断层破碎带,高地应力环境引起软弱破碎围岩体加速蠕变,造成原支护方案失效.分析构造带附近巷道围岩控制的难点及其支护机制,对顾桥矿南翼胶带机大巷掘进过断层破碎带支护优化方案,提出采用分步联合支护设计理念,基于西原体流变模型,确定了合理二次支护时机;最终顺利通过了断层破碎带,并取得了理想的支护效果.针对构造带附近巷道支护,提高围岩的完整性对巷道围岩的控制至关重要,支护过程中的适度让压,可使各种支护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效结合,最终充分发挥并提高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岩巷 软岩 断层破碎带 分步联合支护
下载PDF
平煤一矿深井高地应力软岩巷道失稳机理及支护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利民 《煤矿支护》 2012年第2期26-30,共5页
针对高地应力、软岩特征显著条件,结合平煤一矿深部软岩巷道发生非线性大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离散元计算分析软件UDEC分析研究该类巷道非线性大变形破坏机理,针对破坏机理提出了深井巷道分步联合支护技术,有效控制了围岩稳... 针对高地应力、软岩特征显著条件,结合平煤一矿深部软岩巷道发生非线性大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离散元计算分析软件UDEC分析研究该类巷道非线性大变形破坏机理,针对破坏机理提出了深井巷道分步联合支护技术,有效控制了围岩稳定性问题,显著改善了巷道生产安全状况,大大减少了巷道返修,实现了深井巷道支护方案的系统化,保证了煤矿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软岩 失稳机理 分步联合支护
下载PDF
煤矿深部高地应力巷道软岩底板大变形的控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文泰 杨飞霞 《煤》 2012年第4期5-7,16,共4页
基于深部高地应力巷道软岩底板底鼓大变形力学机理的分析,对某煤矿-800 m水平轨道巷底板失稳的力学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提出轨道巷底板变形的力学模型。针对轨道巷底板两底角剪切滑移变形、中部拉裂变形的特征,拟采用分步联合的支护策略,... 基于深部高地应力巷道软岩底板底鼓大变形力学机理的分析,对某煤矿-800 m水平轨道巷底板失稳的力学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提出轨道巷底板变形的力学模型。针对轨道巷底板两底角剪切滑移变形、中部拉裂变形的特征,拟采用分步联合的支护策略,重点控制变形失稳的关键部位(底角、帮角)。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按照所提方案进行支护后,有效降低了角部应力集中的程度,充分调动了深部岩体的承载能力,底板的非线性大变形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使整个巷道断面形成完整、封闭的支护系统。进而保证巷道围岩的长期稳定及矿井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底板 剪切滑移 分步联合支护 应力集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