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本实实在在的历史见证--作家凤子的第一次文代会签名纪念册
1
作者 王雪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3,共2页
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藏库的密集架上,一本小小的红皮笔记本安静地躺在无酸盒中,它是作家凤子(1912—1996)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以下简称“第一次文代会”)的签名纪念册,因为曾经被反复翻看、摩挲,内页已稍有散佚,但就是... 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藏库的密集架上,一本小小的红皮笔记本安静地躺在无酸盒中,它是作家凤子(1912—1996)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以下简称“第一次文代会”)的签名纪念册,因为曾经被反复翻看、摩挲,内页已稍有散佚,但就是这本看起来极为普通的本子,却记录了极为厚重的时代信息,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馆 历史见证 第一次文代会 艺术工作者 纪念册 密集架 凤子 一本
下载PDF
《凤子》中反讽的各个侧面(下) 被引量:2
2
作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4-42,共9页
在《凤子》中,沈从文破除了归隐的基础、文化预设、物质可能和终极目的,涉及的是归隐的不可能性。沈从文以反讽为特色的隐士的归隐应当被理解为哲学和神秘意义上的归隐。沈从文的所有思考经过了反讽的筛选都被改头换面了,反讽性的超脱,... 在《凤子》中,沈从文破除了归隐的基础、文化预设、物质可能和终极目的,涉及的是归隐的不可能性。沈从文以反讽为特色的隐士的归隐应当被理解为哲学和神秘意义上的归隐。沈从文的所有思考经过了反讽的筛选都被改头换面了,反讽性的超脱,相对于严肃的彻底超脱只是局部的。另外,这是一种双重的超脱:一方面,作者虽不乏公民与政治意识,但这却不成为一种崇拜;另一方面,生命的张力和对知识的相对化阻止了向神秘主义的转变。沈从文的人物并不逃避,他们生活在现实中。从根本上,沈从文将一个以极端化为特色的时代加以相对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子 反讽 沈从文
下载PDF
试论沈从文湘西书写的叙事变化——以小说《凤子》为切入点 被引量:2
3
作者 欧艳 《阴山学刊》 2018年第3期18-22,共5页
回忆性叙事的写作方式曾助沈从文迅速跻身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文坛,然而这并不能掩盖他在小说技艺层面上的不足。纵观沈从文的小说写作,可以看到其湘西书写的变化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柏子》《丈夫》等作品,而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 回忆性叙事的写作方式曾助沈从文迅速跻身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文坛,然而这并不能掩盖他在小说技艺层面上的不足。纵观沈从文的小说写作,可以看到其湘西书写的变化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柏子》《丈夫》等作品,而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凤子》一文中集中展现了他在叙事技艺上的成熟。对叙述者、叙述空间、叙述时间这些密切关联到小说架构的元素的不同处理,是沈从文湘西书写叙事方式的变化所在,而这些行之有效的叙事手段也在沈从文其后诸多小说中继续沿用,成为沈从文小说风格最终形成的一个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凤子 叙述者 叙事变化
下载PDF
北平《世界日报》1937年关于郭沫若与凤子的一则报道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涛 《郭沫若学刊》 2011年第1期25-27,共3页
本文发掘出北平《世界日报》1937年4月关于凤子与郭沫若的一则报道,该报道为研究凤子东京之行提供了较详尽史料,其中关于郭沫若赠诗凤子的记述,对研究郭沫若1937年归国前的生活与诗歌创作,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郭沫若 凤子 佚诗 史料
下载PDF
凤子和复旦剧社 被引量:1
5
作者 程晓苹 《档案与史学》 2004年第4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凤子 戏剧理论家 复旦剧社 《雷雨》
下载PDF
《凤子》中反讽的各个侧面(上) 被引量:1
6
作者 焦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5,共8页
在《凤子》中,沈从文破除了归隐的基础、文化预设、物质可能和终极目的,涉及的是归隐的不可能性。沈从文以反讽为特色的隐士的归隐应当被理解为哲学和神秘意义上的归隐。沈从文的所有思考经过了反讽的筛选都被改头换面了,反讽性的超脱,... 在《凤子》中,沈从文破除了归隐的基础、文化预设、物质可能和终极目的,涉及的是归隐的不可能性。沈从文以反讽为特色的隐士的归隐应当被理解为哲学和神秘意义上的归隐。沈从文的所有思考经过了反讽的筛选都被改头换面了,反讽性的超脱,相对于严肃的彻底超脱只是局部的。另外,这是一种双重的超脱:一方面,作者虽不乏公民与政治意识,但这却不成为一种崇拜;另一方面,生命的张力和对知识的相对化阻止了向神秘主义的转变。沈从文的人物并不逃避,他们生活在现实中。从根本上,沈从文将一个以极端化为特色的时代加以相对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子 反讽 沈从文
下载PDF
“凤子”演剧活动研究(1935—1949年)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爱军 《艺术探索》 2019年第5期115-128,共14页
凤子曾是复旦剧社的重要演员,她毕业后积极从事话剧演出活动,完成了从学生剧社演员到获得社会认可的话剧演员的转变。凤子话剧演出所到之处,诸如上海、东京、桂林、昆明、重庆、香港等,都极大地提高和拓展了当地话剧的艺术水准和社会影... 凤子曾是复旦剧社的重要演员,她毕业后积极从事话剧演出活动,完成了从学生剧社演员到获得社会认可的话剧演员的转变。凤子话剧演出所到之处,诸如上海、东京、桂林、昆明、重庆、香港等,都极大地提高和拓展了当地话剧的艺术水准和社会影响力。在国家危难之际,凤子始终以救亡图存的“新女性”形象示人,在1935—1949年的话剧舞台和电影银幕上获得极高的赞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子 演剧活动 1935-1949年
下载PDF
李老二家事
8
作者 刘秀女 《五台山》 2017年第1期28-31,共4页
一村东的戏台子是村里最红火的地方,每当农闲时,人们都会聚在这里说说闲话,拉拉家常。在这里言论绝对自由,上至钓鱼岛,下到李四家的老母猪下了几个崽儿……所以,村里人雅称戏台是'放屁圪台'。深秋的阳婆婆把温暖洒在众人的身上... 一村东的戏台子是村里最红火的地方,每当农闲时,人们都会聚在这里说说闲话,拉拉家常。在这里言论绝对自由,上至钓鱼岛,下到李四家的老母猪下了几个崽儿……所以,村里人雅称戏台是'放屁圪台'。深秋的阳婆婆把温暖洒在众人的身上。今天来戏台晒太阳的人还算齐楚,他们今天的话题是:教书先生赵老六,明天要和本村最最没出息的李老二结为亲家。这两家人能结为亲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子 小雅 文杰
原文传递
巫术教化与神之重造:审度沈从文的乐治思想
9
作者 何云波 李欣仪 《求索》 CSSCI 2012年第6期57-59,共3页
"神之重造"是沈从文40年代提出了重要思想命题,它本质上是对于上古"巫术教化观"的现代性提升,由于"巫术仪式"的本质是音乐,因而这个思想进一步发展,便演化为后来的"音乐改造社会"思想。沈从文... "神之重造"是沈从文40年代提出了重要思想命题,它本质上是对于上古"巫术教化观"的现代性提升,由于"巫术仪式"的本质是音乐,因而这个思想进一步发展,便演化为后来的"音乐改造社会"思想。沈从文的"乐治"观念把握和体现了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科学和信仰、艺术和政治、原始与现代之间相互抗衡又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从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丰富了20世纪中国的社会思想,并且具有一定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凤子 音乐 “神之重造”
原文传递
记凤先生
10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6年第1期30-31,共2页
想当年吕君凤子,少称丹阳才子,名浚,初字凤痴,后署凤子,又自称风先生,前清光绪季年,与我同学于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年纪也与我相仿,已过花甲了,但他那时却是个翩翩佳公子,成绩又是顶刮刮的,我呢,成绩虽然也不弱,可惜有些... 想当年吕君凤子,少称丹阳才子,名浚,初字凤痴,后署凤子,又自称风先生,前清光绪季年,与我同学于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年纪也与我相仿,已过花甲了,但他那时却是个翩翩佳公子,成绩又是顶刮刮的,我呢,成绩虽然也不弱,可惜有些寿头寿脑地,没有他漂亮,所以大家都只羡慕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而实 学校 正则 南京 学堂 江苏 先生 凤子 两江优级师范学堂 下江人 丹阳 专科学校校长 小姐 绣法 强盗 报名 才子
下载PDF
凤子的小说
11
作者 史承钧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8-103,共6页
对凤子的小说,从初期的短篇小说,到短篇代表作《画像》,以及唯一的长篇小说《无声的歌女》,作了全面的介绍和评述,肯定了它们的成就和特点,并指出了这些小说在凤子的生平事业中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关键词 凤子 小说 生平事业 中国现代文学
下载PDF
董事长和总经理
12
作者 聂肥加 《黄梅戏艺术》 2002年第4期46-52,共7页
关键词 凤子 总经理 董事长
下载PDF
吕凤子“正则”职业道德教育观初探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铭 《镇江高专学报》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吕凤子职业道德教育观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灵魂是“正则”(生死刚正、循常理而求变则),核心是“爱无涯”(无私无涯、爱己爱异、和谐尊异),目标和基础是“美无极”(立德、成人、造境、创新)。学习研究吕凤子职业道德教育观,... 吕凤子职业道德教育观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灵魂是“正则”(生死刚正、循常理而求变则),核心是“爱无涯”(无私无涯、爱己爱异、和谐尊异),目标和基础是“美无极”(立德、成人、造境、创新)。学习研究吕凤子职业道德教育观,对促进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师德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子 正则 职业道德教育观
下载PDF
两江师范图画手工科与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系年表 被引量:8
14
作者 尹文 《艺术学界》 2010年第2期76-112,共37页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月,清廷在西安发布《变法上谕》,宣称"维新",提出"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4月,清廷设立推行"新政"的督办政务处。7月20日,张之洞提出"劝工之道",设工艺学堂,...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月,清廷在西安发布《变法上谕》,宣称"维新",提出"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4月,清廷设立推行"新政"的督办政务处。7月20日,张之洞提出"劝工之道",设工艺学堂,堂中设机器工厂。8月29日,清廷颁布《兴学诏书》,明确次年起废"八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中央大学 艺术科学 张安治 吕斯百 吴作人 潘玉良 凤子 傅抱石 张大千 艺术专科学校
原文传递
乱针绣的工艺特质及其承传 被引量:6
15
作者 范建华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1-132,共2页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国一些传统民间美术品也逐渐糅合了西画的相关理念和技巧,参照西画的透视、明暗融进传统民间工艺中。由于美术教育家、实践家吕凤子的倡导和支持,他与杨守玉经无数次试验,将西画中的素描、透视技法融进刺绣,一...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国一些传统民间美术品也逐渐糅合了西画的相关理念和技巧,参照西画的透视、明暗融进传统民间工艺中。由于美术教育家、实践家吕凤子的倡导和支持,他与杨守玉经无数次试验,将西画中的素描、透视技法融进刺绣,一改"排比其线,密接其针"的中国传统绣法,创立了一种独特的新绣种:乱针绣。这一研究成果是对我国悠久的传统刺绣技法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次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乱针绣 正则绣 凤子 杨守玉 工艺特质
原文传递
试析吕凤子和谐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铭 《镇江高专学报》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吕凤子和谐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公平公正的教育、爱与美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尊重个性发展的教育、诗意栖居的教育环境。围绕着这一思想,吕凤子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凤子 和谐教育思想 正则
下载PDF
吕凤子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现实意义初探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成海 《镇江高专学报》 2006年第3期14-18,25,共6页
吕凤子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而他的教育思想必然是那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尤其是社会文化的反映。通过对当时的社会文化的分析,可以追寻吕凤子先生教育思想得以逐步形成并促成其教育实践活动的原因和轨迹,进而探... 吕凤子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而他的教育思想必然是那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尤其是社会文化的反映。通过对当时的社会文化的分析,可以追寻吕凤子先生教育思想得以逐步形成并促成其教育实践活动的原因和轨迹,进而探讨其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子 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
下载PDF
中国大风子科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樊国盛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0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本文记载了中国大风子科植物6族、12属、40种5变种。讨论了本科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其区系地理特征以下列5方面最为明显:1.华南至华西南几乎集中了所有的国产种类;2.特有现象明显;3.具有明显的热带区系性质;4.北纬35°可能是本科在东... 本文记载了中国大风子科植物6族、12属、40种5变种。讨论了本科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其区系地理特征以下列5方面最为明显:1.华南至华西南几乎集中了所有的国产种类;2.特有现象明显;3.具有明显的热带区系性质;4.北纬35°可能是本科在东亚乃至北半球的北界;5.分布类型多样。同时建立了一个新族和一个新变种,报道了2个中国新记录种和一个大陆新记录种。并对其它一些种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子 种类 地理分布 中国
下载PDF
我演“凤先生”
19
作者 许君峰 《剧影月报》 2024年第1期63-64,共2页
凤先生,全名吕凤子,江苏丹阳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艺术教育家,江苏画派(新金陵画派)的先驱和重要缔造者之一。他生于1886年、卒于1959年,经历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同亿万同胞一起躲避着炮火,遭遇着动荡,头顶时刻悬着死神的... 凤先生,全名吕凤子,江苏丹阳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艺术教育家,江苏画派(新金陵画派)的先驱和重要缔造者之一。他生于1886年、卒于1959年,经历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同亿万同胞一起躲避着炮火,遭遇着动荡,头顶时刻悬着死神的镰刀。但就是在这地狱般的磨难中,凤先生未动用自身影响力为自己、为家人谋得一丝便利,反而心系家国,克服重重障碍,三次毁家办学,在风雨飘摇中坚定地为国家留下了正则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在那片令人绝望的乌云之下,凤先生此举说是奇迹也不为过,令彼世人感恩、后世人感叹。丹剧《凤先生》便讲述了凤先生三办正则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子 艺术教育家 新金陵画派 江苏丹阳 重重障碍 丹剧 中国近现代 正则学校
下载PDF
吕凤子的完人美育理念 被引量:2
20
作者 范建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77,101,共5页
在近代西风东渐的历史背景上,吕凤子秉承着于教育中深寄救国之念,而首在育人的思想,提出就异成异、还人为人的非物教育,提倡完人美育理想并身体力行。与同时代的美学家、艺术家相较,有着高于同侪的美学思索,今天应充分体认其价值。
关键词 凤子 美育 尊异成异 就异成异 完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