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476
1
作者 苏毅清 游玉婷 王志刚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28,共12页
依据分工理论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进行了定义,并分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使农业获益的机制。建立了观察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状况的分析框架,并以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和重庆六个代表性省及直辖市为例,对我国农村一... 依据分工理论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进行了定义,并分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使农业获益的机制。建立了观察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状况的分析框架,并以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和重庆六个代表性省及直辖市为例,对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分工 产业公地 农业多功能性 农民收入
下载PDF
互联网是否促进了分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 被引量:315
2
作者 施炳展 李建桐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0-148,233,共20页
本文实证分析了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分工水平的影响,并验证了其理论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可以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企业分工水平的提升,互联网普及率越高,促进作用越大,这主要是通过降低企业的搜寻成本而非合约成本实现... 本文实证分析了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分工水平的影响,并验证了其理论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可以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企业分工水平的提升,互联网普及率越高,促进作用越大,这主要是通过降低企业的搜寻成本而非合约成本实现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互联网对企业分工水平的促进作用不会被其他通讯及运输手段所取代;外省互联网普及率提高只能促进联网企业分工水平提升;国有企业分工水平对互联网作用不敏感;互联网仅能增加直接材料类中间投入外购比例,无法增加生产性服务类中间投入外购比例。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其他统计偏误后,上述结论仍然整体稳健。由此,本文推进了对互联网经济效应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分工 网络外部性 搜寻成本 合约成本
原文传递
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2
3
作者 陈宪 黄建锋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5-71,76,共8页
本文从分工的角度,深入考察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关系的动态演进。在探讨服务业增长、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原因的基础上,分析和验证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关系,并研究了近年来二者出现的融合态势。
关键词 分工 服务业 制造业 生产者服务 融合
下载PDF
从分工到模块化:经济系统演进的思考 被引量:119
4
作者 胡晓鹏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11,共7页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模块化”的概念已开始成为经济学、经营学专家之间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甚至,人们认为:“模块化”极具可能彻底改变现存产业、企业结构、经济系统。本文以分工和模块化的关系为切入点,在综合比较...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模块化”的概念已开始成为经济学、经营学专家之间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甚至,人们认为:“模块化”极具可能彻底改变现存产业、企业结构、经济系统。本文以分工和模块化的关系为切入点,在综合比较模块化和分工差异的基础上,阐释了分工结构与模块化结构两者的联系。进而,从主导资源变动角度揭示了经济系统结构性演化的路径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工 模块化 经济系统
原文传递
金融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115
5
作者 王定祥 李伶俐 冉光和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9-51,105,共14页
本文基于资本分工视角,讨论了金融资本内生形成过程,并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了金融资本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金融资本的形成是基于社会分工的需要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中裂变出来的结果,金融资本适度形成是经... 本文基于资本分工视角,讨论了金融资本内生形成过程,并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了金融资本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金融资本的形成是基于社会分工的需要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中裂变出来的结果,金融资本适度形成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而形成不足或过度均会损害经济的稳定增长;只要市场机制健全和制度富有弹性,偏离适度的金融资本会自动恢复到适度状态,进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进一步地,本文运用1952—2007年中国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952年以来,外生金融深化与内生金融抑制政策的实施并没有使中国外生金融资本形成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相反,金融资本的内生形成却有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资本 适度形成 经济增长 分工
原文传递
家庭收入与中国城镇已婚妇女劳动参与决策分析 被引量:114
6
作者 姚先国 谭岚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8-27,共10页
在中国经济的转型期间女性劳动参与率出现了明显下降,这种下降趋势在年龄较大以及教育程度较低的妇女群组中表现更为突出。与此同时我国的男女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然而丈夫收入并不能充分解释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变动。已婚妇女劳动参... 在中国经济的转型期间女性劳动参与率出现了明显下降,这种下降趋势在年龄较大以及教育程度较低的妇女群组中表现更为突出。与此同时我国的男女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然而丈夫收入并不能充分解释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变动。已婚妇女劳动参与率下降最大的家庭并不是丈夫收入增长最快的家庭。1995—2002年间丈夫收入仅仅解释了整体已婚妇女劳动参与率变动的12.87%,以及低收入家庭中已婚妇女劳动参与率变动的7.74%。与其说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下降是家庭收入提高从而家庭重新分工的自主选择,不如说是严峻的就业形势所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已婚妇女 家庭收入 决策分析 1995-2002年 劳动参与率 城镇 低收入家庭 转型期间 中国经济 教育程度 下降趋势 收入差距 收入增长 自主选择 就业形势 女性 丈夫 解释 分工
原文传递
价值网络重构、分工演进与产业结构优化 被引量:121
7
作者 刘明宇 芮明杰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8-160,共13页
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如何冲破"瀑布效应"的难题。本文建立了一个价值网络分工深化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同分工水平是产生瀑布效应的根本原因。发展中国家要突破瀑布效应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必须... 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如何冲破"瀑布效应"的难题。本文建立了一个价值网络分工深化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同分工水平是产生瀑布效应的根本原因。发展中国家要突破瀑布效应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必须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重组建立自主发展型的价值网络,推进分工深化,才能摆脱价值链被俘获的处境,掌握产业结构优化的主导权。本土的产业链系统集成商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它需要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选择具有一定分工迂回程度的产品,发挥分工带来的新比较优势,才能逐步实现资源和能力的积累,最终获得竞争优势。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政府政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网络 比较优势 系统集成 分工 产业结构优化
原文传递
要素禀赋、专业化分工、贸易的理论与实证——与杨小凯、张永生商榷 被引量:68
8
作者 鞠建东 林毅夫 王勇 《经济学(季刊)》 2004年第1期27-54,共28页
杨小凯和张永生在《经济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的“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中声称比较优势说等国际贸易理论的四大命题已经被否定,断言分工才更本质地确定了贸易结构。本文的文献综述发现并... 杨小凯和张永生在《经济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的“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中声称比较优势说等国际贸易理论的四大命题已经被否定,断言分工才更本质地确定了贸易结构。本文的文献综述发现并非如此,而且,在其他著作中,杨小凯(2001)也认为贸易结构和分工是由各国的技术和要素禀赋的比较利益决定。本文证明分工可能会提高生产效率,但并不改变要素禀赋与技术比较优势决定贸易结构的结论。摘要杨小凯和张永生在《经济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的“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中声称比较优势说等国际贸易理论的四大命题已经被否定,断言分工才更本质地确定了贸易结构。本文的文献综述发现并非如此,而且,在其他著作中,杨小凯(2001)也认为贸易结构和分工是由各国的技术和要素禀赋的比较利益决定。本文证明分工可能会提高生产效率,但并不改变要素禀赋与技术比较优势决定贸易结构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禀赋 分工 贸易结构 杨小凯 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 新贸易理论 证明 结论 季刊
原文传递
产业链纵向关系与分工制度安排的选择及整合 被引量:54
9
作者 杨蕙馨 纪玉俊 吕萍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22,共9页
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产业链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分工,分工制度安排的优化与产业链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业链中分工制度安排包括:企业分工、准一体化契约分工和市场分工。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是决定分... 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产业链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分工,分工制度安排的优化与产业链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业链中分工制度安排包括:企业分工、准一体化契约分工和市场分工。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是决定分工制度安排选择的主要因素,成本与收益的变化又决定了分工制度安排的进一步整合。通过实施不同的产业链纵向关系可以实现不同分工制度安排的选择与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工 分工制度安排 产业链 产业链纵向关系
原文传递
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经济学再考察 被引量:40
10
作者 张亦春 许文彬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5-73,共9页
本文以分工为分析起点,以金融风险为落足点,在充分考察、借鉴了各家之长之后,对风险这一基础范畴及金融风险——也即风险在现代经济中的集中表现——进行了经济学意义上的重新阐释。
关键词 分工 金融风险 信息缺陷 经济风险
原文传递
农业规模经营方式创新:从土地逻辑到分工逻辑 被引量:62
11
作者 胡新艳 朱文珏 罗锦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5-82,238,共8页
从土地规模经营转向农户生产环节外包的服务规模经营,是农业规模经营方式创新的重要路径。基于"交易成本—行为能力—农户生产环节外包"分析框架,对农户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理资产专用性、物资资... 从土地规模经营转向农户生产环节外包的服务规模经营,是农业规模经营方式创新的重要路径。基于"交易成本—行为能力—农户生产环节外包"分析框架,对农户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理资产专用性、物资资产专用性与外包风险性对农户生产外包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人力资产专用性、农户组织化程度、排他能力、处置能力、交易能力、区域地形交通环境、农户与区域种植作物的匹配度等对农户生产外包行为有促进作用;农户经营规模与外包行为存在"倒U型"关系。因此,要转向农业的外包服务规模经营,必须从追求经营主体的现代化转向追求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完善符合小农多样化生产需要的服务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规模经营 土地规模经营 服务规模经营 生产环节外包 分工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0
12
作者 王玉斌 李乾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2-104,共13页
本文基于CHIP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单产与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有效促进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但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作用效果具有作物品类异质性,其对水稻生产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对小麦则不显著,可能... 本文基于CHIP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单产与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有效促进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但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作用效果具有作物品类异质性,其对水稻生产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对小麦则不显著,可能因为样本中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具有较强的非市场化性质,且水稻和小麦生产环节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对具体农业生产性服务项目而言,灌溉排水、机耕服务和种植规划对水稻单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生产资料统购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灌溉排水、机耕服务和病虫害统防统治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生产资料统购和种植规划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 分工 专业化 粮食单产 农民增收
原文传递
企业集群中的技术学习分工和知识流动 被引量:24
13
作者 魏江 叶波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3-96,共4页
文章论证了从集群内部学习是集群中企业技术学习的主导途径,继而又指出,集群外部知识资源对于整个集群技术能力的更新和增长有着重要意义,因而需要集群中企业积极开展外向于集群的技术学习活动。考虑到集群中企业在经济实力和吸收能力... 文章论证了从集群内部学习是集群中企业技术学习的主导途径,继而又指出,集群外部知识资源对于整个集群技术能力的更新和增长有着重要意义,因而需要集群中企业积极开展外向于集群的技术学习活动。考虑到集群中企业在经济实力和吸收能力上的差异,提出了学习的分工模式,即集群中的强势企业瞄准集群外部高新知识进行外向型学习,而弱势企业则从这些知识在集群内部的后续扩散中学习,从而形成“外部引进———内部扩散”的良性知识流动,以此推动集群整体技术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向型学习 企业集群 技术学习 分工 知识流动 知识扩散
下载PDF
分工深化促使产业集群成长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惠宁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8-114,共7页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专业化分工产业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等经济学流派的以专业化分工理论为源泉的报酬递增思想对产业集群成长具有解释力。分工的深化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而企业为了减...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专业化分工产业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等经济学流派的以专业化分工理论为源泉的报酬递增思想对产业集群成长具有解释力。分工的深化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而企业为了减少交易成本,增加报酬递增,就越来越多地集聚在一个地区,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产业集群以其企业规模、降低成本、协作创新的功能,通过纵向专业化分工和横向经济协作,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费用,促进了分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工 专业化 产业集群
下载PDF
分工与农业组织化演进:基于间接定价理论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53
15
作者 向国成 韩绍凤 《经济学(季刊)》 2007年第2期513-538,共26页
本文在适当扩展间接定价理论模型基础上,运用它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组织化沿着集体经济→家庭经营→农业商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团队化的演进路线进行了统一的理论解释:这是改革开放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分工演化的结果,是农民对... 本文在适当扩展间接定价理论模型基础上,运用它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组织化沿着集体经济→家庭经营→农业商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团队化的演进路线进行了统一的理论解释:这是改革开放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分工演化的结果,是农民对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及劳动的交易效率与风险进行综合比较后,选择剩余权利赖以实现的最优组织结构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工 农业组织化 间接定价理论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 被引量:48
16
作者 林川 冯全源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81-183,共3页
基于粒子分工与合作的思想,提出一种自适应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该算法为不同的粒子分配不同的任务,对性能较好的粒子使用较大的惯性权,对性能较差的粒子采用较小的惯性权,加速系数根据惯性权自适应调整。将标准PSO算法中的全局最优位... 基于粒子分工与合作的思想,提出一种自适应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该算法为不同的粒子分配不同的任务,对性能较好的粒子使用较大的惯性权,对性能较差的粒子采用较小的惯性权,加速系数根据惯性权自适应调整。将标准PSO算法中的全局最优位置与个体最优位置分别替换为相关个体最优位置的加权平均,更好地平衡了算法的全局与局部搜索能力,提高了算法的多样性与搜索效率。5个经典测试函数的仿真结果及与其他PSO算法的比较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 自适应参数 分工 平衡点 多样性
下载PDF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之教义学原理 以审判中心主义为视角 被引量:50
17
作者 孙远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8-211,共24页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一项具有宪法位阶的原则,但在刑事诉讼法中尚未被充分具体化。对于该原则应有之态度是充分运用各项法律技术,尽量揭示并充实其法律内涵。站在审判中心主义视角之下,控审职能之间的区分应从...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一项具有宪法位阶的原则,但在刑事诉讼法中尚未被充分具体化。对于该原则应有之态度是充分运用各项法律技术,尽量揭示并充实其法律内涵。站在审判中心主义视角之下,控审职能之间的区分应从形式走向实质。控审之间的良性制约关系应依托控诉、法定、调查、直接、法律保留等诸原则,以及起诉审查、强制起诉、司法审查、事后审查之上诉审等程序予以贯彻。相互配合应主要体现在与干预公民基本权无关的问题上,公安机关与人民检察院于侦查追诉活动中相互沟通,公安机关的侦查行为配合人民检察院公诉活动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分工 制约 配合 具体化
原文传递
产业链定位、分工与集聚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张杰  刘志彪  郑江淮 《工业经济》 2007年第10期39-47,共9页
本文利用对江苏省342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问卷实证研究了产业链定位、分工和集聚效应对于企业创新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处于产业链终端环节企业并没有表现出特定的创新优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中的终端集成环节并未形... 本文利用对江苏省342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问卷实证研究了产业链定位、分工和集聚效应对于企业创新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处于产业链终端环节企业并没有表现出特定的创新优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中的终端集成环节并未形成相应市场势力或集成创新能力;分工活动(以供应商数量作为度量指标)与创新强度之间呈现较为复杂的u型非线性关系;集聚效应并未对我国微观企业创新活动产生积极影响,未成为激发集群创新动力的有机载体。针对以上实证结果,基于我国经济转型背景和企业微观层面行为特征,我们就产业链定位、分工与集聚效应三个因素与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内在关系与作用机理,结合统计性分析进一步进行了剖析和解释,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可行对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 产业链定位 分工 集聚效应 创新强度
原文传递
模块化分工、协同与技术创新——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 被引量:45
19
作者 曹虹剑 张建英 刘丹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0-110,共11页
模块化在深化分工的同时提升了组织间协同效应,促进了企业融合与产业融合。在问卷调查基础上,用熵值法衡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模块化生产程度,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模块化、企业组织模块化与产业组织模块化,以及模块化分工... 模块化在深化分工的同时提升了组织间协同效应,促进了企业融合与产业融合。在问卷调查基础上,用熵值法衡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模块化生产程度,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模块化、企业组织模块化与产业组织模块化,以及模块化分工与协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模块化生产程度较高,其中,新能源产业模块化程度最高,新能源汽车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模块化程度较高,生物医药产业与新材料产业模块化程度相对较低。产品模块化、企业组织模块化、产业组织模块化、模块化分工与模块化协同对技术创新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组织模块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最大,企业组织模块化的影响次之,产品模块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小。模块化分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大,而模块化协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小。产品模块化、企业组织模块化与产业组织模块化之间以及模块化分工与协同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模块化 技术创新 分工 协同
下载PDF
中国跨区域产业分工与联动特征 被引量:44
20
作者 王德利 方创琳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92-1406,共15页
基于对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扩展运用,建立指标体系,构建区域产业分工模型与跨区域产业联动模型(包括区域间引力模型、产业间引力模型、跨区域各产业间联动模型),从具体产业角度探索中国跨区域产业分工与联动的特征。研究发现:(1)在区域... 基于对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扩展运用,建立指标体系,构建区域产业分工模型与跨区域产业联动模型(包括区域间引力模型、产业间引力模型、跨区域各产业间联动模型),从具体产业角度探索中国跨区域产业分工与联动的特征。研究发现:(1)在区域产业分工方面:中部、西北、西南地区是静态比较优势产业较多的区域,而沿海及京津地区是动态比较优势产业居多的地区,区域间产业梯度已经形成。(2)在跨区域产业联动方面:①区域间产业联动强度受经济地位及空间距离的影响显著,沿海与内陆之间跨域产业联动性较弱;②1987~2002年间,各产业综合关联度发生显著变化,产业间关联强度逐渐增大;③跨区域产业联动具有明显邻域空间指向性,区域联动层次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密切关系,尽管产业间横向联动与纵向联动相结合的混合型联动格局正在形成,但合作领域多集中于科技含量较低的能源原材料型产业与相关下游产业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产业 分工 联动 投入产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