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4
1
作者 顾旭东 吴华 +5 位作者 李建华 许志生 姚云海 李岩 李辉 傅建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减重平板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下肢机器人训练,每次10~20min...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减重平板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下肢机器人训练,每次10~20min,每周6次,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定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MA、BBS评分及FAC分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BBS评分及FAC分级均优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减重平板训练 步行能力
原文传递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及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岩 陈迎春 +5 位作者 顾旭东 何雯雯 李辉 劳方金 傅建明 吴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5,共3页
偏瘫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约有1/3—1/2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仍不能独立步行^([1]),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是康复治疗的关键^([2])。减重平板训练是近年来康复治疗领域中逐渐兴起的一项新技术^([3]),Barbeau等1986年开始... 偏瘫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约有1/3—1/2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仍不能独立步行^([1]),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是康复治疗的关键^([2])。减重平板训练是近年来康复治疗领域中逐渐兴起的一项新技术^([3]),Barbeau等1986年开始将减重平板训练(body weight-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BWSTT)应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研究结果表明BWSTT能够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平板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康复治疗 STIMULATION 步态训练 步行速度 治疗仪 常规康复 交互神经支配 时间百分比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陈迎春 李岩 +3 位作者 李辉 顾旭东 姚云海 傅建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0)。两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及减重平板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FES。共8周。治疗前后...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0)。两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及减重平板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FES。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CSS评分、FAC分级及BB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ES能促进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减重平板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步行 痉挛 平衡
下载PDF
虚拟现实与同步减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肖湘 毛玉瑢 +4 位作者 李乐 徐光青 赵江莉 张豪杰 黄东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评估虚拟现实与同步减重步态训练(VR+BWSTT)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将12例发病3个月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配至实验组(VR+BWSTT)和常规组(常规物理治疗)各6例,另6例正常人作为正常组。训练前后以三维步态分析对以下参数进行... 目的:评估虚拟现实与同步减重步态训练(VR+BWSTT)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将12例发病3个月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配至实验组(VR+BWSTT)和常规组(常规物理治疗)各6例,另6例正常人作为正常组。训练前后以三维步态分析对以下参数进行对比:步行速度、步长不对称性、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髋关节最大后伸角度、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支撑相膝关节最大伸展角度、支撑相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结果:训练前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脑卒中性质、偏瘫侧、患侧下肢肌力、肌张力、步行速度、步长不对称性、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及患侧下肢各关节角度差异无显著性。脑卒中患者步行速度、髋关节最大后伸角度、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低于正常组,步长不对称性、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高于正常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的步行速度、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均有改善,实验组的步长不对称性、髋关节最大后伸角度有改善(P<0.05)。结论:VR与同步BWSTT可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步态,在改善脑卒中的步长不对称性、髋关节最大后伸角度方面较常规物理治疗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减重平板训练 虚拟现实 步态 运动学
下载PDF
减重平板训练对瘫痪后步行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彤 王翔 +5 位作者 陈旗 钱开林 宋凡 刘伟明 许全盛 圆鹏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 观察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和脑损伤造成的长期下肢瘫痪步行功能的作用。方法 10名男性患者 ,年龄 2 5~ 64岁 ,其中 4例脊髓损伤 ,6例脑血管意外 ,病程平均 1.4年 ,减重平板训练前均接受不同程度的传统康复训练 ,功能步行评定... 目的 观察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和脑损伤造成的长期下肢瘫痪步行功能的作用。方法 10名男性患者 ,年龄 2 5~ 64岁 ,其中 4例脊髓损伤 ,6例脑血管意外 ,病程平均 1.4年 ,减重平板训练前均接受不同程度的传统康复训练 ,功能步行评定为 0~ 1分。接受减重平板训练每天 1次 ,开始减重重量在 5 0 %~ 70 %之间 ,平板速度为 0 .2 7m/s ,平均 2 0次。所有患者训练前后接受功能步行和一般平衡功能测定 ,其中7例患者在Kistler压电晶体式三维测力台上进行步态分析。结果 患者经过阶段性减重平板训练 ,功能性步行评定及站立平衡功能比传统康复治疗前后有十分明显的改善 (P <0 .0 0 0 1,P =0 .0 0 0 3 ) ;其中 7例患者的平均步速达 0 .3 6m/s ;左右足对台压力峰值和支撑时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平板训练 步行障碍 下肢瘫痪 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 脑损伤
原文传递
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岩 吴华 +3 位作者 姚云海 李辉 傅建明 顾旭东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脑卒中偏瘫患者48例分为机器人组和减重组,每组2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机器人组增加下...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脑卒中偏瘫患者48例分为机器人组和减重组,每组2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机器人组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训练,减重组则增加减重平板训练,每次20~30min,每周5次。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评定,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定步行能力,采用BiodexGaitTrainer-2步态分析系统评定患者的双侧平均步长、左右侧负重时间百分比和3ra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MA和FAC评分、双侧平均步长、左右侧负重时间百分比以及3min步行距离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和FAC评分比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侧平均步长、左右侧负重时间百分比以及3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在改善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方面与减重平板训练有相似作用,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在患者的双侧平均步长、左右侧负重时间百分比、3min步行距离方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减重平板训练 步行 步态
原文传递
水中平板训练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吴琼 丛芳 宋桂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目的比较水中平板训练(UWTT)、减重平板训练(BWSTT)和常规步行训练(CG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 4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CGT组(n=14)、BWSTT组(n=13)和UWTT组(n=16),后两组在CGT组的基础上,分别接受BWSTT和UWTT。... 目的比较水中平板训练(UWTT)、减重平板训练(BWSTT)和常规步行训练(CG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 4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CGT组(n=14)、BWSTT组(n=13)和UWTT组(n=16),后两组在CGT组的基础上,分别接受BWSTT和UWTT。训练前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6 min步行距离(6MWT)进行评定,采用平衡测试仪进行动、静态平衡功能测试。结果经过4周训练,各组FAC、MWS、6MWT及动、静态平衡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0.05);UWTT组在6MWT、患侧下肢负重时间、闭眼重心移动总轨迹长及稳定极限范围方面优于BWSTT组(P<0.05)。结论UWTT在改善患者步行耐力及动、静态平衡功能等方面效果优于BWS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水中平板训练 减重平板训练 康复 步行 平衡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梅莹 陈伟 +2 位作者 张明 翟宏伟 巩尊科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01-603,共3页
目的观察胫前肌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减重训练组、肌电反馈组及联合治疗组。入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减重训练组在此基础... 目的观察胫前肌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减重训练组、肌电反馈组及联合治疗组。入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减重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减重平板训练,肌电反馈组则辅以胫前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及减重平板训练。于入选时、治疗6周后记录各组患者静息状态及主动踝背伸状态时胫前肌和腓肠肌积分肌电值(iEMG),并计算拮抗肌协同收缩率;同时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FMA)、通用量角器对各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踝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定。结果入选时各组患者胫前肌、腓肠肌iEMG组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6周治疗后,发现与治疗前及常规康复组比较,减重训练组、肌电反馈组及联合治疗组下肢FMA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及踝背伸时胫前肌iEMG均明显提高,协同收缩率则明显降低(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患者下肢FMA评分[(30.4±2.8)分]、踝关节活动度[(15.3±3.0)。]及踝背伸时胫前肌iEMG[(114.0±27.0)mVs]、协同收缩率[(0.07±0.05)%]亦显著优于减重训练组及肌电反馈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减重平板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增强患者下肢肌力、改善协同收缩率、提高康复疗效,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肌电生物反馈 减重平板训练 表面肌电图
原文传递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郄淑燕 王丛笑 +1 位作者 张丽华 马全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65-1067,共3页
脑卒中患者步行障碍是临床常见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最大限度地恢复步行能力是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步行训练强调诱发下肢关节分离运动,单独训练迈步、平衡、重心转移等分解动作.由于步行训练受下肢负重影响,... 脑卒中患者步行障碍是临床常见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最大限度地恢复步行能力是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步行训练强调诱发下肢关节分离运动,单独训练迈步、平衡、重心转移等分解动作.由于步行训练受下肢负重影响,不能早期开展[1].近年来减重平板训练(body weight 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 BWSTT)普遍应用于偏瘫患者的步行训练中.减重平板训练使患者在还不具备足够承重和保持平衡能力的情况下,即可进行以负重、迈步和平衡三要素相结合为特征的步行训练,从而能有效地利用病情稳定后早期这段最有恢复潜能的时期[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减重平板训练 步行能力 功能性电刺激 步行训练 平衡能力 下肢关节 脑卒中患者
下载PDF
下肢矫正带结合助行器与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尹海潮 王雅儒 +3 位作者 于梅青 朱建国 闫海燕 刘秀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矫正带结合助行器和减重平板训练分别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共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均进行下肢针对性康复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减重组和矫正带组。对照组由家属辅助... 目的:探讨下肢矫正带结合助行器和减重平板训练分别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共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均进行下肢针对性康复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减重组和矫正带组。对照组由家属辅助自主步行训练;减重组采用减重平板进行步态训练;矫正带组使用下肢矫正带辅助进行步态训练,3组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下肢功能评定。结果:3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FMA(下肢功能)评分、患肢最大负重比值、10m步行速度、6min步行距离、FAC分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减重组治疗后与矫正带组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减重组和矫正带组两组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P<0.05)。结论:下肢矫正带结合助行器训练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康复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两者均优于对照组常规步行康复训练的效果,佩戴下肢矫正带可以提高下肢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矫正带 助行器 减重平板训练 步行能力
下载PDF
减重平板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辉 李岩 +3 位作者 傅建明 劳方金 柏和风 林在龙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13期1430-1433,共4页
目的观察减重平板训练(BWSTT)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均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其中20例患... 目的观察减重平板训练(BWSTT)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均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其中20例患者采用FES方法进行康复训练(FES组),20例患者采用BWSTT方法进行康复训练(BWSTT组),另20例患者采用BWSTT联合FES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联合组)。3组患者均治疗6周,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10 m最快步行速度(MWS)及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BBS评分、10 m MWS及FA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FES组患者BBA评分、BWSTT组与同步组患者BBS评分、10 m MWS及FAC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联合组BBS评分[(36.3±4.2)分]、10 m MWS[(16.6±3.1)s]及FAC[(3.9±0.5)级]均明显优于FES组[(29.8±5.2)分、(27.5±5.4)s、(2.8±1.0)级]和BWSTT组[(33.4±2.9)分、(19.6±4.5)s、(3.4±0.7)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WSTT联合FES可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可放大肢体节律性运动的幅度、速度及平衡性,效果优于单一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功能性电刺激 减重平板训练 平衡 步行能力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减重平板训练联合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黄春红 宋雅楠 +1 位作者 张苗 马星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716-717,共2页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减重平板训练联合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的效果,为脑卒中偏瘫康复提供帮助。方法采用随机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脑卒中偏瘫病人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减...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减重平板训练联合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的效果,为脑卒中偏瘫康复提供帮助。方法采用随机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脑卒中偏瘫病人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减重平板训练,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康复方法的基础上选择下肢机器人训练。观察两组病人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肢体肌力改善情况及康复效果。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肢体肌力改善情况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肢体肌力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对应值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肢体肌力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对应值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康复锻炼下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时,下肢康复机器人、减重平板训练联合使用会提高平衡能力,改善肢体肌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病人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平板训练 脑卒中偏瘫 步行能力 下肢机器人训练
下载PDF
运动反馈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时关芳 吴华 +4 位作者 顾旭东 傅建明 姚云海 吴彩虹 李岩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2-614,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反馈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减重... 目的探讨运动反馈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减重平板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减重平板训练时辅以运动反馈,每次训练10~20min,每周训练6次,共持续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步态分析系统评估各组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及下肢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步速、步宽、患侧及健侧摆动相百分比、步态不对称性指数及髋、膝关节最大屈曲活动度组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发现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治疗组步宽[(20.79±4.03)cm]、患侧及健侧摆动相百分比[分别为(40.52±6.21)%和(37.91±8.34)%]、步态不对称指数(0.06±0.08)、髋、膝关节最大屈曲活动度[分别为(12.62±3.84)。和(41.57±13.52)。]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平板训练结合运动反馈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对提高其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反馈 脑卒中 步态 减重平板训练
原文传递
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外伤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和转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天宝 刘四文 +1 位作者 刘海兵 杨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6-558,共3页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脑外伤偏瘫患者的就诊率也随之增高。脑卒中或脑外伤偏瘫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下肢肌力、平衡和转移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改善偏瘫患者平衡和转移能力是...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脑外伤偏瘫患者的就诊率也随之增高。脑卒中或脑外伤偏瘫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下肢肌力、平衡和转移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改善偏瘫患者平衡和转移能力是康复重要目标之一。改善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和转移能力有多种治疗形式.例如传统的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易化技术和运动再学习等,然而这些方法比较复杂,在改善转移能力方面体现不出其优越性^[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患者 转移能力 平衡训练 下肢肌力 脑外伤 减重平板训练 独立生活能力 运动再学习
下载PDF
表面肌电图检测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足下垂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见平 王济红 +1 位作者 曹培卫 陈明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331-1334,共4页
目的探讨减重平板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足下垂的疗效,并应用表面肌电图进行定量分析。方法两组均进行常规运动疗法,减重组加减重平板训练,5次/周,1单元/d,30min/单元,共8周。记录治疗前后踝关节背伸或跖屈时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 目的探讨减重平板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足下垂的疗效,并应用表面肌电图进行定量分析。方法两组均进行常规运动疗法,减重组加减重平板训练,5次/周,1单元/d,30min/单元,共8周。记录治疗前后踝关节背伸或跖屈时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并计算拮抗肌的协同收缩率。结果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及踝关节肌群肌电测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减重组治疗后患足踝背伸胫骨前肌的积分肌电值高于对照组,腓肠肌的协同收缩率低于对照组;患足踝跖屈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高于对照组,胫骨前肌的协同收缩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减重平板训练有利于踝关节肌肉的恢复,有利于改善主动肌-拮抗肌的协同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平板训练 表面肌电图 脑卒中 偏瘫 足下垂
下载PDF
不同形式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速度与下肢关节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华 顾旭东 +4 位作者 傅建明 姚云海 李岩 傅雄伟 章维挺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4期1196-1199,共4页
目前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主要采用神经促通技术,但该技术本身并不能直接改善步态,而恢复正常步态需要达到合理的肌肉激活、和谐的肌肉收缩时相、足够的承重能力和耐力、不增加下肢伸肌张力等要求。
关键词 减重平板训练 步行速度 脑卒中偏瘫 承重能力 康复训练 运动反馈 步态训练 下肢关节 减重步行 肌肉收缩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 被引量:9
17
作者 范艳萍 赵彦博 +2 位作者 栾天明 潘玮 王文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8年第3期89-91,93,共4页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训练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40例,设计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功能...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训练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40例,设计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采用关节活动度评定、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定和步态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治疗4周、8周后,踝背屈角度增加、GMFM的D区和E区评分提高、步态较前改善,与各自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能增加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踝背屈角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减重平板训练 脑性瘫痪 痉挛型双瘫
下载PDF
减重平板训练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亚丽 刘合玉 夏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52-856,共5页
目的:观察减重平板训练(BWSTT)和甲基强的松龙(MP)联合应用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 B)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按随机分配法,分... 目的:观察减重平板训练(BWSTT)和甲基强的松龙(MP)联合应用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 B)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按随机分配法,分为损伤对照组(n=12)、BWSTT组(n=12)、MP组(n=12)、联合治疗组(n=12)。采用改良Allen撞击法制作T10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对照组损伤后不做处理,减重平板组于损伤后1周平板训练,MP组损伤后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联合治疗组损伤后给予MP治疗联合平板训练。每组分别在损伤前、损伤后1周、2周、3周、4周、5周时采用BBB评分进行运动功能评定。于训练结束时取T12—L2节段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法结合光密度分析法观察BDNF及其受体Trk B的表达。结果:1每组大鼠损伤后5周时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本组1周时评分显著增高(P<0.01)。2从损伤3周后,与损伤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明显增高,且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减重平板组和MP组,5周时,减重平板组评分高于MP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免疫组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减重平板组、MP组、联合组大鼠脊髓组织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BDNF及Trkb表达高于单纯平板组和MP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减重平板训练联合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比单纯减重平板训练和MP对SCI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 B的表达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平板训练 甲基强的松龙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虚拟现实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秀新 吴爱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14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住院治疗的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住院治疗的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采用虚拟现实结合减重平板训练(VR+BWSTT),训练15d、1个月、3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结果康复训练15d时,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步行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个月时,研究组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R+BWSTT能促进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减重平板训练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基于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自噬信号通路探讨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蔡吉利 翟晨元 +4 位作者 王尊 伍琦 方露 王钰 王彤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370-376,共7页
目的 基于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自噬信号通路探讨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30只10周龄SPF级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运动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运动组均采... 目的 基于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自噬信号通路探讨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30只10周龄SPF级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运动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运动组均采用Allen's法制作T10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进行假手术。3组均于SCI造模前3 d进行预适应运动训练,以适应跑台环境。运动组于造模后第8天进行减重平板训练,减重为大鼠体质量的20%~40%,跑台速度6 m/min,20 min/次,2次/d,持续训练3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造模后均自由活动,不进行减重平板训练。分别在造模后第1、7、14、21、28天采用脊髓损伤行为学(BBB)评分法评估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于干预结束后(SCI后第28天)采用步态分析处理系统评估大鼠的步态参数(足印面积、步幅长度、触地强度、摆动速度和运动速度);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脊髓神经元形态及数目;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p-AMPK、t-AMPK、LC3、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 BBB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运动组造模后第1、7、14、21、28天BBB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同一时间点比较,运动组造模后14、21、28天BBB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运动组内不同时间点BBB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步态参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足印面积、触地强度、摆动速度、步幅长度和运动速度均明显更低,运动组足印面积明显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运动组第28天足印面积、触地强度、摆动速度、步幅长度和运动速度均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脊髓前角神经元形态及数目: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脊髓前角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P<0.05),可见细胞核固缩。与模型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减重平板训练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 自噬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