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2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_2O分子在Fe(100),Fe(110),Fe(111)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赵巍 汪家道 +1 位作者 刘峰斌 陈大融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52-3358,共7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H2O分子在Fe(100),Fe(110),Fe(111)三个高对称晶面上的表面吸附.结果表明,H2O分子在三个晶面上的最稳定结构皆为平行于基底表面的顶位吸附结构.H2O分子与三个晶面相互作用的吸附能及几何结构计算结果表明H2O分子与... 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H2O分子在Fe(100),Fe(110),Fe(111)三个高对称晶面上的表面吸附.结果表明,H2O分子在三个晶面上的最稳定结构皆为平行于基底表面的顶位吸附结构.H2O分子与三个晶面相互作用的吸附能及几何结构计算结果表明H2O分子与三个晶面的相互作用程度不同,H2O分子与Fe(111)晶面的相互作用最强,其次是Fe(100),相互作用最弱的是Fe(110)表面,而这与晶面原子的排列密度相关.吸附体系的电子结构计算结果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同时电荷布居分析表明,H2O分子与Fe表面相互作用时,O原子与基底原子之间的电荷交换使基底Fe原子表面带负电,导致表面电位降低,也促使Fe表面更易于发生电化学腐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Fe单晶表面 H2O分子 分子吸附
原文传递
新型人工肝——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勇年 Aldinger SF 高建兴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2年第6期353-356,共4页
到目前为止,急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仍强调基础护理和一般的支持对症处理,缺乏清除肝脏毒素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的有效手段。虽然血液透析、灌流和血浆置换已被用于重型肝炎的治疗,但其临床疗效尚未被公认。与上述血液净化方法不同的是,新型... 到目前为止,急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仍强调基础护理和一般的支持对症处理,缺乏清除肝脏毒素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的有效手段。虽然血液透析、灌流和血浆置换已被用于重型肝炎的治疗,但其临床疗效尚未被公认。与上述血液净化方法不同的是,新型人工肝——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在有效清除水溶性中小毒素分子的同时,还可以选择性清除亲脂性及与血浆白蛋白相结合的毒素分子,并保留血液中有用的重要营养物质和蛋白质。本文对这一新型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分子吸附 再循环系统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氧化镁改性沸石去除猪场废水中氨氮的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8
3
作者 郭俊元 王茜 +2 位作者 罗力 邹长武 王卓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903-4909,共7页
采用氧化镁改性沸石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去除猪场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性能和机理。通过400°C焙烧负载氧化镁后,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容量从12.6 mg/g提高到24.9 mg/g。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线能够较好地拟合实验数据。热... 采用氧化镁改性沸石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去除猪场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性能和机理。通过400°C焙烧负载氧化镁后,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容量从12.6 mg/g提高到24.9 mg/g。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线能够较好地拟合实验数据。热力学研究表明,氧化镁改性沸石去除氨氮的过程是热力学放热过程(ΔG0<0)。此外,离子交换和分子吸附是氧化镁改性沸石去除废水中氨氮的作用机理,参与离子交换的主要离子是Mg2+和Ca2+。吸附饱和的氧化镁改性沸石,经0.2 mol/L的HCl解吸再生后,可以重复使用6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沸石 离子交换 分子吸附
原文传递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methane molecule adsorption on coal with adsorption potential 被引量:5
4
作者 Li Xijian Lin Baiquan Xu H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1期17-22,共6页
The paper presents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to study th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thane molecule on coal slit pores from different aspects.Firstly,a physical model of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methane molecu... The paper presents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to study th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thane molecule on coal slit pores from different aspects.Firstly,a physical model of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methane molecules on micropores was established.Secondly,a grand canonical ensemble was introduced as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system.Thirdly,based on the model and system,the molecule simulation program was developed with VC++6.0 to simulate the isothermal adsorp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ount of molecule absorption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it.Lastly,the numerically simulate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measured results of adsorption coal samples of two different coal mines with a laboratory gas absorption instru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lecule simulations of the adsorption constants,the adsorption quantity,and the isothermal adsorption curve at the same and different coal temperature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measured in the experiments,indicating that it is feasible to use the established model and the Monte Carlo molecule simulation to study th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thane molecules in co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ane Adsorption Molecular simulation Slit pore Isothermal adsorption curve
下载PDF
纳米结构分子吸附引起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兴坊 闫昕 刘凤收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0-1224,共5页
利用模板印刷技术,制备了具有不同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峰的Au纳米空心半球壳结构,并以4-巯基苯胺(4-ATP)为探针分子研究了纳米结构表面吸附分子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结构的LSPR峰位处于激发光波... 利用模板印刷技术,制备了具有不同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峰的Au纳米空心半球壳结构,并以4-巯基苯胺(4-ATP)为探针分子研究了纳米结构表面吸附分子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结构的LSPR峰位处于激发光波长的短波长或"马鞍型"位置时,SERS强度随吸附分子数的增加而增大;当处于长波长位置时,SERS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利用分子吸附理论和纳米结构表面局域场强度变化,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分子吸附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
原文传递
6-DAS/DMIC对Q235钢在甲醇甲酸介质中的缓蚀协同作用
6
作者 何伟 刘金彦 +1 位作者 王佳 刘倩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22,143,共13页
目的研究6-脱氢枞酰胺基己酸钠和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作为复配缓蚀剂对Q235钢在甲醇甲酸腐蚀溶液的协同缓蚀作用。方法通过静态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测试和电化学阻抗法,结合SEM、EDX、AFM等一系列表面表征技术验证了复配缓蚀剂的... 目的研究6-脱氢枞酰胺基己酸钠和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作为复配缓蚀剂对Q235钢在甲醇甲酸腐蚀溶液的协同缓蚀作用。方法通过静态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测试和电化学阻抗法,结合SEM、EDX、AFM等一系列表面表征技术验证了复配缓蚀剂的性能与行为,同时利用软件模拟计算缓蚀剂分子的轨道排布与分子动力学,揭示分子结构与缓蚀性能间的联系。结果该复配缓蚀剂能够抑制Q235钢在甲醇甲酸介质中的腐蚀过程,降低腐蚀速率。缓蚀效率随复配比的提高而增大。在复配比为6-DAS∶DMIC=1∶8时,失重法测得缓蚀效率最高达到93.98%;通过电化学法获得的缓蚀效率最高达到92.32%,并且通过电位的移动证明其为控制阳极过程的混合型缓蚀剂。表征技术表明,该复配缓蚀剂能有效吸附并在钢表面形成一层缓蚀分子膜层,其可以隔绝腐蚀介质与金属的接触,保护基底金属免受介质的腐蚀。结论该复配缓蚀剂能够有效降低腐蚀介质对Q235钢的侵蚀作用,实验数据与表征技术相互吻合,证明了该复配缓蚀剂是一种优良的有机缓蚀剂。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发更高效的绿色缓蚀剂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Q235钢 腐蚀防护 分子吸附 协同作用
下载PDF
藻类生物复育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许涛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7年第2期108-109,共2页
植物生物复育(phytoremediation)是利用植物生理功能去除环境中毒性化学物质的一种生物技术,在处理工业废水方面极有发展价值,尤其适合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如铅、铜、砷等。植物生物复育主要是细胞壁带阴电分子吸附金属阳离子或... 植物生物复育(phytoremediation)是利用植物生理功能去除环境中毒性化学物质的一种生物技术,在处理工业废水方面极有发展价值,尤其适合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如铅、铜、砷等。植物生物复育主要是细胞壁带阴电分子吸附金属阳离子或产生含硫基氨基酸的解毒蛋白质以硫基与重金属结合以固定金属,植物也会以酵素将不具挥发性的金属离子进行甲基化,使其成为具挥发性的甲基化合物或将砷结合到水溶性分子等方式将重金属排出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复育 生物技术 甲基化合物 藻类 毒性化学物质 工业废水 分子吸附 金属阳离子
下载PDF
Cl与H_2O在Fe(100)表面共吸附的稳定结构与电子特性 被引量:6
8
作者 赵巍 汪家道 +1 位作者 刘峰斌 陈大融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0-746,共7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Cl与H2O共同吸附于Fe(100)晶面上的稳定几何结构与电子特性,得出了Cl与H2O在Fe(100)晶面上的最稳定吸附位置、相应的能量关系及表面电子结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l与H2O在Fe(100)晶面上的最稳定...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Cl与H2O共同吸附于Fe(100)晶面上的稳定几何结构与电子特性,得出了Cl与H2O在Fe(100)晶面上的最稳定吸附位置、相应的能量关系及表面电子结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l与H2O在Fe(100)晶面上的最稳定吸附位置为Cl在桥位,H2O在顶位;Cl的存在使Fe(100)/(H2O+Cl)共吸附体系能量升高,表面功函数减小,H2O与Fe(100)表面夹角增大,基底表层Fe原子有明显的弛豫与再构现象发生,O2p轨道在5eV附近有明显肩峰,Fe3d轨道在费米能级附近电子态密度显著改变.研究从几何结构和表面电子特性两方面说明了有Cl存在时表层Fe原子更趋于不稳定而易于失去电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Fe(100)晶面 H2O CL 分子吸附
原文传递
粗糙金属电极的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法在固-液界面分析中的进展
9
作者 张煜松 张钰 +5 位作者 宫昊 曹加婷 沈嘉豪 李淼 张欣 李中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8-120,共13页
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利用入射光诱导物质分子的散射现象,通过测定拉曼光谱信号与电极电位或电流强度的变化关系,来表征电极表面(界面)的分子微观结构。该技术能够获取电化学界面上的分子振动信息以及与化学反应相关的结构信息,并进行实... 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利用入射光诱导物质分子的散射现象,通过测定拉曼光谱信号与电极电位或电流强度的变化关系,来表征电极表面(界面)的分子微观结构。该技术能够获取电化学界面上的分子振动信息以及与化学反应相关的结构信息,并进行实时监测,因此在物质界面表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的原理出发,综合叙述了基于粗糙金属电极的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在固-液界面分析的进展,包括分子吸附、析氧反应、析氢反应和氧还原反应;同时,探讨了界面结构、反应过程以及催化中间体与拉曼信号强度的关系,介绍了催化过程反应机理和催化物质的催化机理,最后,对下一阶段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法在固-液界面分析中存在的科学问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 固-液界面 分子吸附 析氧反应 析氢反应 氧还原反应
下载PDF
非局部因子和表面效应对微纳米材料振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晓建 邓子辰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7,共8页
基于非局部理论和表面效应模型,导出表面吸附物对微纳米材料的动力学方程,研究非局部因子和表面能对微纳米传感器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非局部因子、表面能、吸附物种类、附加刚度和基底种类对微纳米结构的振动特性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微纳米机电系统(MEMS NEMS)传感器 非局部理论 表面效应 振动特性 原子 分子吸附
下载PDF
溶氧水在Fe(001)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冬 程延海 +2 位作者 冯世哲 连佳 白恒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24-34,共11页
为了研究溶解氧含量对Fe基换热表面腐蚀行为的影响机理,根据第一性原理,对O2单分子、H2O单分子和溶氧水体系在Fe基换热表面的吸附进行了研究,采用GGA/PBE,近似计算吸附过程中的吸附能量、态密度及布居数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含氧水溶液... 为了研究溶解氧含量对Fe基换热表面腐蚀行为的影响机理,根据第一性原理,对O2单分子、H2O单分子和溶氧水体系在Fe基换热表面的吸附进行了研究,采用GGA/PBE,近似计算吸附过程中的吸附能量、态密度及布居数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含氧水溶液中溶液与Fe基表面存在表面吸附,水分子趋向于顶位吸附,氧分子趋向于Griffiths吸附;H2O分子在Fe(001)表面吸附而相互作用时,引起了界面双电层电荷分布的变化,使Fe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导致表面电位发生变化;O2分子在Fe(001)晶面吸附时,促使Fe(001)表面原子失去电子,表面电位增加,O2分子与表面Fe原子易于发生电子转移,其中O原子的2p轨道对于O2分子在Fe(001)晶面的吸附起主要作用;随着溶氧水体系中O2分子所占比例的增大,吸附能的绝对值也随之增加,Fe基换热表面相互作用更强。研究探明了不同溶氧量对Fe基换热表面腐蚀的影响规律,为实验研究金属基体腐蚀机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传热、传质学 第一性原理 溶氧水体系 分子吸附 吸附
下载PDF
吸附于银胶颗粒表面的胆红素及胆绿素分子吸附取向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军 方清 +2 位作者 盛蓉生 徐知三 曾云鹗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7-510,共4页
胆红素、胆绿素作为重要的生物小分子被广泛研究。本文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获得了胆红素和胆绿素分子吸附于银胶颗粒表面的拉曼光谱。通过对其谱带的指认分析 ,表明胆红素形成了三对内氢键 ,并以其两个吡咯亚甲基酮环沿银胶颗粒表... 胆红素、胆绿素作为重要的生物小分子被广泛研究。本文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获得了胆红素和胆绿素分子吸附于银胶颗粒表面的拉曼光谱。通过对其谱带的指认分析 ,表明胆红素形成了三对内氢键 ,并以其两个吡咯亚甲基酮环沿银胶颗粒表面切向方向镶嵌在银胶颗粒上 ,而胆绿素则以顺式 顺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胆红素 胆绿素 银胶颗粒 分子吸附 分子取向 光谱分析
下载PDF
肝衰竭7例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美娜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59-160,共2页
肝衰竭患者由于大量毒性物质积聚,引起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出血等并发症。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其原理是通过暂时和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和恢复创造条件[1],可以迅速改善黄疸... 肝衰竭患者由于大量毒性物质积聚,引起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出血等并发症。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其原理是通过暂时和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和恢复创造条件[1],可以迅速改善黄疸症状,同时清除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吸附 血浆置换 肝衰竭 人工肝支持系统 肝细胞再生 肝性脑病 肝肾综合征 股静脉 血管通路 穿刺部位
下载PDF
氢空位簇调控锗烷的电子结构和分子掺杂
14
作者 杨子豪 刘刚 +4 位作者 吴木生 石晶 欧阳楚英 杨慎博 徐波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1-251,共11页
锗烷因其合适的带隙、较高的电子迁移速率、较好的环境稳定性、较小的电噪声和超薄的几何结构,有望取代现有硅基或锗基材料成为下一代半导体器件的理想载体.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不同构型和浓度的... 锗烷因其合适的带隙、较高的电子迁移速率、较好的环境稳定性、较小的电噪声和超薄的几何结构,有望取代现有硅基或锗基材料成为下一代半导体器件的理想载体.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不同构型和浓度的氢空位簇对锗烷电子结构及锗烷中四硫富瓦烯(tetrathiafulvalene,TTF)分子掺杂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构型氢空位簇的引入可诱导Germanane Dehydrogenated-x H(GD-xH)体系产生不同性质的磁性,且磁矩大小亦与Lieb定理的预测结果相符,并能在G_(D-x H)(x=1,4,6)体系自旋向下的能带结构中实现由缺陷态引起的类p型半导体掺杂效应,其电子激发所需的能量则会随着体系脱氢浓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吸附TTF分子后,G/TTF和G_(D-xH)/TTF(x=1,2,6)体系表现出分子掺杂效应,且G_(D-x H)/TTF(x=1,6)体系因分子轨道与缺陷态的杂化作用,可在自旋向上与自旋向下的能带结构中形成不同的掺杂类型.进一步的量子输运计算还表明,Armchair和Zigzag类型的锗烷基器件表现为明显的各向同性,且TTF分子吸附所导致的载流子掺杂可大幅提高其I-V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烷 缺陷 分子吸附 电子性质
下载PDF
二元链状分子吸附的MonteCarlo模拟
15
作者 姜建文 刘洪来 胡英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24-126,共3页
本工作在格子模型中,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二元链状分子系统在固体表面的吸附行为,研究了系统在达到平衡之前的动态吸附过程;得到了链长不等的两种链状分子在固体表面附近的总链节浓度与吸附构型浓度的平衡分布。结果表明:在开... 本工作在格子模型中,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二元链状分子系统在固体表面的吸附行为,研究了系统在达到平衡之前的动态吸附过程;得到了链长不等的两种链状分子在固体表面附近的总链节浓度与吸附构型浓度的平衡分布。结果表明:在开始时短链分子优先被吸附,可后来被长链分子的吸附所替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吸附 吸附行为 MONTE 链状分子 长链分子 固体表面 计算机模拟 平衡分布 模拟方法 分子吸附
下载PDF
Co-酞菁和Cu-酞菁在Au(111)表面吸附行为的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晓 李竟成 +2 位作者 胡振芃 赵爱迪 王兵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3-317,共5页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术并结合理论计算研究了金属Co-酞菁和Cu-酞菁分子在Au(111)表面上的吸附行为的差异。结果显示,由于这两种分子与衬底电荷转移的差异,引起了分子间相互作用不同,使得两种分子在Au(111)表面表现出不同的吸附组装结构。分...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术并结合理论计算研究了金属Co-酞菁和Cu-酞菁分子在Au(111)表面上的吸附行为的差异。结果显示,由于这两种分子与衬底电荷转移的差异,引起了分子间相互作用不同,使得两种分子在Au(111)表面表现出不同的吸附组装结构。分子-衬底相互作用与分子间库仑排斥作用两种机制的竞争是造成其组装结构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自组装 电荷转移 分子吸附
下载PDF
沸石整体结构的刚性与局部孔道的柔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丰收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3-1014,共2页
沸石分子筛(zeolite)是一类极为重要的多孔晶体材料,其结构由TO_(4)(T=Si、Al、P等)四面体通过桥氧共顶点连接构成,构成了孔径为0.3~1.3 nm的均一孔道结构[1,2],广泛地应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煤化工、日用化工等领域。当前,全球沸... 沸石分子筛(zeolite)是一类极为重要的多孔晶体材料,其结构由TO_(4)(T=Si、Al、P等)四面体通过桥氧共顶点连接构成,构成了孔径为0.3~1.3 nm的均一孔道结构[1,2],广泛地应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煤化工、日用化工等领域。当前,全球沸石分子筛市值超过200亿美元以上,由沸石分子筛衍生的产值已高达十万亿美元量级。通过调控孔道的大小,可以高效筛分催化与吸附过程中的分子,让那些小于沸石孔径的分子通过而阻碍大于沸石孔径的分子吸附,这一现象被人们称之为沸石孔道结构的择形[3]。然而,在许多情况下,从晶体结构计算的孔道结构尺寸小于在催化转化与吸附过程中分子的筛分尺寸,长期以来人们揣测这种差异也许与沸石孔道结构的局部灵活变形有关,但是一直没有直接证据[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分子 晶体结构 孔道结构 晶体材料 分子吸附 石油炼制 催化转化 石油化工
原文传递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粒径效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共2页
1978年,Tauster等发现TiO_(2)负载的VIII族金属高温还原后对H_(2)和CO等小分子的化学吸附能力显著降低。他们将这一特殊现象称为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SMSI)^(1)。随后几十年间,多种Pt族金属(Pt、Pd、R... 1978年,Tauster等发现TiO_(2)负载的VIII族金属高温还原后对H_(2)和CO等小分子的化学吸附能力显著降低。他们将这一特殊现象称为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SMSI)^(1)。随后几十年间,多种Pt族金属(Pt、Pd、Rh、Ni、Ir)与可还原性载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在实验方面和表面科学领域被逐渐发现。一般来讲,经典SMSI发生包含四个特征,即在高温还原后,1)金属对小分子吸附能力显著减弱或消失;2)金属颗粒被载体包覆(物质传输);3)载体向金属转移电子(电子转移);4)氧化处理后,上述三个现象均可复原(可逆性)。SMSI对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均有重要影响,因此受到多相催化领域研究人员的长期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传输 金属颗粒 强相互作用 分子吸附 多相催化 电子转移 高温还原 可逆性
下载PDF
Survival predictors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a 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 被引量:3
19
作者 Taru Kantola Anna-Maria Koivusalo +2 位作者 Satu Parmanen Krister Hckerstedt Helena Isoniem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4期3015-3024,共10页
AIM:To identify prognostic factors for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 treated with a 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 METHODS:MARS is a liver-assisting device that has been used in the treatmen... AIM:To identify prognostic factors for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 treated with a 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 METHODS:MARS is a liver-assisting device that has been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failure to enable native liver recovery,and as a bridge to liver transplantation(LTX).We analyzed the 1-year outcomes of 188 patients treated with MARS,from 2001 to 2007,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 specializing in liver disease. Demographic,clinical and laboratory parameters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each treatment.One-year survival and the number of LTXs were recorded.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factors predicting survival. RESULTS:The study included 113 patient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ALF),62 with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OCLF),11 with graft failure(GF),and six with miscellaneous liver failure.LTX was performed for 29% of patients with ALF,18% with AOCLF and 55%with GF.The overall 1-year survival rate was 74% for ALF,27% for AOCLF,and 73% for GF.The poorest survival rate,6%,was noted in non-transplanted patients with alcohol-related AOCLF and cirrhosis,whereas,patients with enlarged and steatotic liver had 55% survival.The etiology of liver failur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predictor of survival(P<0.0001).Other prognostic factors were encephalopathy(P=0.001)in paracetamol-related ALF, coagulation factors(P=0.049)and encephalopathy(P=0.064)in non-paracetamol-related toxic ALF,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P=0.013)and factor V levels(P =0.022)in ALF of unknown etiology. CONCLUSION:The etiology of liver diseas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MARS treatment appears to be ineffective in AOCLF with end-stage cirrhosis without an LTX o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 Prognostic factors Acute liver failure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Liver transplantation
下载PDF
氧气分子吸附对单蒽分子器件自旋输运性质调控 被引量:3
20
作者 崔兴倩 刘乾 +1 位作者 范志强 张振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07-313,共7页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结合非平衡格林函数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开展了氧气分子吸附对以石墨烯纳米带为电极的单蒽分子器件自旋极化输运性质的调控物理机理探索研究.计算结果显示,在未吸附氧气分子时,单蒽分子以横向方式连接石墨烯纳米...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结合非平衡格林函数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开展了氧气分子吸附对以石墨烯纳米带为电极的单蒽分子器件自旋极化输运性质的调控物理机理探索研究.计算结果显示,在未吸附氧气分子时,单蒽分子以横向方式连接石墨烯纳米带要比单蒽分子以纵向方式连接石墨烯纳米带具有更优异的自旋过滤效应.当氧气吸附单蒽分子后,两种构型器件的自旋电流都会大幅度降低,但是自旋过滤效应会有所增强.尤其是单蒽分子以横向方式连接石墨烯纳米带的器件在±0.5 V区间始终保持了近100%的自旋过滤效率.通过分析器件的自旋极化输运谱、输运本征态和自旋过滤效率等,详细地解释了氧气分子吸附调控器件的自旋输运性质以及改善器件的自旋过滤行为的物理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带 分子吸附 自旋输运 自旋过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