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双减”政策下教师负担的表现形式与治理路径
被引量:
19
1
作者
冯凯瑞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16期1-5,共5页
“双减”政策的颁布,使教师育人宗旨回归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工作的中心转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工作事务的繁琐、工作时间的“延长”、工作难度的增加三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加重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负担,严重影响着教师群体的身...
“双减”政策的颁布,使教师育人宗旨回归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工作的中心转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工作事务的繁琐、工作时间的“延长”、工作难度的增加三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加重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负担,严重影响着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有鉴于此,为有效减轻教师负担,促进“双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应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激活家校共育磁场;完善课后服务人员配置,合理评价教师工作;加强教师权益保障,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引导教师合理排解自身负担,促进自我专业发展,建构起家庭、学校、政府及教师自身“四位一体”的减负治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教师
减负
教师负担
减负
路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教科书层面的减负路径与思考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刚
吕立杰
李晴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45,共4页
教科书是国家要求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教科书承担着减负的重要使命。课业负担主要包括课业任务和...
教科书是国家要求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教科书承担着减负的重要使命。课业负担主要包括课业任务和主观感受两个维度,基于教科书的减负路径应从这两个方面开展,其主要包括内容减负、结构减负、使用减负、限重减负和数字减负五种方式。减负路径应逐渐从缩减学生课业任务向提升学生积极感受转变。强化教科书减负功能应继续促进教科书的编排科学合理,高度重视学生教科书使用的深入研究以及不断加速电子教科书的功能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
课业负担
减负
使命
减负
路径
减负
功能
课业任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归因及减负路径选择——知识生产模式的视角
3
作者
陈凡
任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6-103,共8页
对“双减”政策出台后全国十余省(区、市)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归因分析,发现传统知识学习模式是引发学业负担的主要因素。从知识生产视角出发,提出知识学习应遵循知识生产的逻辑和规律,学习模式应该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
对“双减”政策出台后全国十余省(区、市)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归因分析,发现传统知识学习模式是引发学业负担的主要因素。从知识生产视角出发,提出知识学习应遵循知识生产的逻辑和规律,学习模式应该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而转变。结合知识生产新模式的主要特征重新审视知识学习的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提出减负的有效路径包括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聚焦学生核心能力,形成高质量学习结果;拓展知识学习空间,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改进学习评价制度,探索开展综合能力增值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学业负担
减负
路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教学任务负担视角下的教师减负路径探索
4
作者
李龚美子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第20期5-9,共5页
教师负担已经得到了研究者和国家的重点关注,但是目前教师仍旧面临着一些难题,特别是非教学任务负担过重。文章将教师的非教学任务分为强制性的非教学任务、竞争性的非教学任务、责任性的非教学任务、过度性的非教学任务四种表现形式,...
教师负担已经得到了研究者和国家的重点关注,但是目前教师仍旧面临着一些难题,特别是非教学任务负担过重。文章将教师的非教学任务分为强制性的非教学任务、竞争性的非教学任务、责任性的非教学任务、过度性的非教学任务四种表现形式,分析了非教学任务负担过重的原因并提出减负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师负担
非教学任务负担
减负
路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减”政策下教师负担的表现形式与治理路径
被引量:
19
1
作者
冯凯瑞
机构
河南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16期1-5,共5页
基金
2019年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河南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现路径研究”(JKGHZDZB-13)的研究成果。
文摘
“双减”政策的颁布,使教师育人宗旨回归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工作的中心转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工作事务的繁琐、工作时间的“延长”、工作难度的增加三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加重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负担,严重影响着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有鉴于此,为有效减轻教师负担,促进“双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应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激活家校共育磁场;完善课后服务人员配置,合理评价教师工作;加强教师权益保障,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引导教师合理排解自身负担,促进自我专业发展,建构起家庭、学校、政府及教师自身“四位一体”的减负治理新路径。
关键词
“双减”政策
教师
减负
教师负担
减负
路径
分类号
G6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教科书层面的减负路径与思考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刚
吕立杰
李晴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45,共4页
文摘
教科书是国家要求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教科书承担着减负的重要使命。课业负担主要包括课业任务和主观感受两个维度,基于教科书的减负路径应从这两个方面开展,其主要包括内容减负、结构减负、使用减负、限重减负和数字减负五种方式。减负路径应逐渐从缩减学生课业任务向提升学生积极感受转变。强化教科书减负功能应继续促进教科书的编排科学合理,高度重视学生教科书使用的深入研究以及不断加速电子教科书的功能完善。
关键词
教科书
课业负担
减负
使命
减负
路径
减负
功能
课业任务
分类号
G521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归因及减负路径选择——知识生产模式的视角
3
作者
陈凡
任涛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研究与数据处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6-103,共8页
基金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专项委托课题“中小学减负工作政策研究”。
文摘
对“双减”政策出台后全国十余省(区、市)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归因分析,发现传统知识学习模式是引发学业负担的主要因素。从知识生产视角出发,提出知识学习应遵循知识生产的逻辑和规律,学习模式应该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而转变。结合知识生产新模式的主要特征重新审视知识学习的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提出减负的有效路径包括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聚焦学生核心能力,形成高质量学习结果;拓展知识学习空间,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改进学习评价制度,探索开展综合能力增值评价。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学业负担
减负
路径
Keywords
knowledge production model
academic burden
burden reduction pathway
分类号
G521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教学任务负担视角下的教师减负路径探索
4
作者
李龚美子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第20期5-9,共5页
文摘
教师负担已经得到了研究者和国家的重点关注,但是目前教师仍旧面临着一些难题,特别是非教学任务负担过重。文章将教师的非教学任务分为强制性的非教学任务、竞争性的非教学任务、责任性的非教学任务、过度性的非教学任务四种表现形式,分析了非教学任务负担过重的原因并提出减负之策。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师负担
非教学任务负担
减负
路径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双减”政策下教师负担的表现形式与治理路径
冯凯瑞
《教学与管理》
2022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教科书层面的减负路径与思考
李刚
吕立杰
李晴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归因及减负路径选择——知识生产模式的视角
陈凡
任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非教学任务负担视角下的教师减负路径探索
李龚美子
《基础教育研究》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