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蛋白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修复兔面神经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屈振宇 曲卫国 +3 位作者 马卫东 陈洪涛 曲晓娟 张璐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修复兔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纤维蛋白胶粘合组(Ⅱ组)、纤维蛋白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粘合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修复兔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纤维蛋白胶粘合组(Ⅱ组)、纤维蛋白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粘合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损伤模型,分别采用显微外科吻合、纤维蛋白胶粘合以及在几丁聚糖-胶原导管内用纤维蛋白胶粘合技术进行修复。术后16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以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16周时肉眼观察3组吻合口处均见神经再生。几丁聚糖-胶原导管吸收明显,能抑制吻合口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形成。Ⅰ组再生神经周围软组织粘连较Ⅱ组和Ⅲ组严重;3个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良好,口轮匝肌动作电位潜伏期和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3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纤维结缔组织和新生毛细血管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无论是HE低倍镜还是Gomori银染高倍镜观察,纤维蛋白胶和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作用明显;图像分析结果提示3组轴突再生率不同(P<0.05),Ⅱ组、Ⅲ组均高于Ⅰ组,其中Ⅱ组明显高于Ⅰ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组再生轴突恢复比相似(P>0.05)。结论:几丁聚糖-胶原导管生物相容性良好,与纤维蛋白胶联合应用修复兔面神经损伤操作简便、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胶 几丁聚糖-胶原导管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下载PDF
纤维蛋白胶和医用OB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修复面神经损伤 被引量:1
2
作者 屈振宇 马卫东 +3 位作者 曲卫国 李阳 张璐 曲晓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31-1335,共5页
背景:纤维蛋白胶和医用OB胶均能用于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但两种胶体的结构组成和作用原理完全不同。目的:对比分析纤维蛋白胶或医用OB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修复兔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制作中国大耳白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损伤模型,... 背景:纤维蛋白胶和医用OB胶均能用于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但两种胶体的结构组成和作用原理完全不同。目的:对比分析纤维蛋白胶或医用OB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修复兔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制作中国大耳白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损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显微外科吻合组,将神经断端对位,作外膜原位吻合;纤维蛋白胶导管粘合组与医用OB胶导管粘合组分别采用纤维蛋白胶或医用OB胶粘合与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进行修复。术后16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几丁聚糖-胶原导管吸收明显,能抑制吻合口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形成。3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良好,口轮匝肌动作电位潜伏期和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再生轴突恢复比相似(P>0.05),但轴突再生率不同,纤维蛋白胶导管粘合组、医用OB胶导管粘合组均高于显微外科吻合组(P<0.05或0.01),其中医用OB胶导管粘合组最高。说明胶原导管生物相容性良好,与纤维蛋白胶或医用OB胶联合应用修复损伤神经效果肯定,但纤维蛋白胶更适于神经损伤的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胶 医用OB胶 几丁聚糖-胶原导管 周围神经 生物材料
下载PDF
翻转静脉双桥接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杨聪 屈振宇 +3 位作者 曲卫国 马卫东 李志祥 李明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861-864,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双桥接技术和翻转静脉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实验用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导管双桥接组(Ⅱ组)、翻转静脉双桥接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损伤模型... 目的:探讨利用双桥接技术和翻转静脉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实验用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导管双桥接组(Ⅱ组)、翻转静脉双桥接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损伤模型,分别采用双桥接技术和原位神经吻合进行修复。术后16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象分析,以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16周时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吸收明显且无异物反应,IOVG基本完全吸收形成类神经外膜样结构。3个组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和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图象分析结果提示3个组轴突再生率相同,再生轴突成熟度Ⅰ组与Ⅲ组均高于Ⅱ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翻转静脉和双桥接技术联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方法简单、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聚糖-胶原导管 翻转静脉 双桥接技术 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
下载PDF
医用OB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修复兔面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屈振宇 曲卫国 +3 位作者 马卫东 曲晓娟 张璐 裘罡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74-380,共7页
目的:探讨医用OB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修复兔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医用OB胶黏合组(Ⅱ组)和医用OB胶几丁聚糖—胶原导管黏合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 目的:探讨医用OB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修复兔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医用OB胶黏合组(Ⅱ组)和医用OB胶几丁聚糖—胶原导管黏合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损伤模型,分别采用显微外科吻合、医用OB胶黏合以及在几丁聚糖—胶原导管内OB胶黏合技术进行修复。术后16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各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16周时,肉眼观察3组吻合口处均见神经再生,可抵抗一定拉力,几丁聚糖—胶原导管吸收明显,能抑制吻合口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形成,Ⅰ组和Ⅱ组再生神经周围软组织黏连较Ⅲ组严重;3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良好,口轮匝肌动作电位潜伏期无显著差异(P>0.05),但Ⅲ组的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显著高于Ⅱ组(P<0.05),其余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3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纤维结缔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无论是光学低倍镜还是Gomori银染色高倍镜观察,Ⅲ组的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作用明显;图像分析结果提示,3组轴突再生率不同(P<0.05),Ⅱ组、Ⅲ组均高于Ⅰ组,其中Ⅱ组显著高于Ⅰ组且差异显著(P<0.01);再生轴突恢复比不同(P<0.05),Ⅰ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其余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几丁聚糖—胶原导管生物相容性良好,与医用OB胶联合应用修复兔面神经损伤操作简便、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OB胶 几丁聚糖胶原导管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氰基丙烯酸酯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