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2篇文章
< 1 2 2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因子在肝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0
1
作者 李琴 贾继东 王宝恩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67-768,共2页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储备功能、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目前凝血因子的临床检测已成为现实,它在判断肝病病情方面将提供较PT更早、更准确的信息.
关键词 凝血因子 凝血酶原时间 肝病 严重程度 病情 临床检测 储备功能 准确 信息 指标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防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90
2
作者 易兴阳 张顺开 +5 位作者 潘继豹 潘光强 胡永启 陈步满 林瑞声 余昌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03-205,共3页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起病在 72小时内的 2 0 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低分子肝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 0 .4 ml,每日 2次腹部皮下注射 ,连续 5~...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起病在 72小时内的 2 0 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低分子肝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 0 .4 ml,每日 2次腹部皮下注射 ,连续 5~ 10天。治疗前后检测纤溶酶原和凝血因子 活性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 ,同时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 11例发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常规治疗组 2 3例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低分子肝素组发生的进展性卒中其进展的严重程度比常规治疗组轻 ( P<0 .0 1) ;近期预后较常规治疗组好 ( P<0 .0 5 ) ;低分子肝素治疗能明显降低纤溶酶原和凝血因子 活性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能降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低分子肝素 凝血因子 预防
下载PDF
血友病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 被引量:80
3
作者 杨仁池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5-271,共7页
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可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两种。前者为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后者为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分别由相应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所致[1]。为了规范国内同行的诊疗行为以及为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制定依... 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可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两种。前者为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后者为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分别由相应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所致[1]。为了规范国内同行的诊疗行为以及为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制定依据,我们先后制订了相关血友病中国专家共识/指南[1,2,3,4,5]。近两年来,各种长效凝血因子产品和非因子类产品相继问世,部分产品已经在我国上市。因此,有必要对于过去的共识/指南进行更新。本指南仅讨论血友病的治疗,着重讨论非手术治疗,关于血友病的诊断、骨科手术等请参见文献[1]和文献[5]。另外,各种长效凝血因子产品由于国内尚未上市,本指南也暂时不涉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疗行为 凝血因子 血友病A 血友病B 中国专家共识 非手术治疗 基因突变 骨科手术
原文传递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3
4
作者 许俊堂 胡大一 《中国医刊》 CAS 2004年第10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华法林 临床应用 凝血因子 VK 抗凝 维生素K 抗原 阶段 目的 依赖性
下载PDF
仙鹤草水提物体外对血小板聚集、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63
5
作者 费鲜明 陈艳 +3 位作者 吴万飞 蒋雷 邱莲女 周永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观察仙鹤草水提物在体外对血小板聚集、凝血试验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其对止血与凝血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0、4、20、80g/L仙鹤草水提物分别与全血、富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作用;分别以血小板聚集仪测定二... 目的:观察仙鹤草水提物在体外对血小板聚集、凝血试验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其对止血与凝血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0、4、20、80g/L仙鹤草水提物分别与全血、富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作用;分别以血小板聚集仪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以流式细胞仪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Fg-R)和P-选择素表达水平;以血液凝固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以硅化试管法测定凝血时间(CT),以电极法测定血浆Ca2+浓度,以乏因子血浆纠正试验测定凝血因子Ⅶ、Ⅷ、Ⅸ和Ⅺ活性;以血液流变仪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4g/L组血小板聚集率、Fg-R和P-选择素表达率显著低于0g/L组(P<0.01)。血小板聚集率、Fg-R和P-选择素表达率与药物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三者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4g/L组APTT、CT和凝血因子FVII:C显著高于0g/L组(P均<0.01),PT、凝血因子FVIII:C、FIX:C和FXI:C分别显著低于0g/L组(P均<0.01)。APTT、CT、FⅦ:C与药物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PT、FVIII:C、FIX:C和FXI:C与药物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4组间TT、Fg和Ca2+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4g/L组1s-1全血黏度、200s-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高于0g/L组(P<0.01),四者水平均与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仙鹤草水提物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Fg-R活化和释放反应途径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可能通过抑制内源凝血途径而具有抗凝作用。仙鹤草水提物也可能通过活化外源凝血途径并增加血液黏度而具有促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鹤草水提物 血小板聚集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受体 纤维蛋白原 凝血因子
下载PDF
易栓症研究概况 被引量:58
6
作者 赵永强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关键词 易栓症 抗凝蛋白 凝血因子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的变化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56
7
作者 丛玉隆 魏玉香 +2 位作者 张立文 殷宗健 白洁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方法肝硬化患者43例,Child-Pugh分级A级13例,B级15例,C级15例。正常对照组16例,男11例,女5例。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方法肝硬化患者43例,Child-Pugh分级A级13例,B级15例,C级15例。正常对照组16例,男11例,女5例。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D-二聚体(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 结果 PT、APTT随病情加重而显著延长,F值分别为32.828和18.743,P值均<0.01;Fib随病情加重逐渐降低,F=4.747,P<0.01。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随病情加重活性逐渐降低,F值分别为43.129、12.677、36.405、9.380和21.988,P值均<0.01。Ⅷ、vWF因子随病情加重活性逐渐增高,F值分别为16.672和14.657,P值均<0.01。AT-Ⅲ、PC随病情加重活性逐渐降低,F值分别为22.602和15.430,P值均<0.01。D-d、t-PA抗原随病情加重逐渐增高,F=5.957,P<0.05。PAI活性正常对照组和3组患者检测结果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抗凝血以及纤溶机制的异常,且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在防治肝硬化患者出血时,不仅要纠正患者的凝血因子异常,还要给予一定的抗纤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情加重 肝硬化患者 凝血因子 纤溶指标 CHILD-PUGH分级 抗凝 D-d 结论 变化 纠正
原文传递
止血与凝血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8
作者 王鸿利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26期13-19,共7页
关键词 凝血机制 机制研究 止血 生理性调节 血液流变学 凝血因子 抗凝因子 纤溶系统 血管壁 血小板
下载PDF
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放置时间凝血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49
9
作者 杨江存 李芒会 +3 位作者 于青 董选玲 曾晓华 任健康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11-212,共2页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FFP)融化后24h内凝血因子的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20份FFP样本融化后0、6、12、24h分别测定PT、APTT、FIB、TT、FⅦ、FⅧ、FⅨ活性水平。结果FFP融化后24h之内无明显改变的...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FFP)融化后24h内凝血因子的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20份FFP样本融化后0、6、12、24h分别测定PT、APTT、FIB、TT、FⅦ、FⅧ、FⅨ活性水平。结果FFP融化后24h之内无明显改变的有PT、FIB、TT(P>0.05);其它指标在不同时间段各有明显的改变,同时显示FⅧ半衰期为12~24h。结论FFP融化后放置会有凝血因子活性的衰减,为保证输血质量,尽可能融化后立即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血浆 新鲜 融化 设置时间 活性 凝血因子
下载PDF
正常妊娠妇女凝血、抗凝与纤溶指标的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43
10
作者 徐成伟 范廷英 +3 位作者 赵昌盛 时晓华 李莹 王正起 《微循环学杂志》 2003年第2期40-40,51,共2页
目的 :探讨孕妇妊娠期机体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改变及其生理和病理意义。方法 :凝固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凝血酶时间 (TT) ;发色底物法测定纤维蛋白原 (Fib)、抗凝血酶Ⅲ (AT Ⅲ )、蛋白C(PC)和蛋... 目的 :探讨孕妇妊娠期机体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改变及其生理和病理意义。方法 :凝固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凝血酶时间 (TT) ;发色底物法测定纤维蛋白原 (Fib)、抗凝血酶Ⅲ (AT Ⅲ )、蛋白C(PC)和蛋白S(PS) ;ELISH法测定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和D 二聚体 (D D)。结果 :5 0例妊娠 2 8~ 32周的孕妇 (妊娠组 )与 5 0例正常非孕妇女 (对照组 )相比 ,妊娠组凝血指标PT、APTT、TT时间 ( 9.6 0s± 2 .5 4s、2 8.90s± 3.75s、11.6s± 3.5 4s)显著缩短 (对照组分别是 12 .10s± 2 .15s、31.5 0s±4 .4 6s、4 .2 0s± 2 .18s) ;孕妇组抗凝指标AT Ⅲ、PC、PS活性 ( 88.75 %± 13.4 7%、91.85 %± 2 5 .32 %、89.6 4 %± 19.88% )明显降低 (对照组分别是 99.5 5 %± 11.2 4 %、10 4 .33%±32 .88%、10 3.5 6 %± 2 2 .5 8% ) ;Fib、FDP、D D含量均明显升高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妊娠期妇女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发生改变 ,表现为凝血功能增强 ,抗凝功能降低 ,出现所谓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妊娠 妇女 凝血 抗凝 纤溶 指标 测定 纤维蛋白原 凝血因子
下载PDF
中国血友病骨科手术围术期处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46
11
作者 王学锋 冯建民 +11 位作者 孙竞 华宝来 陈丽霞 陈奋勇 陈滨 赵永强 翁习生 郭风劲 袁振 童培建 邱贵兴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6年第5期361-370,共10页
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和损伤在合理的凝血因子替代治疗下可以相对安全地接受手术。但血友病性骨关节病手术又不同于普通的骨关节病手术,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替代剂量、持续时间、手术适应证的掌握、术中微创操作、术后伤口护理、功能训练与康... 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和损伤在合理的凝血因子替代治疗下可以相对安全地接受手术。但血友病性骨关节病手术又不同于普通的骨关节病手术,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替代剂量、持续时间、手术适应证的掌握、术中微创操作、术后伤口护理、功能训练与康复以及凝血因子抑制物的检测与处理均直接影响手术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为了规范血友病性骨关节病的手术治疗、提高疗效,由骨科、血液科、物理康复科共30余位专家历时一年,经过4次讨论会,并在参考国外相关文献及WHO相关指南的基础上编写了《中国血友病骨科手术围术期处理专家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性骨关节病 凝血因子 替代治疗 围术期管理
下载PDF
血液制品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2
12
作者 王卓 赵雄 +1 位作者 吕茂民 章金刚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0-746,共17页
血液制品特指血浆蛋白制品和相应的重组制品。根据临床应用的效能,血液制品可以分为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凝血因子类和微量蛋白制品等不同种类。血浆白蛋白制品是最早应用于战伤救治的血液制品,高纯白蛋白、重组白蛋白以及重组白蛋... 血液制品特指血浆蛋白制品和相应的重组制品。根据临床应用的效能,血液制品可以分为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凝血因子类和微量蛋白制品等不同种类。血浆白蛋白制品是最早应用于战伤救治的血液制品,高纯白蛋白、重组白蛋白以及重组白蛋白融合药物的研发和上市开创了血液制品的新局面。肌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因其制备工艺相对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且不良反应可以接受而一直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随着新的适应症不断发现,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皮下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出现使免疫球蛋白的使用更加方便,已经成为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安全有效的替代品;针对特定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在临床上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凝血因子和重组凝血因子类制品主要用于相应的先天性遗传性缺陷患者,纤维蛋白原、因子Ⅶ、因子Ⅷ、von Willebrand因子复合物、因子Ⅸ和凝血酶原复合物、因子Ⅺ、因子ⅩⅢ等制品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因子Ⅶa和活化凝血酶原复合物对于治疗产生凝血因子抑制物的血友病病人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纤维蛋白原类制品和凝血酶在外科止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种微量血浆蛋白制品已经上市,如蛋白C、抗凝血酶、α1-抗胰蛋白酶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等。部分微量血浆蛋白制品也在研发和临床试验过程中,如C1-抑制剂、补体系统Ⅰ因子、α2-巨球蛋白、血清胆碱酯酶、铜蓝蛋白以及纤维结合蛋白等。尽管多种重组血浆蛋白制品已经上市,血浆来源的制品仍将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血浆蛋白新品种的研发仍是热点。目前,我国血液制品的研发与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血液制品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制品 血浆蛋白 重组血浆蛋白 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 凝血因子
原文传递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液高凝状态 被引量:35
13
作者 张纪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2-243,共2页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液高凝状态 血液细胞因素 凝血因子 血小板 白细胞
原文传递
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6
14
作者 马春会 潘勤 田兆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90-394,共5页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凝血因子 DIC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王御林 钟纯正 +1 位作者 郭春宣 高元杰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儋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8例。对...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儋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凝血因子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66%(52/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4%(4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APTT、PT及IN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3.79%(8/58)vs.10.34%(6/5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现象,改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 凝血因子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5
16
作者 王鸿利 支立民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凝血因子 促凝活性
原文传递
炎性反应因子及凝血因子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作用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丁萌 张青云 +2 位作者 景阳 张秀琴 杨植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探讨炎性反应因子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imer)、白介素-6(IL-6)、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因子Ⅷ(FⅧ)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下肢DVT患者55例,以... 目的探讨炎性反应因子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imer)、白介素-6(IL-6)、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因子Ⅷ(FⅧ)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下肢DVT患者55例,以及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人22例,分别定义为研究组(n=55)和对照组(n=22)。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的CRP、D-Dimer、IL-6、FIB浓度和FⅧ活性水平进行测定,将两组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CRP、D-Dimer、IL-6、FIB浓度和FⅧ活性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炎性反应因子CRP、D-Dimer和IL-6相互呈正相关(P<0.05),炎症反应因子CRP与凝血因子FIB和FⅧ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炎性反应因子与凝血因子在急性DVT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其水平的升高是急性DVT的危险因素。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急性下肢DVT发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白细胞介素-6 凝血因子
下载PDF
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减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高龄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18
作者 陈妍 宁艳 +3 位作者 胡珊 廖坚 黄素宁 田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71-75,共5页
目的:观察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减联合地屈孕酮片对高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免疫因子、凝血及疗效观察,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中医辨证为肾虚血瘀型的高龄先兆流产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均口服地... 目的:观察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减联合地屈孕酮片对高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免疫因子、凝血及疗效观察,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中医辨证为肾虚血瘀型的高龄先兆流产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均口服地屈孕酮片以黄体支持,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软胶囊(天然型)口服,观察组给予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减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0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免疫因子、凝血因子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免疫因子、凝血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辅助性T淋巴细胞(helper T lymphocyte,Th)比例,Th/Ts,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抑制性T淋巴细胞(suppressor T lymphocyte,Ts)比例增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h比例,Th/Ts,D-D,FIB水平降低,PT,Ts比例增高(P<0.05);两组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比例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4%(38/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4%(29/45)(χ2=4.398,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减联合地屈孕酮片可调节高龄先兆流产患者的免疫平衡及凝血功能,改善症状以及提高保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先兆流产 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减 地屈孕酮片 免疫因子 凝血因子
原文传递
血浆凝血因子测定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31
19
作者 丛玉隆 伍平 +1 位作者 殷宗健 张立文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75-77,共3页
为了探讨不同条件下贮存的血浆对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的影响,笔者观察了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保存的血浆中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XII、XI、IX、VIII、X、VII、V活性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 为了探讨不同条件下贮存的血浆对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的影响,笔者观察了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保存的血浆中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XII、XI、IX、VIII、X、VII、V活性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结果显示XII因子最稳定,在不同条件下保存其活性不变,凝血酶原、因子X也较为稳定。VIII因子最不稳定,在32℃条件下保存6小时,其活性只相当于取血即刻试验结果的48%,24小时后其活性仅剩5%。在室温(20℃)与冰箱(4℃)内保存6小时和24小时则分别为94%、30%和95%、29%。V因子活性也不稳定,出现了同样的变化。结果还显示APTT和PT不能敏感地反映因子的减少,只能作为凝血系统的筛选指标,即APTT和PT延长可反映因子活性减低,但正常时并不能排除轻度、中度因子活性减低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时间 血浆 凝血因子 测定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54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液凝血因子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林秀瑾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年第1期51-53,共3页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54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本院1992年2月~1994年12月住院患者。入院后全部经CT确诊。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龄35~78,平均60.1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25例,脑叶出血10例,脑干出血5例,小脑出血9例,丘脑出血5...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54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本院1992年2月~1994年12月住院患者。入院后全部经CT确诊。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龄35~78,平均60.1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25例,脑叶出血10例,脑干出血5例,小脑出血9例,丘脑出血5例。疾病对照组为本科收治的3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正常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年龄40~60岁,男、女各1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 凝血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