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城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1
作者 郭丽鹏 《山西水利》 2014年第3期5-6,共2页
介绍了阳城县概况和水资源现状,通过对阳城县水资源分布富集规律和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研究,分流域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开发潜力分析,为县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提供基础性技术支持。
关键词 水资源 分布富集 开发现状 潜力分析
下载PDF
燃煤机组入炉煤及其副产物中铅的分布和富集特性
2
作者 刘轩 滕阳 张锴 《电站系统工程》 2022年第3期18-20,25,共4页
采用微波消解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考察并比较了5台容量25~300 MW循环流化床(CFB)机组和5台容量300~600 MW煤粉炉(PC)机组入炉煤和燃烧副产物中铅的分布及富集特性。浓度归一法、质量分布法和相对富集系数法均表明PC机组入炉... 采用微波消解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考察并比较了5台容量25~300 MW循环流化床(CFB)机组和5台容量300~600 MW煤粉炉(PC)机组入炉煤和燃烧副产物中铅的分布及富集特性。浓度归一法、质量分布法和相对富集系数法均表明PC机组入炉煤燃烧后绝大部分铅富集在飞灰中,而CFB机组较低的炉膛温度和入炉煤较高的灰分含量导致其底渣中也富集有一部分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入炉煤 燃烧副产物 分布富集
原文传递
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至下寒武统地层中硒的含量分布富集规律 被引量:6
3
作者 田兴磊 雒昆利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81-898,共18页
分析了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至下寒武统(E-ε_1)地层中硒(Se)的含量分布富集规律,探讨了Se的显著和非显著富集层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Se为E-ε_1地层中最富集(浓集)的元素,其富集系数EF(与上地壳平均元素含量相比)和浓集系数CC(... 分析了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至下寒武统(E-ε_1)地层中硒(Se)的含量分布富集规律,探讨了Se的显著和非显著富集层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Se为E-ε_1地层中最富集(浓集)的元素,其富集系数EF(与上地壳平均元素含量相比)和浓集系数CC(与同类岩性相比)均值分别为26.97和48.04.富集系数EF′(Al标准化之后的EF)指示.Se为第二富集的元素(Se^(EF′)=218.73),低于Cd(Cd^(EF′)=288.46),远高于第三富集的微量元素As(As^(EF′)=97.49).Se在E-ε_1地层中含量范围为<10.5~30.08ppm,算数均值为1.35ppm.相对于南沱组(Se^(EF)=2.29),E-ε_1地层中Se^(EF)值增加11.78倍.其EF均值呈现为水井沱组(92.58)>岩家河组(54.45)>陡山沱组(24.72)>灯影组(2.48)>石牌组(1.95)>天河板组下部(1.24).E-ε_1地层中Se的含量较服从自然对数正态分布,表现出正偏态分布类型.Se显著富集(EF>10)的层位主要包括陡II下部、陡II上部、陡III顶部、陡IV、岩家河组底部和上部、水井沱组下部和上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Se显著富集层中Se含量普遍受陆源碎屑的影响,还受热液、火山碎屑、深部物源等单一或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此外,黄铁矿对部分层位(陡II上部、陡IV和水井沱组上部)及有机质对部分层位(陡II下部和水井沱组上部)中Se的富集具有促进作用.Se的非显著富集层(除陡I、水井沱组中部、石牌组和天河板组下部外)中Se含量仍受陆源碎屑影响,而其他的因素(热液、火山碎屑和深部物源等)的活动普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迪卡拉系-下寒武统 分布富集规律 元素地球化学 三峡地区
原文传递
澄迈蔬菜中硒镉铅富集特征及硒影响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肖钰杰 罗盛旭 +3 位作者 王雅娟 于洋 黄薇 贺杨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6-79,共4页
以澄迈6个村为对象,采集3种蔬菜及其土壤样品,测定样品中硒、镉、铅的含量,探讨蔬菜中硒、镉、铅的分布富集特征及土壤硒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硒、镉、铅在澄迈3种蔬菜/土壤中的分布为,蔬菜中Pb>Cd>Se,耕作土壤中Pb>Se>Cd;... 以澄迈6个村为对象,采集3种蔬菜及其土壤样品,测定样品中硒、镉、铅的含量,探讨蔬菜中硒、镉、铅的分布富集特征及土壤硒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硒、镉、铅在澄迈3种蔬菜/土壤中的分布为,蔬菜中Pb>Cd>Se,耕作土壤中Pb>Se>Cd;3种蔬菜对镉的富集性最强,硒次之,铅富集性最弱;元素种类是影响元素在土壤-蔬菜系统中分布、富集的主要因素。与我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相比,澄迈蔬菜耕作土壤中镉含量高于背景值,而铅含量低于背景值,澄迈应重视镉对农产品的潜在污染风险的防范。土壤硒对3种蔬菜富集镉具有较明显的抑制效应,而对土壤中铅具有较明显的伴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重金属 分布富集 硒影响效应
下载PDF
新疆萨瓦亚尔顿金矿床标型矿物特征及金的分布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玉山 王士元 邓松良 《矿产与地质》 2008年第5期391-395,共5页
萨瓦亚尔顿金矿是新疆地区在西南天山发现的第一个穆龙套型金矿,具有规模大,品位低,矿化均匀的特点。矿石中以Au为主,伴有Ag、Sb。文章通过对该金矿床矿物标型特征、矿石类型、金在矿体中的分布富集规律等研究,提出了寻找该类金矿的找... 萨瓦亚尔顿金矿是新疆地区在西南天山发现的第一个穆龙套型金矿,具有规模大,品位低,矿化均匀的特点。矿石中以Au为主,伴有Ag、Sb。文章通过对该金矿床矿物标型特征、矿石类型、金在矿体中的分布富集规律等研究,提出了寻找该类金矿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标型矿物 分布富集规律 找矿标志 萨瓦亚尔顿 新疆
下载PDF
胶西北海岸带基岩矿床分布富集规律及典型矿床主要特征
6
作者 盛建华 韩代成 丁正江 《中国矿业》 2023年第S01期69-75,共7页
胶西北海岸带研究区70%以上被第四系覆盖,矿化信息被屏蔽和削弱,增加了发现新矿体的难度。分析研究认为,区域内构造格架自北而南呈盆-岭-盆相间出现,受该构造格架控制,区域内煤矿、金矿、铁矿按自北而南呈“北煤、中金、南铁”的“纬度... 胶西北海岸带研究区70%以上被第四系覆盖,矿化信息被屏蔽和削弱,增加了发现新矿体的难度。分析研究认为,区域内构造格架自北而南呈盆-岭-盆相间出现,受该构造格架控制,区域内煤矿、金矿、铁矿按自北而南呈“北煤、中金、南铁”的“纬度分带”式产出,煤矿主要产出于区域北部的古近纪五图群地层中,属煤层与油页岩互层的湖河三角洲沉积建造;金矿主要产出于区域中部的侏罗纪玲珑花岗岩、郭家岭花岗岩侵入岩体中,是大规模岩浆活动和广泛的伸展拆离的产物;铁矿主要产出于区域南部的古元代粉子山群小宋组含铁岩系中,属区域变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沉积变质铁矿床。研究区海底基岩矿床不是独立的矿床,而是与陆地矿床相连,是陆地矿床随地质构造向海洋延伸的一部分。通过研究第四系覆盖下的基岩分布规律、基岩矿床分布规律和总结海岸带基岩矿床成因规律性特征,对加强重点成矿区找矿针对性,更好地指导和推动胶西北海岸带区域找矿进展,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矿床 分布富集规律 胶西北 海岸带 矿床特征
下载PDF
挥发性组分在预分解窑系统的分布和富集(二) 被引量:6
7
作者 邝焯荣 吴笑梅 +2 位作者 樊粤明 凌伟煊 李平坚 《水泥》 CAS 2008年第5期15-19,共5页
通过分析珠江水泥有限公司预分解窑系统的窑皮与结皮料中钾钠氯硫的分布情况,研究了这些挥发性组分在窑内各温度带的挥发与富集规律,并分析了各种结皮现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回转窑内距窑口12m附近处窑皮的挥发性组分含量最高;引起... 通过分析珠江水泥有限公司预分解窑系统的窑皮与结皮料中钾钠氯硫的分布情况,研究了这些挥发性组分在窑内各温度带的挥发与富集规律,并分析了各种结皮现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回转窑内距窑口12m附近处窑皮的挥发性组分含量最高;引起窑尾上升烟道严重结皮的活跃组分是硫;引起窑列C5A严重结皮的活跃组分是氯;窑列C4A~C2A形成粉料块结皮的原因与炉列C4B~C2B的不同,这是因为两者烟气中的挥发性组分含量不一致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组分 预分解窑 分布富集
下载PDF
豫北焦作地区本溪组锂元素分布及富集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滑冰 白德胜 +5 位作者 安颖 邵江波 卫建征 纵瑞 张明礼 何铖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8-469,共12页
豫北焦作地区本溪组富铝含铁的黏土-铝土岩(矿)广泛分布,其中普遍伴生锂元素,为典型的沉积型锂矿床。为探讨锂元素分布和富集特征以及与主量元素的关系,对本溪组地层层序及沉积特征、岩(矿)石类型及组合进行了系统划分和Li与主量元素相... 豫北焦作地区本溪组富铝含铁的黏土-铝土岩(矿)广泛分布,其中普遍伴生锂元素,为典型的沉积型锂矿床。为探讨锂元素分布和富集特征以及与主量元素的关系,对本溪组地层层序及沉积特征、岩(矿)石类型及组合进行了系统划分和Li与主量元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焦作地区本溪组Li平均含量在平面分布上西部明显高于中、东部,富集程度具有"西高东低"特征;本溪组中各岩(矿)石Li含量差异较大,Li主要富集于本溪组中上部致密块状高铝黏土矿和硬质黏土矿中,部分软质黏土矿、铁质黏土岩和碳质黏土岩中Li有异常富集现象;富锂岩(矿)石Li与Al2O3、SiO2均先呈正相关,后呈负相关,且A/S值为0.8~1.5,Al2O3含量为30%~55%、SiO2含量为25%~45%时,Li最富集。综合分析认为,窑头、常平、盆窑北-张老湾南、焦谷堆-寨豁、栗井-大洼和上刘庄-王窑等矿区,可以连片大面积圈定锂矿体,是该区最佳锂资源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 元素分布富集 相关性 本溪组 焦作地区
下载PDF
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Cu的分布及迁移富集规律 被引量:5
9
作者 吴良 罗盛旭 +2 位作者 杜兵兵 贾振亚 刘永根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0-593,共4页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技术,测定出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seng)的根、茎、叶及其栖息土壤中Cu的含量,并对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Cu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探讨苦丁茶树对Cu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栖息土壤中Cu的含量不同时...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技术,测定出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seng)的根、茎、叶及其栖息土壤中Cu的含量,并对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Cu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探讨苦丁茶树对Cu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栖息土壤中Cu的含量不同时,苦丁茶树中Cu的含量表现出吸收根>嫩叶>茎>主根;茶树对Cu的吸收存在饱和特性,表现为随土壤Cu含量升高,茶树对Cu的富集系数和传输效率降低,使得根际土壤中Cu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同时对土壤剖面不同深度Cu含量研究表明:苦丁茶栖息土壤中Cu含量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的垂直分布趋势。本研究旨在认清Cu迁移到苦丁茶树的内在规律,以利于进一步研究其迁移的调控,使苦丁茶产品中元素处在安全有效的利用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树 土壤 分布与迁移富集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下载PDF
杠柳不同部位无机元素的分布及富集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国辉 张春艳 +2 位作者 李天祥 李庆和 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756-759,共4页
[目的]测定3种植物形态(藤本、灌木、蔓生灌木)杠柳根皮、茎皮、根际土壤中Mn、Cu、Zn、Fe、K、Ca、Mg共7种元素的含量,考察杠柳不同部位各元素的分布及富集特征。[方法]电热板湿法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各元素含量。[结果]根皮... [目的]测定3种植物形态(藤本、灌木、蔓生灌木)杠柳根皮、茎皮、根际土壤中Mn、Cu、Zn、Fe、K、Ca、Mg共7种元素的含量,考察杠柳不同部位各元素的分布及富集特征。[方法]电热板湿法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各元素含量。[结果]根皮、茎皮中各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但大小顺序均为K>Ca>Mg>Fe>Mn>Cu>Zn;元素Zn、Fe、K、Ca在两部位中的分布具较明显差异性,Zn、K、Ca在茎皮中有较多分布,而根皮中有更多的Fe;根际土壤中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Fe>K>Ca>Mg>Mn>Zn>Cu,杠柳生长土壤质量较优;根皮、茎皮对Cu、Ca富集性较强,K在茎皮中有一定的富集。[结论]明确了杠柳根皮、茎皮中7种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富集特征,提供了杠柳植物形态分为两类的数据支撑,首次提出杠柳作为铜污染区土壤修复植物的可能性,为完善杠柳的生态学等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柳 无机元素 分布富集 植物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