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3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国学”概念出处考 被引量:17
1
作者 田正平 李成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80,共6页
当前学界关于近代"国学"概念的出处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黄遵宪于1887年提出;其二,梁启超于1902年秋提出;其三,吴汝纶于1902年8月最早接受日本人士意见,采用国学概念。这三种观点中,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只是在中文文本中引... 当前学界关于近代"国学"概念的出处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黄遵宪于1887年提出;其二,梁启超于1902年秋提出;其三,吴汝纶于1902年8月最早接受日本人士意见,采用国学概念。这三种观点中,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只是在中文文本中引进了日本流行的"国学"这个名词,并没有提出相应的近代"国学"的概念。吴汝纶在1902年8月的日记中记下了日本学者主张在中国提倡国学的建议,但未见他自己的相关论述中倡言国学。梁启超于1902年论及具有近代意义的"国学"概念,但是,从时间上讲已谈不上"最早"。屠仁守于1897年刊发了《孝感屠梅君侍御辨辟韩书》一文,他试图学习日本,提倡近代意义之国学,为中国近代意义"国学"概念的最早提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国学 概念 出处
下载PDF
“80后”的悲观情绪及其出处 被引量:8
2
作者 罗雪英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悲观情绪 《梦里花落知多少》 出处 80年代 《三重门》 代表作 代表人物 《幻城》 青少年 世纪 郭敬明 张悦然
下载PDF
论“三言二拍”对《夷坚志》的继承与改造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勇强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2-81,共10页
宋元以来,话本小说常以笔记小说为素材①,这构成了古代小说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规律。但有关论著在提及话本依据的笔记小说时,每每仅以本事出处视之,遂不免抑扬失度,造成机械进化之假象。其实,文各有体,得体为佳。在笔记与话本间是... 宋元以来,话本小说常以笔记小说为素材①,这构成了古代小说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规律。但有关论著在提及话本依据的笔记小说时,每每仅以本事出处视之,遂不免抑扬失度,造成机械进化之假象。其实,文各有体,得体为佳。在笔记与话本间是不当以此律彼、枉论高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夷坚志》 改造 继承 笔记小说 话本小说 小说发展史 出处
原文传递
《退斋记》与许衡刘因的出处进退——元代儒士境遇心态之一斑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帆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84,共16页
许衡和刘因是元朝前期北方两大理学名儒,但二人的关系却有些微妙。刘因有一篇文章《退斋记》,不点名地严厉批评当时政坛上的一位大人物,一些学者猜测其批评对象就是许衡,但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实际上,《退斋记》确系影射许衡之作。... 许衡和刘因是元朝前期北方两大理学名儒,但二人的关系却有些微妙。刘因有一篇文章《退斋记》,不点名地严厉批评当时政坛上的一位大人物,一些学者猜测其批评对象就是许衡,但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实际上,《退斋记》确系影射许衡之作。许衡在元初政坛屡出屡退,《退斋记》对他的批评有一定根据;但《退斋记》将许衡的行为指斥为“老氏之术”、“以术欺世”,则是求之过深,责之过苛,反映出刘因对许衡怀有很强的误解和成见。这种误解和成见,与刘因个人的经历、性格、思想有着密切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元朝统治下汉族儒士生不逢时的悲剧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衡 刘因 儒士 心态 境遇 元代 出处 批评对象 悲剧命运 元朝 政坛 成见 行为 性格 统治
原文传递
草果古今药方纵横 被引量:12
5
作者 高嘉骏 王洪图 《天津中医药》 CAS 2007年第1期15-18,共4页
中药与方剂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用于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数千年来,经过前人长期的实践与认识,从药物的认识,到单方、复方的应用,沉积了无数先人的智慧成果,是中医药学留给世人的一个伟大宝库。文章通过综合古今... 中药与方剂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用于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数千年来,经过前人长期的实践与认识,从药物的认识,到单方、复方的应用,沉积了无数先人的智慧成果,是中医药学留给世人的一个伟大宝库。文章通过综合古今对于草果的记载,并对其出处、功能、主治范围进行分析,一方面不仅可以反映历代对于草果的应用与发展演进过程,集中体现医家组方之思路以及对于疾病的综合思维,同时通过对草果相对完整而系统的论述,更可进一步作为临床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药方 出处 主治 功能 草豆蔻
下载PDF
中西文化差异与汉英翻译 被引量:12
6
作者 冯世梅 《太原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 2001年第1期22-24,共3页
通过对中西文化差异与汉英翻译的探讨 ,从文化的角度揭示了中西文化产生的根源 ,提出处理文化差异的两种方法 ,以此来提高汉英的可译度 。
关键词 汉英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 可译度 交际 根源 方法 角度 出处 揭示 产生
下载PDF
归脾汤出处探源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颗颗 《四川中医》 2009年第1期125-126,共2页
为归脾汤的出处而做正本清源的具体辨正与探究,阐明这一名方并非出自陈、薛之书,而是出自南宋严用和所著《严氏济生方》。
关键词 归脾汤 出处 严氏济生方
下载PDF
地黄饮子探源 被引量:11
8
作者 何德山 《江西中医药》 2003年第4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地黄饮子 出处 考证 地黄饮 内补散
下载PDF
桡神经浅支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10
9
作者 汪立鑫 黄瀛 +4 位作者 纪荣明 范溥生 周世臣 朱吉林 党瑞山 《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4期310-313,共4页
观察了15具成年尸体的30例桡神经浅支。桡神经浅支的深段、浅段和无损伤分离段的长度分别为139.67±3.56毫米、30.14±2.10毫米和43.77±2.93毫米,浅、深段共长170.04±4.33毫米。在深段中点、浅出处和分支处:前后经分... 观察了15具成年尸体的30例桡神经浅支。桡神经浅支的深段、浅段和无损伤分离段的长度分别为139.67±3.56毫米、30.14±2.10毫米和43.77±2.93毫米,浅、深段共长170.04±4.33毫米。在深段中点、浅出处和分支处:前后经分别为0.71±0.04毫米、0.74±0.04毫米和0.81±0.06毫米;横径分别为2.07±0.11毫米、2.73±0.14毫米和3.21±0.13毫米;神经束分别为3.97±0.23束、4.47±0.32束和4.59±0.39束。桡神经浅支起始点的位置,80%在外上髁平面下方(5—30毫米)。讨论了桡神经浅支供作移植体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神经浅支 长度 出处 分支 前臂 无损伤 后支 桡神经浅支 神经束
下载PDF
韩国所藏《太平广记详节》的文献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国风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5-85,共11页
1462年韩国成任所辑《太平广记详节》五十卷刊行。该书是《太平广记》的选本 ,收入 83 9篇作品。其底本当为宋本。其中有 8篇为现存《太平广记》诸本所缺。其异文及出处具有校勘的价值。
关键词 《太平广记》 刊行 选本 出处 底本 异文 作品 校勘 文献价值
原文传递
从头说起:佛经翻译“文质”概念的出处、演变和厘定 被引量:10
11
作者 汪东萍 傅勇林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73,共5页
文质概念是我国传统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文章学和翻译理论的基石。“文质之争”是佛经翻译的一条主线,可是由于年代久远和概念上的几次演变,常被后人误解为西方的意译和直译之争。本论文倡导回归历史,从头说起,自文质概念的出处开始... 文质概念是我国传统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文章学和翻译理论的基石。“文质之争”是佛经翻译的一条主线,可是由于年代久远和概念上的几次演变,常被后人误解为西方的意译和直译之争。本论文倡导回归历史,从头说起,自文质概念的出处开始溯源,追踪其演变历程,厘定文质内涵,辨析文与意译、质与直译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翻译 文质概念 出处 演变 厘定
原文传递
关于《牡丹亭》中的“集唐”诗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凤雏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01-103,共3页
明人汤显祖传奇名著《牡丹亭》中,共出现"集唐"69首,历来未有将其出处(所集诗句之作者和所出之诗篇)全部注齐者。经大量查考证实:此69首(共280句)"集唐",分别集自129位诗家的270余首诗,并勘正了以往诸家引证注考中... 明人汤显祖传奇名著《牡丹亭》中,共出现"集唐"69首,历来未有将其出处(所集诗句之作者和所出之诗篇)全部注齐者。经大量查考证实:此69首(共280句)"集唐",分别集自129位诗家的270余首诗,并勘正了以往诸家引证注考中的相关错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集唐” 出处
下载PDF
论任渊及其《山谷诗集注》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承凤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71,共9页
从任渊代表性名著《山谷诗集注》,可见其清晰而深刻的政治见解。任渊注山谷诗是有研究心得的,他不仅解释字面意义,寻求出处,而且在体例方面有所创新,通过作品的编年考证,提供历史背景资料,探究主旨,阐释诗意,以推求原本立意之始末。
关键词 山谷诗 集注 政治见解 字面意义 背景资料 代表性 出处 考证 编年 主旨 诗意
原文传递
《外国文学评论》注释体例说明 被引量:6
14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外国文学 出处 注释体例 趣味 间接 他人 文章 语句 引用 目的
原文传递
隐于书院:一种“中间状态”的出处选择——以元末徽州士人赵汸和郑玉为中心
15
作者 鲁小俊 王亚文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元末朝廷和地方势力对士人的征召,多少存在竞争和笼络人才的意味。士人的出处机遇,从庙堂与山林的二元区分,转向元廷、地方势力和山林的多元格局。面对各方征召,徽州士人赵汸和郑玉抱以“旁观者”的不合作心态。随着徽州路脱离元廷控制... 元末朝廷和地方势力对士人的征召,多少存在竞争和笼络人才的意味。士人的出处机遇,从庙堂与山林的二元区分,转向元廷、地方势力和山林的多元格局。面对各方征召,徽州士人赵汸和郑玉抱以“旁观者”的不合作心态。随着徽州路脱离元廷控制,二人对于政治的疏离态度有所淡化,而“忠元”情结渐趋加深。志在山林却又难以与政治完全绝缘,兼具官方和民间双重性质的书院,成为士人安身立命的绝佳之所。隐于书院,是一种“中间状态”的出处选择。赵汸和郑玉的处境、心态和归宿,是观察古代尤其是易代之际士人生存境遇的一个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末 书院 出处 隐逸 徽州 赵汸 郑玉
下载PDF
对基尼系数若干批判的质疑 被引量:6
16
作者 洪兴建 《中国统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49,共3页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一个重要佐证就是基尼系数的不断上升。虽然我国基尼系数的出处有很多,数值也有一些出入,但绝大多数的结果已经逼近0.5,甚至越过0.5的结论也常见报端。这些数值均已超过了基尼系数的国际警戒线0....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一个重要佐证就是基尼系数的不断上升。虽然我国基尼系数的出处有很多,数值也有一些出入,但绝大多数的结果已经逼近0.5,甚至越过0.5的结论也常见报端。这些数值均已超过了基尼系数的国际警戒线0.4,于是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控制收入差距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和官员对基尼系数提出了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尼系数 居民收入差距 批判 国际警戒线 数值 出处 逼近 控制
原文传递
论“尧造围棋”的文献源头(上)——兼论《世本》无“尧造围棋”之记载
17
作者 曲江 《围棋天地》 2024年第7期104-107,共4页
“尧造围棋”一语,最常被提到的出处有二:一是战国末年的《世本》,二是晋张华的《博物志》。由于两种书都曾经散,现在传世的都是后人辑录的本子。在后人辑录的两部书中,“尧造围棋”见于《世本》而不见于《博物志》,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 “尧造围棋”一语,最常被提到的出处有二:一是战国末年的《世本》,二是晋张华的《博物志》。由于两种书都曾经散,现在传世的都是后人辑录的本子。在后人辑录的两部书中,“尧造围棋”见于《世本》而不见于《博物志》,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世本》中“尧造围棋”一条来历不明,出处可疑,而《博物志》原书中则确定有“尧造围棋”,是这句话的文献源头。本文主要针对此问题进行考辨,厘清二者的来龙去脉,正本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志》 围棋 《世本》 来历不明 正本清源 辑录 出处 来龙去脉
原文传递
说“尬” 被引量:6
18
作者 尹若男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7年第12期109-111,共3页
"尬"字目前在网络上甚是流行。本文从语义和语用两个角度入手,对"尬"当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并对其语用特点进行分析。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语言因素三方面考察"尬"系列流行语产生及流行的原因。
关键词 “尬” 出处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关于参考文献标引质量的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立富 《编辑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文献标引质量 编辑 参考文献 著录质量 出处 引文质量 学术期刊 文献意识 办刊宗旨 内容加工
原文传递
“匪石之贞,不可与几”:由道德通向政治的“淮南格物”
20
作者 盛珂 《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88,共10页
王艮的“淮南格物”说是针对阳明思想由道德领域通向政治领域时可能遭遇的困境而提出的理论解决方案。王艮认为“格物”的目标是“止于至善”,“格物”“安身”指向的问题是儒家传统的“出处问题”。良知在个体道德领域是完满自足的,是... 王艮的“淮南格物”说是针对阳明思想由道德领域通向政治领域时可能遭遇的困境而提出的理论解决方案。王艮认为“格物”的目标是“止于至善”,“格物”“安身”指向的问题是儒家传统的“出处问题”。良知在个体道德领域是完满自足的,是一种充分且完备的理论,然而,进入政治领域,则需要面对不同的现实境遇和同样作为主体的“他人”,此时良知的实现必将面临困难。因此王艮提出了“安身”的问题。所谓安身,强调的是唯有在士大夫得到充分尊重,可以为帝者师的情形下,才有可能行道,此时出仕才是有意义的。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说“身之为本,而家国天下之为末”。由此可见“淮南格物”是贯穿王艮思想的整体问题意识,同时也是王良特别提出的一条思想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格物 安身 出处 知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