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经络分布形式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明先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第1期40-41,共2页
在《黄帝内经》中,关于经络的记载颇多,将诸多内容加以归纳,将有助于中医的提高和对经络实质的研究。笔者通过研习古代文献,结合临床实践,以为经络存在着纵行、横行和层次状三种分布形式。现就此略述管见,不当之处,敬希专家同道... 在《黄帝内经》中,关于经络的记载颇多,将诸多内容加以归纳,将有助于中医的提高和对经络实质的研究。笔者通过研习古代文献,结合临床实践,以为经络存在着纵行、横行和层次状三种分布形式。现就此略述管见,不当之处,敬希专家同道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分布形成
下载PDF
乾安碳酸型盐渍土的孔隙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剑平 李兴华 +3 位作者 王清 韩岩 刘经 韩梦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1-501,共11页
为了研究盐渍土的孔隙特征,在乾安地区选择冻深范围内的代表性剖面,取样并进行盐渍土基础物理性质测试和压汞试验,得到地表以下冻深范围内不同深度处土体基本性质及孔隙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盐渍土的原状剖面表观形态、粒度成分、土... 为了研究盐渍土的孔隙特征,在乾安地区选择冻深范围内的代表性剖面,取样并进行盐渍土基础物理性质测试和压汞试验,得到地表以下冻深范围内不同深度处土体基本性质及孔隙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盐渍土的原状剖面表观形态、粒度成分、土体孔隙分布特征均呈现一致的三层分带;天然状态下碳酸型盐渍土的孔径可分为微、小、中、大与超大孔隙5级,界限孔径依次为0.040、0.400、4.000、40.000μm;随着深度增大,3层土体的孔隙分布曲线峰值个数减少,各深度土体的孔隙以大孔隙为主,中孔隙次之,超大孔隙体积分数仅在表层较高但整体低于中孔隙,微、小孔隙体积分数较低且在小范围波动。分析认为自重应力对土体结构的压密作用、蒸发淋滤产生水分及细粒的迁移、气候变换导致的冻融循环作用是影响研究区孔隙分布特征的三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安 碳酸型盐渍土 孔隙特征 孔隙分布形成机理
下载PDF
老秃顶子植被垂直分布形成的原因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祝业平 史本利 +2 位作者 王颖 张宝财 王禹书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36-38,共3页
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集科研教学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教学基地。该区的中山植被垂直分布带谱具有明显性、典型性、完整性,在我国是少见的。它的植被特点复杂多样,是长白植物区系与华北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老秃顶子主峰海拔1367... 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集科研教学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教学基地。该区的中山植被垂直分布带谱具有明显性、典型性、完整性,在我国是少见的。它的植被特点复杂多样,是长白植物区系与华北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老秃顶子主峰海拔1367.3m,亦有专家认为,在这样高度上是不可能形成植被垂直分布带谱的。但是,在现实上由于受海洋性气候和森林高差的影响,气候具有"两低二大"的特点,其雨量充沛,形成特殊小气候区。在这种特定的生态环境中,蕴育了森林植被的多样性,自然呈现出中山植被垂直分布带谱的特点。这对研究中山植被垂直分布带谱的成因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秃顶子 气候 垂直分布形成
下载PDF
空间分布型的形成过程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周国法 徐汝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16-522,共7页
从理论上研究了广义空间分布型和复合空间分布型的形成问题,解释了空间分布型的形成机理,并给出了11种广义空间分布型和9种复合空间分布型;同时提出了空间分布型的3种判定方法:扩散系数法、空间相关法和参数变动法,它们可以用... 从理论上研究了广义空间分布型和复合空间分布型的形成问题,解释了空间分布型的形成机理,并给出了11种广义空间分布型和9种复合空间分布型;同时提出了空间分布型的3种判定方法:扩散系数法、空间相关法和参数变动法,它们可以用于区分常见的空间分布型,也可以用于判定分布型的形成过程;为研究空间分布型的形成机理和变化规律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对马尾松毛虫的空间分布型的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是复合负二项分布,个体群内是随机分布的,个体群内的个体是相互吸引的,个体群内个体的密度是Gamma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分布形成 分布型判定
下载PDF
一种未知动态环境下异构无人机集群分布式联盟形成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郑红星 郭继峰 +1 位作者 谢旭东 颜鹏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9-197,共9页
针对未知动态环境下异构无人机集群的分布式联盟形成问题,首先构建了异构无人机集群的联盟任务自动机,实现了异构无人机集群在未知动态环境下的自主任务协调。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蒙特卡洛树搜索的分布式联盟形成算法,该算法通... 针对未知动态环境下异构无人机集群的分布式联盟形成问题,首先构建了异构无人机集群的联盟任务自动机,实现了异构无人机集群在未知动态环境下的自主任务协调。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蒙特卡洛树搜索的分布式联盟形成算法,该算法通过两阶段的蒙特卡洛树搜索来增量式地对联盟结构进行分布式优化,算法可在分布式框架下实施,并在任意时间内终止返回当前的最优解。最后,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算法可有效处理异构无人机集群在未知动态环境下的分布式联盟形成问题,并在较大规模的联盟形成问题中仍能保持较优的性能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无人机集群 分布式联盟形成 蒙特卡洛树搜索 分布式协同控制 未知环境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回复反射波束聚焦的无线能量传输 被引量:3
6
作者 何金梅 王薪 《电子科技》 2015年第8期1-3,7,共4页
研究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天线阵列波束聚焦的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该系统的能量发射端由两个四单元天线阵列组成,两个天线阵列相隔一定的距离,呈分布式摆放。天线阵列各单元接收到移动目标设备发来的导航信号后,根据回复式反射原理协同... 研究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天线阵列波束聚焦的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该系统的能量发射端由两个四单元天线阵列组成,两个天线阵列相隔一定的距离,呈分布式摆放。天线阵列各单元接收到移动目标设备发来的导航信号后,根据回复式反射原理协同产生聚焦于目标设备的功率波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分布式回复反射波束聚焦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跟踪移动设备,并将无线能量准确地传送至移动设备所在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能量传输 回复式反射 分布式波束形成 导航信号
下载PDF
协作认知网络中鲁棒的分布式波束形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超 邓科 +1 位作者 庄丽莉 喻晓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4-89,共6页
针对放大转发协作认知网络中信道信息快变导致主用户接收到的干扰功率不受控制的情况,提出了一种鲁棒的分布式波束形成(RDRB)算法。当次用户协作节点上的信道信息有估计误差时,RDRB算法通过设计次用户协作中继节点上的波束形成系数最大... 针对放大转发协作认知网络中信道信息快变导致主用户接收到的干扰功率不受控制的情况,提出了一种鲁棒的分布式波束形成(RDRB)算法。当次用户协作节点上的信道信息有估计误差时,RDRB算法通过设计次用户协作中继节点上的波束形成系数最大化目的节点的信噪比,同时保证了对主用户干扰功率和各个中继节点最大发射功率均不超过门限。RDRB算法通过二分法可以搜索到非凸的原问题的次优解,极大地降低了运算量,还可以在信道快变时控制主用户接收到的干扰功率。仿真结果表明,RDRB算法能严格地将主用户接收到的干扰功率控制在既定的干扰门限之下,低于非鲁棒算法2dB以上,从而有效地保护了主用户能正常通信不受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认知网络 放大转发 分布式波束形成
下载PDF
基于单比特反馈的分布式多点协作微波输能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林孟涵 林则瑜 王文杰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0-726,共7页
无线传感器和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推动了无线输能技术的研究,并随着近年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无线节点大幅增加,无线输能有了更广泛的应用空间。微波输能作为一种有效的无线输能方式,具有能量传输距离远的优势,而利用在无线通信上被广泛应... 无线传感器和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推动了无线输能技术的研究,并随着近年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无线节点大幅增加,无线输能有了更广泛的应用空间。微波输能作为一种有效的无线输能方式,具有能量传输距离远的优势,而利用在无线通信上被广泛应用的分布式多点协作技术,还可在遮挡环境下输能,并能提升输能效率。但是目前已有研究通过各节点检测相位以进行协作,输能节点成本较高,难以通过增加节点数量以提升效率。为此本文提出使用单比特反馈方法,免去了复数乘除法计算,只检测幅度实现协作,在输能效率小幅下降的代价下大幅降低了各节点的硬件成本。通过仿真得出在64个全向节点下能达近5%的输能效率;实验验证在七个输能节点下可获得15.6dB增益。本文提出的低成本方案使得通过增加发射节点来提升输能效率变得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输能 微波输能 多点协作 分布式波束形成
下载PDF
频率选择性信道中的多用户分布式波束形成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立 陈海华 +1 位作者 何明 孙桂玲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64-2671,共8页
该文研究频率选择性信道中多用户点对点分布式中继网络波束形成技术。为了均衡源节点与中继节点以及中继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频率选择性信道,该文提出的波束形成技术在中继节点上采用有限长响应滤波器和滤波而后转发的中继数据传输方法... 该文研究频率选择性信道中多用户点对点分布式中继网络波束形成技术。为了均衡源节点与中继节点以及中继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频率选择性信道,该文提出的波束形成技术在中继节点上采用有限长响应滤波器和滤波而后转发的中继数据传输方法,以最小化中继节点的发射总功率为目标,同时满足所有目标节点的服务质量(Qo S)。该波束形成优化问题的直接形式由于其非凸性而难以求得最优解。该文采用半定松弛(SDP)方法将其近似为凸优化问题,进而可以用内点法高效快速求解。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放大而后转发的波束形成技术,所提波束形成方法能有效提高频率选择性信道中多用户中继网络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波束形成 滤波转发 频率选择性中继网络
下载PDF
接收端配备滤波器的分布式波束形成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立 陈海华 何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44-1549,共6页
基于频率选择性信道中由一个发射节点、一个目标节点和多个中继节点构成的中继网络,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波束形成技术。该技术除了在中继节点上采用滤波而后转发的中继数据中转策略之外,在接收节点也配备一个有限长响应(Finite Imp... 基于频率选择性信道中由一个发射节点、一个目标节点和多个中继节点构成的中继网络,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波束形成技术。该技术除了在中继节点上采用滤波而后转发的中继数据中转策略之外,在接收节点也配备一个有限长响应(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滤波器,共同均衡发射节点与中继节点以及中继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的频率选择性信道。该文中,此两种滤波器将得到联合优化以提高接收节点的服务质量,并同时满足中继节点的发射功率限制。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放大而后转发以及滤波而后转发但无接收滤波器的波束形成器而言,所提波束形成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频率选择性信道中中继网络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继网络 分布式波束形成技术 频率选择性信道 滤波而后转发
下载PDF
建昌黑山羊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周潇 杨世忠 +1 位作者 陈益 林代俊 《草学》 2021年第2期73-74,82,共3页
建昌黑山羊是我国西南地区优良山羊品种,本文就建昌黑山羊的分布与形成、研究现状、研究展望进行了综述,旨在深入挖掘这一优良地方品种资源,并为其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关键词 建昌黑山羊 分布形成 研究现状 研究展望
下载PDF
略述世界8000米以上高峰的分布与形成
12
作者 贺榴 赵佩心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85年第2期97-98,共2页
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著名山峰的分布究竟有多少座,其成因又如何呢?据中国登山队和科学工作者考察认为,目前世界上海拔在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4座(见下表), 从表得知,这些高峰主要集中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和喀喇昆仑山脉中段.这一带... 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著名山峰的分布究竟有多少座,其成因又如何呢?据中国登山队和科学工作者考察认为,目前世界上海拔在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4座(见下表), 从表得知,这些高峰主要集中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和喀喇昆仑山脉中段.这一带号称“世界屋脊”,甚至有人将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珠穆朗玛峰誉为“地球的第三极”(见下图).国际上的“板块构造学”专家认为,山脉是由两个板块相碰撞形成的,或一个板块俯冲下去形成的边缘褶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脉 分布形成 上高峰 略述 喀喇昆仑山 印度板块 结晶岩系 朗玛 板块构造学 登山队
下载PDF
基于QRD和SIC检测的多入多出中继网络分布式波束形成方案
13
作者 黄自立 蒋铃鸽 何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26-1832,共7页
考虑多天线多中继两跳半双工无线网络,基于AF协议提出了RZF和IRZF-MF 2种分布式波束形成方案.在中继节点,前者使用RZF技术进行接收和发射波束形成,后者分别使用IRZF和MF技术进行接收和发射波束形成.仿真结果显示,在瑞利信道下,2种方案... 考虑多天线多中继两跳半双工无线网络,基于AF协议提出了RZF和IRZF-MF 2种分布式波束形成方案.在中继节点,前者使用RZF技术进行接收和发射波束形成,后者分别使用IRZF和MF技术进行接收和发射波束形成.仿真结果显示,在瑞利信道下,2种方案与现有的MF-RZF方案性能相当;而在莱斯信道下,文中RZF方案性能最优,但需要较高的计算复杂度.相对于除RZF方案的其他方案,IRZF-MF实现了系统容量增益,并且其计算复杂度低于RZF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 放大转发中继 分布式波束形成 正则化迫零预编码 QR分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