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层下单个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磊 于玲 +7 位作者 秦伟 张小雨 李悦 徐霁华 胡秀朝 袁俊亮 顾华 胡文立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59-763,共5页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层下单个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44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层下单个脑梗死患者资料.根据大脑中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分为载体动脉疾病(PAD)组和载体动脉正常组(non-PAD组),分别为3...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层下单个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44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层下单个脑梗死患者资料.根据大脑中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分为载体动脉疾病(PAD)组和载体动脉正常组(non-PAD组),分别为32例和312例.non-PAD组再根据头部MRI显示的病灶与大脑中动脉的关系分为脑小血管病(SVD)亚组(129例)及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BAD)亚组(183例).比较各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与non-PAD组相比,PAD组患者有更高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93.8%(30/32)比57.1% (178/312),P<0.001],BAD发病率更高,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75.0% (24/32)比58.7% (183/312),P=0.072].在大脑中动脉正常的患者(non-PAD组)中,与BAD亚组相比,SVD亚组患者的年龄更大[(64.7±11.2)岁比(61.7±12.2),P=0.031],高血压患病率更高[65.9%(85/129)比53.0% (97/183),P=0.027],有吸烟史的比率更低[41.9% (54/129)比57.9% (106/183),P=0.006],脑白质疏松的程度更重.结论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层下单个脑梗死存在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对于BAD患者要积极寻找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大脑中动脉 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原文传递
豆纹动脉和脑小血管病相关特征与豆纹动脉区域梗死亚型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任思勰 姚海波 +2 位作者 张园园 邓珍萍 于霞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16期2453-2458,共6页
目的探讨豆纹动脉(LSA)和脑小血管病相关特征与LSA区域梗死亚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4例LSA供血区首次单发近期梗死患者资料,根据发病机制分为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BAD)组和... 目的探讨豆纹动脉(LSA)和脑小血管病相关特征与LSA区域梗死亚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4例LSA供血区首次单发近期梗死患者资料,根据发病机制分为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BAD)组和近期腔隙性梗死(LI)组。对LSA区域梗死亚型(BAD组25例,LI组19例)和正常组(20例)的LSA特征、脑小血管病相关指标和临床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SA区域梗死亚型的影响因素。结果BAD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高于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高血压患病率、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LSA总长度和腔隙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D组和LI组高血压患病率、LDL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BAD组和LI组LSA总长度短于正常组,且BAD组短于LI组(P<0.05);LI组腔隙灶发生率高于BAD组和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正常组作为对照,LDL和LSA总长度是LSA区域梗死(BAD或LI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以BAD组作为对照,LSA总长度和腔隙灶是LI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LSA总长度和腔隙灶可作为区别LSA区域梗死亚型的影像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腔隙性梗死 豆纹动脉 脑小血管病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血管成像对纯运动性轻偏瘫的鉴别价值
3
作者 白伟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8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头颅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血管成像(MRA)对临床表现为纯运动性轻偏瘫(PMH)患者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PMH患者136例,入院后均行头颅MRI-DWI+MRA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特征,将其分为分水岭脑梗死(CWI)、分支血管动... 目的探讨头颅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血管成像(MRA)对临床表现为纯运动性轻偏瘫(PMH)患者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PMH患者136例,入院后均行头颅MRI-DWI+MRA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特征,将其分为分水岭脑梗死(CWI)、分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AD)、腔隙性梗死(LI)3组,分别于入院当日、第7天行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结果治疗7d后,3组间两两比较,CWI组、LI组与BA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WI组与LI组间无差异(P>0.05),提示BAD组进展加重。治疗前后自身比较,BA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症状进展加重。结论头颅DWI+MRA可对不同PMH患者的发病机制有效鉴别,BAD组更容易发展成为进展性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运动性轻偏瘫 分水岭脑梗死 分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腔隙性梗死 DWI+MR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