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减霾效应--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占芳 杨膨宇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5,共7页
数字经济是新时期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新动能。借助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本文构建环境规制理论分析框架,分析数字经济对减霆效应的影响。基于2006一2021年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工具变量法与... 数字经济是新时期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新动能。借助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本文构建环境规制理论分析框架,分析数字经济对减霆效应的影响。基于2006一2021年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工具变量法与空间计量模型等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会显著促进减霆效应的提升;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经济会通过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提升减霆效应;数字经济对减霾效应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城市、小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更为显著;数字经济对减霆效应的提升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应进一步推进大数据试验区的建设、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等,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城市减霾治理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环境规制 效应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下载PDF
城市群集聚经济视角下的环境规制与雾霾污染——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雷玉桃 孙菁靖 张萱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1,共17页
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绿色发展、高质转型的前沿阵地,在目前以经济集聚为要义的区域发展战略之下,雾霾防治正面临新一轮的压力,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基于城市群集聚经济的视角,实证分析珠三角异质性环境规制、经济集聚与雾霾污染间... 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绿色发展、高质转型的前沿阵地,在目前以经济集聚为要义的区域发展战略之下,雾霾防治正面临新一轮的压力,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基于城市群集聚经济的视角,实证分析珠三角异质性环境规制、经济集聚与雾霾污染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直接影响上,珠三角城市群各类环境规制的减霾效果具有明显差异,命令型环境规制可以发挥较好的短期减霾效应,投资型环境规制对雾霾的抑制效应具有跨期性,而费用型环境规制存在失灵现象。经济集聚与雾霾污染存在倒N型关系,且大部分城市处于集聚加剧雾霾的第二阶段,尤其是在命令型环境规制的干预下,经济集聚需跨越更高的拐点才能进入抑制雾霾的第三阶段。(2)间接影响上,珠三角各类环境规制都能通过经济集聚对雾霾污染产生作用,但无法释放有效的减霾效应,不过强化城市群的中心极化水平可以改善费用型环境规制的失灵问题。(3)反向影响上,珠三角环境规制、经济集聚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向因果关系。研究结论可以为新时期区域雾霾防治和经济绿色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城市群 环境规制 经济集聚 污染 效应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减霾效应吗?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磊 付奎 邓昌豫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9-116,共18页
雾霾污染对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典型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城市空间的合理集聚对促进服务业结构高级化、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具有关键性作用。那么,... 雾霾污染对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典型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城市空间的合理集聚对促进服务业结构高级化、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具有关键性作用。那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否具有减霾效应?基于2007-2018年我国281个地级市数据,运用GS2SLS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雾霾污染具有典型的空间传染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抑制城市雾霾污染。不同城市规模和集聚特征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减霾效应呈现不同特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减霾效应仅在大城市和特大及以上城市显著,多样化集聚的减霾效果大于专业化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减霾效果显著,而中低端集聚减霾效果并不显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促进城市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结构清洁化等路径实现减霾效应。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一是推动城市间污染协同治理,完善大中小城市一体化环境治理机制;二是加快推动产业融合,合理引导城市空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三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不同产业间协调共生;最后要因城施策,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污染 空间传染性 效应 污染协同治理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的减霾效应——基于断点回归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沂 薛赵琴 陈晓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6-77,共12页
大气污染的流动性以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搭便车现象决定了大气污染治理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实施联防联控政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单位的区域一体化在... 大气污染的流动性以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搭便车现象决定了大气污染治理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实施联防联控政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单位的区域一体化在推动经济发展以及环境治理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采用2005-2019年中国区县面板数据,基于地理断点回归方法,研究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区域一体化是否有利于更好地减霾。实证结果发现:(1)整体而言,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区域一体化发挥了减霾效应,城市群边界内区县的PM_(2.5)年平均浓度相较城市群边界外区县低11.204μg/m^(3)。(2)机制研究表明,结构性减霾和技术性减霾是区域一体化发挥减霾效应的重要途径。前者主要通过中心区域与外围区域的产业分工和转移实现,后者主要通过中心-外围结构下技术转移和知识溢出实现。(3)区域一体化产生的减霾效应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发育较为成熟的三大城市群减霾效应最为显著。进一步地,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起到了更好的减霾效果。(4)文章研究结论表明,区域一体化产生了显著的正环境影响,在城市群范围内持续构建区域间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积极推进在更大空间尺度统筹治理大气污染,重视区域一体化过程中不同区域间产业的分工和协作,同时加大区域内技术创新投入,鼓励地方、企业进行污染治理技术及减排技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效应 城市群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地理断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