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8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徐佳隆 吴建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843-847,共5页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腰椎疾病之一,目前对于DLSS的诊断尚无客观统一的标准,主要基于患者病史、症状和体征,再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治疗上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轻中度DLSS可首选非手术治疗;非手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腰椎疾病之一,目前对于DLSS的诊断尚无客观统一的标准,主要基于患者病史、症状和体征,再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治疗上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轻中度DLSS可首选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或重度DLSS患者,特别是有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马尾综合征等症状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可以更好、更快地解除椎管内压迫,达到治疗目的。手术治疗的方式众多,应严格把握各术式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DLSS手术耐受程度低的老年患者,应根据病情首选微创术式,对于伴有Ⅱ度及以上腰椎滑脱或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需辅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多学科合作、多模式联合应用治疗DLSS,可以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退行性疾病 间歇性跛行 减压融合 融合内固定术 硬膜外注射治疗
下载PDF
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治疗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金伟 邹伟民 +1 位作者 许汉权 吕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449-2450,2452,共3页
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它主要是指成年以后既往没有腰椎侧凸病史的患者由于椎间盘退变、双侧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性退变等原因出现的原发性侧凸[1]。DLS患者往往合并有腰椎管狭窄症,早... 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它主要是指成年以后既往没有腰椎侧凸病史的患者由于椎间盘退变、双侧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性退变等原因出现的原发性侧凸[1]。DLS患者往往合并有腰椎管狭窄症,早期病情隐匿,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后期部分椎体滑脱移位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压迫以及顽固性的腰腿疼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手术治疗被临床一致认为是治疗严重型DLS的有效方法,它能使患者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恢复平衡,延缓脊柱畸形的发展,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侧凸 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经验 固定治疗 减压融合 短节段 椎间盘退变 LUMBAR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融合ROI-C^(TM)自锁系统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Meta分析
3
作者 周琰杰 曹春风 +5 位作者 张中卒 牛雄 王鑫 杨再海 周亮 李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627,共11页
目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钉板的使用增加了融合率及稳定性的同时,间接导致了邻近椎体退变和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ROI-C^(TM)自锁系统和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 目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钉板的使用增加了融合率及稳定性的同时,间接导致了邻近椎体退变和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ROI-C^(TM)自锁系统和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结果和并发症情况,为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学支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检索关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ROI-C^(TM)自锁系统与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NOS量表对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C_(2)-C_(7)Cobb角、融合率、邻近椎体退变发生率、融合器沉降率和吞咽困难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其中回顾性队列研究11项,随机对照试验2项,共1136例患者,ROI-C组569例,融合器联合钉板组5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OI-C组与融合器联合钉板组在手术时间(MD=-15.52,95%CI:-18.62至-12.42,P<0.00001),术中出血量(MD=-24.53,95%CI:-32.46至-16.61,P<0.00001),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率(RR=0.40,95%CI:0.27-0.60,P<0.00001)和术后总吞咽困难发生率(RR=0.18,95%CI:0.13-0.26,P<0.0000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两者在术后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C_(2)-C_(7)Cobb角、融合率和融合器沉降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ROI-C^(TM)自锁系统与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病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ROI-C^(TM)自锁系统操作更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 减压融合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颈椎病 ROI-C 自锁系统 Cage+钉板 META分析
颈椎后路植入物固定修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改善症状但降低了颈椎活动度(英文) 被引量:7
4
作者 赵勇 褚言琛 +2 位作者 李学森 马金龙 邹云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496-3502,共7页
背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单侧侧块内固定与全椎板切除双侧侧块内固定通过扩大椎管有效容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且两种固定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不清楚。目的: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单侧侧块内固定与全椎板切除双侧侧块内固定治... 背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单侧侧块内固定与全椎板切除双侧侧块内固定通过扩大椎管有效容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且两种固定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不清楚。目的: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单侧侧块内固定与全椎板切除双侧侧块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植入物与宿主生物相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多节段(≥3个)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历资料,分为单开门组65例和全椎板切除组52例,分别采用单开门椎管成形单侧侧块内固定及全椎板切除双侧侧块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固定前及末次随访进行JOA评分、估算恢复率,观察神经恢复情况,并通过侧位X射线片测量颈椎曲度指数和颈椎活动度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两组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12-59个月)。两组均无C5神经根麻痹患者。两组末次随访JOA评分均高于固定前(P<0.01)。两组间JOA评分、恢复率、末次随访颈椎曲度指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颈椎活动度均低于固定前(P<0.01)。结果说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单侧侧块内固定与全椎板切除双侧侧块内固定在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上有相似的疗效,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颈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颈椎病 椎管 脊柱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椎管成形 全椎板切除 减压融合 侧块螺钉内固定 脊髓损伤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术中应用机器人辅助下皮质骨螺钉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宋继鹏 林万程 +4 位作者 姚思远 张垚 易蒙 姚明涛 丁立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8-1106,共9页
目的:探讨对于腰椎管狭窄症且行单节段减压融合的患者,机器人辅助下的皮质骨螺钉(robot-assisted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RCBTS)固定与机器人辅助下的椎弓根螺钉(robot-assisted pedicle screw,RPS)固定的疗效差异。方法:本研... 目的:探讨对于腰椎管狭窄症且行单节段减压融合的患者,机器人辅助下的皮质骨螺钉(robot-assisted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RCBTS)固定与机器人辅助下的椎弓根螺钉(robot-assisted pedicle screw,RPS)固定的疗效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了2020年6月~2022年月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单节段减压融合且行机器人辅助下置钉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纳入99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67.07±4.65岁;应用皮质骨螺钉固定者41例(RCBTS组),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者58例(RPS组)。比较两种不同术式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的24h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比较术后3d、3个月、6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对JOA评分和VAS评分变化进行了固定效应检验;通过审查术后影像学资料,根据Gertzbein-Robbins方法对螺钉位置进行分级,计算两种术式的置钉准确率;比较两种术式围术期以及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RCBTS组患者的手术时长(134.39±22.23min vs 152.93±19.10min,P<0.001)、切口长度(64.93±3.71mm vs 78.84±3.82mm,P<0.001)、术中出血(155.61±37.15mL vs 172.41±43.22mL,P=0.001)、术后24h引流量(83.66±21.54mL vs 101.21±29.80mL,P=0.002)以及术后住院天数(4.90±1.26d vs 6.26±1.66d,P<0.001)均显著小于RPS组患者。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和VAS评分变化在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固定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时间是JOA和VAS评分变化的固定效应(P<0.001)。两组的各级别置钉率(A级:152/164 vs 211/232,P=0.538;B级:9/164 vs 15/232,P=0.688;C级:3/164 vs 6/232,P=0.619)、临床可接受率(161/164 vs 226/232,P=0.619)、置钉不良率(3/164 vs 6/232,P=0.619)以及术后并发症(仅RCBTS组一例患者出现伤口延迟愈合)的发生情况均无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皮质骨螺钉置入 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 腰椎管狭窄症 单节段 减压融合
下载PDF
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结合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5
6
作者 姚依村 叶冬平 +3 位作者 梁伟国 缪海雄 吴劲风 周子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0-286,共7页
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结合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1年12月符合选择标准的39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20例,单纯腰椎减压融合)和B组(19例,Co... 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结合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1年12月符合选择标准的39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20例,单纯腰椎减压融合)和B组(19例,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结合腰椎减压融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疾病诊断构成、病变节段、病程以及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位手术节段及其邻近非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foramen intervertebral height,FIH)、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ODI和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计算改善率;测量并比较两组上位手术节段及其邻近非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前缘高度(anterior disc height,ADH)、中部高度(middle disc height,MDH)和后缘高度(posterior disc height,PDH)]、FIH、腰椎ROM。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B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2,P=0.328)。两组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33~50个月,平均40.5个月;B组39~51个月,平均42.6个月。两组均未发现内固定物移位、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两组末次随访时ODI、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ODI、VAS评分以及ODI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VAS评分改善率明显优于A组(t=2.245,P=0.031)。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及组内手术前后上位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及FI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B组邻近非融合节段ADH显著高于A组,MDH、PDH和FIH显著低于A组(P<0.05);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A组邻近非融合节段ADH降低,MDH、PDH和FIH增高(P<0.05),而B组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末次随访时,A组邻近非融合节段ROM较术前显著增加(t=2.318,P=0.026);两组邻近非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动态固定 COFLEX 减压融合
原文传递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单纯减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刘沛昕 黄思远 +3 位作者 周立强 孙军辉 刘雪莹 秦毅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697-703,共7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单纯减压术与传统开放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依术式分为微创组(UBE)与开放组,对比围手术期的VA...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单纯减压术与传统开放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依术式分为微创组(UBE)与开放组,对比围手术期的VAS评分(视觉疼痛评分,VAS)、ODI指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下地时间、住院时长、住院费用,并发症及随访的VAS评分、ODI指数、SDS评分、SAS评分、改良MacNab标准。分析两种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结果共68例患者被纳入,微创组36例,开放组32例。微创组术前VAS评分为(4.6±0.8)分,开放组为(5.3±0.6)分,余一般资料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微创组和开放组患者各项评分(VAS、ODI、SAS、SDS)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微创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流量、抗生素应用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长、医疗费用、术后1周及术后3月的腰背痛VAS评分上相比开放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据末次随访统计的改良MacNab评价,两组疗效优良率相近,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UBE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不亚于传统开放手术,且在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等优于开放手术,因此,该术式能有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 减压融合 开放手术 疗效
下载PDF
显微镜下椎间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国良 焦根龙 李志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2-534,545,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椎间减压融合术对单节段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单节段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显微镜下椎间融合术,术后规律随访至术后2年,随访时采用ODI(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椎间减压融合术对单节段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单节段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显微镜下椎间融合术,术后规律随访至术后2年,随访时采用ODI(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对比手术疗效。结果:28例平均随访至术后2年,所有病例在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症状缓解满意,术前ODI评分(82.22±17.02)分,术后3个月ODI评分(23.37±17.42)分;术前JOA评分(13.32±4.09)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23.20±2.43)分。结论:显微镜下椎间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显微镜 减压融合 腰椎不稳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前路颈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节段运动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徐波 赵卫东 +3 位作者 张忠民 朱青安 周荣平 金大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016-1017,共2页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已成为前路颈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的一个较好的替代选择[1-2],但对术后节段问运动功能改善程度仍有异议[3].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比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正常颈椎和前路颈椎融合周定手术,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颈椎节段间...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已成为前路颈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的一个较好的替代选择[1-2],但对术后节段问运动功能改善程度仍有异议[3].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比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正常颈椎和前路颈椎融合周定手术,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颈椎节段间运动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颈椎融合 颈椎间盘置换 内固定术后 节段运动 人工 运动功能改善 内固定手术 减压融合
原文传递
内镜下减压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Ⅰ、Ⅱ度滑脱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向前 李军 +4 位作者 郭广铭 郭洋洋 宋中学 刁文博 刁文杰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12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减压融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Ⅰ、Ⅱ度滑脱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该院实行内镜下减压、复位、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6例腰椎Ⅰ度滑脱、7例Ⅱ度滑脱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内镜下减压融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Ⅰ、Ⅱ度滑脱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该院实行内镜下减压、复位、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6例腰椎Ⅰ度滑脱、7例Ⅱ度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微创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8例腰椎Ⅰ度滑脱、12例腰椎Ⅱ度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3~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相比,内镜下减压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Ⅰ、Ⅱ度滑脱的早期疗效显著,虽然手术时间长,但出血少、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且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减压融合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Ⅰ、Ⅱ度滑脱 改善情况
下载PDF
减压融合手术与传统减压手术治疗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锦沛 蔡拉加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7期67-68,共2页
目的探究减压融合手术和传统减压手术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减压手术,试验组36例采用减压融合手术。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JOA... 目的探究减压融合手术和传统减压手术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减压手术,试验组36例采用减压融合手术。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VAS评分和椎间隙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JOA评分(24.50±1.8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8.46±1.56)分(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VAS评分(2.18±1.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79±1.06)分(P<0.05)。试验组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滑脱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压融合手术和传统减压手术在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上,虽然早期治疗效果相当,但是在随访2年后,减压融合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减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融合 传统减压 复杂性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单纯减压与减压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永宝 罗盛源 梁广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929-93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单纯减压和减压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CBM、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至2018年8月,获取单纯减压和减压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应用RevMan 5.... 目的:系统评价单纯减压和减压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CBM、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至2018年8月,获取单纯减压和减压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应用RevMan 5.3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再手术率和随访2年脊柱ODI评分情况。结果:共纳入5篇外文对照研究,包括438例患者;单纯减压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明显低于减压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效果满意度、ODI评分和再手术率方面,单纯减压和减压融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减压融合 单纯减压 META分析
下载PDF
SEP监测下颈前路手术结合中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2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林 康然 贾晋辉 《江苏中医药》 CAS 2004年第7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SEP监测 颈前路 手术治疗 中药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Zephir内固定 康颈汤 减压融合
下载PDF
退行性下颈椎不稳并脊髓受压前路手术疗效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汝专 潘汉升 +1 位作者 刘建航 林镇树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下颈椎不稳并脊髓受压前路手术相关因素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退行性下颈椎不稳并脊髓受压患者42例,行颈前路椎间盘摘除减压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手术,测量手术前后颈椎过伸、过曲侧位X片融合节段椎间隙前后缘高度... [目的]探讨退行性下颈椎不稳并脊髓受压前路手术相关因素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退行性下颈椎不稳并脊髓受压患者42例,行颈前路椎间盘摘除减压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手术,测量手术前后颈椎过伸、过曲侧位X片融合节段椎间隙前后缘高度(HAB、HPB)、椎体弧度(D值)、角位移、水平位移,并对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对相关因素的数据与疗效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与术前评分进行t检验,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颈椎不稳症前路手术疗效的因素为:HAB(r=0.5132,P<0.01),HPB(r=0.2110,P<0.05),角位移(r=-0.4250,P<0.01),水平位移(r=-0.5026,P<0.01)。D值与手术疗效无相关关系。[结论]手术疗效与融合节段的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有正相关关系,与角位移、水平位移的改善率呈负相关关系,与椎体弧度D值无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不稳定性 减压融合 疗效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腰椎内固定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淑红 何晋喜 +1 位作者 刘海健 王建光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17期2644-2646,共3页
右荚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己首先用于对重症暄护痫房内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镇静的药物,其可以明显减少机械通气患者躁动发生的效果已倚到证实,但该药对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麻醉后苏醒期躁动患者是否有效未见文献报道。笔者... 右荚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己首先用于对重症暄护痫房内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镇静的药物,其可以明显减少机械通气患者躁动发生的效果已倚到证实,但该药对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麻醉后苏醒期躁动患者是否有效未见文献报道。笔者对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应用本私美托咪定,以观察其对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苏醒期躁动 机械通气患者 腰椎内固定术 内固定手术 躁动患者 减压融合 DEX 麻醉后
原文传递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银歌 闫康 廖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8-653,共6页
腰椎椎管减压融合手术主要应用于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椎管狭窄、退行性侧凸畸形等疾病,其效果已经得到临床验证,可分为直接和间接减压融合。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 腰椎椎管减压融合手术主要应用于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椎管狭窄、退行性侧凸畸形等疾病,其效果已经得到临床验证,可分为直接和间接减压融合。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直接减压融合的代表术式,效果确切,但手术可引起后方稳定结构、肌肉神经损伤,引起人们的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椎间融合 椎间盘突出 临床验证 椎体滑脱 不同内固定方式 神经损伤 减压融合
下载PDF
椎间减压融合对恢复颈椎椎间高度与生理曲线的作用
17
作者 陈林林 吕文军 +5 位作者 孙宝玲 马文博 李剑 付诚 刘丽君 常东旗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1期74-75,共2页
椎间盘发生病理改变是颈椎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源与基础。近年来,我院对收治的62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应用颈前路椎间减压及MC+椎间融合器置入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颈椎退行性... 椎间盘发生病理改变是颈椎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源与基础。近年来,我院对收治的62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应用颈前路椎间减压及MC+椎间融合器置入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2例,男43例、女19例,年龄28~75岁、平均45.7岁,病程3个月至11年,其中脊髓型颈椎病4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3例、颈椎失稳症3例,共累及椎间隙89个,其中单间隙35个、双间隙42个、三间隙12个,术前均经颈椎正侧位X-ray、CT、MRI检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高度 生理曲线 减压融合 退行性疾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资料 椎间融合
原文传递
侧后方减压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
18
作者 赵晨阳 兰玉平 +1 位作者 钟风林 唐相君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608-609,共2页
目的:讨论侧后方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胸腰椎骨折采用侧后方减压植骨融合术,经一个手术入路完成减压及脊椎的稳定重建。结果:12例病例随访13~36个月,术后无一例神经症状加重;6例术后原有神... 目的:讨论侧后方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胸腰椎骨折采用侧后方减压植骨融合术,经一个手术入路完成减压及脊椎的稳定重建。结果:12例病例随访13~36个月,术后无一例神经症状加重;6例术后原有神经症状明显改善,2例2个月后神经症状开始恢复,3例无改善;12例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侧后方减压融合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方法。但其技术要求高,视野显露有限,操作范围较窄,易出血增加了手术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后方 减压融合 胸腰椎骨折
原文传递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与传统后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1
19
作者 尹鹏 海涌 +5 位作者 杨晋才 周立金 许春阳 高海峰 邹聪颖 庞大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3-221,共9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和传统后入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和传统后入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因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在我院行腰椎减压融合手术患者3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E-TLIF组(15例)和PLIF组(21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通过术前、术后1d及术后7d的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评估椎旁肌肉的损伤情况。通过术前1d、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最终随访时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术前1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最终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6个月行CT检查,采用Bridwell标准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PE-TLIF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6.4±4.7个月,PLIF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7.4±4.9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E-TLIF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均小于PLIF组患者,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LIF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7d的CK明显低于PLIF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及ODI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PE-TLIF组患者术后1周及3个月时的腰痛VAS评分显著低于PLIF组患者(P<0.05)。PE-TLIF组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腱反射亢进;PLIF组有2例出现表浅切口感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P>0.05)。术后6个月时,PE-TLIF组Ⅱ级融合7例,Ⅲ级融合8例;PLIF组Ⅱ级融合12例,Ⅲ级融合9例,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手术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减压融合 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两种前路手术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5
20
作者 李程 王冰 +2 位作者 王一宇 高超华 刘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3-437,共5页
目的:比较双节段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和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对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结果.方法:对2010... 目的:比较双节段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和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对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结果.方法:对2010年09月~2013年7月应用双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聚醚醚酮融合器(Polyetherether-ketone cage,PEEK cage)植骨融合术及单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的54例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ACCF组23例,ACDF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的不同.通过测量术前、术后3d、术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图片,分析两组患者颈椎曲度、融合节段高度及融合率的变化.结果:年龄、性别、病变节段、矢状位序列、植骨材料、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间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DF组的出血量显著少于ACCF组(175.4±12.1ml VS 201.3±80.4ml).ACDF组JOA及VAS评分在术前(13.06±0.81、6.48±1.43)与末次随访时(15.45±1.06、2.97±1.28)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ACCF组JOA及VAS评分同ACDF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别(P>0.05).两组颈椎曲度和融合节段高度术后3d时较术前均有增加(P<0.05),而末次随访时轻度下降(P<0.05),ACDF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ACCF组(P<0.05).两组均获得了100%的融合率.结论:在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中,ACDF出血量相对较少,能更好地改善颈椎曲度和维持融合节段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术 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