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 被引量:316
1
作者 张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6期55-76,共22页
前言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前言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 失语症 急性期 急性脑血管 构音障碍 语言不能 强制性运动疗法 三级康复治疗 减重步行训练 咽下障碍 吞咽障碍 卒中单元 关节活动度训练 肩手综合征 治疗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中医针灸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后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0
2
作者 张琳君 周青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711-713,769,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减重步行训练单用及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康复治疗训练分成4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康复锻炼,针灸组45例在常规康复锻炼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治疗,...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减重步行训练单用及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康复治疗训练分成4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康复锻炼,针灸组45例在常规康复锻炼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治疗,训练组48例在常规康复锻炼基础上加用减重步行训练治疗,联合组53例在常规康复锻炼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和减重步行训练,观察4组间治疗前后下肢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及步态分期,统计4组临床疗效。结果 4组治疗后FAC和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联合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均<0.05);4组治疗后Holden分级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均<0.05),联合组治疗后Holden分级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P均<0.05);4组治疗后患侧支撑期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针灸组、训练组及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双侧支撑期比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联合组治疗后步态分期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P均<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与减重步行训练联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有效改善下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价值优于中医针灸、减重步行训练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中医针灸 减重步行训练 下肢功能
下载PDF
减重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3
作者 程方 王人成 +1 位作者 贾晓红 张济川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6-368,共3页
近年来减重步行训练(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PBWSTT)在临床上的应用越开越广泛,它主要是用减重吊带使患者步行时下肢负重减少,借助于运动平板进行步行能力训练。在训练时一般需要两名治疗师,一名帮助患者腿... 近年来减重步行训练(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PBWSTT)在临床上的应用越开越广泛,它主要是用减重吊带使患者步行时下肢负重减少,借助于运动平板进行步行能力训练。在训练时一般需要两名治疗师,一名帮助患者腿摆动、支撑期患足跟着地,防止支撑期膝过伸。另一名帮助患者进行身体重心转移、髋伸展、骨盆旋转,并保持患者躯干的直立。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利用机器人技术相继开展了代替理疗师辅助患者自动完成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的设备。利用这种康复训练机器人进行步行康复训练,不仅减轻了治疗师的工作强度,而且步行训练参数重复性好,时相指标可以准确设定,能够有效加快康复进程,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机器人技术 康复训练 步行能力训练 运动平板 身体重心 研究机构 工作强度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联合中医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3
4
作者 张宝 王雪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258-260,共3页
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联合中医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减重步行训练,观察组采取... 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联合中医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减重步行训练,观察组采取减重步行训练联合针灸治疗。采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取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估患者步行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AC分级及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疗效,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中医针灸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在国内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5
5
作者 王斌 王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5-818,共4页
步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功能活动之一,据统计,患有致残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外伤、格林-巴利等病后,3年能恢复独立行走50m的患者仅3%-10%。对许多因各种原因导致暂时不能行走的患者来说.恢复步行是他们的... 步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功能活动之一,据统计,患有致残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外伤、格林-巴利等病后,3年能恢复独立行走50m的患者仅3%-10%。对许多因各种原因导致暂时不能行走的患者来说.恢复步行是他们的第一愿望.也是康复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应用 国内 神经系统疾病 格林-巴利 功能活动 脊髓损伤 医学研究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及肌张力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赵秋云 林强 +2 位作者 杨婷 夏鹏 李雪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21-825,共5页
目的 观察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并分析股四头肌张力对减重步行训练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减重训练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18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减重训练组... 目的 观察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并分析股四头肌张力对减重步行训练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减重训练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18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减重训练组患者同时辅以减重步行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MS)、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本研究根据患者股四头肌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结果,将减重训练组患者划分为轻度痉挛亚组和重度痉挛亚组,进一步对比各疗效指标结果差异。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FMMS评分、Berg评分及步行能力Holden分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各项疗效指标结果(包括下肢FMMS评分、Berg评分及Holden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治疗后减重训练组患者下肢FMMS评分、Holden分级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患者Berg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痉挛亚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FMMS评分改善值(△下肢FMMS评分)、步行能力改善值(△Holden分级)均显著优于重度痉挛亚组(P<0.05);轻度痉挛亚组患者治疗前、后Berg评分改善值(△Berg评分)与重度痉挛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较高的肌张力可能对减重步行训练疗效具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减重步行训练 运动功能 肌张力
原文传递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步态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杨雅琴 张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31-733,共3页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恢复作用。方法:51例脑卒中患者分入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运动疗法(PT),实验组加BWSTT。共6周,5次/周,1单元/天,30min/单元。训练前后各行1次评价。结果:...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恢复作用。方法:51例脑卒中患者分入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运动疗法(PT),实验组加BWSTT。共6周,5次/周,1单元/天,30min/单元。训练前后各行1次评价。结果:训练后实验组FAC评分、FMA下肢评分、步速、步长均明显提高(P<0.05),患侧单肢支撑期明显延长,双侧支撑期明显缩短(P<0.01),而对照组仅FMA下肢评分明显提高(P<0.001)。两组间对比,仅FMA下肢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均为实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BWSTT可提高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步速、步长,增加患侧单肢支撑期,减少双侧支撑期,改善步态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脑卒中 偏瘫 步态 康复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改善的作用 被引量:29
8
作者 伍少玲 马超 +1 位作者 曾海辉 麦明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08-91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减重量步行训练(BWSTT)和传统神经发育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的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0%BWS组、0%BW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入组后,30%BWS组患者予30%初始减重量加电动跑台,0%BWS组患者予无减... 目的:观察不同减重量步行训练(BWSTT)和传统神经发育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的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0%BWS组、0%BW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入组后,30%BWS组患者予30%初始减重量加电动跑台,0%BWS组患者予无减重量加电动跑台,对照组予传统神经发育疗法训练;每次30min,每天1次,每周5d,连续4周。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Tinetti步态评测表、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功能。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BBS、FAC、Tinetti、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0%BWS组和0%BWS组患者BBS、FAC、Tinetti、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均明显改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30%BWS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0%BWS组(P<0.05);对照组患者BBS、FAC和步行距离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BWS组患者BBS、步速和步行距离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减重加电动跑台条件下,改善患者步态和步行能力的效果最佳,无减重加电动跑台次之,传统神经发育疗法的效果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脑卒中 步行功能
下载PDF
早期部分减重步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迎光 李志君 李小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0-162,共3页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步行功能 减重步行训练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应用减重步行训练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翔 张雪艳 +2 位作者 孙全义 杨春艳 井爱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7期659-661,共3页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1年以上,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级≥Ⅲ级的脑卒中患者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除采...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1年以上,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级≥Ⅲ级的脑卒中患者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除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AS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及独立功能评定(FIM)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FIM、FMA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AC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A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应用减重步行训练,能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后遗症 偏瘫 减重步行训练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对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争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717-718,共2页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采用减重步行训练的康复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能力的改善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采用减重步行训练的康复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能力的改善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减重步行训练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运动能力评分(Fugl-Meyer)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ADL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74%(P<0.05)。结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采取减重步行训练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脑卒中后遗症 偏瘫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减重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的设计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剑 张秀峰 潘国新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1-686,共6页
目的为提高减重步行训练机器人的临床应用,进一步促进康复机器人的实际应用与推广提供方法和措施,针对以往步行训练机器人临床应用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一种操作简单、结构灵活、实用性强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方案。方法利用模块化、集约... 目的为提高减重步行训练机器人的临床应用,进一步促进康复机器人的实际应用与推广提供方法和措施,针对以往步行训练机器人临床应用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一种操作简单、结构灵活、实用性强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设计方案。方法利用模块化、集约化的设计方法,从人机工程学、康复医学、机械设计等方面对机器人整体进行穿戴式外骨骼、减重训练架、自适应跑台、悬吊背心等功能模块的划分和设计。同时,结合理论计算与SolidWorks有限元仿真,对机器人的关键部位进行优化分析。结果经过实体样机加工和初步临床实验,验证了该减重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结论本次临床应用性设计研究可以提高减重步行训练机器人的实用性,可以为类似的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减重步行训练 有限元分析 机械设计
下载PDF
水中运动训练与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徐伟 范金涛 +2 位作者 张琳瑛 杨鑫 王轶钊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9-470,共2页
目的观察水中运动训练与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76例,分为水中运动训练组40例和减重步行训练组36例。水中运动训练组进行水中偏瘫体操训练、扶杠步行训练和水中跑步机训练等治疗;减重步行训练组... 目的观察水中运动训练与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76例,分为水中运动训练组40例和减重步行训练组36例。水中运动训练组进行水中偏瘫体操训练、扶杠步行训练和水中跑步机训练等治疗;减重步行训练组进行平衡训练和减重步行训练。2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定综合运动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评定步行能力。结果2组治疗后FMA评分、步行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O.05),水中运动组训练疗效优于减重步行训练组(P〈0.05)。结论水中运动训练及减重步行训练均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水中运动训练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水中运动训练 减重步行训练 步行能力: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功能重建:智能化康复手段 被引量:15
14
作者 高峰 杜良杰 李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9期845-846,共2页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为脊髓损伤患者重建下肢功能提供了新的手段,如脑-机接口技术、神经假体、康复机器人、减重步行训练等。在临床实践中,上述康复手段的优点和缺点日益凸显,其结合应用成为一种研究趋势。应根据智能化的特点及患者自身状...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为脊髓损伤患者重建下肢功能提供了新的手段,如脑-机接口技术、神经假体、康复机器人、减重步行训练等。在临床实践中,上述康复手段的优点和缺点日益凸显,其结合应用成为一种研究趋势。应根据智能化的特点及患者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康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下肢功能 步行 脑-机接口技术 神经假体 康复机器人 减重步行训练 综述
下载PDF
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及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陈建贵 李文妍 +3 位作者 高健 王素丽 马宗艳 王存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及减重步行训练的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及步态的影响。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痉挛型脑瘫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及减重步行训练的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及步态的影响。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痉挛型脑瘫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及减重步行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康复训练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及足印分析法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Berg平衡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衡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步长、步宽和步速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步长、步宽和步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及减重步行训练的综合康复训练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及步态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核心稳定性训练 减重步行训练 平衡 步态 儿童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沈怡 潘翠环 +3 位作者 刘军 罗爱华 蒲蜀湘 万新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7-390,共4页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共选取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每天给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锻炼,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减重步...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共选取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每天给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锻炼,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减重步行训练。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MESSS)评定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分,采用Fugl-Meyer评分(FMA)及Barthel指数(BI)评定其步行、平衡能力及ADL水平。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其MESSS、HAMD、FMA及BI评分等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2组间比较,训练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尽早实施减重步行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步行、平衡及ADL功能,使其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减重步行训练
原文传递
节律性听觉刺激联合减重步行训练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步态功能 被引量:16
17
作者 宋金辉 杨晶晶 +2 位作者 李洋 张贵斌 王普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节律性听觉刺激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后,观察其对PD患者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01例PD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抗PD药物治疗,减重步行训练组采用药物治疗配合减重步行训练,综合训练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节律性听觉刺激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后,观察其对PD患者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01例PD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抗PD药物治疗,减重步行训练组采用药物治疗配合减重步行训练,综合训练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节律性听觉刺激联合减重步行训练指导步行训练。监测3组受试者训练前后的步频、步长、步速步行参数,同时均采用功能独立性测量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评估PD患者的运动功能受损程度,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价PD患者平衡功能。结果训练后4 w及训练后8 w减重步行训练组与综合训练组的步长、步频、步速、功能独立性测量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时间、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训练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综合训练组在训练后4 w及训练后8 w步长、步频、步速、功能独立性测量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时间、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对照组、减重步行训练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PD患者经节律性听觉刺激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后步态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得到改善,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节律性听觉刺激 帕金森病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机器人步态规划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程方 王人成 +2 位作者 贾晓红 陈鹍 王爱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16-918,共3页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机器人的步态规划方法。方法:设计了3组健康人步态分析实验,包括步长不变、改变步频行走实验、步频不变、改变步长行走实验和电动跑步机与平地行走对比实验,并对7名健康实验者的步态轨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机器人的步态规划方法。方法:设计了3组健康人步态分析实验,包括步长不变、改变步频行走实验、步频不变、改变步长行走实验和电动跑步机与平地行走对比实验,并对7名健康实验者的步态轨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将髋膝关节角度曲线对步态周期进行归一化处理后,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如下规律:步长不变、改变步频时步态轨迹不发生改变;步频不变、增大步长时步态轨迹中髋膝关节角度曲线随之呈非线性增大;电动跑步机与平地行走时步态轨迹基本相同,可用平地步态轨迹对减重步行训练机器人进行步态规划。结论:可以利用一组标准参考步态轨迹来进行减重步行机器人的步态规划,通过改变有关参数来产生不同步频和步长的运动轨迹,从而满足康复训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步态规划 机器人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在卒中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杜巨豹 宋为群 王茂斌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开展减重步行训练(Partial body we ight supporttreadm ill train ing,PBW STT)对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3个月内、偏瘫肢体B runstrom分级≥Ⅱ级的稳定性卒中患者128... 目的探讨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开展减重步行训练(Partial body we ight supporttreadm ill train ing,PBW STT)对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3个月内、偏瘫肢体B runstrom分级≥Ⅱ级的稳定性卒中患者128例,随机分为PBW STT组(67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促进技术进行康复训练;PBW STT组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PBW STT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表、简式Fugl-M 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独立功能评定量表(FIM),评定两组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对照组治疗前FAC、FMA和FIM评分分别为0.42±0.23、17.1±5.2和35.3±3.8,治疗后为2.5±1.3、23.6±7.3和67.9±9.2,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BW STT组治疗前为0.36±0.13、16.7±6.2和35.1±3.4,治疗后为3.8±1.4、39.3±7.6和90.1±10.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FAC、FMA评分比较差异亦有极显著性(P<0.01),FIM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能够独立步行者分别占42.6%、55.7%(P<0.05);PBW STT组为32.8%、83.5%(P<0.01)。治疗后对照组与PBW STT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在传统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减重步行训练,能更大程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减重步行训练
下载PDF
一种减重步行训练机器人的研制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鹍 刘启栋 +2 位作者 王人成 贾晓红 胡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47-851,共5页
目的:研制可用于患者进行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的机器人。方法:采用外骨骼机械腿和竖直随动支撑作为主要的机械结构,并设计了相应的控制系统。结果:研制出了一台减重步行训练机器人样机,该机能提供主动、被动等多种训练模式,并能根据患者的... 目的:研制可用于患者进行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的机器人。方法:采用外骨骼机械腿和竖直随动支撑作为主要的机械结构,并设计了相应的控制系统。结果:研制出了一台减重步行训练机器人样机,该机能提供主动、被动等多种训练模式,并能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相应的调整。结论:测试实验初步说明了该机器人能满足临床训练的要求,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机器人 机械结构 控制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