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7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脑出血管理指南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针对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南 被引量:467
1
作者 J. Claude Hemphill Ⅲ Steven M. Greenberg +12 位作者 Craig S. Anderson Kyra Beckelr Bernard R. Bendok Mary Cushman Gordon L. Fung Joshua N. Goldstein R. LochMacdonald Pamela H Mitchell, Phillip A Scott,Magdy H Selim, Daniel Woo 高圆圆 徐欣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721-739,共19页
目的本指南旨在为自发性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最新的全面推荐意见。方法利用PubMed进行规范化文献检索,检索时间至2013年8月底。撰写委员会成员通过远程电信会议讨论指南内容及推荐意见,采用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疗效确定... 目的本指南旨在为自发性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最新的全面推荐意见。方法利用PubMed进行规范化文献检索,检索时间至2013年8月底。撰写委员会成员通过远程电信会议讨论指南内容及推荐意见,采用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疗效确定性水平和证据分级方案对推荐意见进行分级。由6位同行评议专家以及卒中委员会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和卒中委员会领导委员会成员对指南草案进行发表前审阅。结果本文为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医疗诊治提供了循证指南,重点包括诊断、凝血功能障碍和血压管理、继发性脑损伤防治、颅内压控制、外科治疗的作用、转归预测、康复、二级预防以及将来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指南已纳入最新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结论脑出血是一种需要进行早期积极救治的危重疾病。本指南为脑出血患者的目标导向治疗提供了一个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血压 凝血功能障碍 诊断 脑出血 脑室出血 外科手术 治疗
原文传递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 被引量:273
2
作者 游潮 +4 位作者 刘鸣 于学忠 陶传元 肖安琪 伍聪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57-770,共14页
一、概述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指具有明确高血压病史的患者突然发生基底核区、丘脑、脑室、小脑及脑干等部位的脑实质出血,并排除外伤、血管结构异常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液性疾病、系统性... 一、概述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指具有明确高血压病史的患者突然发生基底核区、丘脑、脑室、小脑及脑干等部位的脑实质出血,并排除外伤、血管结构异常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液性疾病、系统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脑出血。HICH具有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较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系统性疾病 脑实质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 继发性脑出血 多学科诊治 基底核区 肿瘤性疾病
原文传递
脓毒症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预后价值评估 被引量:141
3
作者 曾文美 毛璞 +4 位作者 黄勇波 庞晓清 吴苏龙 刘晓青 黎毅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并评估其预后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病例分析研究,共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2012年10月17日至2013年8月8日收治的脓毒症患者53例,以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为健... 目的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并评估其预后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病例分析研究,共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2012年10月17日至2013年8月8日收治的脓毒症患者53例,以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根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APACHEⅡ评分<10分),中危组(APACHEⅡ评分10-19分),高危组(APACHEⅡ评分≥20分)。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过凝血功能障碍及凝血功能障碍至观察终点时是否得到纠正将患者分为无凝血功能障碍组、凝血功能障碍纠正组、凝血功能障碍未纠正组。入组后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温、血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血乳酸及血清降钙素原(PCT)等临床资料,并进行APACHEⅡ评分。24 h内采集血液标本,运用Bio-Plex悬液芯片技术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6、IL-8)含量。采用二分类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相关的预后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乳酸、PCT、IL-6和IL-8及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纳入的53例患者中:脓毒症组17例,8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其中7例得以纠正,死亡5例;严重脓毒症组15例,7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其中2例得以纠正,死亡7例;脓毒性休克组21例,18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其中4例得以纠正,死亡18例。脓毒症组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症分级、APACHEⅡ评分、IL-6、IL-8、血乳酸、PCT及凝血功能障碍与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预后 凝血功能障碍 白细胞介素 降钙素原
下载PDF
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5 被引量:128
4
作者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2-191,共10页
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临床上将SAH分为外伤性与非外伤性两大类。非外伤性SAH又称为自发性SAH,是一种常见且致死率极高的疾病,病因主要是动脉瘤,约占全部病例的8... 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临床上将SAH分为外伤性与非外伤性两大类。非外伤性SAH又称为自发性SAH,是一种常见且致死率极高的疾病,病因主要是动脉瘤,约占全部病例的85%左右,其他病因包括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出血(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PNSH), 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DAVF)、凝血功能障碍、吸食可卡因和垂体卒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出血 HEMORRHAGE 诊治指南 中国 颅内血管破裂 非外伤性 凝血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病处理欧洲指南(第四版) 被引量:111
5
作者 江利冰 蒋守银 张茂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7-579,共3页
严重创伤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因创伤死亡的患者人数达580万,预测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会大于800万。创伤后未控制的出血是导致严重创伤患者潜在可预防死亡的首位原因。恰当的处理包括早期明确出血部位,采取积极的... 严重创伤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因创伤死亡的患者人数达580万,预测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会大于800万。创伤后未控制的出血是导致严重创伤患者潜在可预防死亡的首位原因。恰当的处理包括早期明确出血部位,采取积极的措施减少失血量,恢复组织灌注和稳定血流动力学。大约有1/3的创伤出血患者入院时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显著增加了病死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出血部位 欧洲指南 凝血 多器官功能衰竭 公共卫生问题 凝血功能障碍 患者人数
原文传递
产后出血血管性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97
6
作者 周琦 赵友萍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7-199,共3页
关键词 血管性介入 治疗进展 晚期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 凝血功能障碍 严重并发症 产妇死亡 死亡人数 大量出血 出血原因 胎盘滞留 宫颈裂伤 子宫内翻 子宫破裂 胎盘植入 发生率 失血量 娩出后 产褥期 生殖道 等因素
下载PDF
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和流行病学新特点 被引量:84
7
作者 梁朝霞 陈丹青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97-899,共3页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约50万孕产妇死亡,其中产后出血占25%。目前国际上对于产后出血缺乏统一的定义,我国产后出血定义为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4%-6%,是分娩期最...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约50万孕产妇死亡,其中产后出血占25%。目前国际上对于产后出血缺乏统一的定义,我国产后出血定义为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4%-6%,是分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流行病学 高危因素 专题讨论 出血防治 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孕产妇死亡 凝血功能障碍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指南(2009年版) 被引量:62
8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21-325,共5页
肝衰竭(liver failure)足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细胞大块、亚大块坏死或严重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症候群。肝衰竭是临... 肝衰竭(liver failure)足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细胞大块、亚大块坏死或严重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症候群。肝衰竭是临床常见肝脏疾病的严重症候群,病死率极高。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治疗肝衰竭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治疗机制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 肝衰竭 非生物型 指南 凝血功能障碍 LIVER 生物转化 主要表现
原文传递
急性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与凝血病诊断和卫生应急处理专家共识(2016) 被引量:53
9
作者 岳茂兴 +1 位作者 梁华平 都定元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6年第4期197-203,共7页
急性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ATC)和创伤性凝血病(trauma-induced coagulopathy,TIC)是世界性的治疗难题[1],全球每年因创伤死亡的患者人数达580万左右,预测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会超过800万[2]... 急性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ATC)和创伤性凝血病(trauma-induced coagulopathy,TIC)是世界性的治疗难题[1],全球每年因创伤死亡的患者人数达580万左右,预测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会超过800万[2]。大出血是创伤患者入院后早期死亡的首要原因,后期主要是严重颅脑损伤、脓毒症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创伤大出血导致的低体温、酸中毒、凝血病被称为死亡三联征,三者相互促进使病情进行性恶化,导致患者死亡[3]。近年研究显示,液体复苏之前,约有1/4~1/3的患者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其病死率是未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4~6倍[4]。创伤患者在创伤后早期、接受医疗干预前即可出现 ATC[5-6]。而 TIC是在严重创伤或大手术打击下,机体出现以凝血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症,是一种多元性的凝血障碍疾病[7-8]。ATC 和 TIC 实际上是在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两个术语,其差别仅在于凝血障碍的程度不同而已[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 ATC TIC 凝血功能障碍 严重创伤患者 专家共识 应急处理
原文传递
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普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处理--中山共识(1) 被引量:53
10
作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围手术期处理多学科团队 刘凤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共3页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越来越多的病人在接受普外科手术时,同时在使用各种类型的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肝素等。药物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是手术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越来越多的病人在接受普外科手术时,同时在使用各种类型的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肝素等。药物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是手术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对于择期手术者,可在凝血功能障碍得到纠正后再行手术;但对于急诊手术,则需要通过应急处理,尽可能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手术中的出血,挽救病人的生命。因此,术前需要对此类病人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估。详细的病史和查体常可提供有关病人凝血功能有价值的信息,如是否有m血、易发淤斑、黏膜出血、血尿、鼻衄等。值得注意的是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很多病人可能忽视服用这类药物重要性,医生需要有针对性地询问。除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外,必要的凝血功能检测对指导术中和术后预防出血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处理 药物治疗 普外科病人 抗凝 凝血功能障碍 心血管疾病 中山 抗血小板药物
原文传递
不同术中保温对开腹手术患者低体温及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52
11
作者 张俊烁 褚忠华 +1 位作者 方喜 彭淮都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834-1836,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术中保温方法对胃肠开腹手术患者低体温及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入选胃肠开腹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盖被保温,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充气加温毯保温。比较2组术前、手术开始30,60,90 ... 目的评价不同术中保温方法对胃肠开腹手术患者低体温及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入选胃肠开腹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盖被保温,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充气加温毯保温。比较2组术前、手术开始30,60,90 min及术毕即刻的体温变化,低体温发生率,术前、手术开始30 min及术毕即刻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中、术后2,12 h及术后24 h的失血量、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结果手术过程中,试验组患者体温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vs67.0%)(P<0.05)。试验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APTT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失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0%vs 17.0%)(P<0.05)。结论用充气加温毯对胃肠开腹手术患者术中保温,可利于维持体温稳定,降低低体温发生率,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失血量及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手术 充气保温 低体温 手术部位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浅谈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危害及防护 被引量:49
12
作者 钱文静 钱蓓健 《家庭护士(下旬)》 2007年第4期55-57,共3页
临床上一般将中心体温34℃~36℃称为轻度低体温。围手术期低体温是麻醉和外科常见的并发症,在实施外科手术的病人中,50%~70%可发生轻度低体温_。术中低体温,尤以体外循环手术、开胸手术的病人更易发生,腔镜手术病人的术中低体... 临床上一般将中心体温34℃~36℃称为轻度低体温。围手术期低体温是麻醉和外科常见的并发症,在实施外科手术的病人中,50%~70%可发生轻度低体温_。术中低体温,尤以体外循环手术、开胸手术的病人更易发生,腔镜手术病人的术中低体温也不容忽视。以往人们只注意到低体温对手术病人有利的一面,如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等,却忽视了它对机体不利的影响,如低体温可降低病人对手术伤口感染的抵抗力,可导致机体凝血功能障碍,使病人术后苏醒延迟,削弱机体的免疫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低体温 围手术期 防护 危害 体外循环手术 凝血功能障碍 外科手术 手术病人
下载PDF
中国急性胃黏膜病变急诊专家共识 被引量:45
13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69-775,共7页
1概述 急性胃黏膜病变(acutegasitricmucosallesion,AGML)是指患者在严重创伤、大型手术、危重疾病、严重心理障碍等应激状态下或酒精、药物等理化因素直接刺激下,胃黏膜发生程度不一的以糜烂、浅表处溃疡和出血为标志的病理变化... 1概述 急性胃黏膜病变(acutegasitricmucosallesion,AGML)是指患者在严重创伤、大型手术、危重疾病、严重心理障碍等应激状态下或酒精、药物等理化因素直接刺激下,胃黏膜发生程度不一的以糜烂、浅表处溃疡和出血为标志的病理变化,严重者可导致消化道穿孔,致使全身情况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 急诊 专家共识 消化道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
下载PDF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被引量:41
14
作者 谭清武 李庆华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5年第3期210-211,共2页
关键词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凝血功能障碍 严重 2004年 皮下瘀血 心律失常 心房扑动 老年痴呆 长期卧床 长期服用 冠心病 92岁 出血点 左下肺 白细胞 血常规 PLT 肺感染 患者
原文传递
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2
15
作者 唐丽群 彭娜 +2 位作者 潘志国 童华生 苏磊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2-136,共5页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激活时间、凝血速率(CR)、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功能(PF)等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严重脓毒...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激活时间、凝血速率(CR)、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功能(PF)等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严重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46例,按人组时间使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按2008国际脓毒症指南的要求给予经典治疗;治疗组在经典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7d。留取患者外周血,检测常规凝血指标如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和PLT,以及新型凝血指标如全血激活时间(gbACT)、CR和PF;记录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Ⅱ)评分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以及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和28d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7d后PLT(×10^9/L)和PF均明显升高,APTT(s)显著缩短(均P〈0.05),对照组gbACT(s)无显著变化,治疗组gbACT显著缩短至正常范围;且治疗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LT:218.75±114.15比151.60±153.03,PF:3.74±0.71比2.51±0.80,APTT:30.21±7.60比39.27±15.06,gbACT:160.47±40.93比201.10±48.55,均P〈0.05)。两组治疗后APACHEII评分(分)和PCT水平(μg,L)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更明显(APACHE11:14.72±3.55比21.50±4.85,PCT:7.09±5.51比19.43±9.98,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PT,TT、Fib、INR、D-二聚体、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住I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严重脓毒症 凝血功能障碍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6
作者 郑寅 丁峰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1期47-50,共4页
体外循环抗凝技术是保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能否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的环节,但也是CRRT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临床上,需要接受CRRT治疗的危重病患者往往存在活动性出血、近期重大手... 体外循环抗凝技术是保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能否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的环节,但也是CRRT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临床上,需要接受CRRT治疗的危重病患者往往存在活动性出血、近期重大手术、严重创伤、凝血功能障碍等高危出血状况,传统的全身肝素化抗凝可显著增加出血风险甚或造成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而无肝素抗凝往往因为体外循环管路和滤器凝血导致治疗中断,并且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时使用生理盐水冲管,极大程度上影响到CRRT的治疗量和透析充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枸橼酸抗凝 凝血功能障碍 活动性出血 应用 CRRT 体外循环 危重病患者
下载PDF
多发伤患者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17
作者 李辉 陈少军 +5 位作者 唐朝晖 邓海 姚尧 张峻菠 王德平 倪柯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目的 研究多发伤患者伤后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规律及相互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13例创伤患者,其中单发伤患者184例及多发伤患者529例,并依据创伤严重程度将多发伤患者分为普通多发伤组、严重多发... 目的 研究多发伤患者伤后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规律及相互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13例创伤患者,其中单发伤患者184例及多发伤患者529例,并依据创伤严重程度将多发伤患者分为普通多发伤组、严重多发伤组及危重多发伤组.观察伤后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的规律,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与休克的关系.结果 多发伤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为8.1%,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7.6%;酸中毒发生率为18.9%,致死性三联征的发生率为7.8%,均高于单发伤组患者(P <0.05,P<0.01).致死性三联征的发生率随着多发伤患者创伤严重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在普通多发伤亚组发生率为2.0%,在严重多发伤亚组发生率为7.1%,在危重多发伤亚组发生率为11.1%,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并休克的多发伤患者,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及致死性三联征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不伴休克的多发伤患者(P<0.01).结论 多发伤患者伤后易出现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功能障碍,而休克是其其主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低体温 酸中毒 凝血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头孢类抗生素的血液学毒性反应 被引量:37
18
作者 陈昀 沈志祥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55-457,共3页
头孢菌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广谱抗生素 ,随着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 ,少数患者可出现血液系统毒性反应。头孢菌素可诱发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也可仅表现为Coombs实验阳性而无溶血的证据。在个别病例中 ,头孢菌素可通过免疫机制导致白细胞减... 头孢菌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广谱抗生素 ,随着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 ,少数患者可出现血液系统毒性反应。头孢菌素可诱发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也可仅表现为Coombs实验阳性而无溶血的证据。在个别病例中 ,头孢菌素可通过免疫机制导致白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 ,但大量临床资料表明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用于粒细胞缺乏病人发热的治疗是安全的。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是头孢菌素的血液学毒性反应中最严重的 ,主要由于干扰了维生素K的代谢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和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活性降低 ,同时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尤其是含有N MTZ结构的头孢菌素 ,表现尤为突出。了解头孢菌素的血液学毒性反应有利于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尤其对有维生素K缺乏可能的病人 ,在使用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类抗生素 药物不良反应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白细胞减少 凝血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梗阻性黄疸研究热点与难点 被引量:37
19
作者 董家鸿 曾永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68-770,共3页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肝肾功能损害 肝胆胰外科疾病 凝血功能障碍 免疫功能低下 肝肾功能衰竭 术前胆道引流 胃黏膜损害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凝血功能障碍病因分析及诊治策略 被引量:34
20
作者 梅恒 胡豫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5-191,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一种β属RNA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2019年12月至今,疫情已蔓延至中国、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1]。截止到2020年2月24日,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一种β属RNA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2019年12月至今,疫情已蔓延至中国、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1]。截止到2020年2月24日,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7658例(湖北省64786例),重症率19.14%(湖北20.00%),病死率为3.42%(湖北3.96%);港澳台地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21例,病死率为2.4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凝血功能障碍 冠状病毒 诊治策略 肺炎 病因分析 ID 港澳台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