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喻是认知的助力还是阻碍?——表意学对隐喻之认知属性的确立与阐发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凤 《华中学术》 2021年第1期54-63,共10页
本文探讨了表意学对隐喻问题的思考。表意学对意义问题的研究突出了人类思维的隐喻性,明确了隐喻具有的认知属性。表意学提出的结构相似(homology)是隐喻跨域映射的根本前提,从理论上为隐喻之认知属性的确立创造了条件。表意学强调隐喻... 本文探讨了表意学对隐喻问题的思考。表意学对意义问题的研究突出了人类思维的隐喻性,明确了隐喻具有的认知属性。表意学提出的结构相似(homology)是隐喻跨域映射的根本前提,从理论上为隐喻之认知属性的确立创造了条件。表意学强调隐喻生成与理解的多元性,唯有通过隐喻的跨域映射活动,才能有思想和意义的新发现、新契机。隐喻所具有的系统性使之在有所"凸显"的同时也有所"遮蔽",因而在成为认知"助力"的同时也成为"阻碍"。表意学一方面确立隐喻的认知属性,另一方面试图通过强调"体验/经验"在隐喻理解中的重要性,通过突出"向上的"伦理价值追求,来规范隐喻的使用,并提醒人类注重其中隐藏的伦理决断,使人们能够以关联性视角思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意学 隐喻 认知属性 结构相似 凸显/遮蔽 体验/经验
原文传递
凸显什么?遮蔽什么?——作为隐喻的“平台”:连接、中介与基础设施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战伟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66,共13页
作为隐喻的“平台”,具有极强的模糊性与欺骗性。本文聚焦“平台”这一隐喻概念,以平台非物质劳动者的深度访谈、田野观察和公开网络文本为经验材料,站在隐喻的“凸显”与“遮蔽”功能角度去理解全球平台的隐喻实践,从平台的基础设施、... 作为隐喻的“平台”,具有极强的模糊性与欺骗性。本文聚焦“平台”这一隐喻概念,以平台非物质劳动者的深度访谈、田野观察和公开网络文本为经验材料,站在隐喻的“凸显”与“遮蔽”功能角度去理解全球平台的隐喻实践,从平台的基础设施、连接一切与中介劳动三个维度展开分析论证,发现“平台”隐喻凸显其中立性、公平性、公共性的公权力属性,遮蔽蕴含其中的商业性、私利性、垄断性的私权力属性。“平台”隐喻是一种精巧的话语装置,让我们不加批判地拥抱新技术,掩盖了新技术发展与应用背后的权力结构。反思“平台”隐喻的讨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下,以及面对未来的新技术发明。本文希望借此描全我们对互联网“平台”的理解,拓宽中国语境下平台研究的理论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 隐喻 互联网 基础设施 凸显遮蔽
原文传递
从认知构式语法角度探究“得”字句的本质属性
3
作者 唐一萍 吴让科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文章以现代汉语表状态“得”字句、表程度“得”字句和表可能“得”字句为研究对象,试图在认知构式语法理论框架探求它们的主要属性,研究它们与表结果“得”字句的内在关联进而探求整个“得”字句式的本质属性。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现代... 文章以现代汉语表状态“得”字句、表程度“得”字句和表可能“得”字句为研究对象,试图在认知构式语法理论框架探求它们的主要属性,研究它们与表结果“得”字句的内在关联进而探求整个“得”字句式的本质属性。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现代汉语“得”字句的本质属性可归纳为:某种程度和某种结果。现代汉语“得”字句是一个功能范畴,是一个具有交际功能的网络系统,它们之间具有家族相似性,又有着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它们协同在一起完成交际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字句 构式语法 凸显遮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