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病原及其药敏性 被引量:24
1
作者 吴惠仙 薛俊增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3-345,共3页
从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患病个体的血液、脾脏、肝脏及肠壁中共分离到 5株细菌 ,经人工感染、毒力测试 ,鉴定分离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豚鼠气单胞菌 (A.Caviae)和类志贺邻单胞菌 (Plesiomonasshigelloides)。... 从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患病个体的血液、脾脏、肝脏及肠壁中共分离到 5株细菌 ,经人工感染、毒力测试 ,鉴定分离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豚鼠气单胞菌 (A.Caviae)和类志贺邻单胞菌 (Plesiomonasshigelloide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此 3种致病菌对新霉素、丁胺卡那、呋喃妥因均高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出血性肠道死症 病原 药敏试验 症状
下载PDF
鳖源摩氏摩根菌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永亮 高晓华 +3 位作者 李怡 郭珺 魏保岭 杨先乐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46-2052,共7页
【目的】从患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病鳖体内分离病原菌并进行鉴定与药敏特性分析,为有效防控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分别从病鳖腮腺、肠道、肝脏、精巢及卵巢等病变器官中分离病原菌,然后进行人工... 【目的】从患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病鳖体内分离病原菌并进行鉴定与药敏特性分析,为有效防控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分别从病鳖腮腺、肠道、肝脏、精巢及卵巢等病变器官中分离病原菌,然后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生理生化与分子鉴定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的病鳖体内分离出5株菌株JZ-01、JZ-02、JZ-03、JZ-04、JZ-05,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这5株菌株对中华鳖的致死率均达100.00%。5株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菌,无芽孢,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呈灰白色、边缘整齐、半透明、湿润的菌落;通过梅里埃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5株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证实均为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且5株菌株(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P054384、KP054385、KP054386、KP054387和KP054388)与摩氏摩根菌菌株(GenBank登录号JF508858.1)的亲缘关系最近。5株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多粘霉素B、诺氟沙星、强力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等6种抗生素高度敏感。【结论】摩氏摩根菌能引起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对中华鳖具有很强的致病性,生产中可选用复方新诺明、多粘霉素B、诺氟沙星、强力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出血性肠道死症 摩氏摩根菌 鉴定 药敏特性
下载PDF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及中草药防治实验 被引量:5
3
作者 罗晓松 刘志刚 +4 位作者 张征 周瑞琼 柯国兴 张春 柯福恩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中华鳖 出血性肠道死症 中草药防治
下载PDF
人工养甲出血性肠道坏死症防治技术
4
作者 胡宗华 王立满 《渔业致富指南》 2001年第18期47-48,共2页
甲鱼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是甲鱼养殖一大杀手,不有效预防、及时治疗将给甲鱼养殖造成巨大损失,该病发病率为45%,死亡率高达80%。笔者从事甲鱼养殖近10年。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对该病的防治收到较好的效果。1、病因。甲鱼出血性肠道坏死症主... 甲鱼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是甲鱼养殖一大杀手,不有效预防、及时治疗将给甲鱼养殖造成巨大损失,该病发病率为45%,死亡率高达80%。笔者从事甲鱼养殖近10年。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对该病的防治收到较好的效果。1、病因。甲鱼出血性肠道坏死症主要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由于有些厂家饲料只注重甲鱼生长速度,饲料中喹乙醇含量超标。用喹乙醇含量超标的饲料,在短时间内甲鱼生长速度较快。甲鱼长至100—200克左右时就易暴发该病。另一方面由于管理粗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鱼 出血性肠道死症 防治 人工养殖
下载PDF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的病理学研究
5
作者 郑曙明 陈章宝 贺蓉 《渔业致富指南》 2000年第23期41-43,共3页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是近几年发生并已在我国大部分鳖养殖区流行且危害性极大的一种传染疾病。病鳖外部症状不明显,一般体表发白,特别在腹甲部,呈失血状态;解剖后可见肝脏肿大,土黄色或灰白色,胃部有不同程度的溃疡、糜烂,甚...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是近几年发生并已在我国大部分鳖养殖区流行且危害性极大的一种传染疾病。病鳖外部症状不明显,一般体表发白,特别在腹甲部,呈失血状态;解剖后可见肝脏肿大,土黄色或灰白色,胃部有不同程度的溃疡、糜烂,甚至穿孔,胃肠粘膜组织坏死,肠道糜烂出血;一般鳖体内仅有少量浅红色血水,血液在体腔里常凝固成血块。杨先乐等对其流行病学和病原及致病力讲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出血性肠道死症 病理学研究 传染疾病 症状表现
下载PDF
常见鳖病的防治技术
6
作者 计连泉 濮月龙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55,共2页
池塘养殖中常见的鳖病有腐皮病、白点病、红脖子病、疖疮病、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白斑病、水霉病及累枝虫病。一、腐皮病1.病原:腐皮病又称皮肤溃烂病、烂皮病,病原为产气单胞菌属的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无色杆菌等多种细菌,其中以气单... 池塘养殖中常见的鳖病有腐皮病、白点病、红脖子病、疖疮病、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白斑病、水霉病及累枝虫病。一、腐皮病1.病原:腐皮病又称皮肤溃烂病、烂皮病,病原为产气单胞菌属的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无色杆菌等多种细菌,其中以气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技术 鳖病 出血性肠道死症 气单胞菌属 皮肤溃烂病 腐皮病 池塘养殖 红脖子病
下载PDF
甲鱼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的诊治
7
作者 陈冬林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66,共1页
甲鱼出血性肠道坏死症又称“自底板病”或“出血性肠炎”,该病无论成鳖和幼鳖均可能发生,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患病后死亡速度较快,严重时可能造成全池覆灭,造成较大的损失。
关键词 出血性肠道死症 甲鱼 诊治 出血性肠炎 死亡率 发病率 幼鳖 成鳖
下载PDF
几种水产养殖动物的暴发性疾病及其控制方法(四)
8
作者 孟思妤 孟长明 陈昌福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77,共1页
六、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 出血性肠道坏死症又称白底板病或出血性肠炎,这种病无论成鳖和幼鳖均可能发生,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患病后死亡速度较快,严重时可能造成全池覆灭,造成较大的损失。
关键词 水产养殖动物 暴发性疾病 出血性肠道死症 控制 出血性肠炎 白底板病 死亡率 发病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