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析负利率与储蓄增长的并存性
1
作者 施兵超 《上海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3-34,共2页
所谓负利率,是指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因通货膨胀率高于名义利率而使实际利率成为负值。这种负利率对储蓄有何影响呢?理论界有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一曰负利率将使储蓄减少,其理由是负利率将使储蓄者蒙受损失,故将挫伤人们储蓄的积极性;... 所谓负利率,是指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因通货膨胀率高于名义利率而使实际利率成为负值。这种负利率对储蓄有何影响呢?理论界有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一曰负利率将使储蓄减少,其理由是负利率将使储蓄者蒙受损失,故将挫伤人们储蓄的积极性;二曰负利率不会减少储蓄,其论据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负利率与储蓄增长同时并存,也就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利率 储蓄增长 通货膨胀率 实际利率 减少储蓄 名义利率 实际经济 储蓄存款 理论界 货币收入
下载PDF
从心理学角度来透视储蓄
2
作者 金佳挺 吴亚君 《上海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32-33,共2页
人的心理因素始终贯串着储蓄的整个过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储蓄的多少。这些影响储蓄的心理可分为两大部份。一部份是增加储蓄的心理因素,一部份是减少储蓄的心理因素。下面,从这两部份来透视储蓄的增减成因。 首先,从增加储蓄的因素... 人的心理因素始终贯串着储蓄的整个过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储蓄的多少。这些影响储蓄的心理可分为两大部份。一部份是增加储蓄的心理因素,一部份是减少储蓄的心理因素。下面,从这两部份来透视储蓄的增减成因。 首先,从增加储蓄的因素部份来透视,它可从下面两点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蓄 减少储蓄 心理因素 储蓄存款 耐用消费品 货币 实际利率 透视 心理学角度 心理预期
下载PDF
对多次降息以来储蓄高增长的分析与建议
3
作者 陈卫东 《青海金融》 1999年第12期37-41,共5页
关键词 居民储蓄存款 储蓄增长 金融机构 高增长 存款利率 实际利率 减少储蓄 中央银行 城镇居民 利率下调
下载PDF
储蓄工作中“机会损失”
4
作者 吴越 《上海金融》 1986年第6期32-33,共2页
如何尽量减少储蓄工作中的“机会损失”,是当前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所谓机会损失,是指“行事的际遇时会”而引起的损失。储蓄工作中的机会损失通俗地说,就是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能够吸收进来的存款被拒之门外而造成的损失。过去对这... 如何尽量减少储蓄工作中的“机会损失”,是当前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所谓机会损失,是指“行事的际遇时会”而引起的损失。储蓄工作中的机会损失通俗地说,就是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能够吸收进来的存款被拒之门外而造成的损失。过去对这个问题一直未能引起重视,因为这种损失看不见,摸不着,而且无帐可查。然而把应该吸收进来的存款却没有吸收进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损失 储蓄工作 减少储蓄 摸不着 当前值 存款 服务质量 工作中 储蓄 使能
下载PDF
打利率牌能否转动经济魔盘
5
作者 王强 《文明与宣传》 1996年第11期21-22,共2页
今年的5月份和8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两次调低存贷款利率。从央行或中央政府角度而言希望能借助利率杠杆的作用刺激我国经济走出低谷,刺激民间资本从储蓄状态还原到消费和投资状态,刺激生产经营者扩大投资规模和经营规模。但储蓄,投资变动... 今年的5月份和8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两次调低存贷款利率。从央行或中央政府角度而言希望能借助利率杠杆的作用刺激我国经济走出低谷,刺激民间资本从储蓄状态还原到消费和投资状态,刺激生产经营者扩大投资规模和经营规模。但储蓄,投资变动能否真如利率调整之所愿呢? 利率与储蓄 首先,就储蓄而言,一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储蓄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资本形成。在较为完善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储蓄对利率具有高弹性:利率上升,经济主体会推迟消费,增加储蓄;利率下降、经济主体会减少储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 动经济 金融储蓄 减少储蓄 经济主体 年增长率 投资状态 投资增长 扩大投资 存款
原文传递
降息与增储的成因和对策分析
6
作者 吴泽俊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S1期43-47,共5页
1999年6月10日,中央银行再次调低存贷款利率。这是我国三年来第七次降息。这意味着在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后,1999年的宏观调控仍重视货币政策的作用。为了走出通货紧缩的状态,虽然国家一再强调“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存贷款利率... 1999年6月10日,中央银行再次调低存贷款利率。这是我国三年来第七次降息。这意味着在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后,1999年的宏观调控仍重视货币政策的作用。为了走出通货紧缩的状态,虽然国家一再强调“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存贷款利率一降再降,老百姓就是捂着钱袋子不消费,使银行储蓄一增再增,出现了降息与增储的反向运动关系。这是宏观经济调控中值得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和对策 资本市场 通货紧缩 积极的财政政策 减少储蓄 货币政策 扩大内需 储蓄 中央银行 刺激消费
下载PDF
开征利息税对当前市场的影响
7
作者 赵扬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61-62,共2页
继今年6月份大幅下调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之后不久,利息税终于出台了。
关键词 开征利息税 利息征税 利息所得 替代效应 有效需求 刺激消费 储蓄存款 减少储蓄 贫富差距 最低生活标准
下载PDF
储蓄实名制的四大潜在风险
8
作者 钱颖一 《经济研究参考》 2000年第45期20-21,共2页
从储蓄记名制向实名制转轨有四大潜在风险。 第一,金融风险。
关键词 储蓄实名制 潜在风险 记名制 居民存款 行实 保密性 减少储蓄 外汇黑市价格 腐败风险 银行金融风险
下载PDF
广州人你的钱怎么花?——广州市民家庭理财民意调查
9
作者 黄燕玲 《大经贸》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2-34,共3页
收入水平保持稳定就业形式日趋多样消费比重各有不同投资心态依然谨慎在广州市总体经济仍在调整中运行的大环境中,广州市民的就业状况、收入情况。
关键词 广州市 家庭设备 投资方式 家庭理财 减少储蓄 收入水平 投资取向 市民 银行存款利率 就业形式
下载PDF
储蓄工作中“左”的表现
10
作者 王国夫 《中国金融》 1981年第4期25-25,共1页
最近我们研究建国以来城镇储蓄工作发展变化的规律,认为“左”的思想在城镇储蓄工作中有种种表现,严重影响了储蓄事业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适当地降低储蓄存款利率,减少储蓄种类和档次,影响了群众参加储蓄的积极性... 最近我们研究建国以来城镇储蓄工作发展变化的规律,认为“左”的思想在城镇储蓄工作中有种种表现,严重影响了储蓄事业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适当地降低储蓄存款利率,减少储蓄种类和档次,影响了群众参加储蓄的积极性。1965年将定期储蓄存款利率降低了35.3%,1971年又降低了18.2%。以沈阳市为例,1966年到1968年利率调低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蓄工作 储蓄 发展变化 主要表现 严重影响 定期储蓄存款利率 城镇 沈阳市 减少储蓄 建国以来
原文传递
试办活期支票储蓄
11
作者 龚宗 《中国金融》 1984年第8期43-43,共1页
为了搞活经济,适应储户的生活需要,减少市场现金流通量,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决定从今年七月一日起,在徐汇区办淮海中路第一储蓄所试办活期支票储蓄。这种储蓄存款的对象主要是教育、科研、文艺、医务等单位的高级知识分子和归国华侨... 为了搞活经济,适应储户的生活需要,减少市场现金流通量,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决定从今年七月一日起,在徐汇区办淮海中路第一储蓄所试办活期支票储蓄。这种储蓄存款的对象主要是教育、科研、文艺、医务等单位的高级知识分子和归国华侨。其个人的工资、津贴、稿酬和侨汇等收入可以在储蓄所开户,三百元起存。银行发给支票簿,储户凭支票购买商品和交纳房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汇区 支票簿 减少储蓄 搞活经济 现金流通 上海市分行 储蓄 储蓄存款 归国华侨 活期
原文传递
降息刺激消费应当关注收入效应
12
作者 史晋川 《金融博览》 1999年第9期8-8,共1页
一般认为,降低利率后储蓄变得不合算了,结果,居民会因此减少储蓄,增加当期或预期的消费。这就是降低利率后居民用增加当期消费开支来替代原来储蓄的所谓“替代效应”。但是,我们在注意到降低利率所产生的有利于刺激当期消费需求的替代... 一般认为,降低利率后储蓄变得不合算了,结果,居民会因此减少储蓄,增加当期或预期的消费。这就是降低利率后居民用增加当期消费开支来替代原来储蓄的所谓“替代效应”。但是,我们在注意到降低利率所产生的有利于刺激当期消费需求的替代效应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低利率 替代效应 消费需求 减少储蓄 收入效应
原文传递
我国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状况
13
《中国劳动》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9-49,共1页
我国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状况截止1996年6月末,我国城市居民金融资产总额达到27110亿元。其中,银行存款27718亿元,比1990年增长46倍,占金融资产总额的838%,比1990年上升383个百分点,有价... 我国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状况截止1996年6月末,我国城市居民金融资产总额达到27110亿元。其中,银行存款27718亿元,比1990年增长46倍,占金融资产总额的838%,比1990年上升383个百分点,有价证券2467亿元,比1990年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家庭金融 资产状况 银行储蓄 金融资产 减少储蓄 金融意识 降低利率 居民家庭 资产总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